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100天让你1块变1万
12215700000013

第13章 基金:投资基金特省心(2)

其三,ETF基金更为巧妙的是,可以解决对股民来说比较头痛的问题,那就是被套了怎么办?实际上对于大资金来说,其可以将手中的股票组合成ETF基金的一篮子股票组合,来换购ETF基金持有,从而避免个股继续下跌,或者无法把握的风险,通过跟随指数来实现解套操作。

虽然ETF基金有这么多的优势和特点,实际上很多股民对此并不知晓,而市场大资金却对此了如指掌,这样就会造成股民在操作时有很多的困难。这个在股指期货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大资金可以直接通过股指期货来实现双向交易,并且其也会最大程度地运用ETF这个工具去进行融资融券方面去换取更大资金的操作量,从而将资金优势发挥到最大,另外权重股还是股指期货的标的股,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方面主力资金在对权重股进行一个收集和控制,这样其在股指期货方面的话语权就提升了,那么无论其在做空、做多行情中都会事半功倍,此外由于为了避免运作中的阻力,以及资金方面的限制,ETF工具的使用就如同润滑油,让整个资金在行情运转中更为灵活。

通过这样的叙述,实际上能够帮股民解决很多平时看不懂的问题,其实股市中的事情无论多么地奥妙,也离不开道理,因此当股民觉得某些事情无法理解的时候,很可能问题不是出于事件本身,而是你忽略了某些因素,或者说你的视野过于小了,要放大视野才能够看得更多,也就更接近真相。所以说笔者上面展示出来的股市钱规则在权重股、ETF和股指期货间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希望股民学会将自己手中的知识灵活地串联起来,从而更好地在市场中盈利。

基金仓位“88魔咒”的启示

【标签】 基金 仓位 市场规模 隐患 启示

从2007年至2012年,每每市场出现比较大的阶段性头部时,基金都保持着高仓位。比如2007年第三季度股指从6000点上跌下来时,基金仓位超过了83%,随后市场一路走熊,基金仓位也持续下降,成为做空的主要力量之一。2008年,股指在3000点一线做政策底的时候,基金开始加仓,同时也在号召资金抄底。但很可惜,股指的“政策底”跌破了,一路跌到了1664点才真正做了底部,基金再度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2009年7月下旬,基金将仓位提升至86%,随后便出现了8月整整一个月的持续大跌,长阴不断。人们再度猜测这是基金砸盘所致,否则市场不会跌这么久。2010年10月,市场在被压抑了很久之后终于盼到了国庆长假后的行情,于是基金一路加仓,一些开放式基金甚至将股票仓位提升至90%,股票基金平均仓位也接近了88%。结果这样的行情仅持续了一个月,在11月9日便开始调头向下,基金仓位再度成为股指的反向指标。基金仓位魔咒几年间多次应验,让股民不得不信。

笔者认为,这其实还是基金的资金结构和市场规模发生了变化,导致基金在操作上的尴尬。基金达到鼎盛是在2007年,其掌握了市场三成以上的话语权,没有任何资金的地位能够与基金相近,它俨然成了市场的“龙头老大”,而且也出现了基民获利超越股民的情况。这说明市场当时基金的操作非常好,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也非常精准。但事情总有两面性,基金规模在2005~2007年间急剧膨胀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隐患一:股改后的解禁高潮将至,面对着突然增加了原有流通市值几倍的解禁市值,任何资金也无法抵挡,而且资金规模越大,受伤越明显。

隐患二: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当市场单一群体的规模过大,没有其他群体与其规模相当的时候,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基金的尴尬就在于此,在基金规模快速膨胀,而市场发展规模以及其他群体没有与其匹配的时候,必然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而基金一旦重仓,就会发现当其想要通过卖出快速降低仓位规避风险的时候,市场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能接盘。这就导致基金只能被迫不断地拉高再拉高,但依然无法派发,最后就出现了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的情况。

隐患三:基金规模扩大的速度与团队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严重不符。实际上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出现了太多滥竽充数的基金。我国毕竟只是一个新兴市场,如今的市场也不过只有20年的历史,而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且应该经历过一波完整的牛市和熊市,并有大资金操作的相关经验。如果真的以这个标准来看,即便是如今,在我们的基金经理团队中,能够符合标准的也不过寥寥十几人,其余数百人皆是“新兵”,甚至不乏刚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尚无市场经验的学生经理。在此,我们并非质疑英雄出少年的可能,但当整个行业出现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基金规模的急速膨胀是否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之所以在2005~2006年间基金操作精准,成为市场正向风向标,就是因为此时操作基金的大多是富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且大多是在A股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一步步磨出来的。但当基金大发展的2007年,管理层和基金公司只顾着让基金上规模和收佣金,却忽略了相关团队力量和人才的严重不足问题,且还有一部分富有经验的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至此基金已经逐步蜕变成为一个大散户。

当然,如今基金仓位的“88魔咒”与之前的魔咒也是不同的。2007~2009年,基金在市场属于话语权较大的群体,因此当市场中最大群体达到重仓的时候,市场中用来推高的资金就变得捉襟见肘了。资金在短期内一旦无法跟上,就必然会出现震荡整理。而此时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基金的处境就会非常尴尬。如果不跑,就要看着净值下降,且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跑,庞大的身躯势必会导致市场连续下跌,如同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般。

如今在市场中,基金的话语权已经达到低点了,且其他各资金群体也早已发展壮大,市场再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基金扮演的实际上是大散户的角色,其实力不足以改变走势,且技术力量又不足以洞察市场其他群体的行为。除了少数精英资金之外,其他基金资金大多扮演跟风的角色,只会抱团取暖。想象一下,当市场的跟风角色都重仓的时候,先知先觉的资金和主力群体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那么后面自然就是市场的调整。实际上这说的就是先一步是机会,慢一步是风险的道理。

因此,总结来看,笔者认为基金仓位魔咒给股民的启示有三点:其一,市场是动态发展的,作为股民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见识,适应动态发展的市场。如果夜郎自大,最后的结果就是类似基金这样,就算你之前是老大,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际上这也是“主体思维选股法”致力解决的问题:唯有不断地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跟上市场的发展。其二,如今基金大散户的特性,实际上是对股民的警示。如果股民在当今的市场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还总想着追概念、追题材,那么你追到的往往就是被套。其实很多基金之所以选择扮演大散户的角色也是有难言之隐的。基金赢利模式实际上靠的就是佣金,倚仗的是规模,由于目前我国基金公司发展还不够丰富,基民可选择性不高,时常是基金公司包装一下就能够让很多基民购买,而此时基金经理和团队人才又比较缺乏,那么权宜之计就是采取一种集体抱团的走势,只要不出太大的纰漏,在市场中勉强生存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佣金收入。而股民则不同,如果你采取类似的操作,你的赢利从何而来呢?其三,未来市场中基金的投资点在于功能性。我们在选取基金的时候,应该多选择一些被动操作型的基金,比如指数型基金、主题型基金、功能型基金。这些基金的收益取决于其特殊的模式,而不是靠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把握,也不是靠波段操作,因而能够避免很多“问题”,并可以通过专门的模型构成获得利润。

适合“理财懒人”的“生命周期基金”

【标签】 投资 基金 生命周期 选择 风险

长期投资并持有某几只基金,作为将来退休后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听上去,这是个不错的退休金筹备计划。

可是,你是否考虑了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在不同人生阶段,一个人在投资上的风险承受力是不同的。通常越接近退休年龄,这笔“准退休金”的抗波动能力就越差。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事实上,海外成熟的基金投资市场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cle Fund)。

生命周期基金起初是一种专门为投资人提供退休金规划的理财工具,如今已扩展至子女教育金、购房等长期资金规划。

生命周期基金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自1996年推出以来,规模已由最初的6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年末的1670亿美元。在美国,生命周期基金是劳工部推荐的退休规划工具之一。截至2005年,美国64%以上的401(k)养老金计划投资于生命周期基金,10年内增长了7倍。

生命周期基金名字的来源,是由于它提供的资产配置组合能根据投资者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的需求而进行变化,属于一种动态的基金。这种基金一般会设定一个目标日期,其资产配置将随目标日期的到来而调整。越接近目标日期,高风险资产配置越少,低风险资产配置越多,非常符合普通个人投资者储备养老金过程中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投资期限缩短的特点。这类产品是完全从持有人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为其一生作出中长期的理财规划,在设计理念上引入了保险产品的一些要素。

这类基金名称多以目标日期直接命名,例如“目标2010”、“目标2025”等。投资人投资起来非常简单,仅需根据自己的退休时间,即可选择合适的基金。

挑选一只基金,将你所有的资金投入后就把它忘记,直到你退休的那一天。这就是生命周期基金的运作方式,比较适合“理财懒人”。

作为一款较新的理财产品,生命周期基金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对投资者的投资进行总体规划。目前国内市场上也已产生了几只生命周期基金,比如汇丰晋信“2016生命周期开放式基金”(成立于2006年5月)、大成“财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基金”(成立于2006年8月)等。以后该类型基金也会越来越多。

国内目前的这两只生命周期基金都属于“目标日期型”基金。大家通过其名称,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两只基金分别适合打算在2016年和2020年左右退休的人群。

从国内市场现有的生命周期基金来看,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目标投资期限、动态资产配置调整周期,还是在每个周期内的资产配置比例上,两者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其实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个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

首先,考察基金的目标日期。生命周期基金一般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日期,比如2020年12月31日或2025年12月31日。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目标日期以前,基金的风险收益和水平才会不断调整;在目标日期以后,风险和收益水平则相对固定。投资者需要注意基金的目标日期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例如,若投资人预计10年后读大学,可选择目标日期在2021年左右的基金,累积教育资金;若计划30年后退休,可选择目标日期在2041年左右的基金,累积退休养老资金。

其次,考察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变动率。各生命周期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的变动速度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基金A早期将10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在10年内演变为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基金B早期只将6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在20年后演变为一只债券型基金。基金A就比基金B的风险收益特征变动率高。这个要根据个人的偏好和对自己风险承受力的预估来进行选择。

最后,要考察买入基金时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投资者买入生命周期基金的时候,该基金可能由于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调整了资产配置比例,这时就需要考察该基金当前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