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5)
(5)阳虚便结型,治宜温阳通便。
方用济川煎化裁:肉苁蓉、胡桃肉、淫羊藿、制附片、泽泻、升麻、枳壳、当归、牛膝等。
2.随证用药
对便秘伴有腹胀、腹痛,常用炒枳(实)壳、槟榔、莱菔子、陈皮、乌药、延胡索等理气导滞止痛药;对肝郁脾虚所致的腹痛,则多用白芍、延胡索、青皮、香椽、陈皮等;对虚寒性腹痛,则多用炮姜、乌药、淡吴茱萸、煨木香、甘草等;对兼有瘀滞者则另加赤芍、当归等。另外,对腹痛者,朱老还喜用乌梅10克加入方中以起活血通脉之功。清代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谓乌梅有“去痹利筋脉”的作用。在慢性结肠炎也有以便秘为主症者。这类便秘因脾胃虚弱,湿热阻滞,运化失司所致者为多,与燥热内结之实热便秘迥异。治疗应健脾助运与清热导滞并施。对此类便秘,朱老喜用生白术(多用至20克),另加用决明子,莱菔子,枳实(壳),生山楂,生、熟大黄,白芍等,每获良效。
八、程焕章治疗顽固性便秘经验 [陈道恒.活血化瘀宣肺调气法治疗顽固性便秘——程焕章临诊经验谈.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3):29—30]
程焕章老师是沪上名老中医,是上海名医程门雪之子,师承于黄文东教授,躬耕杏林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高超,每可起沉病重疾,其中尤以治疗脾胃病经验最为丰富。
程焕章老师认为顽固性便秘主要由于阴血不足,滋生内热,血虚津亏,不能下润大肠,以致肠道干涩,通降失常而成。由于病程迁延,正气必伤,而脏腑阴阳气血的耗损终将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而致瘀,故有“久病必虚,久病兼瘀”之说。据此,程师治疗本病多从瘀、虚着手,寓祛瘀于补虚之中,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其次,肺主宣发肃降,大肠主传化糟粕,两者关系密切,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宣肃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糟粕排通畅;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亦有助于肺气的肃降。病理上,两者也相互影响,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艰涩。肺气不降,可致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便秘。有鉴于此,在治疗上程师认为必须着眼升降、紧扣宣肃这一环节,采用宣通气机、肃降肺气的方法,通过肺气的肃降来促进大肠的传导,而使便秘得通。因此选用枳桔汤以调节气机。对于顽固性便秘,迁延难愈,多为久病兼瘀,可采用活血化瘀、宣肺调气法合用,方用桃红四物汤合枳桔汤加减临床疗效较好,并举病例佐证。
九、朱良春治疗顽固便秘经验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顽固便秘的廉验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867]
顽固便秘病因复杂,中医古有“阳结”、“阴结”之分,阳结为热证、实证;阴结为寒证、虚证,可因多种疾病引起,究其病机多责之枢机不转,运传失常所致。有中气不足,推运无力或寒邪痼闭而秘;有津伤血耗,肠燥失润而秘;有胃失和降,腑气不通而秘;有湿热阻滞或食积气滞而秘;更有肝郁或木气之体,肝失疏泄条达致秘等。朱师治疗便秘,首分寒、热、虚、实、郁,精选廉验古方,或自创丸散,每收廉验之效,今选析如下,以飨同道。
1.虚不胜攻理中通塞因塞用屡效宏
顽固便秘时医多用泻下攻伐之剂,然多见初用有效,继用无效,久用相反的转归。故长期依赖泻药或****通便的病人,病延日久,中气大伤,身体更加虚弱。如何纠正辨病施治,对号入座之弊?只有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宝。吾师朱良春教授常用塞因塞用之法,即用补法治疗顽固便秘,或选仲景理中丸(汤)加味,或选局方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不任攻伐,气机逆乱,运化失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之证每收佳效。
2.体肥便秘痰浊因皂角牵牛疗效神
肥人便秘多属痰证,滋润攻伐,清泻外导均不对证,此证多见便秘不爽,欲便难解,甚至时有后重及腹胀心烦,坐卧不安之象,当属中医之痰秘、风秘之说,多因饮食不节,嗜食油腻或静多动少,体内积湿生痰,痰阻气机,或湿痰化热,湿热胶结,遏阻腑气,亦有脾胃气虚,运化失常,饮食物“化失其正”,痰浊内生遏阻腑气。盖痰为阴邪,攻伐滋补愈益其疾,治不对证,便秘久延不已,故称顽固便秘,朱师治疗此证,取《金匮》皂荚丸合危亦林皂角丸之意,自拟“皂角牵牛丸”,药用:炙皂荚子、炒枳壳、砂仁、广木香、牵牛子、莱菔子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丸约重3克,早晚饭前枣汤或米饮送吞1丸,每治肥人风秘、痰秘、气秘,取效甚速,久用无不良反应,减其量或据大便增减药量,治疗老年形体丰腴者便秘疗效亦佳,皂荚子润燥通便,祛风消肿,逐秽涤垢,治大便燥结,李时珍谓其“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又云:“能通大肠阳明燥金,乃辛以润之之义”。李东垣谓能“和血润肠”。皂荚、皂荚子均含皂苷,虽均有刺激燥悍之性,但入丸量微少,服后反有调中健脾之功,牵牛少用亦有调中健脾之妙。
3.木气之体多便秘平肝和胃多效验
木气之体多见儿童,小儿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临床多见肝强脾胃弱,肝木气旺,木旺侮土,升降逆乱,运传失常,糟粕不能顺降而滞于肠道,加之饮食不节,喂养无方,脾胃更伤,土虚木贼,遂渐成郁秘,长期便秘,数日一行,秽臭难闻。因小儿便秘多别无所苦,医者****通便,清泻外导,仍日久不愈。戴元礼云:“郁者,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传化者不得传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如木气条达,肝能正常疏泄,脾升胃降,则糟粕顺降不滞,大便畅通也。故朱师常以平肝和胃之法治疗小儿便秘屡收满意疗效。
十、周福生论治便秘经验 [黄绍刚.周福生教授论治便秘经验摭拾.中医药学刊,2002;20(5):583—584]
周福生,男,55岁。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内科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品监督局药物评审专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深的造诣。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虽然不是一种病,但可出现于各种急性和慢性病证过程中。由于肠燥便秘,临厕努挣,常可导致肛裂、痔疮等。若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可诱发肠癌,或原有高血压重症,努厕排便易发生脑出血之危象。所以及时、有效治疗便秘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周福生教授临证近30年,求诊者众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脾胃病的诊治,疗效显著,其中对便秘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有诸多独到见解。
1.便秘的病因病机
前人对便秘有风秘、热秘、虚秘、气秘、湿秘、三焦秘、痰秘等繁杂的分类,究其病因颇多:有胃肠燥热,津液耗伤;有津血亏虚,肠枯失润;有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有阳气虚弱,推动无力者;有寒积冷结,宿食不化者。周教授认为:大便的正常排泄有赖于气机的通降和津液的濡润,故其病机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者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尤以气机郁滞多见;虚者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尤以津枯失润多见。且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可由实转虚,可因虚致实,亦可虚实挟杂。
2.便秘与脏腑的关系
《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可见便秘的病位在肠,系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但导师临床上非常重视便秘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的关系。认为:“肺主宣发肃降”,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脾为胃行其津液”,又“脾主运化”,若脾虚失运,糟粕内停,则大肠失传导之功;“胃宜降则和”,胃与肠相连,胃热积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肝藏血主疏泄”,若肝郁气滞,则腑气不通,气滞不行,大肠失运;“肾主液且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失濡养,便干不行,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传运无力,大便不通。所以周教授则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虽主要责之大肠传导失职,但与其他脏腑有密切关系,且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3.便秘的辨证论治
治疗便秘分为虚秘与实秘两大类,大抵虚者多而实者少,虚实挟杂亦不少见。选药不能动辄硝黄、番泻叶等苦寒攻下,而应辨证求因,尤其重视气机通降对大肠传导的作用,主张调畅气机为主,养血润肠为辅,参以清热通下,益气温阳等法。现分述如下。
(1)疏肝理肺、导滞通便: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
其辨证要点为:大便不畅,欲解不得,或便而不爽,舌淡苔白,脉弦或沉弦。兼见脘腹胀满,嗳气频作,矢气不断,胸胁胀满。
方用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2克,枳实15克,赤芍15克,川厚朴12克,北杏仁(打)12克,槟榔(打)15克,紫菀15克,瓜蒌皮15克。若肝郁化热,加决明子30克,火麻仁(另包,打)30克;若情绪郁结明显,加浮小麦30克,合欢皮15克,若积滞明显,可加大黄(后下)10克,虎杖25克,若见气滞成瘀者,加桃仁(打)15克,郁金12克。
(2)滋阴养血,肠润通便: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亡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便干难下。
其辨证要点为:大便干结,甚状如羊屎,舌淡嫩,苔白或苔少,脉细或数。兼见面白唇淡,心悸健忘,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口干少津。
治以增液汤加减:药用生地黄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20克,石斛18克,生首乌30克或制首乌20克,川厚朴12克。若见阴虚燥热加火麻仁(另包,打)30克,柏子仁25克;若血虚明显加黄精20克,当归10克。
(3)益气通幽,气斡通便: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之后,耗伤中气,均可导致脾虚气弱,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气虚则大便传运无力,虽有便意,临厕须竭力努挣而大便虽不干硬。
其辨证要点为:大便艰难但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舌淡有齿印,苔薄,脉沉细无力。兼见****坠胀,面色不华,少气懒言。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五爪龙30~60克,党参20克,白术30克,枳壳15克,陈皮6克,升麻6克,川厚朴12克,火麻仁(另包,打)30克。若症见气阴两虚,可加太子参20克,麦冬15克;若气损及阳者,加肉苁蓉30克,胡桃肉15克。
(4)温阳祛寒,肠暖通便:阳虚体弱,或年高体衰,肾阳式微,温煦无权,则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故肠道艰于传送,终致大便艰涩难解。
其辨证要点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几日一行,舌淡,苔白润,脉沉迟。兼见小便清长,手足不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甚或腹中冷痛,呃逆呕吐。
方用丁蔻理中汤加减:药用丁香(后下)6克,肉豆蔻10克,干姜5克,白术30克,肉苁蓉30克,补骨脂15克,怀牛膝25克。若虚寒明显,加熟附子(先煎)10克;若腹中冷痛明显,加小茴香(后下)6克,台乌药15克,若兼挟湿邪,加绵茵陈30克,若见寒凝血瘀者,加生田七(先煎)10克,桃仁(打)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