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218300000045

第45章 城市资源与开发利用(4)

3.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城市森林资源既是自然资源,更是一种社会资源。无论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如何,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为城市所共享。所以,一定要全面加强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依法治林,强化林木保护,防止火灾和病虫害等,努力提高人们保护林木的责任和珍爱森林的意识。

(四)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大,人均量小。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中国矿产资源型城市(包括重要矿区)有一百多座,以矿产开采、加工成为主导产业,因此,矿产产业的发展状况对资源型城市的兴衰有着决定性作用。

1.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延长资源加工产业链。中国矿产资源大多为共生、伴生矿床,在一种矿石中,所含有用成分有时多达数十种。因此,对矿产资源应实行综合勘察、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争取一矿多用,努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要坚持深度加工,延长资源加工产业链,推动资源产业由原料输出型向终端产品输出型转变。如煤转电、煤化工等,都是综合利用煤炭产业资源的结果。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取得明显成效。如有色金属行业从45种共伴生矿产中,通过选冶处理,可以回收的已有33种,国有矿山企业约有70%开展了综合利用。通过有效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实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加快矿产资源开发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资源开采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通过矿产企业技术改造和机制转换,淘汰落后、分散的采矿能力,应用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实行规模开发。在依法清理、关闭无证开采、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办矿条件的矿山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山企业集团,支持和帮助非国有矿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高度化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共生的禀赋优势,建立综合化、多元化的产业群,实行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联合改造,优化结构,实现逐步升级。

工业结构的升级一般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工业化阶段,又可分为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和以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第二阶段是高加工度化阶段,可分为一般性加工工业(或资源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和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第三阶段是知识技术集约化阶段,也可分为一般性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和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两个时期。其中,前一阶段的第二个时期同时也是后一阶段的第一个时期,这是工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趋势。产品结构由低档、粗放、单一型趋向高档、精细、多样型。

技术结构则应由单一的传统技术体系趋向传统技术、实用技术和先进的高新技术所组成的复合技术体系转变。矿业城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其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部门。先进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知识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较为迟缓。因此,产业技术结构不可能直接跃向高新技术阶段,而只能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建立起由传统技术、实用技术和先进的高新技术所组成的技术体系,才能实现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换代。

3.开发利用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中国目前面临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的严峻问题,现有探明矿产种类178种,其中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45种,这45种主要矿产中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铁、铜、铝、锰、铬、镍等21种重要战略资源不能保证,金刚石、钴、铬铁矿等5种长期以来就属于短缺矿产,而到2020年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只剩下6种。所以,重要矿产资源的供应将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贯彻节约利用原则是迫切而现实的。同时,在矿山开发中,必须按生态经济规律制定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坚持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资源与环境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发展矿区生态工业。所谓生态工业,就是依据和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资源节约、产品对生态环境损害轻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现代化工业发展模式。它要求综合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一切有利于生态工业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而逐步形成和建立技术密集型的矿产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以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和矿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4.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研究。近些年,中国能源生产增长虽然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消费总量明显地受到储量和开发利用的约束,能源短缺与高能耗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能源消费引起的环保影响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而,能源开发利用研究成为能源经济学的重要问题,也是城市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但能源研究要从一般的开发利用转向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包括需求预测与规划、能源政策、合理的资源消耗结构、能源价格改革、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节能的新技术、新能源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久的能源发展战略。

二、城市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城市社会资源有着无穷的潜力,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的,又包括无形的、非物质的;它既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又会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明天和后天。正确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科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方位地兴起,对中国城市科技资源开发而言,既面临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基础研究计划和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并已取得显著成绩。城市是科技资源和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完全有条件加快对中国城市科技资源的开发步伐。

1.抓住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攻关。城市科技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城市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城市建设的问题以及生态环保中的科技问题等,其中相当一些是目前世界上都没有解决的难题。因此,必须整合城市科技资源,集中有限人力、物力,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组织科技公关,实现科技创新。

2.把加强本国、本城的科技资源开发研究、推广与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资源相结合,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科学技术资源是全人类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资源也能作为商品,在一国之内和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流通。发展中国家要逐步实现其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除了要加强本国高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外,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引进对本国适用的国外先进技术,包括引进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外形设计等)、专有技术知识(如图纸、设计方案、技术说明书、技术示范、配方、具体指导等)以及反映技术成果的机器、设备、中间货样(样机等)和原材料等。”所谓引进适用技术,是指引进的技术能给国内和城市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能不断促进城市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3.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产业带。城市是科技资源密集区域,也是开发利用科技资源的“富矿”之地。要使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必须结合城市自身的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科技资源特点,聚集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办好本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带),选准开发重点项目,并搞好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4.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包括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各种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也包括对社会经济资源系统的各种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原则来合理收集、加工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信息,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组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系统,以此促进物质流、能量流、人流和价值流的合理流动,全面提高对城市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二)城市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人文资源同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一样,都是重要的智能资源。它是古今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所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其关键在于对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并使保护与创新相结合。

1.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人文资源,第一位的是保护。对于一座城市来讲,人文资源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就是精神文明财富,就是创造和建设现代魅力城市的精神基础。目前,随着中国城市经济迅速增长,城区面积扩大,城市发展与人文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有价值、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遭受城市建设扩张中大拆大毁的厄运。因此,必须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防止建设性破坏。对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决不允许任意轻易破坏和丢失。文化遗产丢失后就再也无法复制重生。就是重新恢复,也已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有的城市一边在大拆有宝贵价值的人文遗产,一边又在花巨资大建“假古董”,对此必须依法制止。

保护人文资源,首先是保护城市文物古迹,其中包括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刻、名人故居和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等。保护文物古迹,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它的历史环境。只有保存了历史环境,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次是大力保护城市具有传统文化风貌的历史街区。有些建筑物单独看,可能不够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建筑群加在一起,其价值就会得到升华,就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某个城市的传统文化风貌。保护历史街区的原则就在于保护其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维护人类社会生活的延续性。

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人才竞争,特别是顶级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的投资将促进人才的成长、知识的发展。反之,知识又会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社会进步。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教育支出——政府和社会用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经费,企业和个人用于劳动力的再培训费用,劳动者个人用于某些教育、科技、文化费用等;二是卫生支出——医疗、保健等费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等以下收入水平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1美元,公共教育支出大约增加4美分,公共卫生支出大约增加1.5美分。中国及有些城市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重视不够、投资力度不足。近些年来虽有所改善,但至今还有一些城市和地区的领导层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及其对开发与利用人文资源的作用。

3.加强知识创新、人文创新。知识是不断创造的过程,人文资源也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真正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靠解放思想、自主创新、激发活力,所以只有通过创新和激发活力才能引领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崛起。开发人文资源,绝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传统思维定式,实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文发展。

(三)积极开发城市人文旅游资源

城市人文旅游资源往往同自然旅游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相互交织,一般具有难以再生的特点。所以,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另一方面要与保护和新建相结合。

1.积极开发、合理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强化自身的特点,突出旅游资源价值,包括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等,进行保护性开发。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如果不善加保护,最终都将丧失开发和经营赖以存在的基础。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不能过多地增设改变资源价值结构的景观项目,功能性建设,如道路、通信、住宿设施等,并始终坚持以不破坏旅游资源的审美和愉悦价值为前提;另一方面,在有限地增设一些必要景观时,更要科学谋划其内涵和形式与旅游资源的整体相协调。

2.保持本土特色,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本土特色是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灵魂和生命力,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的主要内容。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突出本土特色原则,突出鲜明主题,尤其注重突出地方性、民族人文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以特制胜”。千万不可照搬、照仿其他地方的模式,一哄而起,如什么西游记宫、世界公园、碑林等,到处都搞,千篇一律,也就无任何价值可言。另外,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丰富本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尤其要注重丰富人文旅游的内容,以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3.开发利用原有人文旅游资源和建设新的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在开发利用前人遗留下来的人文资源过程中,要重视创造有价值的新的人文资源。古都北京原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很丰富,利用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契机,又建设了一批新的旅游资源,如国家体育场“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成为对游人很有吸引力的知名新景点。但是,新建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功,其关键在于景观价值、文化创意价值和旅游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同时,一座城市或地区在新建人文旅游资源时,须注重内容和风格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内容上应是原有人文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在风格上应与原有的人文特色风貌相协调。总之,所有的新景点都要有很高的文化含量,以创新、优美、奇特制胜。

§§§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世界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何在,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是怎样的关系,这是在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时,值得探讨和需要弄清的问题。而要搞清这一问题,首先要从追溯概念的产生和理论渊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