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使人幸福,须减其欲望,莫增其所有。
——(古罗马)塞涅卡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英国)弥尔顿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英国)菲尔丁
金钱是一种给人力量也带来灾难的武器
钱,到底有什么魔力?为什么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得到了金钱,就等于拥有幸福了吗?
曾获得2 600万美元奖金的雪莉·加葛利亚德女士,在中奖5年后曾对记者说,她所学到的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
1991年,年轻的雪莉与丈夫法兰克花10美元买彩票中了大奖。于是夫妇俩都辞了工作,买了奔驰车、钻石戒指并到各地旅游。后来,雪莉在她父母住宅附近买了一幢房子,以为今后可以安定地享福了。谁知,法兰克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变得迷惘起来。过去,他很爱惜家中的那辆摩托车,如今却要买旅行用多功能车和豪华游艇。于是夫妻俩在花钱方面经常发生争执。最后,他们终于在1994年离婚,家产和奖金各分一半。在享受过豪华的生活后,雪莉自问:“有一房子的古董和一大箱珠宝究竟有什么意义?”她花钱很省,但在慈善捐款时则毫不吝啬。她说:“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我宁可要美满的婚姻而不要钱。”
1988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廉·普斯特买彩票中了1 620万美元的大奖,但不幸接踵而至。他的亲兄弟居然雇了一名杀手,企图杀死普斯特和他的妻子,目的自然是看中了他们的奖金。然后是他的妻子与他离婚,并带走了一半奖金。得奖5年后,普斯特便宣告破产了。为了破财免灾或资助他人,有些人在中奖后,干脆把奖金分给亲戚朋友,或捐给慈善机构。
1997年,迈克·比尔在新泽西州中了434万美元的大奖。他的母亲菲丽丝对他提出控告,认为这笔奖金应由两人平分,因为这张奖券是由他们两人合买的。据他们的朋友说,他们母子两人的关系一向很好,并且经常一起出20美元来买奖券。且不说这一官司的结果如何,但迈克一定会因此而失去母爱。
这,就是金钱的威力,让人狂喜,又让人痛苦。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曾大发感慨: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
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
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呵,你是可爱的凶手,
帝王逃不过你的掌握,
亲生的父子会被你离间!
你灿烂的奸夫,
淫污了纯洁的婚床……
说白了,钱就是货币,是一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可以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蓄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发挥作用,它可以用来购买其他任何商品。难怪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美国人安比尔斯编撰的《魔鬼辞典》中对金钱的诠释是:“金钱是一种祝福,不过只有在离开它之后我们才能受益。金钱是有文化修养的标志,也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把实用主义奉为圭臬的美国微软公司对财富与金钱有着特殊的喜好,他们认为财富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洛克菲勒说:“这是我心爱的独生子,我非常喜欢他。”另一位美国大亨摩根则说:“这是对辛劳与美德的奖赏。”我们的老祖先一直不屑于名利,对钱财这样的身外之物向来没有多少好感,以铜臭斥之。
其实,钱并无美丑,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驾驭它。
幸福顿悟:
前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说:“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的确,金钱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
善待金钱,才有快乐、幸福
人生在世,如何对待金钱,为我们赢取幸福和快乐呢?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所言:“财富就像粪尿一样,堆积时会发出臭味,散布时可使土地变得肥沃。”
在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拥有无数钱财的吝啬鬼去他的拉比那儿乞求祝福。
拉比让他站在窗前,让他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人们。”
拉比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自己。”
拉比解释说,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但镜子上镀了一层银子。单纯的玻璃让我们能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都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
可见,金钱的危险性一览无余。金钱的魅力可以转移人的眼光、灵魂,难怪有人说:“有些人是金钱的奴隶。”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火山流出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变得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方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有的受害者做出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指之刑,或乱针扎“死”。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而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
然而,由于为金钱操劳过度,他的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50多岁;并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离死不远的他才开始领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起初,人们不愿接受他的捐赠,即使是自视为宽容大度的教会也曾把他捐赠的“赃钱”退回,但诚心终归能打动人,渐渐地,人们接受了他的诚意。
1901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洛克菲勒一生之中共捐了55万美元,他的捐助,不是为了虚荣,而是出自至诚;不是出于骄傲,而是出自谦卑。
他后半生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90岁,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
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幸福顿悟:
哲学家史威夫特曾说过:“金钱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财富却是桎梏。”如果我们把金钱当作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身心。
做金钱的主人,而非被它所奴役
近代闻名遐迩、学贯中西的大师钱钟书先生,一生没有过过穷日子,也没有发过什么财。
20世纪8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讲学,开价16万美元,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偕夫人同往,钱钟书却拒绝了。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却说:“不卖!”
可是,有那么几次,钱老却有点“反常”。
1979年冬,钱老收到四册《管锥编》的8 000元稿费。钱老把钱分装进两个纸袋,一边拍打着一边对夫人杨绛说:“走,逛商场去!”钱钟书昂首挺胸,杨绛宛如保镖护驾,一边走一边提醒:“注意提防小偷。”
钱钟书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期间,一次,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钱老问明情况,说:“需要多少?”司机答:“3 000元。”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1 500元,不算你借,不用还了。”
不少人对钱先生不爱钱的做法很不理解,向他请教。钱老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钱这个东西吗?”他的洒脱、风度,让世人汗颜。
当代作家贾平凹在《说花钱》中写道:“钱的属性既然是流通的,钱就如人身上的垢痂,人又是泥捏的,洗了生,生了洗。李白说,千金散去还复来。守财奴全是没钱的。人没钱不行,而有人挣的钱多,有人挣的钱少,表面上似乎是能力的大小,实则是人的品种所致。蚂蚁中有配种的蚁王,有工蚁,也有兵蚁;狗不下蛋,鸡却下蛋,不让鸡下蛋就憋死。百行百业,人生来各归其位,生命不分贵贱和轻微。钱对于我们来说,来者不拒,去者不惜,花多花少皆不受累,何况每个人不会穷到没有一分钱(没有一分钱的是死了的人),每个人更不会聚积所有的钱。钱过多了,钱就不属于自己,钱如空气、如水,人只长着两个鼻孔一张嘴的。如果这样了,我们就可以笑那些穷得只剩下钱的人,笑那些没钱而猴急的人,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去完成各自生存的意义了。古人讲安贫乐道并不是一种无奈后的放达和贫穷的幽默,安贫实在是对钱产生出的浮躁之所戒,乐道则更多是对平凡生命的伟大呼唤。”
这是何等的平白和真实,言简而意赅。说到底,金钱和财富是人们劳动创造出来的,也是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服务的。如果目的和手段倒置,人沦为金钱的奴隶,异化为物质的走狗,那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悲。
幸福顿悟:
让我们谨记《伊索寓言》中的忠告:“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