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黄金版)
12252800000030

第30章 别让懒惰成为习惯(2)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根本。它能使你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奋进;它能让你奋力前行,不偏离轨道;它能让你享受生活的乐趣与成功时的自豪。但良好的习惯培养需要从生活的每一天做起。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5.百说不如一做,懒惰注定平庸

某医院五官科诊室里同时来了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甲留下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却住了下来。甲的计划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城楼;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亲临实地听一次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生命的清单后面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想。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城楼,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病人”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于是打电话去问甲的病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他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个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没有辛勤的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的季节,想要收获丰硕的果实就得先有播种的行为。

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

6.拖延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阳光明媚,鸟儿们都在一边歌唱,一边劳动。其中有一只寒号鸟,有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它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看到别的鸟儿在辛勤劳动,反而嘲笑不已,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

寒号鸟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不用急着垒窝。趁着这大好时光,尽情地玩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冬天眨眼就到了。鸟儿们晚上都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乐的休息,只有寒号鸟在寒风里冻得发抖,用美丽的歌喉悔恨过去,哀叫未来:“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万物苏醒了。沐浴在阳光中,寒号鸟好不得意,完全忘记了昨天的痛苦,又快乐的歌唱起来。

鸟儿们劝它,“别拖延了,快垒个窝吧,不然晚上又要挨冻了。”

寒号鸟嘲笑地说:“不会享受的家伙。垒窝有什么着急的?明天再垒吧。”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重复着昨天晚上一样的故事。寒风中发抖的寒号鸟,下定了决心:“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我明天一定要垒窝!”但是,第二天见到明媚的阳光,寒号鸟又将垒窝的事忘记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一天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了呢?

太阳一出来,鸟儿们寻找一看,寒号鸟早已被冻死了。它们围观着寒号鸟的尸体,不由得发出感叹:“看!这就是办事拖延的后果!”

寄希望于明天的人,是一事无成的人,到了明天,后天也就成了明天。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天的事情推到后天,一而再,再而三,事情永远没完。只有那些懂得抓住今天,办事果断,不拖延的人,才会捕获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拖延是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恶习。

拖延会让你变成一个厌倦生活的人。事实上,生活永远不会令人无聊,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一种无聊和厌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未能积极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时间。拖延时间的人往往虚度光阴、无所事事,这样的生活状态必然让你感到厌倦生活。

凡事爱拖延,是一种恶习。拖延的恶习,往往让人失去生命中所追求的东西,并使人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无谓的浪费中变得一文不值。

灵感往往转瞬即逝,而且它不会光顾懒汉,所以应该及时抓住,趁热打铁,立即行动。

“拖”是人的通病,也是大病,因为它不但拖掉了自己的机会,也拖掉了别人的机会。

7.切勿拖延,今日事今日毕

张海迪是著名作家,被誉为“当代保尔”。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成了一个残疾儿童。当时,她家住的是一座刷着红漆的三层小楼,每当她坐在窗口,看着那些上学小孩的身影,心中就无比羡慕,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可是,对张海迪来说,这只能是梦。一天,她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音未落,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用手捂着脸。张海迪想,妈妈一定是哭了。

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

见张海迪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满足她的心愿。不能去上学,家里请不起老师,爸爸妈妈只能在下班后亲自教她。

张海迪很高兴,也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病弱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疼痛或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她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张海迪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决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像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于是她每天都定下计划,不完成当天的计划不睡觉,决不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

就这样,没有机会走进校门的张海迪靠发愤努力,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在学习的同时,她还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如今,她还在继续攻读哲学博士。

张海迪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信念,做事不拖延,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终于学有所成,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懒惰的人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喜欢拖延。总是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对我们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学习生活无计划、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拉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克服拖延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甚至几年前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戒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