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独立练习
12198000000008

第8章 处世独立,淡定的生活不寂寞

)第一节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时时会被一些事情弄得身体疲累、心情烦闷。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放松,只是我们的心灵太浮躁了,没有耐心去品味那些细枝末节背后所蕴含的美好的真意。只要你肯静下心来,用一颗淡泊从容的心去欣赏生活、感受生活,你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也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也许,你没有辉煌的业绩可以炫耀,没有大把的钞票可以挥霍,但你拥有淡泊,这便是难能可贵的了。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追求淡泊者,生活的道路上永远开满鲜花,芳香四溢;追求名利者,生活的道路上总是遍布陷阱,很难寻觅到一丝快乐。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

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子,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子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被吹跑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后,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子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上,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说:“随喜!”

顺其自然是经历了万千风雨之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的峰回路转之后的空灵;也是一种幽幽暗暗、反反复复追问之后的无奈。顺其自然,你会发现内心渐渐清朗,而思想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总是享受所有的春天。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坎坷,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受挫折与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也无需忧伤。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的一种馈赠,坑坑洼洼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

这种洒脱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是一种目光的超前。有洒脱之心,人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人才不会觉得活得太累。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脊梁,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因此,不必为途中的磕磕绊绊而耿耿于怀,放下过重的包袱,凡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其自然地享受征途中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处世。

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每一段人生,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苛求轰轰烈烈,不必有揭天地之奥秘、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而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

在生活中,并不只有功和利。尽管我们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但只要我们拥有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样来去不觉,生活,就会变得很轻松。

独立悟语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第二节 给自己的心灵留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幸福,生活一帆风顺,然而生活总是会有波折,会有重重压力。比如追求的失落,奋斗的挫折,情感的伤害等,都让我们的心灵背上了重重的负荷。面对压力,要想获得平和的心,让自己拥有幸福感,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注意为自己的心灵留下适当的空白,使自己的内心保持一定的空间。

事实上,刻意地使心灵空白的确能有效地为人们带来心安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将头脑中的忧虑、不安、沉重、憎恶等不良情绪“清空”,取而代之的是愉悦、安定、轻松、满足的心境。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在拉赖因号轮船上举办过一场演讲会。他在演讲中说道,“当你感觉到内心有压力和烦恼时,不妨走到船尾去,把烦恼的事一一说出,然后把它们抛掷到汪洋大海中,注视着它直到它消失不见。”这个建议乍听起来仿佛有一点荒诞和幼稚,但是当晚却有一个人跑来对他说:“我按照你的话去做了,结果觉得心中非常舒畅,这实在是件令人吃惊的事呀!”这人还继续说道:“待在船上的这段时间里,我将天天在日落的时刻,把一切恼人的烦忧抛入大海,直到自己觉得完全没有一丝烦恼为止。同时我将日日注视着这些烦恼消失于时间的大海里!”

的确,很多时候因为过于忙碌,因为各种事情的困扰,我们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没有给自己的心灵时间,没有给自己与心灵对话的时间。静静地去听一首喜欢的音乐,或者大笑或者大哭着看完一场电影,简简单单的去野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又或者周末去除所有忙碌,一个人给自己煮一壶咖啡,惬意地坐在窗前晒晒太阳。这样的日子会让自己的心情非常愉悦。我们不必很功利的为了学英语而去看外文电影,或者为了学习某些东西去看一些书,只是很简单的,很享受的信手拈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随意地翻看着。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烦恼所困扰,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为父母的身体担心,为孩子选择学校而忙碌,为自己日渐发胖的身体而忙着减肥,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时间?什么时候能够不被这些烦琐的事情所左右呢?

我们的多数时间被一个叫做“忙碌”的东西所占用,到头来却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都没有得到。而实际上生活需要一些宁静,自己的心灵需要定期的清空,需要我们将生活的烦恼都倒出去,新鲜的、带有活力的内容才可以填充进来,否则,我们的生活将是一团糟,烦躁、抑郁都会接踵而来。

人需要这样的安静,可以清空内心的烦恼和忧虑,使我们从压力中解脱出来。但是,我们必须在心灵呈现空白的同时,立即注入富含创造性并且健康的想法。这样一来,那些负面的想法就无法再对你造成任何影响了。久而久之,那些重新注入脑中的新想法将在你的思想中生长,那你的心灵将远离压力的困扰,淡定平和。

独立悟语

生活需要一些宁静,自己的心灵需要定期的清空,将生活的烦恼都倒出去,新鲜的、带有活力的内容才可以填充进来,否则,我们的生活将是一团糟,烦躁、抑郁都会接踵而来。

)第三节 悠然享受过往

人生在世,无论辉煌、平庸、艰涩、幸福,每做一件事,总难逃一个结果。有些人因为结果忧伤,有些人因为结果快乐,有些人因为结果痛苦不已,有些人又因为它兴奋得难以入眠。其实,无论结果怎么样,无论是得是失、是成是败,它只是一个结果,一个符号,丝毫不能限制我们前行。过于看重得失成败是不明智的,要知道,再辉煌的成功也只是一瞬,再惨烈的失败也会有烟消云散的一天。看淡得失和成败,人生才能更加轻松地阔步前行。

在面对人生成败的问题上,林语堂曾说,“人生不过如此”。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太多深刻的内容。所有的成败、荣辱、利益纠纷,所有的困苦、挫折、不屑和批评,在语堂先生看来都“不过如此”。最成功的时候他依然是肉体凡胎,只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有了些许改观;在遭到别人非议之时,他也依然是那个自由畅快的自己。他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贵,而是如何过好生活,发现其中的快乐和诗意。

一只屎壳郎,推着一个粪球,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着,因为路上有许多的沙砾和土块,所以它推的速度并不快。在路正前方的不远处,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插在路面上,根部粗大,顶端尖锐,格外显眼。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壳郎偏偏奔这个方向来了,它推的那个粪球,一下子扎在了这根“巨刺”上。然而,屎壳郎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困境。它正着推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它又倒着往前顶,还是不见效。它还推走了周边的土块,试图从侧面使劲……该想的办法它都想到了,但粪球依旧深深地扎在那根刺上,没有任何出来的迹象。就在这时,它突然绕到了粪球的另一面,只轻轻一顶,咕噜……顽固的粪球便从那根刺里“脱身”出来。

它赢了。没有胜利之后的欢呼,也没有冲出困境后的长吁短叹。赢了之后的屎壳郎,就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就推着粪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

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是生活。人生正如下棋,要的就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最后赢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自己只需要扮演好每个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曾经说,“一个富足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够笑看输赢得失。他们深信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智者的话总能给我们启迪。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成败的磨炼,得失的考量,我们要经得起大的喜悦,也要受得了大的波折。在起大落间,方能彰显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而人生就是在苦乐的流转轮回中悠然度过的。

独立悟语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贵,而是如何过好生活,发现其中的快乐和诗意。

)第四节 杰出者都有耐得住孤寂的秉性

一位西方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强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最伟大的人,才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寂寞是辉煌的前奏,杰出者都有耐得住孤寂的秉性。可以说,不能忍受孤独、寂寞的人是绝对干不成大事的。看一看下面这些人是如何在时光的流逝中,抗拒着寂寞与孤独的——漫长的不只有岁月,还有他们坚守自我的历程。

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0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36年。

摩尔根写《古代社会》用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

左思写《三都赋》用了1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

古语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在人生的长河中,既有欢乐,也有孤独、寂寞和焦虑。只有经过孤独和寂寞洗礼的人,才能捕捉到人生的真正底蕴,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孤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是命运对我们的厚赠。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事业就选择了孤独;拥有了孤独就拥有了欢乐之泉。享受孤独,就是享受绮丽的人生。

在克里希那穆提演讲时,曾有一个女孩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希望有伴侣?你能否在世上独立生活而没有丈夫或妻子、没有孩子、没有朋友?这位思想家认为,单独生活是一种高超的生活智慧。

“大部分的人不能单独生活,因此他们需要伴侣。单独生活需要极大的智慧,而你必须独处才能发现真理。你如果有伴侣,有丈夫或妻子或是有小孩都是很好的,但是你知道,我们就在其中迷失了,我们在家庭及工作中迷失了,在这种无聊、单调的腐化中迷失了。我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一旦想到必须独处,就变成一件可怕的事。大部分人只把信心放在一件事情上面,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离开了我们的伴侣,生活就不再丰富,离开了家庭,我们就失去了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丰富的,我们不是指在金钱、知识上的丰富,因为那是人人都可以获得的,我指的是无时无刻处在真理的活动中的丰富,那么伴侣关系就变成次要的事了。”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害怕孤独,将忙碌和焦虑视为充实的大有人在,他们用忙碌和勤奋掩盖失落和内心的不安。西方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过这样的话:“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过四个星期真正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追求宁静,或者说追求寂寞,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成了一个梦想,但寂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许多人把失意、伤感、无为、消极等与寂寞联系在一起,认为将自己封闭起来就是寂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倘使这样去超越生活,不仅会限制生命的成长,还会与现实产生隔阂,这样的人其实是在逃避生活。

寂寞是心灵的避难所,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舔舐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懂得了寂寞,便能从容地面对阳光,将自己化作一杯清茗,在轻啜深酌中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

的确,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很少有人曾教我们学会独处。正像克里希那穆提在演讲中所言:“很少人教我们如何独处。你可曾一个人出去散步过?一个人单独出去是很重要的。坐在一棵树下,不带书,没有伴侣,完全自己一个人,然后去观察落叶,去听水波轻拍岸边的声音,听渔夫的歌声,观看鸟儿飞翔,以及你自己此起彼落在脑中追逐的思绪。如果你能够独处并且观察这些事,你就会发现惊人的丰富内涵,这些丰富的内涵是永远不会被毁灭的。”

很少有人体会到独处的意义。停下忙碌的工作节奏,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就不会在喧嚣和忙碌中迷失自我。在我们独处时,我们与自己的思想直接交流,这样才会展开我们真正的生活。

独立悟语

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

)第五节 安之若素,宁静从容

一个人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会眼热声名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而与豁达康乐无缘。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躁的心情占领了我们整颗心,因此在人生中留下了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我们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所谓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也选择了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而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我们惯于为自己做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但是,我们唯一所忽视的,便是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们很忙,行色匆匆地奔走于人潮汹涌的街头,浮躁之心油然而生,这也是我们不去倾听内心声音的一个缘由。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冷静驻足的理由和机会。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使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优雅在逐渐丧失,那种恬静如诗般的岁月,也已成为最大的奢侈渴望。内心的声音便在这种繁忙与喧嚣中被淹没了,物的欲望在慢慢吞噬着人的性灵和光彩,我们留给自己的内心空间被压榨到最小,我们狭隘到已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和眼光。我们开始患上种种千奇百怪的心理疾病,心理医生和咨询师在我们身边渐渐走俏,我们去求医问诊,然后期待在内心阴郁的日子里寻求一种心灵的平衡。

曾经在一条老街上有一个老铁匠。由于早已没人需要打制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已知的有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的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102岁了。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和理智。

独立悟语

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这些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而与豁达康乐无缘。

)第六节 缓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

内心的平静是智慧的珍宝,它弥足珍贵,比黄金更令人垂涎。拥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比那些汲汲营营于赚钱谋生的人更能够体会生命的真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冥想和静思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他们通过各种沉思冥想训练自己,使自己不被焦虑所困。伊斯华伦在他的书《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常常静思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因此而离群索居。

每天花点时间静思,这种练习能使你的精神活动放慢。一旦你放慢了内在混乱状态的活动速度,你的外在生活自然也就慢下来了。如果你的外在生活被塞得满满的,如果你习惯于寻求外在的成就感,就很难学会使用这种方法。

一个在外企供职的银行职员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们总是处于人群之中。在喧闹的人群中,我们听不见自己的脚步声。我们总是被家人、朋友围绕着,耳边充斥着噪音、喧哗,忍受着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的无穷折磨。我们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生活中,有千千万万个像这位职员一样忙于工作而无暇自顾的人。在这种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该独处一段时间了。花一点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把宁静从自己的心中重新找回来。

陈芳是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她学会了一种“坐在阳光下”的艺术,这让她第一次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宁静的心境。

在加州度假的一天早晨,她匆匆忙忙走在路上,手上满抱着刚从公司总部转来的信件。当经过一座公园时,一位久违的朋友坐在摇椅上,帽子盖住他部分眼睛,把她从匆忙中叫住,用他缓慢而愉悦的南方腔说道:“你要赶到哪儿去啊,云?在我们这样美好的阳光下,那样赶来赶去是不行的。过来这里,好好‘嵌’在摇椅里,和我一起练习一项最伟大的艺术。”

这话听得她一头雾水,问道:“和你一起练习一项最伟大的艺术?”

“对”,他答道:“一项逐渐没落的艺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做了。”

“噢”,她问道:“请你告诉我那是什么。我没有看到你在练习什么艺术啊!”

“有噢!我有。”他说道:“我正在练习‘只是坐在阳光下’的艺术。坐在这里,让阳光洒在你的脸上。感觉很温暖,闻起来很舒服。你会觉得内心很平静。你曾经想过太阳吗?”他问道。

“太阳从来不会匆匆忙忙,不会太兴奋,它只是缓慢地善尽职守,也不会发出嘈杂声——不按任何钮,不接任何电话,不摇任何铃,只是一直洒下阳光,而太阳在一刹那间所做的工作,比你加上我一辈子所做的事还要多。想想看它做了什么。它使花儿开,使大树长,使地球暖,使果蔬旺,使五谷熟;它还蒸发了水,然后再让它回到地球上来,它还使你觉得有‘平静感’。”

“我发现当我坐在阳光下,让太阳在我身上发生作用时,它洒在我身上的光线给了我能量。这是我花时间坐在阳光下的赏赐。”

“所以请你把那些信件都丢到角落去”,他说道:“跟我一起坐到这里来。”

她照做了。当她后来回到房间去处理那些信件时,一会儿就完成了工作。这使得她有充足的时间享受自己的假期。

缓解压力的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当我们疲惫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不妨也练习一下这种“坐在阳光下”的放松艺术,为自己的心灵腾出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体验一下轻松闲适的生活,让思维从外界的一切跳出来,沉浸在幸福的阳光中。

独立悟语

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第七节 世间有种情怀是不问结果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不同的位置,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生活,每种生活都有不同的快乐。就像龙王和青蛙的寓言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满足与快乐,假如可以不计得失的生活,就不会被角色所制约。

有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反问了一句:“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潺潺。”

接着,青蛙又向龙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如何?”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我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我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我们活在世上,在社会中总是在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者是“龙王”,或者是“青蛙”。龙王有龙王的活法,青蛙有青蛙的活法,不用一味地羡慕别人。青蛙们和龙王都各有各的快乐,也各有各的痛楚。只要生活得简单,有乐趣,觉得满足,那就是美好的生活。

在社会中,我们被很多名誉、利益和角色束缚着,可以做龙王的只能做青蛙,只能做青蛙的偏偏成了龙王。但是这一切,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除了我们自己解救自己。当我们释放了自己的愤懑、不满,放下计较、得失与纠缠,就会发现做龙王和做青蛙其实没什么大的区别,只要能够一切都顺其自然,安心做好自己就好了。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不再挑剔,我们面对世界的态度不再矫情,生命就随着自自然然的状态开放、凋谢,然后等待下一个春天。

自从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开始无忧无虑,因为需求的东西少,负担少,所以得到的快乐也就多。随着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断地增加,要求不断地提高,各种各样的负担和烦恼也由此而生,除了苦苦追寻要得到的一切之外,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不是过得快乐。到了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问题,但生命中的快乐已走远。

唐代诗人王维在他的《辛夷坞》中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那山中的芙蓉花并不因生在深山而黯然失色,春来秋去,它依然绽放自己生命的美丽,灿烂地活在世上,体验生命的大快乐。

世间,有一种情怀是不问结果的,这也是对生命自信的一种证明。人在社会中需要经受各种考验和煎熬,心慢慢变冷,可假如经历过尘世风雨的洗礼,依然能够用阳光一样的微笑来地面对世界,这样的心态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独立悟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满足与快乐,假如可以不计得失的生活,就不会被角色所制约。

)第八节 放慢匆忙的脚步,重拾美好

有一个罪行重大的囚犯,一人关在独居牢房中,整天看不到其他人,也无法和任何人说话,三餐都是由看管人员从墙上的小洞送进来的。

有一天,一只小蚂蚁爬进他的牢房。他看着蚂蚁四处爬动,因为极其无聊,就把它放在手上把玩,喂它一、两粒米饭,晚上则把它关在自己的茶杯里。

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从来不懂得欣赏蚂蚁的可爱,不觉怅然若失。

我们的生活可以很平凡、很简单,但只要我们仔细用心去体味,去感受,就能够发现生活背后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然而,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被生活的一个又一个目标逼迫得只会忙着赶路,不仅工作紧张,而且生活也紧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还会想到有一大堆的事情在等着自己,于是一切都匆匆忙忙,急躁不堪。蓦然回首,却突然发现自己只顾匆忙地赶路,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

父子俩一起在一片土地上耕作。一年一次,他们会把粮食、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镇上去卖。但父子两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这天清晨,他们又一次拉上货到镇上去卖。儿子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可儿子坚持要走快一些,以便卖个好价钱。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说要去和屋里的叔叔打个招呼。儿子继续催促父亲赶路,但父亲坚持要和好久不见的弟弟聊一会儿。

又一次上路了,儿子认为应该走左边近一些的路,但父亲却认为应该走右边有漂亮风景的路。

就这样,他们走上了右边的路,儿子却对路边的牧草地、野花和清澈河流视而不见。最终,他们没能在傍晚前赶到集市,只好在一个漂亮的大花园里过夜。父亲睡得鼾声四起,儿子却毫无睡意,只想着赶快赶路。

在路上,父亲又不惜浪费时间帮助一位农民将陷入沟中的牛车拉出来。这一切,都使儿子气愤异常。他一直认为父亲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但父亲总对他说:“放轻松些,你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就和这个青年一样,在人生中不断地奔跑,心里、眼里也只剩下追寻的目标。当生活处在在欲求永无止境的状态时,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生活的简约之美。而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却发现生命的过程实际上是很美好的。

生活的乐趣决不在于不断的奔跑!生活需要一杯茶的清香,需要一碗酒的浓烈。每天早晨呼吸新鲜的空气,给自己泡一杯咖啡,听一曲优美的曲子,抑或在休息的时候给朋友送去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或者陪着父母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说着那些实际上已经说了无数次的家常,又或者一家三口一起去海边游玩,让心灵得到极大的放松……

可惜的是,生活中的这些总是被忽略,我们无意中预支了“此刻的生活”。要充分享受生活,就一定要学会放慢脚步,让自己停留在一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的地方。当你停止疲于奔命时,你会发现生命中未被发掘出来的美;当你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还有很多美好。

独立悟语

生活的乐趣不在于不断地奔跑!生活需要一杯茶的清香,需要一碗酒的浓烈,需要每天清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或者给自己泡一杯咖啡,听一曲优美的曲子……慢下来,就会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