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黄金版)
12252800000005

第5章 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选择(1)

1.勤奋学习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汉朝时,有个少年叫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些被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多看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要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有名的学者。

勤奋是成功的法宝,不努力去学习,却天天想着要成功的人,只有在幻想中去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了。反之,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为了崇高的理想去拼搏、去努力的人,成功的航标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假如匡衡没有坚持勤奋学习,受到邻居挖苦后半途而废,那么就不会有他日后的成功,可见,勤奋学习成就了匡衡的成功之路。

2.求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很快,棉纺业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布拉泽公司的生产蒸蒸日上,纺织品涌向世界各地。这引起了日本同行的注意。

布拉泽公司位于英国某地一条热闹的大街旁。每到中午,公司的职员和工人们都到对面的一家馆子吃午饭。因为这是那条街上唯一的一家餐馆,所以尽管价格高昂,但每天还是顾客盈门,热闹非凡。

不久,在这家餐馆的附近又新开了一家餐馆,那里上至经理,下至堂倌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这家餐馆一经开业,就十分惹人注意。它不仅价格比英国馆子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服务态度极佳。时间一长,那些惯于守旧的英国人也经不起这些特色的引诱,渐渐把就餐重心移向这家日本人开的餐馆。最后,甚至连一些高级工程师也慕名前来。有时,某些职员或工人没带钱,在那里可以先赊账,并同样受到热情的招待。久而久之,搞得人缘极好,生意兴隆。

几年后的一天,这家餐馆突然倒闭,理由是由于出售饭菜价格低廉,成本高而引起亏损。它使英国这家公司的职员和工人们都为之深感惋惜。与此同时,这家餐馆的经理和堂倌四处传言“无钱回国”,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通过那些常来光顾的吃客——一些工程师及高级职员,请他们说情,协助谋求职业,以便筹集路费,返回家园。

由于这些高级职员平时受到日本堂倌的“特殊照顾”,对于他们也格外同情,因此都极力向公司推荐。起初,公司也相当谨慎,但到底经不住高级职员们的屡次担保,最后,不得不松口了。但是,公司规定,所有进厂工作的日本人不许进车间,只许在车间外面做做粗装工,如推筒管、运袋皮、装纱等,只要一到车间门口,就由英国人接替。

经过一个时期的紧张观察,公司管理人员发现这些日本人忠实可靠。干活卖力,并无任何可疑之处,再加上往日的“交情”,警戒慢慢就消除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日本人不仅能自由地进入各车间,而且有些日本人还被安排在技术部门工作。

可是,公司里上上下下的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家日本餐馆的全班人马都是日本第一流的纺织专家。他们一边默默地工作,一边把英国纺织机的先进设备部件的结构及作用等,都牢牢记在心里。

若干年后,日本人声称已积蓄了一笔款子并准备回家。他们顺利地办好了出国护照,启程返回日本。回国后,他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设计出一套在当时相当先进的纺织机械。从此,日本的纺织工业有了一个飞跃。

日本人采用的这种手段未必正当,但是,为了掌握先进技术千方百计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强烈的学习欲望,加上肯于动脑和不怕困难的执著精神,常常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

人生的真正成功,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因此说,求知是成功的第一步。有成就的人往往更爱学习。

从古到今,凡是有大成就者都不肯满足于现状,不断求知为更美好的明天做准备。

3.读书学习成就新的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日军在马尼拉登陆时,菲律宾海军的一名文职雇员被捕了,他叫哈蒙。他被关进一家旅馆,两天后又被送往一个集中营。

就在到达集中营的第一天,哈蒙看见一个难友枕头底下有一本书。他向难友借了这本书,这本书名叫《思考致富》。

哈蒙阅读此书之前,他的情绪很坏。他恐惧地想着在那个集中营里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但是,当他读了这本书后,他就为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拥有这本书,让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面那些可怕的日子。哈蒙在同难友讨论《思考致富》中的问题时,意识到这本书将是他自己一生的巨大财富。

“让我抄这本书吧!”他说。

“当然可以。你开始抄吧!”这是回答。

哈蒙立即开始抄书。一字又一字,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他紧张地写着。他时常陷在有可能随时失去这本书的苦恼中,担心这本书随时会被拿走,但这种苦恼激励他日夜工作。

真是幸运,在哈蒙抄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后不久,他就被转移到臭名昭著的圣多·托马斯城集中营。哈蒙在三年零一个月的囚犯生活中随时都带着这本书,把它读了又读。

这本书给了哈蒙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他的斗志,并制订未来计划。后来,哈蒙回忆说:“我在离开圣多·托马斯时,比我作见习医生时还要觉得好些。在那儿我更好地为生活做了准备,心理上也更活跃些。”

成功者的特征之一,就是能随时随地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进步。学习,应该是人一生的追求,尤其是青少年由于没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应当全身心地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知识上。

有位伟人曾说过:“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求知、学习就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有成功者的环境;就是聆听贤达的教诲和指教;就是与成功者做朋友;就是向成功者学习成功的方法。

学好知识是创新的准备,是拥有竞争力的“内功”,是取得成功的积累。

4.勤奋好学是成功的基石

我国元末明初时的大画家、大学问家王冕,出生于浙江诸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特别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没钱供他进学堂上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王冕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帮家里做事了。考虑到他的年龄还太小,不能干什么重活,父母就安排他每天牵着牛出门去放牧。

有一天,小王冕跟往日一样出门去放牛。可是一直等到太阳落山。妈妈做的饭菜都凉了,也没见王冕回家。又过了一会儿,牛独自从院门外回来了,自个儿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然后慢悠悠地钻进了牛圈,但放牛的人却没有一起回来。

父母非常担心,想要出去寻找,就在这时,王冕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了回来,他先到牛圈一看,发现牛已经回来了,这才松了一口气。父亲把他叫到面前,询问他回来晚的原因,王冕低下头,内疚地解释说:“是我听书忘记时间了。”

原来,王冕放牛路过村里的那个学堂时,听见从里面传出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就给吸引住了,特别羡慕,他把牛拴在野地里让它吃草,自己则悄悄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一句,记一句,非常入迷,不知不觉,太阳已经下山了。

他跑到草地去找牛,才发现牛已挣断绳子,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幸亏路走熟了,牛顺着回家的路,自己回到圈里了。虽然牛安全的回家了,可王冕挨一顿打还是免不了的,因为对那时的农民来说,牛非常珍贵,那头牛可是全家人的命根子啊。

父亲把他狠打了一顿,教训他以后不许在放牛时去听书。然而这一顿棍子,并没有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两天之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当父亲又要拿棍子打他时,母亲便劝解道:“孩子这样痴心,打也不会有什么用的,干脆这牛别让他放了。”从那以后,父亲再不让他去放牛了。

正好当时村旁山上的佛庙要雇人做些粗活,于是王冕便到庙里住了下来。白天做一些杂事,换两顿饭吃,到了晚上他就睡在佛殿内,借助桌案上摆放的长明灯的微弱光线,聚精会神地看书,每晚都看到大半夜才睡觉。时间长了,他勤奋好学的故事在当地传了出去。

有一个名叫韩性的学者听说了这件事之后,起初还很不相信,便在晚上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庙里进行观察。果然,他看见有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坐在大佛像的膝盖上,在长明灯的映照下读书,时而高声朗诵,时而低头默看,一副全神贯注的神情。庙堂内泥塑的佛像面目狰狞,就是成年人见了都觉得可怕,可是这个读书的少年却毫不在意,就仿佛没有看见一样。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韩性,于是他就把王冕收作弟子,让他跟着自己学习。

有了这样好的条件,王冕倍加珍惜,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为了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他还在劳动、读书之余迷上了写诗作画,经过勤学苦练,他终于在诗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王冕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连起码的读书条件都没有,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能成为元朝末期一位知名的诗人、画家,他成功的捷径是什么?好学!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他都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好学使他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能够克服诸多的不利条件,取得杰出的成就。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只有好学、勤学、苦学的人,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5.深厚的基础知识是成功的根本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曾产生过许多画家、雕刻家、建筑家,而达·芬奇被认为是那个时代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最杰出的“巨人”,他在许多领域都有发明创造。

达·芬奇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他从小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他对绘画有特别的爱好,也喜欢玩弄黏土做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有一天,达·芬奇在一块木板上画了一些蝙蝠、蝴蝶、蚱蜢之类的小动物,他的父亲看见了,觉得画得不错。为了培养他的兴趣,父亲送他到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佛洛基阿的画坊去学艺,那时,他正好14岁。

佛洛基阿是一位富有经验的画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教达·芬奇的第一课就是画鸡蛋。从此,达·芬奇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

过了一年,二年,达·芬奇有点不耐烦了。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便问道:“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呢?”佛洛基阿听了,耐心地对他说:“别以为画鸡蛋很简单,很容易,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1000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如果要在画纸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多画鸡蛋,是在训练眼睛去观察形象,训练得心应手地表现事物,等到手眼一致,那么对任何形象就都能应付自如了。绘画,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你不要浅尝辄止,要耐心地画下去啊!”达·芬奇点头称是,于是更加刻苦认真地画起来。

这生动的一课,不仅为达·芬奇的绘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以后钻研多方面的学问都很有启迪。达·芬奇在此整整苦学十年,不但在艺术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训练,而且阅读了很多书籍,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试想,如果达·芬奇当时选择放弃或是老师佛洛基阿没有教达·芬奇画蛋,世界上还会出现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达·芬奇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出现。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如果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的支撑,势必会倾倒成一片瓦砾;苍天大树一旦失去了根基的营养供给,势必会枝枯叶黄。学习也是如此。

基础知识匮乏的人,在艺术的舞台上,注定了只能跟随别人的指挥棒起舞。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够真正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地起舞。

6.学习可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前,有一个国王,年纪很大了才有一个儿子,这位小王子不肯专心学习,很让国王头疼。国王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唉,自己越来越老了,很快就不能再管理国家了,可是我的小王子还是什么都不肯学,将来,他可怎么治理国家啊!我得好好想个办法让他热爱学习,要不然,我们的国家可就完了。

小王子整天不学习,他在干什么呢?原来啊,他喜欢做木工活,天天都跟着皇宫里的老木匠转。老国王看到儿子这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一天,国王把小王子叫到大殿上。大殿边上有一位侍卫右手举着,像在托着什么东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国王对王子说:“我亲爱的儿子,刚才邻国送给我们一只神奇的鸟,你看,我让侍卫拿着呢。”

“什么,神奇的鸟?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啊。”王子跑了过去,左看右看,什么也看不见。

“你当然看不见了,因为这是一只神奇的鸟啊。一只看不见的鸟,我要你为这只鸟筑一座合适的鸟屋,放在御花园里。”

“什么?可是亲爱的父亲,我看不到鸟,怎么知道它有多大,怎么给它准备一个合适的鸟屋呢?”王子着急地问。

“这个我不管,你去问问国师吧。”说完,国王就走了。

王子很犯愁,于是就把国师叫到自己的宫殿里。国师听了王子的话后,说:“王子殿下,我虽然活了这么久,可是也没见过这种神奇的鸟啊。这样吧,宫里的藏书处有许多书,明天开始你就去那里查吧,也许会有关于神奇的鸟的资料。”

第二天,王子一大早就跑到了藏书处翻起书来。可是花了好多时间也没找到一本有关这种鸟的资料的书。可是,王子似乎渐渐忘了这件事情,因为他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了。他从书里知道了,世界上有好多种鸟,最小的是蜂鸟,最大的是鸵鸟,还有会说话的鸟,王子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国王偷偷派人来看,看到小王子这样认真学习,国王很高兴。

日子到了,国王把王子叫了过来。国王问他:“孩子,你的鸟屋做好了吗?”

“没有,父亲。”王子说,“我很抱歉,因为藏书处的书太有意思了,我看得入迷了。但是,我也没有白看,我已经认识了许多鸟,总有一天,我会找到这种鸟的资料的,那时候就可以做鸟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