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落实和实施。城市规划是一个实践过程,其中包括编制、审批和实施这三个环节。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各种条件的干扰和制约,这就需要城市规划管理综合考虑协调环保、消防、人防、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使建设活动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合理安排部署。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会发展变化,故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对城市规划不断地加以补充和优化完善。同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在不违背法律和原则的情况下,当好建设单位和公众事业的参谋。
3.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城市规划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城市发展整体的、长远的利益,讲究公平、公正、效率、民主、法治。对于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对于相关方面的权益必须合理合法保护、协调和监督。
4.积累规划资料,掌握城市建设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及手段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的信息收集和存储,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了解、把握城市建设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旦发现问题,要随时解决,并保管好各种规划资料文件、图纸等,做到随用随取。同时,科学总结城市规划实施的经验,对城市规划进行及时反馈,由此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内容,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管理内容取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基本任务,反映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科学、合理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并按法定程序向规划审批机关申报,经审核批准后,方具有法规性的约束力。
2.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选择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建设地址,是规划各项建设使用土地的前提,也是保障城市规划合理布局的关键。
3.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它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即根据城市规划及其有关法律和法规,确定建设用地面积和范围,提出土地使用规划要求,核定土地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它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是对各类建设工程根据形态不一、特点不同,进行组织、控制、引导和协调,使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它的对象是各类城市管线工程,如供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燃气管、供热管、电力和电信管线、电车馈线和各类特殊管线等,保证其合理布置。
6.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公路及其相关的工程设施,如桥梁、隧道、人行天桥等。这类工程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所以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7.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包括整个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及地段;另一方面则是对法定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包括建筑实体和建筑环境。
8.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它涉及城市规划实施的最终结果是否体现城市规划管理的预期目标。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①对城市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②对建设活动全过程的行政检查;③依法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④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⑤对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监督检查。
9.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管理。竣工档案是指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需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15天,组织对竣工档案的验收。
10.城市测绘管理。城市勘察测绘工作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测绘包括天文测量、大地测量、重力测量、界线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地下管线测绘、航道、海洋与滩涂测绘以及卫星测绘、摄影与遥感测绘、数字化测绘等,并对测绘成果进行使用与管理。
11.城市地名、楼宇名称管理。地名管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地名、楼宇名称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记载了城市历史发展的足迹和进程,而在城市建设中新诞生的地名,又会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对地名应有严格的管理和审批程序。
12.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即指建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数字化。
三、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管理能发挥最大效能和实现预定管理目标,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运行机制作保障。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通常是指城市规划系统内部以及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行机制:
(一)协调机制
在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调行动。完善协调机制的重点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区域为一个城市提供各种资源。因此,在编制城市规划时需要统筹考虑区域间的资源能源配置、交通系统、水运和水利系统等各个方面,需要把单个城市融入到整体区域中来统盘考虑,做好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工作。从区域的角度看,一个行政区域或一个经济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与城镇建设的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统筹,也需要各个城市自下而上地参与,使城市规划既能从区域着眼,又立足于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
2.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同。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故应当做到两者之间的协调。首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考虑城市现状和发展条件,以及对城市未来发展将要产生的影响。其次,对城市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和重复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应加强综合协调,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市规划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估,协同做好项目规划选址论证工作。
3.规划部门与其他专业部门的协同。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涉及诸如环境保护、消防、卫生防疫、园林绿化、国家安全、文物保护、农田水利等相关管理部门。对此,征求相关管理和职能部门及单位的意见并相互协调十分重要。
4.规划部门与土地部门的协同。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分别明确了两者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与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5.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协同。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化,同时建设管理又是实施城市规划的保障。因此,规划管理要强化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意识,建设管理要全面提高城市规划的观念,两者不可偏废。如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时,要研究建立规划与建设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做到地区开发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以提高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二)调控机制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系统顺利、高效地运行,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控制:一是系统内部的调控。即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等。二是外部系统对于规划管理系统的调控。即外界对规划管理机构的监督。三是规划管理系统对于管理对象的调控。即具体的规划管理活动。城市规划管理调控是保证城市规划管理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管理调控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起指导作用。城市规划的编制既需要规划设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也需要规划管理部门的指导和调控。城市规划的实施,大到总体规划,小到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涉及许多部门、单位和个人,需要规划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二是对城市规划起修正、弥补作用。城市规划编制成果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建设工程的安排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规划管理部门必须在规划中间成果阶段和设计方案阶段预先审查,而不仅仅是在规划编制文件、图纸和工程设计施工图全部完成再审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规划作必要的修正或弥补。三是对规划实施起监督作用。城市规划管理必须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所审批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进行查处,保证其按规划管理要求执行。
城市规划管理调控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宏观调控,即全面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供市政府决策,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二是中观控制,即对地区详细规划的审批和成片开发建设规划管理的调控,主要控制其用地性质、环境设计、街道景观等。三是微观调控,即对单个建设项目的调控,主要是控制其建筑性质、空间关系和建筑色彩等。
(三)反馈机制
根据系统论观点,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必须构成一个封闭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一个管理系统可以分解为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几个层面。制定决策正确与否,是否贯彻执行,一方面需依靠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反馈执行的结果。这样,决策层可根据新的情况或修改决策或补充决策内容,发出新的指令和执行要求。但城市规划从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到监督检查是一个单循环的系统,所以必须建立反馈机制,以此更好地提高城市管理的反应能力和城市规划管理决策能力,全面促进城市规划的落实和全面实施。
四、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保障城市建设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
(一)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就是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来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即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必须履行的程序、申报审批制度、行政命令和文件来进行管理。它来自垂直的行政管理层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是中国一种常规的管理方法、行政管理行为。为此,应强化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章法。
(二)法治管理方法
法治管理方法,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根本方法。它是通过法制手段,用法治代替人治,运用法律规范对城市规划建设活动进行管理。因此,全面加强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法治管理水平,严格依法秉公办事,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中之重。
(三)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管理方法,就是运用经济杠杆,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它是对行政管理方法的补充。经济管理方法的核心是通过物质利益的合理调配,正确处理政府、企业、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其目的在于把城市各种利益主体同国家利益和广大市民的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管理效益的高度化。
(四)社会管理方法
社会管理方法,就是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原则,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搞好城市规划管理。公众参与管理,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管理方式。所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舆论形式,宣传城市规划的构想和内容,实行城市规划管理公开化制度,即审批政策公开、规划要求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权限公开、审批结果公开等,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程序的透明度,并设立公众举报制度,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依法保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便于和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五)科学管理方法
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水平,需要采用当代的先进科学方法、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对城市规划的实施进行管理。比如,国家制定和颁布城市规划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城市科学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应用遥感技术、航测成果、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等来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就是科学和技术管理的方法。
上述五种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以保证城市规划管理和各项建设活动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