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黄金版)
12252800000007

第7章 让思考成为你的习惯(1)

1.思考成就牛顿

牛顿从小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总是能够制造出一些让人大吃一惊的事情。

1658年9月3日,罕见的暴风雨侵袭了英国,河水泛滥,树木也连根拔掉。村子里能干活的人,不管男女,全都顶着狂风、冒着大雨跑到地里去,有的立木桩,有的垒挡风墙,大家都在拼命地干着。

天空一片漆黑,狂风还不停地刮着,牛顿家的房子呼啦啦直晃,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顿此时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他同自己的父母亲和弟妹住在一起。

“哥哥在哪儿呢?”

最小的妹妹听见风声,胆怯地问妈妈。

“老头儿,你在地里没看见依撒克(牛顿的名字)吧?”

他妈妈向刚从地里转了一圈回来的父亲问道。

“地里没有哇!太太。”

“这就怪啦!他刚才明明出去了。你再去一趟找找看。”父亲穿上雨鞋,打着雨伞,又冒着暴风雨出去了。最小的弟弟和妹妹,被狂风吓得紧紧倚在妈妈的膝盖前,担心地看着妈妈的脸。

“会不会让大风给刮跑啦!?”

“是啊,怎么回事呀!不过,哥哥是个有主意的人,准没事儿。”

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牛顿正像妹妹担心的那样,真的被大风给刮跑了。不过,他是自己心甘情愿地让大风给刮跑了的。

他父亲转着圈儿地找,好不容易才在后院里找到了牛顿。这时,牛顿的头发被大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被雨淋得都湿透了。他像个疯子似的顶着大风,跑来跑去。

刮这么大的风是很少见的。牛顿想知道这么强的风,究竟有多么大的力气,他一定要了解风力。

他想得入了迷。什么家里的事呀,地里的活呀,全都忘了个精光。

牛顿冒着狂风暴雨来到后院,先是顺着风拼命地跳,接着又迎着风拼命地跳,然后又侧身向着风跳着,并且还把斗篷抛起来以测试风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大家都被他的样子给吓坏了。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妈妈知道牛顿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因此决定送他去大城市读书。这成了牛顿一生的转折点。

牛顿的故事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我们对“思考”的更深刻的认识。

世界上一切创造发明和科学的进步,都是科学家勤奋思考的结果。每一项工具的改进都是由一个好的想法引起的。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最初的人,也就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他们以树叶为衣裳,以野果为食物。后来,有人发明了纺织技术,有人开始种植食物。这样,人们的穿着和饮食才逐步得到了改善。这些改善,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勤于用脑,积极思考的结果。

马克思有一句警世名言:“思考一切。”世界上各行各业的伟大人物,比如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大师等,他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能很好地发挥头脑的思考功能。

2.靠智慧取胜的山田本一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胜时,他只说了“凭智慧战胜对手”这么一句话,当时许多人认为他这次夺冠纯属偶然,是山田本一在故弄玄虚。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夺冠。记者又请他谈经验,表情木然的山田本一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

10年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他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画下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成这么八个小目标轻松完成了。最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离最终目标距离较远,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导致了失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它,就会轻松许多。而目标具体化后,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能做得更好。

面对困难,如果你只是一味焦虑,那么失败的浓雾必将永远笼罩你。只有冷静地分析现象,并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方能扭转乾坤。

3.勤奋的同时,更要学会思考

有个年轻的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工作条件不错,报酬也不低。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的范围。他很珍惜,下决心要好好干。第一天他砍了十八棵树。老板高兴地说:“不错,就这么干!”这个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了,但是只砍了十五棵。他加倍努力,可是第三天他仅砍了十棵树。

这个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

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

“磨斧子?”年轻人突然间明白了,“我天天忙着砍树,竟忘记了抽出时间磨斧子!”

刻苦思考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勤奋工作和刻苦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顶峰。

只有勤奋,不会思考的人,犹如隔靴搔痒,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在学习中抓不住知识的重点,即使再勤奋,也只能是读死书、死读书,无法将书本知识真正地变为自己的东西。

要最大限度地从书中获益,你必须是一个思考者,用一无是处的知识来填充大脑,无异于一个劲把家具和摆设塞满我们的房子,直到没有我们自己的立足之地。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时间的。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4.成功的奥秘在于勤思考

有一位擅长画猫的画家,画技高超,笔下的猫都栩栩如生,以致许多人把他的画买回去挂在家里后,家里的老鼠都逃光了。因此,画家被人们誉为“猫王”。

不过,这位画家性格比较古怪,一生只收了两个徒弟。

一天,画家把二徒弟叫到跟前,说:“你可以出师了,你不但学到了我画猫的全部技巧,而且在很多方面还超过了我。”二徒弟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师傅,但画家态度坚决,二徒弟只好含泪辞别了师傅。

大徒弟见此,便心急火燎地找到画家说:“师傅,我也要出师,你为什么只让师弟出师呢?要知道我比他还早来半年呀!”

“的确,你跟我学画的时间比他长一点,但是,你这一辈子,恐怕永远也出不了师。”画家严肃地说。

“为什么?”大徒弟极为不解。

“你跟我学画,只知模仿,却没有任何创新,也就是说,你是在用手画画。而你师弟呢,则是用脑子画画,他画的猫在很多细节方面已超越了我。你的基本功虽然很扎实,但不善于思考,不善于用脑,这就是你永远出不了师,也永远无法超越你师弟的原因。”大徒弟听后,不服气地走了。

若干年后,大徒弟画的猫在市场上无人问津,而二徒弟则成了远近闻名的“猫神”。人们都说他画的猫已超过了他师傅。

大徒弟和二徒弟学画的时间差别不大,而且出自同一师门,但两人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二徒弟成功的奥秘在于他的勤于思考。

“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这句谚语向我们展示了思考的重要性。你是一个勤思考、勤动脑的人吗?你能通过自己丰富的思考去拓展和发挥你的能力吗?

对世界最有贡献、最有价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远大,且有先见之明的思考者。他们能运用智力和知识来为人类造福,把那些目光短浅,深受束缚和陷于迷信的人解救出来。有先见之明的思考者,还能把在常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变为现实。

5.让思考的种子开出成功的花朵

1736年1月19日,伟大的发明家瓦特出生在英国苏格兰的格林诺克村。瓦特的父亲是个技艺高超的造船装配工人。

母亲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

瓦特自幼身体瘦弱,加上家里很穷,所以他没有上学。在家里,妈妈天天都教他学习语文和数学。他十分爱问问题,有时大人们对他的问题也束手无策。

瓦特一天天长大了,他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天,爸爸、妈妈带他到祖母家做客。祖母见到他们非常高兴,立刻为他们烧水、拿水果,忙个不停。一会儿后大人们都去说话了,瓦特独自一人来到厨房,他坐在炉子旁的箱子上,眼睛紧盯着水壶。

一会儿,水慢慢地开了,壶盖被水蒸气掀得“啪啪”直响,不停地往上跳动。他站起来凑近水壶仔细地看着跳动的壶盖。不知看了多久,整个厨房里弥漫着水汽,像冬天的浓雾一样。这时,祖母突然想起她烧的开水,匆匆来到厨房。她看见水汽中的瓦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她以为出了什么事,立刻大声喊道:“瓦特,你在干什么?”

瓦特回过头来,笑着说:“我在看水壶。”

“哎呀,你这傻孩子,水壶有什么好看的。”祖母爱怜地说,“你看,水烧去了一大半,弄得满屋子水汽。你怎么不叫我?”

瓦特拉着祖母的手问道:“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

祖母一听这个问题,心想:这孩子可真有点傻,这点事也不明白。于是,有些生气地说:“水开了,壶盖当然要跳动了。”

瓦特觉得祖母没说清楚,又接着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吗?”

“这……”祖母被问住了,只好说,“看你这个小家伙,一天到晚,总是有问题,这个奇怪的问题,你自己去想吧,反正我不知道。”

瓦特叹了口气说:“那好吧,我自己来想。”

回家后,瓦特便开始寻找壶盖跳动的原因。一连几天,他都坐在炉子旁仔细观察。在水快开的时候,他赶紧打开壶盖,看见一串串水泡从水底直往上冒,到了水面立刻破裂变成水蒸气,跑出水壶。如果盖上壶盖,水蒸气要跳出来就只有掀开壶盖才行。

“哦!我明白了,是水蒸气在推动壶盖。水蒸气是个大力士,这么重的壶盖,它也能掀起来。要是用一个大锅来烧水,产生的蒸气肯定能推动很重的东西。”

瓦特通过几天的观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父母听了,都夸他爱观察,爱动脑筋。

瓦特长大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明了很多机器,成为英国伟大的发明家。

如果我们从小就能具备这种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能力,那么我们将会不断地激发内心的潜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人曾说过,潜意识心智就像花园中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耕种思考的种子,就只会杂草丛生。“想人之不敢想,为人之不敢为”,才会让思考的种子开出成功的花朵,才会让肥沃的土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因此说,青少年应当从小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善于思考都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有云:敏于思,重于行,功莫大焉。唯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独立见解,才能有新的发现和创造,而这正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来源。

6.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美国著名的化学家利特尔诺菲就是因为在行动之前等候了一会儿,才避免了做一件大错事。他说:“我一个人单独经营工业化学几年之后,收入差不多完全亏空了。我觉着前途很是黯淡,于是一味认定自己做这一行是干不好的。当时另有几个工作我可以去做,因此,我决定选定一个去做。当我这样决定的时候,正是下午将近傍晚时分,我正忙着收拾东西,忽然从前聘用过我的一个公司老板来了。我便想把这种不快乐的情形告诉他。

‘现在天晚了,我们去吃了饭再说吧!’他说。

我同他到他所属的那个俱乐部去,他点了几盘好菜。然后我们就随便地交谈起来,谈得很愉快,以至于我把自己的烦恼都抛至脑后了。

‘喂!你刚才说你的生意干不好了,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他忽然插嘴说。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谈算了。’我回答。因为这时我的感觉很好,我愿意谈点别的更有趣的事情。就这样,我们吃了一顿很愉快的晚餐。

第二天我依旧回到化学实验室里,从那天以后,我就再也不想丢弃我自己所经营的事业了。从那次经验以后,我便断定无论何人,正当饥饿或是异常疲乏的时候,绝不可决定什么事。凡是这两种情形,都足以减低你的精神和自信心,而你的判断力是处在变化之中而不可靠的。你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世界的。”

“三思而后行”并非要我们陷入犹豫不决中,而是警告我们不要采取不以事实为基础的仓促行动。

行动的能力是成熟心灵的一部分,但是必须要根据适当的理解和知识而采取行动,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句格言叫:“知而后行。”对于易冲动的人来说,这是一句很好的格言,强调的是“知”!虽然下决定并进而根据决定行事是成熟的一部分,但直接行动必须根据合理的判断,以及确实掌握有关决定的一切因素。

如果医生不先确诊症结所在就做紧急手术,后果可想而知。不错,在这种突发事件中,直接行动是必要的,但行动的成败基于先前的诊断。

7.用别人忽视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伽利略是古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出生在意大利的比萨城。他一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

伽利略在上学时很爱思考,而且对于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常亲自动手证明。

亚里士多德是当时很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从高处同时下落的两个物体,重的会先着地,轻的则后着地。伽利略却越来越感到怀疑了,他想:“天上下冰雹时,大的小的不都是同时落地吗?是亚里士多德错了,还是自己错了?”

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遭到世人的一致反对,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伽利略决定做一次公开的实验。实验开始了,伽利略和他的学生把两个重量相差悬殊的铁球装在一个盒子里,盒底是活动的,只要一抽开,盒中的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就会同时掉出来。伽利略和学生们拿着盒子登上塔顶,底下的人们全都仰着头看着。伽利略亲自抽开了盒底,人们看见一大一小两个铁球落了下来,他们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砰”的一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围观的人们欢呼起来,而那些反对伽利略的人再也无话可说了。人们亲眼见到的事实证明:从高处落下的物体,落地的时间与重量无关。

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他们做了实验,把羽毛和石块同时从空中扔下,结果羽毛和石块同时落在了月球表面。瞧,这正好说明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话,羽毛和石块就会同时落地的。

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科学史上的一篇佳话,它说明善于独立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社会生活,都存在着许许多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答案一经说出,就变得显而易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领域里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8.养成思考的习惯才能成就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