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中学的时候,李泽楷反叛的性格就逐渐显露出来。中学一年级时,与同学上课煮饭吃,当时正在上课的中文老师愤怒地把他及一班肇事同学赶出教室,罚坐在垃圾筒上。
在美国读书时的李泽楷嗜好是快艇、飞机及潜水打鱼,这些都是父亲认为极危险的运动,常劝他少玩。他曾于17岁时潜水打到一条五尺多长的鲨鱼送给了父亲,逗得父亲非常开心,并把鲨鱼制成标本收藏。
他现在香港拥有一只20多米长的豪华快艇,平时用来招呼生意伙伴,出海谈生意;假日则留给自己,带着文件扬帆轻松一下。另外,他有一只身价约一百万的Cessna滑翔机停泊在新加坡,由于工作忙碌,很少用。
回港后,李泽楷在父亲的监督下过了一段俭朴而寂寞的日子,他独居普通屋村,以日本小房车代步,与打工族无异。但没过多久,李泽楷就显出“吊带公子”的德性,父亲批评他,他反驳道:“是花我自己赚的钱。”
香港记者屈颖妍在一篇文章中称李泽楷颇具鬼佬(洋人)作风,说“受过西方思想熏陶的Richard,始终注重生活品位,身上的穿戴完全不像父亲李嘉诚。据说,李嘉诚一套西装可穿10年,久经干洗略呈‘吊脚’的裤子依旧穿完又穿。
“反观Richard,则喜用名牌,特别钟情于双襟西装及吊带,非常洋化。
“他又爱在文华酒店Pienot餐厅用膳,每每选坐在近门口的位置(不怕曝光)。
“Richard平日虽然只以一辆丰田佳美房车代步,但在车头玻璃上却贴满各类会所停车证,如马会、深湾游艇会、皇家高尔夫球会……林林总总,不下10个(不怕招风)。”
李泽楷为摆脱“家庭束缚”,早就萌生独住之念。1990年母亲庄月明去世,不久深水湾道李家大宅转到其兄李泽钜名下,李泽楷就以上班近为理由搬出家宅,在金钟康域酒店租房住下。其后迁往太古屋村,再稍后又在山顶道租下两个单元。频频搬迁,颇似美利坚马背上的民族。
李泽楷认识深刻:“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其他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
李泽楷最初独居都没有请佣人,只是请了深水湾老家的一名工人,每日前来为他打扫。空闲时,他会自己洗衣服,有一次竟然将口袋里的护照洗模糊了。
以前,他的服饰很讲究,尤其是最初主理卫视时期为了“扮大个(装成熟)”常穿仔襟金钮意大利名牌Zegna(杰尼亚)西装,希望给人成熟感觉。
李泽楷一向没有形象顾问,我行我素的他进入科技行列后连形象也改变,贯彻硅谷风格,常以Timberland(天伯伦)便服示人。
小超人对食物的要求不算高,早餐与午餐多在公司吃三明治,而且喜欢尝试新口味。例如他听人讲,在太古广场新开的“夜上海”水准不错,便马上订位子相约朋友吃饭。
他最爱去的饭店是尖沙咀天香楼,他认为天香楼的杭州菜是全港最好的中菜,最爱吃那里的蟹粉捞面,每次去都会叫一个小份与女友聊天、饮红酒。另外,他最爱吃鱼,不过由于小时候曾“鲠骨”,现在只吃鱼骨较大的海水鱼,所以天香楼的桂花鱼,是他最爱点的菜式。
1995年初,李泽楷终于有了自己的“巢”。他以1.2亿港元购得大浪湾石澳道12号独立洋房。该区只有23座独立豪邸,不增不减,业主委员会很看重住户的地位及身份——非富即贵,李泽楷两者兼有之。
花宅以前是英资大班聚居地,而且数目稀罕,是身份的象征。他这个大房子,原有花园兼泳池,他花了三年时间来拆卸原屋及平整地基,准备重建为自己的梦想屋。
由于他喜爱原始自然的美国西部感觉,所以全屋设计以木料为主,设计建筑费预计达9000万,毫无疑问是全港最贵的“木屋”。负责设计的庄圣民是香港名师,曾替郑家纯、包陪丽及杜辉廉设计家居。
李泽楷的花园洋房占地2.2万平方英尺,拥有正东南海景、花园,独立车房两个。美中不足的是没游泳池。有记者推测,李泽楷必会在室内建大型日本浴室,以供他与日本女友嬉戏。此际,卫视行政总裁陈庆祥在NHK的新闻节目中发现加留奈,试图挖角,欲让她做专门采访外国人的记者。加留奈到香港工作过几次,与李泽楷重逢,两人关系深了一层。
加留奈最终未加盟卫视,新加坡ABN发现这个具有古典气质的女孩,有意培养她做主持人,于是让加留奈去了狮城。
李泽楷将盈科转到狮城发展,加留奈随后赶到。似乎是天意安排,两人每周都能见上一面,感情如胶似漆。在新加坡总统王鼎昌举行的国宴上,李泽楷带加留奈首次在狮城最豪华的莱佛士酒店亮相。
在此之前,李嘉诚对次子的婚事正式表态:“儿子交女友,是他的自由,当然最好是亚洲人,生活习俗都差不多,生下的孩子是黄皮肤黑头发。”李嘉诚对次子交女友守口如瓶,但实际上是赞同次子的选择。
李泽楷与加留奈公开亮相后,香港及东南亚的报刊,充斥“小超人与小美人”的照片。有人说加留奈活脱脱斯文版的宫泽里惠,也有人说她极像日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
《壹周刊》评价在新加坡独闯天下的李泽楷,说他“除了拥有他一手打下的江山,还有一个心爱的美人。”
无奈情花不结果,加留奈眼见李泽楷永远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抽身离去,两人于1998年初正式分手。“小超人”为此曾伤心了好长一段日子,直至Karen Lam出现。
Karen Lam年约二十七八岁,是小超人旗下盈科亚洲的Marketing Manager(相当于市场拓展经理)。
她早年留学澳洲,中、英文相当流利,回港后进入和黄参与销售海怡半岛,当时李泽楷虽然已是和黄副主席,但Karen与小超人并不熟悉。
后来,小超人自立门户,开设盈科集团,Karen也转到以新加坡为基地的盈科亚洲负责市场工作,但她主要在香港的公司上班。
微软主席盖茨迎娶了旗下公司的Marketing Manager梅琳达为妻,无独有偶,李泽楷也与女下属萌生情愫。
Karen在盈科内属靓女一族,举止斯文,曾有几位男同事欲展开追求,不过显然都成为大老板的手下败将。
都说李泽楷是工作狂,他也直认不讳:“不喜欢的事我不会做,我以前说35岁前不婚姻。”不过,说完却又笑言:“不过,都快35啰。”
其实,李泽楷数年前做卫视,坦言“卫星电视是我唯一的宝贝”。现在做盈科,他也是一样热爱兼投入:“盈科是我的宝贝,而且我特喜欢,又是出生不够一年,很多可以发展。”
盈科高级副总裁梁胡雪姬也透露:“李泽楷对工作好狂热,陈方安生结婚当日,李泽楷参加完酒会,晚上八九点还返回公司。去雪梨公干,一定要搭夜机返香港,等自己第二天可以一早返工。”
另外,很有趣的是,虽然李泽楷无心谈情说爱,但从来不缺少因为对他心仪而明追或暗追的女孩子。李泽楷到大学演讲,惹来女大学生以三国语言推介自己,务求夺得小超人注意。盈科招聘人,也惹来众多年轻女士应征,而且开门见山:“想入盈科,因为老板是李泽楷。”
李泽楷自立门户
中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渠道和集资场所——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拥有巨大的资本市场,地处北美和欧洲之间,当伦敦、纽约两大金融中心停市时,交易可以继续在此进行,因而在时差上构成了世界金融活动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港英当局1973年解除外汇管制;1974年撤销“根本上黄金出口条例”,开放黄金市场;1978年废除签发银行牌照的禁令,放宽外国银行在香港开设银行的限制以后,对国际资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使香港金融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国际金融资本云集香港。据统计,在全世界一百家最大银行中,有七十多家在香港建立了分行和附属机构。这里几乎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只要信誉好,交付利息有保证,就可以筹到充足的资金。港元也可自由兑换任何国际承认的货币。香港金融业已经浸透到社会经济的所有领域,不仅大财团和较大的商业活动都要靠银行贷款进行,就是一般私人购买住宅和高档商品也向银行贷款支付(分期还本付息)。香港的股票市场规模相当庞大,交投十分活跃,引起香港和海外投资者的浓厚兴趣。如今,香港已经成为第四大国际银行贷款聚集所、国际外汇市场远东交易中心和世界第三黄金市场。
由于香港在过去的20年中始终没有搭上电子列车,影响了香港金融界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削弱了香港的实力,令一向相当自豪的港人也倍感难堪。随着香港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信息业也随之空前发达起来。这里形成了普遍使用电脑的,以国际联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从而保证香港在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中具有特别灵活的适应性,能时刻瞄准世界市场的需要,不断改变经营方向和生产内容,在经济腾飞的基础上不断前进。
资讯产业的来临,使香港已经开始奋起直追,“数码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拥有李家血统的李泽楷当然不会放过大好的商业契机,在入主盈科拓展后,立刻展开与Intel合作,成立PCC亚太网路服务公司,着手准备香港新硅谷“数码港”计划。1999年3月比尔?盖茨香江之行时公开表示支持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这也表现出这位将门虎子的声望与魄力。
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于1998年6月正式向香港政府提出。李泽楷说:“香港已经错过了硬件浪潮,数码港可推动香港赶上软件浪潮。为此,数码港应能提供和外国其他科技城市相比有竞争力的租金,借此吸引有实力的高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来港投资。”用硅谷概念来包装大地产项目,在香港还是第一单,李泽楷称,“数码港”建成后,香港可望在软件工业中心开发上取得长足的进展,这对香港经济与将来无疑是个好消息。
有不少有识之士在香港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呼吁,香港传统的转口贸易由于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不断下降,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受到威胁,建立香港自己的高科技环境可以刺激新的经济增长。香港政府检视自身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发展,确认香港除了发展金融、运输、地产等传统项目外,更应当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与李泽楷建设数码港的初衷不谋而合。
于是,这个耗资130亿港币的超级项目,历经多方磋商,经过小超人的特别推销而获前特首董建华的支持,终于花落盈科。
1999年3月,李泽楷取得“数码港”项目发展权,成了他事业腾飞的起点。数码港将是一个融资讯广场、办公大楼、高层住宅及独立洋房为一体的大型社区,地址就选在香港大学旁。在数码港项目中,港府以26公顷土地作价60亿港币作为资本投入,李泽楷的盈科集团则投资70亿。预计整个项目获利为68亿,盈科可分得37个亿。
尽管香港众多地产商对数码港项目大表怀疑,认为港府偏袒李家,但对李泽楷能发掘出这一时髦概念并说服港府参与的技巧仍大为佩服。
出道以来一直以大手笔见长的小超人,毕业于地处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发展历程自然十分熟悉。家族的地产背景加上个人的“硅谷概念”,促使他酝酿出建设“香港硅谷”即数码港的设想。
香港《壹周刊》为此详细报道了李泽楷游说香港政府的内幕。
小超人李泽楷成功取得“数码港”发展权,130亿大计成了囊中物,过程一波三折。
1999年,他向政府提此计划,但高官反应冷淡,至2000年初,政府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原来,李泽楷向董特首采取紧迫埋身战略,加上为发展计划做出高技巧包装及推销,结果获董特首及曾财爷支持。
建成后的数码港可容纳30家雇员为100~500人的大、中型资讯科技公司,以及100家雇员小于50人的小公司。可应用各种新资讯科技,进行多媒体创作和内容创作,以及发展软件应用系统。
本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李泽楷,对位于该校附近的硅谷如何发展出来十分熟悉。该区本来一无所有,20世纪30年代,一批斯坦福毕业生在区内开创新科技生意。经数十年发展,终于形成高科技工业中心。
李泽楷在1998年初就开始构想香港如何建立像硅谷的工业城,并曾亲自跑去薄扶林、渣甸山和西贡等区视察,觉得在香港大学旁边又近中环的薄扶林,最有条件成为“香港硅谷”。
这年3月,他与美国最大半导体公司Intel的老板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谈妥发展亚太区数码互动资讯的合作计划后,就更加雄心勃勃。一来他已成功在美国高科技界打响了名堂,有利于日后牵引国际的Hitech公司来港,二来他也更有条件向政府推销这一宏图大计。
当时港府官员受亚洲金融风暴困扰,无心考虑李泽楷的建议,对他向港府提出建设“科技城”的想法一口拒绝。
三个月后,他再行前一步,向刚上任的资讯科技局长官邝其志提交第一份正式建议书。
那时他提出的大计,与之前公布的大不相同。他建议政府负责所有兴建“科技城”的资金,而他的盈科集团只是负责牵头租用,并介绍其他公司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