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52

第52章 视网膜病 (15)

第九章 视网膜病 (15)

(二)姚芳蔚治老年性黄斑变性验案(《眼底病的中医治疗》)

医案1沈某,女,58岁。

主诉:双眼视物模糊,变形已3月。检查:视力:双眼皆为0.4,加镜片无进步。外眼(-),瞳孔对光反应良好,晶状体(-),玻璃体(-);眼底视盘(-),网膜血管(-),黄斑区中心反射不见,色素分布紊乱,伴散在性玻璃膜疣,荧光血管造影透见荧光斑。体征:头晕,时而耳鸣,腰酸,失眠,舌淡,脉细涩。

诊断: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早期。

辨证:肝肾不足,气血失调。

治则:补益肝肾,调理气血。

【处方】生地黄24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6g,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丹参15g,郁金10g,炒酸枣仁24g,炒杜仲12g。7剂。

治疗经过:服上方7剂,自觉头晕、腰酸等症状减轻,睡眠亦香。继续原方去枣仁加枸杞子12g。又服14剂,主诉各种体征消失,视力模糊好转,检查视力为0.6。于是继续原方去杜仲加炒白芍12g。再服14剂,主诉视物又较清晰,变形亦有好转,检查视力为0.7,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仍未出现,玻璃膜疣减少。嗣后以该方加减,共治3个月,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9,眼底玻璃膜疣消失,黄斑反光见,荧光造影正常。

【解析】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病因复杂,其根本病机在于肾精亏衰,脾虚不运。本例为萎缩型早期,故以肝肾不足,气血失调为主,治宜补益肝肾,调理气血,方用归芍地黄汤加减。

医案2程某,男,64岁。

主诉左眼视物不清已5个月,近半个月来,发现左眼眼前有黑影遮住,无法认辨物体。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0.08,加镜片无进步。右眼无特殊;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消失,圆盘状水肿,且伴出血,荧光造影可见黄斑区有新生血管膜形成,荧光素渗漏,且有遮蔽荧光。体征:头晕,乏力,胃呆纳少,舌苔薄腻,脉细涩。

诊断:左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中期。

辨证:脾胃气虚,痰湿瘀阻。

治则:补气活血,化痰利水。

【处方】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2g,泽泻12g,炙甘草3g,制半夏10g,陈皮3g,丹参15g,郁金10g,蒲黄15g(包),三七粉2g(吞),车前子15g(包)。7剂。

治疗经过:上方服7剂,自觉头晕减轻,胃纳仍差。原方加砂仁2g(后下),又服14剂。主诉胃口开,晕眩乏力亦几乎消失,同时眼前黑影淡,视物较前清晰。检查左眼视力为0.2,眼底黄斑水肿渗出减少,出血范围缩小。继续原方去砂仁加花蕊石15g,服10剂后,检查眼底,黄斑水肿退,出血吸收。

【处方】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3g,制半夏10g,陈皮3g,赤芍10g,当归12g,海藻15g,昆布15g。

服14剂后查视力为0.4,所见眼底黄斑渗出少许。嗣后以上方加减调治3月,黄斑渗出吸收,中心凹反射隐约见到,并见色素分布不均,视力增至0.7。以后继续调治,视力未见继续进步,荧光造影,未见渗漏与遮蔽荧光,乃终止治疗。

【解析】姚芳蔚认为,本病眼征方面,玻璃膜疣、渗出以及浆液性盘脱为痰湿所致;而痰湿的治疗,以化为主;又由于湿性凝滞,而气能行湿,故化湿痰离不开理气。故本例辨为脾胃气虚,痰湿瘀阻,治以补气活血,化痰利水,方用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第十一节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感光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包括裂孔性、非裂孔性及牵引性三大类。前者又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的临床特点为: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视网膜灰白色隆起,血管爬行其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可在脱离的区域内发现裂孔。

本病的先兆症状为闪光幻觉,属中医学的“神光自现”范畴,若骤然失明者,则属“暴盲”范畴。多因水湿内聚,日久化热,湿热上泛;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热,郁热上扰;或肝肾亏虚,目失所养,视衣不固所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湿热上泛证

【证候】视力骤降,眼前有闪光感,眼底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积液多或手术后裂孔封闭,积液留滞;兼有头重体倦,胸闷泛恶,尿短而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分析】饥饱劳役伤脾耗气,脾主运化水湿,性喜燥而恶湿,湿热之邪内困脾土,导致脾运失常,浊气上泛,故视力骤降,眼前有闪光感,眼底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积液多或手术后裂孔封闭,积液留滞;脾阳困阻,清气不升,故头重体倦;湿浊内阻则胸闷泛恶;湿热伤津,故尿短而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湿热上泛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猪苓散 (《银海精微》)加减。热重者加黄连、黄柏;湿热重者加金钱草、海金砂、琥珀末;视力差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二)肝郁气滞证

【证候】视物模糊,眼胀而不耐久视,眼底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神情抑郁,胸闷胁痛,暖气太息,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

【分析】肝失条达,疏泄失司,故有视物模糊,眼胀而不耐久视;气血不和,津液停聚故见眼底视网膜青灰色隆起;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则胸闷胁痛,暖气太息,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乃肝郁气滞之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

眼目干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养肝明目;口苦咽干、苔薄黄者,加栀子、黄柏清肝泻热。

(三)肝肾亏损证

【证候】年老体衰,高度近视多年,眼前黑影飘动;或网脱术后日久,视力未曾恢复;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

【分析】年老体衰而精血不足,或竭视劳瞻而精血耗损,肝肾两虚,目失濡养而致视物模糊,飞蚊幻视;肝肾阴虚,精亏血少,失于濡养,故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若口干咽燥,脉细数者,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陈达夫治视网膜脱离验案(《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医案张某,女,45岁。

自幼近视,逐渐发展为高度近视。十多天前,左眼视力突然减退,眼前有黑影遮挡,并逐渐加重。检查:视力右眼0.04,左眼眼前手动。右眼前节正常,眼底为高度近视改变。左眼轻度睫状充血,睫状区有压痛,房水闪光(+),周边晶状体呈放射状混浊;视网膜呈漏斗状全脱离,赤道部网膜呈灰白色幕状高起,后极部脱离稍低,尚可窥见部分正常红色眼底,黄斑中心凹处有一红色区,似一裂孔,眼压极低。

诊断:三阴里虚目病。

治则:生津益气,兼补肝肾。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处方】明沙参60g,麦冬25g,五味子6g,木瓜10g,补骨脂20g。

配合西药泼尼松5mg,一日3次,口服;1%阿托品液、0.25%氯霉素液,点眼。

治疗17天后,视力增加,右眼0.1,左眼前数指,眼压已升起,接近正常,上方网膜已平复,下方网膜用+5D窥见,水囊状突起度要降低一些。治疗4周后,网膜全部回贴良好,玻璃体轻度混浊,****边界模糊,近****部网膜稍高起,有微黄色皱褶,黄斑区模糊,未见裂孔,明显豹纹状眼底,视力右眼0.2,左眼0.02。改服下方,以防复发。

【处方】楮实子25g,菟丝子25g,茺蔚子18g,枸杞子12g,郁金12g,丹参25g,南沙参30g,五味子6g,麦冬25g,木瓜10g,补骨脂30g。

7天后,网膜完全平复,视****边界稍模糊,黄斑中心凹有白色机化物和网膜放射状皱折,其余网膜的黄色线条已消失。追踪观察6年,未见复发。

【解析】陈达夫认为,玻璃体属于太阴肺金,治疗首先应补肺阴、生津益气,以填充玻璃体,回顶视网膜;继之补肝益肾,改善视网膜代谢。故本例先治以生脉散加味,再治以驻景丸加减方,从而达到恢复视功能的目的。

(二)姚芳蔚治视网膜脱离验案(《眼底病的中医治疗》)

医案1施某,男,36岁。

主诉:双眼高度近视,1周前,右眼被皮球击伤,顿时发黑,在某医院诊为视网膜脱离,因未发现裂孔,保守治疗无效,所以转中医治疗。检查视力:右眼前数指/0,加片无进步。左眼0.08/1.0,戴镜-8.0DS=0.7,右眼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隐约见到颞上象限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并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血管爬行其上。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呈高度近视象,黄斑部中心凹反射见。体征:头晕,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诊断:双眼高度近视。右眼视网膜脱离。

辨证:脾肾两虚,水湿瘀阻。

治则:温阳利水,双补脾肾。

【处方】党参12g,黄芪30g,熟地黄24g,白术12g,茯苓12g,车前子15g(包),桂枝6g,泽泻12g,猪苓12g,丹参12g,菟丝子30g(包),淫羊藿15g。3剂。

治疗经过:上方服3剂,自觉眼前黑影变淡,继续原方加当归12g,服5剂后查右眼视力,眼前二尺数指,眼底所见,脱离范围仍广。继续原方7剂后。查视力为0.02/0.2。所见眼底,网脱范围缩小,因舌质转红,原方去桂枝,以后又去淫羊藿,共服40余剂,网脱复位,视力:-8.0DS=0.5。

【处方】党参12g,黄芪30g,当归12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炒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14剂,以巩固疗效。

【解析】姚芳蔚认为,本症网膜下积液为津液代谢、调节、气化功能失调所致,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在以利水为重点,促进积液吸收的同时,也必须从体征中探求病因,调补脏腑。本例证属脾肾二虚,水湿瘀阻,故治以益气利水,方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方中加入黄芪,既可增强益气作用,又可配合利水之药消退积液。

医案2王某,女,48岁。

主诉右眼得病已数月,视力突然模糊,曾在某某医院治疗,诊为黄斑裂孔,建议激光治疗。因尚有视力,恐激光后视力更差,所以嘱保守治疗,但无明显效果,因而转中医治疗,得病前,无外伤。检查:右眼视力0.1,加片无进步。外眼阴性,瞳孔对光反应良,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及视网膜血管无异常,独黄斑区有一圆形约1/3****大小之深红色斑,向下凹陷,较低于周围网膜之平面,其边缘境界清晰,斑中且见较多之暗红色颗粒,左眼视力1.0,眼内外阴性。体征:头晕,腰酸,口干,舌质红,边有齿痕,脉细。

诊断:右眼黄斑裂孔。

辨证:气阴二亏。

治则:滋阴补肾,益气固脱。

【处方】生地黄24g,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女贞子10g,牡丹皮10g,党参12g,麦冬15g,黄芪30g,白及6g。

治疗经过:服上方后,自觉头晕腰酸等症状好转,眼糊仍旧。嘱继续7剂,以后又连服7剂,主诉视物清晰,检视力为0.2,眼底象尚无明显变化。原方加阿胶10g(烊冲),再服14剂,眼底检裂孔范围缩小。于是继续原方加减,又服2月,发现黄斑中央部起皱折、机化、伴色素,裂孔已不复见,中心凹反射亦未见到,视力已增至0.5。以后再予上方加减,因视力未见继续进步,乃中止治疗。

【解析】本例仅见黄斑裂孔而未发生网脱,多由于退行性病变所致,乃目失肝肾气血濡养引起。故治宜益阴补气,活血利水,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方中加入黄芪,功能益气生肌,善治气血不足,疮疡内陷;加入白及,既可生肌,又可促进病灶钙化,与滋阴益气药配合,既能起到滋养强壮的作用,又能促进病灶纤维化,因而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