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218300000067

第67章 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4)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企业呈现出小型化、扁平化、灵活化的特点,但就单个企业而言,可以是比中小企业还要小的微型企业,甚至是个人工作室。而且这类企业通常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分布,具有集群效应的基本特征,如经济的外部性、技术创新优势、集群式学习和集群自我发展的能力。正是创意企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组织层面小企业和大公司错位的竞争态势,使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势头。

6.企业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创意通常是个人的灵感体现,可能是凌乱的、不系统的,因此创意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通过知识管理来整合和集成。所以,只有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整合从研发到营销环节的各种资源,才有可能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更快、更好地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四、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广州市东方宾馆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随即,营业性舞厅、歌厅等经营性文化活动场所在各大城市争相开业,中国大陆首次出现了以娱乐业为主的文化市场。一年后,广州全市的音乐茶座即达到七十五家,座位数超过了当时全市所有戏院座位的总和。198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在文件中首次出现了“文化市场”一词,并对文化市场的范围、管理原则和任务等作了界定,由此结束了中国文化市场管理无章可循的历史局面。

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其中将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实际上是确认了文化艺术具有“产业”性质。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同年,由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出版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在国内最早使用了“文化产业”的提法。

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以及第三产业的大力推进而逐步发展的。尤其是三十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增长,科技革命带动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构成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市场蓬勃发展,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文化消费群体众多的文化市场体系,主要有演出市场、影视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书报刊市场、工艺美术市场、文物市场、中外文化交流市场和文化艺术培训市场等。同时,网络、游戏、动漫、流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与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一批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应运而生。文化产业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发展更为迅猛。据统计,中国于2007年出版图书27万种,总印数66亿册;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529部,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全年生产故事片54部,发行国产新片120部。全国共有民营或民营控股的出版发行网点近11万个。据统计,2007年底全国文化娱乐场所已达82174家,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有4512个。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起步虽晚,但在短时间内却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低水平的供求平衡和非均衡发展

从绝对值来看,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与文化产业部门的供给之间没有太大的出入,文化产业各行业在供给方面大体可维持平衡。不过,这种平衡是低水平的非对称性的平衡。另外,中国东部城市与西部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反映在文化产业上也同样存在着非均衡发展,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东部沿海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年均增加值在4%~5%之间;而西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年均增加值在1%~2%之间。上海与内蒙古在文化消费支出上的差距为2.4倍。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还很不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因此,今后应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努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城市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加速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首先要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进行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模式,达到增长效益、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的目标。中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战略调整,加快文化与高科技结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趋势。“十一五”期间,中国信息产业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必将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关联效应。特别是文化娱乐业,一是将出现“在线文化娱乐业”和“离线文化娱乐业”的新产业分野;二是歌厅、舞厅、游戏厅等传统主流文化产业类别将让位于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新型文化产业群。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新变化,必然会培育一个又一个新兴文化市场,文化信息业和文化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又会促进现代流通的大发展。

(三)城市文化正在从政府推动型逐步转为市场推动型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都是由政府主管和投入的,近几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借助了市场力量,但是基本上还是以政府为第一推动力,组建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团,其中包括引人注目的各类传媒集团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营的规范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逐步由政府推动型向市场推动型转换,让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政府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与市场兼容的格局,政府把主要精力更多地放在营造更加有效率的文化市场环境和加强规范化管理上来。对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加大投入,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并以社区、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

加入WTO以后,中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际文化产业集团在WTO原则框架范围内获准进入,中国的城市文化产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全国文化产业全面竞争态势将进一步加剧。如电影业,入世后进口影片数量的增加,对国产影片的质量、数量和市场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外商投资影院,从设备到经营管理将直接对国内影院形成强大的竞争;国外电影新技术的进入,将给中国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发展动力;与国际文化市场接轨的现代管理模式,对国企的经营管理将会是一个巨大冲击;文化市场人才的流动和流向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企业的发展等等。但另一方面,迎接挑战的同时,也会为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利用外来资金、技术、信息以及人才优势对目前国内较为弱势的文化市场进行整合,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的竞争,全面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丰富和活跃文化市场。

五、发展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发展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故应当把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是: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

文化产业是为满足人类文化生活需要的特殊产业,因此,明确文化生产方向是文化产业和文化单位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文化生产主体把握不住正确的政治方向,生产出方向不正、立场错位的文化产品,就会产生无可挽回的破坏性影响。也就是说,反映社会主流的好的文化产品会产生正面的“有用性”;反之,混淆是非曲直的文化产品不但没有“有用性”,而且还会带来负面的破坏性。文化生产既可能生产真、善、美,也可能生产假、丑、恶。因此,引导和把握文化生产的基本大方向,坚持“三为”方针,极为重要。

(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三个效益统一

文化既是一种事业,又是一种产业。文化产业同一般产业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三个效益,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发展效益。所以,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谋求社会效益,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发展效益。要作到三个效益有机统一,必须遵循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分散决策、分别管理的原则。对于直接满足个体消费需求、具有商品属性的文化产品,完全交由市场调节、市场营运,通过工商管理、税收、法律等手段实行社会化管理。对于高雅文化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产品,以及带有公益性质、公众性或集体性消费的文化产品,政府和社会应当给予必要的资助与扶持,以保障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本身的发展效益。文化产业是文化物化和产业升华的结果,所以文化生产除需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生产的特殊规律。因此,文化生产既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又要高度重视提高产品的文化艺术水平和科学知识含量。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生产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最终会毁灭文化,背离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初衷。

(三)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不断深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加快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市场环境。一是要明确文化产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意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文化产业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二是文化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是政府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制定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规则,把文化生产经营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四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经济成分投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平等竞争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城市文化产业营运环境

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从“办文化”的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管理文化”的现代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即政府职能主要是进行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政策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及外部环境建设,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管理应当是综合管理、间接管理和法治化管理,将工作着眼点放在市场机制建设和法制建设上,并且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从而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城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还必须营造良好的营运环境,建立有利于刺激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机制、运作模式和组织化程度,高度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的智慧产业,应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中国文化企业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影视、音像、信息产业,更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大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中国文化产业向高级化、创新型发展。

§§§第三节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展现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