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12179900000071

第71章 血证 (6)

血证 (6)

基本方:大黄、黄芩、黄连、地肤子、白鲜皮、茵陈,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600ml,分3次温服。湿热型加二花、连翘、黄柏;湿阻型加炒山药、炒白术、云苓;发于上或全身者加菊花、蝉衣;发于中或肝经循环部位者加龙胆草、栀子;发于下者加川牛膝、防己;部分滋水过多者加土茯苓,重用茵陈,外用黄连5份,甘草1份,研面外敷,2/d,1周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结果:痊愈99例,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64%。3.治疗便血 [曾丽英.泻心汤加味治疗便血50例.新中医,1997,29(6):46]50例便血患者均以紫黯或紫黑色大便为主症,兼症为口苦、胃脘胀痛灼热感,查大便隐血实验();其中病程5d内的有45例,5d以上的有5例。方用大黄、茜草、栀子、藕节、侧柏叶、黄连、黄芩、地榆,每日1剂,分2次温服,3剂后查大便潜血实验,无效更方。结果:痊愈4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4.治疗肺结核咳血 [树秀珍.泻心汤泡服治疗肺结核咳血.浙江中医杂志,1998,(2):66]采用泡服泻心汤治疗6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观察1周,37例咳血停止;16例咳血基本控制,偶见痰中带血;5例出血量减少;2例无明显改善。具体方法是:生大黄、炒黄芩各10g,黄连5g,用沸水150~200ml浸泡10~15min,分早晚徐徐饮服。泻心汤之止血乃取其苦寒清泄,直折火势,火降宁血,则出血自止,今方不煎服而泡饮是为了取其气而薄其味,以减少克伐正气,既方便服用,又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5.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刘 丰.加味泻心汤治疗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9,31(7):37]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而确诊,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胃溃疡5例,复合型溃疡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胃癌2例;轻度出血(出血量100~500ml)32例,中度出血(出血量500~1 000ml)6例。

基本药物:大黄、黄芩、黄连、丹皮、生地黄、紫珠草、蒲公英、甘草;所有病例加服三七粉、白及粉,每日2次,冲服;并据病情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或10%葡萄糖溶液,日输入液量控制在1 000~2 000ml。治疗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6.治疗足癣 [刘天骥.泻心汤加味治疗足癣120例.中医杂志,2000,4(3):185]180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中辨证属湿热下注型88例,血虚风燥型32例;对照组60例中辨证属湿热下注型40例,血虚风燥型20例。治疗组内服:基本方为大黄、黄芩、黄连、丹参、茵陈、川牛膝,日1剂,水煎取600ml,分3次温服。湿热下注型加蒲公英、白鲜皮;血虚风燥型基本方去茵陈,加黄精、白芍。外用:湿热下注型用前内服药汁湿敷,并涂黄连末;1周后改泻心汤加味(基本方加苦参、花椒,用醋、凉开水各1 000ml,浸泡24h后,煮沸取1 000ml)浸泡,每日1次,连用7d。血虚风燥型用前内服方加乌梅、山茱萸,制法如前,浸泡,每日1次,连用7d。

对照组内服:湿热下注型用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血虚风燥型不服药;外用:湿热下注型予黄柏或地榆煎汤湿敷,糜烂愈合后改用土槿皮酊,2/d,血虚风燥型用醋泡方。结果:治疗组治愈78例,好转3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78.33%,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7.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路军章,赵 红,崔书祥.中药含漱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0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60]所选50例患者为放射科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鼻咽部恶性淋巴瘤、口腔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鼻咽癌25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4例,口腔硬腭癌2例;对照组20例,其中鼻咽癌18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2例。以上两组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一般状况较好,Kamofsky评分>60分,能坚持完放疗全过程。两组病例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8、10mV高能X线常规体外照射,治疗组自放疗开始之日起用泻心汤煎汤含漱(方药组成:大黄10g,黄连10g,生甘草6g),对照组则用复方呋喃西林溶液含漱直到放疗结束。

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在放疗2~3周后均出现轻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反应,放疗3~4周后又有11例(36.7%)出现中度口腔黏膜炎反应,其中6例(20%)出现重度反应;对照组20例病人在放疗1~2周后均出现轻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反应,随放疗的继续逐渐加重至2~3周后均出现(100%)中度以上的口腔黏膜炎反应,其中11例(55%)出现了重度反应,都持续到放疗结束。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病人轻、中、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的出现时间也较晚。说明中药泻心汤含漱对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有明显效果。【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 [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1866]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为葡萄糖苷和苷元,其中苷是主要的,因其泻下作用常强于其相应苷元。苷元主要是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此5种苷元存在于大黄根的形成层附近及射线中,一小部分呈游离状态,多存在于嫩根的木质部分,大部分则与葡萄糖结合成苷,贮存于根的较老部分。

大黄的致泻效力与其中的结合性大黄酸含量成正比,游离的蒽醌类成分无致泻作用。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和黄芩新素,还含******、β-谷甾醇等。茎叶中含黄芩素苷。2.药理作用 (1)利胆、保肝作用:[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和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18]大黄既可显著促进胆汁排泄,也可通过其致泻作用引起肠道功能亢进,进而反射性引起胆汁排泄;此外,大黄不仅能抑制********等肝毒性物质所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上升和肝组织损伤的改变,还可显著降低急性肝性脑病动物的死亡率。黄芩、黄连也有利胆作用。实验表明泻心汤可改善苯肼中毒的家兔肝肾功能。(2)抗凝、止血的双向作用:[******.中医复方研究和应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1]①抗凝作用。通过体外抗凝实验研究,证实泻心汤复方全方及不同组合或单味药均有抗凝作用。其中以单味黄连、黄连与黄芩组合时呈协同抗凝作用;但黄连、黄芩分别与大黄配伍时,则抗凝效价明显减弱呈拮抗作用。在组合药中,将浓度降低反会出现促凝作用。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抗血小板聚集试验中,除发现黄芩有促聚集作用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按作用大小排列:黄连作用最强,其次是泻心汤,黄连与大黄、黄芩与大黄。与单味药组对照,黄连与大黄、黄芩与大黄大致呈相加作用,而黄连与黄芩及泻心汤则呈明显协同作用。③止血作用。通过对小鼠出血时间的观察,表明给药组为(18.5±5.6)min,对照组为(28.0±12.0)min。对小鼠凝血时间测试,发现给药组用药前后凝血时间分别为(4.90±0.88)min和(2.90±0.34)min(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凝血时间分别为(5.60±0.74)min和(6.51±1.11)min(P<0.01)。(3)抗菌作用:[白 刚.中药方剂研究与应用大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95]方中大黄、黄芩、黄连都有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且三药中任何两药合用或三药合用为方时抑菌作用增强;如单独用黄连在20%浓度时有杀菌作用,而泻心汤则于7%时即可杀菌。并有报告本方10%煎剂对于羊毛样小孢子菌等皮肤真菌也有抑制效果。

(4)保护胃黏膜作用:[李瑞琴,崔姗姗,陈虹.柏叶汤与泻心汤对脾胃虚寒胃出血模型的止血及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浙江中医杂志,1999,34(3):122—123]本实验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用药组,对模型组进行胃出血造模,并给其灌服柏叶汤(柏叶、干姜、艾叶各等份,制成13.5%的水煎剂)与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按2∶1∶1制成36%的水煎剂)。实验结果:模型用药组黏膜表面损伤比模型对照组轻,其溃疡指数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小于空白对照组,说明模型对照组存在出血功能障碍;模型用药组血小板计数多于模型对照组,而凝血时间及胃溃疡指数均少于模型对照组,说明柏叶汤与泻心汤对脾胃虚寒胃出血病症模型有明显止血及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五肽胃泌素和2-去氧葡萄糖引起的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等有关。(5)保护肾功能作用:[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和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121]泻心汤可使血清中尿素氮、肌酐降低,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实验研究表明大黄中的大黄鞣质可抑制机体蛋白质分解,提高氨对谷酰胺生成的利用率,而使血清中尿素氮、肌酐含量降低;也可抑制腺嘌呤所致肾功能不全大鼠的肾重量增加。(6)降压作用:[早苗富士子.三黄泻心汤及其组成生药的降压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1):55]实验研究表明,三黄泻心汤显示剂量依赖性降压作用,予0.5g/kg时作用达峰值。黄芩0.2g/kg时降压作用弱,黄连0.2g/kg未见降压作用;而大黄0.2g/kg降压作用显著,并且在0.05g/kg时仍占首位。三黄泻心汤的50%甲醇组分以及方中大黄的50%甲醇组分别显示较强的降压作用。体外实验中三黄泻心汤、黄连具有较强的血管弛缓作用,大黄只有较弱的弛缓作用。根据上述结果认为,三黄泻心汤的降压作用不是直接作用所致,主要是大黄50%甲醇组分中含有成分降压的间接作用。常用于治疗1级高血压,对脑出血、脑梗死有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