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218300000088

第88章 21世纪未来城市形态与城市发展趋势(2)

绿色城市,又称为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或生态经济市。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又是一个经济社会系统。从根本上讲,城市就是一个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人类的家园,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城市的一切活动,首先要同物质资料和自然时空打交道;其次都与人、与经济社会系统发生密切的联系。城市的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涉及经济活动、价值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精神活动以及法律制度等方方面面,范围极其广阔。因此,城市的发展目标,不仅涉及自然形态,而且涉及经济社会。但是,无论哪一种理想的城市形态,都离不开城市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有机结合。所以,21世纪绿色城市的重要特征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笔者认为,“生态经济市”的提法,是比较科学、比较全面的,既强调生态环境,追求生态美、绿色美,又追求经济繁荣,是建设美好家园的物质基础。全面发展是绿色城市或生态经济市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发展观主要是追求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应地也造成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病”的产生、生态环境的恶化、人情关系的淡漠。新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为城市居民创造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条件,创造优美宜人、高质量的活动与生活空间。

人类最初是从绿色文明走过来的,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绿色文明却被破坏。现在人类又重新认识遭到破坏的绿色文明,并而追求更高一级的新的绿色文明。地球的主导色是绿色,人类的本性是绿色。因此,人类发展也必然要回到绿色中去。绿色象征着生命与活力,是人类发展的源泉。绿色浪潮将席卷全世界,这是人类从沉痛的教训中总结出的深刻认识。

绿色是城市形象美的基础和象征,人们要用它来装饰自己的家园。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她的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宽的道路,而主要在于她的自然景色,在于她拥有的绿地和森林,在于她天蓝地绿、气清水洁、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把自然美引入城镇,使都市人都能享受到山山水水、郁郁葱葱的美好生活。中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要以中国园林艺术来美化城市,建立山水城市,让中国的城市比国外更美。

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是把绿色计划放在首位。国外许多现代城市,在市区内建有森林公园和大片绿地。近些年来,中国许多城市,也十分重视自然美、环境美,注重绿色文化。21世纪未来城市,不但要极为注重绿色环境、绿色文化,而且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包括绿色住区和绿色食品。总之,在未来城市,绿色市场会越来越大,绿色生产更为广泛,绿色流通、绿色消费不可或缺,绿色文明将会有更加广博、更为丰富的内涵,人类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的时代。绿色城市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可以说是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必将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达到新时代的理想境界。

§§§第二节未来城市发展的三大要素与动力

21世纪的城市正处于创新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也正在改革创新中稳步前进。创新能力有多大,未来城市发展的希望就有多大。创新是国际国内竞争中影响成败的主导因素,也是决定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所在。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文创新、科技创新、生态创新。这三大要素构成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人文创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首要元素

(一)人文创新的内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天文、地文联系在一起,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也称人文精神。人文创新,就是充分重视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人文主义的创新思维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社会。

人文创新源远流长,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重要思潮。但只有在进入城市发展时期,人文思潮才被广泛重视,呈现出加速推进的趋势。人类文明史和城市发展史几乎是相伴而生的,城市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且是知识的存储地和消费地。未来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知识的创造和创新,其中,人文创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政府创新以及领导者创新。

(二)人文创新是现代城市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城市是由人的聚集而产生的,人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的基本元素。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城市,城市为人类文明及其发展提供了载体。人文精神构建城市的品格和灵魂。城市依靠人的劳动创造着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必须从人开始,从人的需要出发。现代城市和未来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题指向。

城市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现象,绝不仅仅是人的简单聚集和扩大。城市人和环境的融合形成城市人文,城市人文既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不同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它体现着城市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文创新,是现代城市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其目标在于科学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和人性化城市,满足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创造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一座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完善,更需要强劲的“软资源”、“软实力”。因此,要把人文建设放在第一位,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发展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把城市人文建设纳入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体系之中,借助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未来城市对人文建设的要求会更高。

(三)人文创新展现出城市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首都北京,于2009年提出了人文北京的口号,人文北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晶。人文北京展现着历史的、现代的人文创新精神和独有的魅力。古老的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所体现的特有的传统文化;南北风味的饮食文化;海纳百川的民间艺术,如徽班进京形成的国剧——京剧;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如著名的潭柘寺(佛教)、规模恢弘的雍和宫(藏传佛教)、香火鼎盛的白云观(道教)、远近闻名的牛街清真寺(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南堂和北堂等;还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现代建筑,如人民大会堂、国家歌剧院,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一系列奥运建筑等,这些都为北京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些魅力来自于人文创新,来自于文化创新。未来城市的发展,其根本元素也在于人文创新。

(四)人文创新是构建现代化大都市与和谐城区的基础

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是未来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它是城市高度化发展的产物。它与世界主流经济体系相适应,与全球不同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国际交通和国际信息发达,与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具有较高的文化势能和教育、科研发展水平。

现代化都市的本质属性与特性在于开放性和服务性,理想目标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城区。它是一种协调有序、富有活力、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发展状态,是一种自然稳定的良性循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最佳价值选择和最佳发展模式。而它的基础和切入点在于人文创新。

城市是一个多元、复杂、动态、连续的系统,城市建设是需要众人参与的系统工程。在构建和谐城市的过程中,重要的在于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只有建立合理的人文环境和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才能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尤其是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不是哪一个群体、哪一部分人的事,它涉及全体城市居民、社会成员,是城市全体成员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建设,而这都离不开人文创新的引导。

二、科技创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1912年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他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相继出版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部专著中,对创新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形成完善的创新理论体系。在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开始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以索罗(R Solow)、弗里昂(C Freema)、曼斯费尔德(E Mansfield)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学派,从技术的变革、创新、扩散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二是以道格拉斯·诺斯(Daoglassc North)等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学派,把创新与制度结合起来,研究制度因素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强调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上分析的人文创新,实质上包括制度创新、政府创新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节着重分析技术创新与未来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技术创新,也就是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未来城市发展的成功因素是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及技术创新学派的演变

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是将技术引入生产体系,从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构思、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部活动。它包括生产工具、工艺、方法及技术规则体系。技术创新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改变生产函数的属性。它可以节省生产要素的投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增加产出的数量,提高产出的质量。技术创新不仅是产业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是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技术创新研究,从20世纪中期开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创新研究的复兴(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复兴,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内部过程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案例分析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未进入创新过程的细节和规律研究。

第二阶段,技术创新的持续兴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技术创新引起各国和地区的普遍重视,它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是重点研究的议题。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昂的《工业创新经济学》(1982年)、斯通曼(P Stoneman)的《技术扩散与计算机革命》(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费尔德的《技术变迁经济学》(1988年)等,是这一时期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成果。

第三阶段,技术创新的综合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这一时期,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特征是向综合化研究方向发展,与城市、地区发展紧密结合。城市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延长资源产生的生命周期,通过改善产品性能或提供新产品来创造需要,拉动众多产业的发展,扩展和延伸产业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实际上已成为城市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元素。

(二)信息化与城市发展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总趋势。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创新系统,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须臾不能离开的过程。由信息技术革命所导致的新一轮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从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发端于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城市是信息技术运用最广泛的地方。无论是城市经济或社会的发展,还是城市发展的许多难题,包括交通、建设、管理、治理污染等问题的彻底解决,都必须依靠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来实现。信息化可为城市提供全新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决策和调控手段,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工具。当今,中国正在加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工业化的重心在城市,城市化、信息化的中心也在城市。中国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战略,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赶上世界潮流的根本性措施。同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信息化的推动。例如,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城市的一系列智能建筑、网络工程、数字园区、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都会对信息技术产生较大的新的需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电子物流等更会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与信息化也是互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城市土地利用为例,运用遥感技术(C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化将增加大量的城市人口、住房、各种机构、学校、医院等,这些都会为信息化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当今城市化与信息化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两大主题。信息化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了时空对人的局限性,使人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也使城市的自由发展空间大大扩展。

全面信息网络化,是世界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它将使城市人的工作、教育、生活、购物、就医、休闲娱乐等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更为高效和多样化。信息文明将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和情感交融,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信息网络将使人们能更方便地向社会表达个人意愿、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城市将进一步走向公开化和民主化。信息化城市将是信息时代形成的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将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

(三)未来的科技创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