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王阳明人生励心课
12184600000002

第2章 心外无物,方可自得于心(1)

)第一节 幸福须在心中求

幸福就在你心。人生艰难重重,是因为你忽略了内心的力量;人生无边快乐,只是你使用了强大的内心。这个世界上,幸福不会来主动敲你的门,因为它就在你内心。要记得,只有意识到心外什么都没有,才能在心上求索,才能自得于心。

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传习录·徐爱录》

到底什么样的活法才算幸福,大多数人心中都有如下的认知:金钱、名利、地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只有具备这些才能证明人生的高度;而人生的高度决定着幸福指数。但事实却是,很多人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承受了太多压力,导致心灵沉重不堪。我们不能确定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就一定幸福,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金钱、名利、地位,往往以人们的精神补偿费的形式而出现。

这种情形让我们不禁一震:生活给我们一块糖,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受到的委屈太多?!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心中没有喜悦,反而不停地觉得心累,这真的还是幸福吗?

1508年,被官场逐出、流放到贵州的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驿那浓密的原始森林中,突然悟出了一个让心灵幸福的方法。他断然放弃前贤朱熹提倡的“去外界求取人生价值”的方法,突然顿悟:人生价值只能在心里求;到心外去求,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王阳明的这一整套学说,就是“心学”。“心学”其实就是解决主导我们生活的心的哲学,它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心的问题。当心和我们的肉体一起来到世间时,它无关无碍,轻松自在;可当我们拼命地追逐外物时,心灵就会受到压迫,它会让你感受到它的呐喊,而你的心就再也不能平静,一切致使我们苦恼的情感就不请自来。但如果你安抚心灵,不被外物所迷惑,那你和心灵就有了幸福的约定。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对一切我们带不走的名利不动心才是心灵的要求,只有心灵平静,才能得到幸福。换句话说,心外什么都没有。

想了解这句话背后的真谛,需要我们返回到王阳明和他弟子徐爱的一段对话中,这是心学的敲门砖,也是我们寻找幸福的起点。

王阳明和弟子徐爱的一段对话颇能说明这一点。

徐爱问:“如果只是在内心上求人生的道理,恐怕会遗漏许多其他道理。”

王阳明回答:“拥有善良的心就是道理,天下根本就没有心外之事,更没有去心外求得的道理。”

徐爱举例说:“孝顺父亲是一个道理,忠于领导又是一个道理,和朋友相处仍然也有道理。这是各种不同的道理,只是在心上求,难免会出笑话。难道我跟朋友相处,还要像孝顺老爹一样地亲近朋友吗?”

王阳明回答:“那我就问问你:孝顺父亲,难道是去父亲身上找个孝的道理?忠诚于领导,难道是去领导身上找个忠诚的道理?跟朋友相交,难道是去朋友身上找个义的道理?其实这些道理就在我们心中,心外哪里有什么道理?只要我们的心是善良的,见到父亲自然知道孝的道理,见到领导自然明白忠诚的道理。”

徐爱再问:“那天下没有心外之事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反问:“事是谁做的?”

徐爱回答:“恐怕是人。”

王阳明再反问:“人凭什么做事?”

徐爱回答:“恐怕是四肢。”

王阳明最后反问:“主导四肢的是什么?”

徐爱回答:“是我们的心。”

王阳明最后作总结:“如果你的心不去主导四肢,不去思考,那肯定是没有事发生。凡是有事发生,必然是我们的心动了。这就是天下没有心外之事。”

如果你说心外有事,那事情可多了。会钻营的人升官了,黑心的人发财了,不学无术的人在电视上胡侃,结果出大名了……这对你而言都是事,而这些事会让你感到迷惑,心态浮躁,甚至感到愤怒。

所以王阳明认为,这些都是浮云。世间成功的法则可能有千条百条,但你若也想要成功,成功之法应在你自己的心内求,绝不是会钻营的人升官了,你就去学习钻营;黑心的人发财了,你就去学习黑心;不学无术的人成名了,你也让自己不学无术……到头来,心外什么都有,结果心内却空空如也。

到底要如何做到心外什么都没有,这不是像说起来那么简单。在人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功名利禄是人人追求的目标,如果人人都在拼命地追求这些目标,也就证明很少有人能不受这些客观环境的影响,把只求内心的幸福当作是一种目标。也许,正是因为这一说法实践起来太难,所以我们才更需要它,因为它是幸福的源泉。

早年,王阳明少年得名,却连续两次参加会试,又连续两次落第。当其他落第学子心情郁闷、哭天抢地之时,王阳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们以落第为耻,我却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动心,就是心外有了事。让心外之事牵着鼻子走,我们就活不出真我来,那就不是幸福之道。

王阳明的心学其实就是让我们活出本真,用自己强大的内心来主宰我们的幸福。而“心外无事”其实就是让我们遇到事时要波澜不惊、不急不躁。

你要相信,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只要你不去过分关注它,它就会从你的心里慢慢消失。只要你不为事情本身所动,天下就没有任何艰难困苦可以奈何你。

心外无事其实是心学的一条重要法则,它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超级强大的武器,那就是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因为通往幸福的路上绝不能没有它。

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

——《传习录·陈九川录》

)第二节 心动之后必要行动

王阳明的弟子陈九川问老师:您说身、心、意、知、物只是一事,但物在我们身体之外,怎么能是一回事?

王阳明说:耳、目、口、鼻、四肢,这是身体,可是没有心,如何能耳听、目视、口言?心要视听言动,没有耳、目、口、鼻、四肢,如何能做到?所以没有心就没有身,没有身也就没有心。心充塞所在,谓之身。主宰我们身体的那个,我们就称为心。心发动的地方称为意,意的灵明处称为知,意所着之处称为物,这原本就是一回事。因为意没有悬空的,必着事物。

意思是说,我们心动后所发出的意必有外界事物与之对应,如果心不动,意就不会发,也就没有外界事物,那就是空想。也就是说,用心的一个境界就是行动。

我们常常能听到和看到一些有着梦想的人,他们夸夸其谈,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但永远都没有付诸行动。所以,他们是在空想。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将这种只说不做,或者是只想不去行动的行为命名为“白日梦”。

从人类心理角度看,“白日梦”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通过一系列的幻想在心理上满足这个欲望,进而为自己找到心理上的平衡。

依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白日梦”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知道该如何去获取幸福,却由于过程艰难而不去做,也就是知行并未合一。知行不合一的人将永远是个空想家,永远和幸福隔海相望。

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只要时间充裕就会去教堂祈祷,他的祈祷词永远都是那样一句话:“上帝啊,请看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爱戴您的份上,让我买的彩票中一次吧!”

他一直在坚持,但上帝似乎聋了,因此他一直处在贫穷中。有一天,他对上帝的塑像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聆听我的祷告呢?让我买的彩票中一次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听您的教诲,把您当成我的再生父母……”

他的话音未落,圣坛上空发出一个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聆听你的祷告,也想帮助你,可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很多励志学说都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其实就成功了一半。

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运时,为了防滑,只需在它8个驱动轮前面塞一块25毫米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老老实实地一动不动。当它开始启动时,小小的木块根本无法挡住它。令人震惊的是,当它的时速达到160公里时,它能轻松地撞穿一堵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当庞大的火车飞速行驶能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时,你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它有时会被一块小木块阻挡。这只是因为,当它撞穿钢筋水泥墙时,它在行动;当它被小木块阻挡住时,它没有行动。

人如果行动起来,也会和那火车一样,会“撞穿”难以想象的诸多障碍。前提是:你必须行动起来。不然,只知道空想,就如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一块小木块也能让你动弹不得。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未启动的火车——消极的人会抱怨“木块”,认为是“木块”阻挡了自己追求幸福的道路;积极的人则每天都幻想自己已经冲破了“木块”,并飞驰在轨道上。两种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行动。除了喜欢抱怨的人外,绝大多数没有找到幸福真谛的人都是一个幻想大师,面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心动不已,总以为光凭自己的意愿就能实现人生理想,就能过上被别人认为是幸福的生活。

在浮躁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心想事成”。但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毫无行动,如果这样真能“事成”,那真是天大的玩笑了。

用心学的话说就是:人人都在心动,却不肯去事上磨练,每天只像和尚一样坐在卧室里胡思乱想,就以为能治国平天下了。其实这是枯禅,无论是对我们的心灵还是对我们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好处。

有三个虔诚的教徒,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一堂励志课上讲到的凡事必须付诸实践的重要性。他们谈越越兴奋,以至于没有意识到天太晚了,等到口渴时,才发现仅有的一点水只够一个人喝。这几位虔诚的教徒决定不讨论谁该喝水,他们要把这个问题交给上帝来决定。这个晚上,他们在祈祷声中入睡,希望上帝能发一个信号过来,指示谁能享用这份珍贵的清水。

第二天早晨,三个人在太阳升起时醒来,又在一起谈开了——

“我做了一个梦,”第一个旅行者说,“梦中我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享受了有生以来我一直孜孜以求而从未得到的难得的平静与和谐。在那个乐园里面,上帝对我说:‘你是我选择的人,你从不追求快乐,总是否定一切,为了证明我对你的支持,我想让你去喝掉那水。’”

第二个旅行者说,我也做了这样一个梦,上帝告诉我,要我喝掉那水。

第三个旅行者说:“我没有做梦,因为我被渴醒了,于是就喝了那水。”

他的两个同伴气冲斗牛:“为什么你在作出这项自私的决定时不叫醒我们呢?”

第三个旅行者向同伴抱怨说:“为什么?你们俩都走得那么远,见到了上帝,又发现了如此神圣的东西。昨天我们还在讨论励志课上学到的要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呢。只是对我来说,老天的行动太快了,在我渴得要死时及时叫醒了我!”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去行动,去事上磨练,才能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优点,然后才能找到人生的幸福之路。

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

——《传习录·陆澄录》

)第三节 成就自家心

幸福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模样,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解释。把一些伟大心灵导师的答案放到一起,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即:幸福的人生其实就像鞋子,合脚与否,只有自己知道。用王阳明的话来讲就是,人只要在心上感觉到幸福,那就是真幸福。人的第一天职就是要成就自家心体,也就是做自己。

遗憾的是,每个人总是喜欢羡慕别人,他们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在不能和别人一样时自卑感就产生了。王阳明说,人生来就是一块金子,虽然重量不同,但质地却是相同的。是金子就能发光,而且是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未被发现和挖掘的最大的宝藏,都有在某一方面别人无法取得、因而羡慕的优势。所以,王阳明不喜欢那些总在追求外在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你总是希望自己的金子大小和别人的相同,殊不知,如果非要相同,那就必须掺杂铜、铁等劣质物,有一天终于和人家的金子大小相同了,可却不知道,那已经不是你的金子了,它掺杂了好多劣等物质。

很多时候,我们去外面苦苦追寻一些东西,到最后却发现原来最宝贵的东西就在自己的身上!

很久以前,丛林里有一只小老鼠,我们就称它为杰瑞吧。杰瑞经常感觉自己形象不佳,本领又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每天都郁郁寡欢。在它眼中,猫是最神气的动物,所以它请求上帝把它变成一只猫。上帝经不住它的苦苦哀求,答应了它。于是,杰瑞这只小老鼠就变成了一只神气的猫,它还给自己改名叫汤姆。

但它的幸福感并未持续多久,就又有了新的问题,原来汤姆发现它自己非常害怕狗。于是,它又去求上帝,希望上帝把自己变成一只狗。可谁料,狗怕狼,于是它希望上帝能让它成为狼。狼又怕老虎,于是,它又请求上帝把它变成老虎……

就这样一路变化,小老鼠杰瑞气喘吁吁,但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它终于变成了森林之王——大象。

杰瑞昂首阔步,在丛林中像帝王一样巡视,威风凛凛,所有的动物见了它都毕恭毕敬,浑身冒汗,杰瑞简直高兴极了。

可是,没过多久,杰瑞又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大象最怕的竟然是老鼠!因为只有老鼠能钻到大象的鼻子里,让大象痛不欲生。

杰瑞急忙又跑到上帝那里,请求上帝让它成为一只老鼠。上帝笑道:“你看,真正强大的还是你自己啊!”

小老鼠杰瑞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羡慕和嫉妒别人时,何不回头在自己身上找优点?其实我们自己身上一定有自己还没发现的宝藏。

西方作家易卜生就说:“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

美国人奥格曼·狄诺也说:“没有人能取代你,认清这一点,尽自己的所能,做好应做的事。你并没有义务一定要成功,你只有义务做最真实的自己。”

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心,你就要自信,自信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

心学,有时候其实是一种骄傲的学说,它虽然没有把世人看得一文不值,但它的的确确把自己看得很高。那些成功的过来人经常会谈到这样一句话:看重自己,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保有自己的特性,做个充满自信的人,你将会是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