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218300000043

第43章 城市资源与开发利用(2)

森林之所以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因为森林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碳储库、基因库、资源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最直接、最重大,也最关键。离开了森林的庇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失去依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使人类面临着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扩大、土壤退化、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等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森林被破坏有关,即森林的减少导致或加剧了上述大部分生态环境问题。鉴于森林的这种特殊性和重要性,它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中国大陆位于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由南往北递减,这种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中国森林的地理分布格局。中国的森林植被由于受水分和热量条件及其分布状况的影响,从北到南,随着纬度的降低,形成了有规律的变化,其地带性植被分布为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带。

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展森林的潜力巨大,从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森林资源基本上处于上升趋势。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中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中国森林面积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5%,列第5位;森林蓄积占世界森林蓄积的3.2%,列第6位。

然而,中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42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居世界第122位。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森林资源的比较表明,中国的森林资源平均水平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

从中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来看,其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林区和西南林区,其次分布在南方集体林区,而辽阔的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长江、黄河下游地区的森林资源分布稀少。东北、内蒙古四省、自治区林业用地面积共有671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面积的25.49%;西南林区林业用地面积为6299万公顷,占全国的23.93%,这两个主要林区林业用地占了全国林业用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从森林资源质量看,普遍显得不高。林分蓄积量为每公顷84.86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居世界第84位。其中,天然林蓄积量为每公顷95.87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为每公顷46.59立方米;林分年生长量为每公顷3.55立方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左右;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38厘米,特别是人工林的质量差。城市森林资源更显得缺乏,特别是一些林业用地被侵占,公园、森林遭破坏。全国林业用地面积很小的是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青海、宁夏等地。

(四)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物质基础,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能量及原料的基本来源。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矿产资源的状况,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是地壳化学元素富集而形成的有用物。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而矿物则是由元素组成的。只有当岩石中的有用元素达到一定含量,并能够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利用时,才称为矿石。而矿产,则是它含有的有用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含量大大超过了周围的岩石,达到了生产利用的要求。因此,矿产都有一个富集和形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千百万年,甚至要经历几亿年或十几亿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从这个角度来看,矿产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而不同的矿产资源,其工业品位的含量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只有当这种有用矿产大量集中在一起,并具有开采价值时,才能被称做矿床。

第二类矿产资源,它所被利用的不是富集的有用元素,而是岩石本身的物理性质。这类矿产资源可作为各种建筑材料或工艺品,其中包括各种建筑石材(比如大理石、花岗岩、片麻岩等)、黏土、砂石等。

从目前采矿业的总产值看,燃料矿产约占70%,非金属原料矿产约占17%,金属原料矿产约占13%。

矿产资源又可分为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如铁、锰、铬、钛、钒、镍、钴、钼、钨等)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类很多,大致按其相对密度、价格、在地壳中的储量及分布情况和被人们发现与使用的早晚等因素分为五大类:

1.重有色金属,一般是指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具体包括铜、镍、锡、铅、锌、锑、钼、汞、镉、铋等。

2.轻有色金属,一般指比重较小,相对密度小于5的金属。一般包括铝、镁、钙、钠、钾、锶、钡等。

3.贵金属,主要指那些矿石品位低、开采难度大、在自然界中储量少、经济价值较高的金属,比如金、银和铂族的六元素(铂、钞、铑、铱、钌、锇)。

4.稀有金属,系指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分布分散、提炼较难的金属,其中有高熔点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稀有金属,其中包括锂、铍、铷、铯、铼、钽、铌、锆、铪、镓、铊、锗等。

5.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的。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元素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至今一直沿用“稀土”这一名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稀土元素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良好的磁性材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良好的超导材料和催化剂,还是良好的陶瓷材料和激光材料。

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是利用矿物的集合体或单体矿物以及少数非金属元素,所以,绝大部分非金属矿物原料的有用性不在于元素本身,而在于其结晶集合体——矿物。

非金属矿产资源与金属矿产资源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种类更多,分布更广泛;二是多作为辅助性原材料使用,使用量很大,因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非金属矿产原料只能在其产地附近的有限范围内使用;三是用途多种多样,而且不少品种可以互相替代使用。

矿产资源的主要特性是:①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在一定时空内,可利用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随着人类逐渐地开发而日益减少。②分布的不均衡性。由此决定工业布局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广泛的协作分工体系。③共生性。许多金属元素在地质过程中形成了共生的或伴生的存在状况,自然界很难找到纯粹单一的矿产资源。④动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会不断地发现新的资源储量和新的矿产资源,甚至原来人们认为不是矿产资源的某些物质,如今也可以作为矿产资源来加以利用。⑤可连续加工增值和循环利用。矿产资源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流动,是以其加工利用的效率为导向的,由金属矿产制成的产品,一般都可以回收利用。

中国地域广阔,地质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齐全。目前已发现矿床和矿化点20多万个,探明储量的矿区2万余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已发现的矿产有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探明矿藏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所以城市的发展也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

能源矿产资源是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为93%,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为95%。由于矿物质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的煤炭储量位于俄罗斯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在32个油区探明的地质储量有181.4亿吨,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天然气是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据专家预测,中国天然气资源量约有70万亿立方米(其中煤层气约占一半)。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中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铀矿田的储量推算,中国铀矿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还不能适应中国发展核电的长远需求。

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比较广泛,资源也较为丰富。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矿物能源基地,它们支撑着当今世界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系统。例如中东和北非诸国的石油基地、德国鲁尔区的煤炭基地、俄罗斯的秋明油田、英国的北海油田、美国的东德克萨斯油田和北阿拉斯加油田,以及尼日利亚、印尼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基地等。中国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和大同煤矿、东胜—神府煤矿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矿物能源基地。它们都带动着周围城市的发展。

中国在庞大人口规模的基础上,人均能源生产与消耗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均能源生产量已从1965年的263公斤标准煤增长到2003年的1241公斤,增加了3.7倍;人均能源消费量也从1965年的264公斤标准煤增长到2003年的1327公斤,增加了4倍,而且在2003年,人均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的缺口已达85公斤。

三、城市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及资产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也可称为智能资源。城市社会资源主要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以及资本资源等。

(一)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是人类智能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其中,科学是人类探索和总结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的智能活动及其智能活动的结果,而技术则是根据科学而作用于自然界,用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及方法,具体包括工艺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规则和劳动经验等内容。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资源,城市中这方面的资源最为丰富。

科技资源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一,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科学技术素质,可以更好地发挥劳动者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应用新材料、新能源,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大提高生产力。第三,运用科技资源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完善生态经济系统,实现城市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四,加快科技资源的开发步伐,在科技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和地带,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开发带,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试验园区。所以,不同城市应密切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科技资源特点,选准自己的开发重点,形成自己的优势。

(二)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一种与物质、能量同等重要但又不能为它们所替代的社会资源。信息产品是一种服务,是无形的、非物质性的财富和资本。信息产业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信息设备生产、加工、存贮、流通和服务的产业。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信息技术设备制造,着重制造并销售设备和软件;二是信息密集服务,包括信息搜集、加工、存贮、传递等服务。

信息化城市,也称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源流、信息流、资金流、交通流的畅通和协调发展。

信息资源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是城市知识化、网络化、虚拟化、人文多样化以及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地影响城市的科技发展、社会系统、经济结构和空间规模结构。

(三)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是指城市社会从古至今的各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资源。它是古今人类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社会活动的记录、遗迹和一切艺术文化成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景物。它包括古代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及故宫、巴黎的凡尔赛宫、埃及的金字塔等),古墓葬、石窟寺和石刻(如中国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西安的碑林、乐山大佛、十三陵、西夏陵等),历史遗迹和遗址(如中国的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西安唐城遗址及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遗址等),现代建筑(如巴西的巴西利亚城、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北京的鸟巢等),博物馆(如法国巴黎的罗浮宫、中国北京的历史博物馆等)和近代纪念地(如美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中国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