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
12207400000031

第31章 舍去金钱,赢得幸福人生

人生总是充满了不好直接计算得失的复杂命题。比如,你因吃亏而减少了个人的利益,却为自己增加了朋友、增加了机会、增加了幸福;你增加了财富金钱,却使自己失去了信誉、失去了良心、失去了心灵中的安宁。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金钱从来不能与幸福画等号。令人不解的是,不少一心想要追求幸福人生的人,却总是无法割舍对金钱的眷恋与痴迷。于是,也许他们获得了金钱,幸福却与他们渐行渐远。

1.万万不可做金钱的奴隶

赚钱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绝不只是为了赚钱。假使一个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动力源泉,那这个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因为这样的人生已被金钱奴役。

人们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认为金钱让人堕落,让人犯罪,让人痛苦,让人毁灭。但是《圣经》上却说:“贪钱是万恶之源。”这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很大的差别。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但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却变得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方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有的人作出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刑,或乱针扎“死”。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了他的办公室。就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

洛克菲勒由于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50岁;并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

这时,离死不远的洛克菲勒才开始省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不愿接受他的捐赠,即使是自视为宽容大度的教会也把他捐赠的“脏钱”退回,但诚心终归能打动人,渐渐地,人们接受了他的诚意。

然而,此后找他捐钱的人太多了。无论早晨或夜晚,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用餐时刻,都会有人来请他捐钱。有一次,一个月内请求捐助的人数竟超过了5万人。由于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笔捐款都必须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请案均须仔细调查。面对那么多的求助者,他急得直跳脚。

他的助手盖兹提出忠告:“您的财富像雪球般越滚越大。您必须赶紧散掉它,否则,它不但会毁了您,也会毁了您的子孙。”

洛克菲勒告诉盖兹:“我非常了解,请求捐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们的用途才肯捐钱。我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去处理此事,请你赶快成立一个办事处,负责调查此事。我根据你的调查报告采取行动。”

于是,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洛克菲勒一生之中共捐了数以亿计的财富,他的捐助,不是为了虚荣,而是出自至诚;不是出于骄傲,而是出自谦卑。

他后半生不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90岁,他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

洛克菲勒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他的其他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你如果不做金钱的主人,便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其间的差别,完全取决于你能否认清金钱的力量,以及是否掌握了处理金钱的方法。把钱用于正道,才会使你清廉做人,并受益终生。这完全是一念之间的事。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说:“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极有钱,实在死得极可耻。”

不要被金钱束缚,单是这个基本的想法,就值得跨越任何时代而铭记在心。我们虽然难以达到洛克菲勒的境界和卡内基所说的标准,但作为普通的人,却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诚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钱只有在使用时才会产生它的价值,如果放着不用,就根本毫无意义。

让金钱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而不要使自己成了不肯花钱的可怜的守财奴,做金钱的主人,这样的人生才能痛快潇洒!

2.除了金钱生活还有很多幸福

幸福并不能用金钱买到,金钱之外的幸福比金钱更重要。

一对青年男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甜蜜的爱情高潮过去之后,他们开始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妻子整天为缺少财富而忧郁不乐,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钱,1万,10万,最好有100万。有了钱才能买房子,买家具家电,才能吃好的穿好的……可是他们的钱太少了,少得只够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

她的丈夫却是个很乐观的人,他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有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说,他的病是累出来的,他常常为了挣钱而不吃饭不睡觉。回到家里,丈夫就问妻子:“如果给你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里,你要不要?”妻子想了想,说:“不要。”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他们经过的路边有一幢漂亮的别墅,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同时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愿意不愿意?”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才不愿意呢。”

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这个团伙的主犯抢劫现钞超过100万,被法院判处死刑。罪犯被押赴刑场的那一天,丈夫对妻子说:“假如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去死,你干不干?”

妻子生气了:“你胡说什么呀?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

丈夫笑了:“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原来是这么富有:我们拥有生命,拥有青春和健康,这些财富已经超过了100万,我们还有能创造财富的双手,你还愁什么呢?”妻子把丈夫的话细细地咀嚼品味了一番,也变得快乐起来。

人的财富不仅仅是钱财,它的内涵很丰富。钱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更重要的。可惜,世间有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却产出了许多烦恼。他们难与幸福结缘,却常常要和不幸结伴同行。

3.不要为了赚钱而牺牲生命

有一个寡妇讲述了她曾经和丈夫一起度过的一段生活。

她的丈夫似乎只有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占据了他整个的生活——那就是赚钱。他对于生活本身的合适丝毫不感兴趣,而生活绝对不能干扰他为赚更多钱而制定的工作计划。赚钱已经成为了他唯一的癖好。长此以往,他总是显得那么疲惫不堪,当他晚上回到家时,他甚至累得抬不起头来。但即使这样,他仍然不休息,而是很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思考并计划着更多的生意。于是,他总是使自己处在一种连续的疲劳状态之中。

应该留在办公室里的生意和业务,总是时时刻刻伴随着他。“一夜又一夜,”他的寡妻后来说,“我记得他在午夜以后还坐在那里,端详着他的杯子并且仍然在思考、在作计划。我听见了他那痛苦的咳嗽声,于是我常常走下楼去恳求他为了健康而休息一下,该上床睡觉了。但他从来都是很固执。

“他坦率地对我说过许多次,我的乞求毫无用处,如果在他的计算过程中少了一分钱,他也不会放弃,直到查出那分钱为止。有几次,我在地板上丢下一便士,并且把它捡起来交给他说:‘这就是差额。我刚把它从地板上捡起来,也许是你的。’但是,他很敏锐地看穿了我的诡计。他无法停下来,直到在自己的书中发现了那一便士,哪怕为此熬上一个通宵!”

尽管这个人有上百万的财产,但是他没有家庭生活,也享受不到家庭生活的欢乐。后来,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疏远了他。他从来没有像别人那样拥有空余时间去享受快乐。他总是处于不停地思考、计划和努力工作之中,直到死亡把他带走。

这个寡妇的回忆告诉我们:当我们选择了金钱时,会面临着将要失去生命的考验。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为避免中途搁浅,我们必须果断地舍弃。

只有选择了生命,才会让自己得到快乐和幸福。

4.财聚可能人散,财散一定人聚

当一个人眼里只有钱时,他就会变成守财奴,对旁人毫无感情可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财聚人散。而当一个人注重与他人的感情联络时,他必须有所物质表示,如此则财散人聚。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曾经说过:“论私,自然受父母影响最大,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教育了我,她嘱咐我两句终生难忘的话,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多想想别人的疾苦难处,你就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世;另一句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宁愿亏自己不要亏大家。论公,我觉得自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影响最大,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怎么会有现在的牛根生和蒙牛集团?”

在母亲的影响下,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假如妈妈给他一两毛钱,他都要分给伙伴们花,当然大家都乐意听他指挥,一起去教训欺负过他的“浑小子”。这时候,他体会到了“人聚”的力量:自己吃亏,但可号令群小,领导才能逐步形成。

41岁,牛根生失去工作,自己投奔人才市场,无一例外因为年龄太大而被企业拒绝。牛根生思前想后,终于决定自己创业。

牛根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重操旧业:在市场方面,中国乳品市场方兴未艾,全国人均牛奶需求量正在上升;就资源而言,内蒙古大草原充足的奶源,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自身条件看,他从事乳业多年,有着相当丰富的生产营销经验,加之他在中国乳品市场已算得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多年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于是,牛根生联系到同时被免职的几位中层干部,讲出了自己重操旧业的优势所在,最终决定成立一家奶制品公司。他们把手里的伊利股票卖掉,一共凑了100多万元,在1999年初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业界某元老闻知此事,不由得拍案大笑:“100万元能干什么!”是啊,在这个市场里,区区100万元如同儿戏。出乎意料的是,牛根生其他老下属听说之后,却不约而同地纷纷投资蒙牛。

他们为什么有勇气胆敢把钱投入一个前途未卜的新公司?

事情是这样的,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就在进行“人情投资”。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领悟到的“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经验,在成年以后一直不断地被复制。因为业绩突出,伊利公司给他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他却把钱分成5份,为5位部下每人买了一辆面包车。他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伙,其他的小额分配更是难以计数。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他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把钱投给他。

更没想到的是,伊利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激凌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投牛根生而去。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伊利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评论。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作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具体操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其每年股份红利的51%赠与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牛根生股份话语权不变,牛根生卸任董事长后,表决权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牛根生天年之后,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从中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消息一出,举世叹服。

牛根生希望蒙牛成为一个恒久的品牌,而不是成为一个家族企业。对于自己的后代,牛根生告诉记者,他只想让人们谈到自己的后代时这样说:“哦,他(她)是蒙牛创始人第某某代子孙。”他想,那时的蒙牛,应该已是一个恒久的品牌。

凡人掌握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生活经验,他就会驾驭好自己整个生命过程的得与失。

5.抛开身外之物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金钱、地位,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鲁国国王想学习三皇五帝的学说,从事三皇五帝的事业,敬重贤能之士,亲自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想虽然是这样想的,但鲁王又总是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架子也放不下来。

楚国贤人熊宜僚来鲁国,看穿了鲁王的心思,便建议说:

“大王去南越吧。那里的民风古老纯朴,人无私心,人们行为举止随意。您去那里,可以抛掉庸俗的念头,修成大道。”

鲁王着急了,说:“那儿山高路远,没有车船,我可怎么办?”

熊宜僚说:“不要以为自己是国王,就放不下架子;也不要安于自己的高位,就迈不开脚步。您本人不就是一辆用不坏的车子吗?您的头颅是车把式,您的体力是驾车的马匹,您的双脚就是车轮。”

鲁王又担心:“那地方很偏远,又没什么人烟,我跟谁做邻居呢?我没有粮食、酒肉,吃什么呢?”

熊宜僚说:“把您的消耗量降到最低,让您的欲望和俗念尽量减少,这样即使您吃了上顿愁下顿,您也会把糠菜当成美餐。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既不要自视为王侯,自己娇贵自己;也不要为自己成了平民而自卑,看不起自己的贫贱。这样,富贵的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照样能过。如果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那么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事物的发展,此一时,彼一时,本来如此。人才是根本的、永恒的!

“打个比方吧。两条船并排过河,如果一只船是空的,两船碰撞,船上的人也不会发脾气。如果这空船上有一个人,那船要撞过来时,这船就会让开,船上的人便会大声喊叫,要那船上的人注意。如果那船上的人不听,这船上的人就会发出警告。经过几个来回之后,双方就会恶语相加。有人和没人的区别就这样大。把意气、地位、物质这些身外之物抛开,人不就成了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吗!”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贫穷富贵之别。但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均不可丧失做人的气节和品性。有的人生活贫困时,正直善良、乐善好施,而一旦生活富裕起来,便个性大变,仿佛忘了自己的根本,他们自恃高贵,看不起他人,甚至蛮横无理。还有一类人,他们由于自己很穷,便穷得没了志气,丧失了自尊,不惜一切求助他人,甘为他人之奴才。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讲,这两类都不可取,因为人的价值与幸福不在于金钱、地位这些身外之物,而在于一个人的内心,所以要抛开身外之物,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