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3)
脏寒则气滞,脏冷若冰霜,则血枯,有痃癖冷气结滞者,古半硫丸,古姜附汤,五积散,冰冷与之。其渍虽宜服阳药,若大便不通者,当暂与润剂以微通之,不令渚结。七情气闭,后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汤,脉浮尽便给者,陈皮,杏仁等分蜜丸服,脉沉夜便难者,换桃仁。痰滞有通者,二陈汤加枳壳槟榔。伤热物者三黄丸,伤寒物者,丁香脾积丸,通用大黄备急丸。有脾胃伏火者,润肠丸。燥结当用流行肺气,肺与大肠为表里而故也,桔梗汤加紫苏,或苏子降气汤,或苏子麻仁煮粥,又如脾约证,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此脾约丸之由制也,但脾属阴,虚火药味炎金,耗子则肺失传化,尤宜滋阴养血,在西北壮实者,以脾约丸开结可也,东南气血虚者,润燥为主。”
明代医家李梴提出风燥,热燥,火燥,气血虚燥,虫积,七情气闭,痰滞不通,药石毒,脏寒,伤食等皆可致便秘,更加充实了便秘的病因学说。“凡结后仍服润滑脂血生津之剂,免其再结再通愈伤元气”,“七情气闭,后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汤”。“痰滞不通者,二陈汤加枳壳,槟榔”这些治法可取。李梴还在“医案”中载有用竹简套入****,以香油吹入****内,治愈一例“因出痘大便不通”百药无效,不大便达25日的病儿,说明李梴已在撷取前人****用药的基础上发展到简便的****疗法。
十八、龚廷贤《万病回春》诱因与病史
《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久病人虚,大便不通者,是虚闭也;因汗出多,大便不通者,津液枯竭而闭也;风证大便不通者,是风闭也;老人大便不通者,是血气枯燥而闭也;虚弱并产后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多食辛热之物,大便不通者,实热也。”
明代医家龚廷贤认为发病原因不同则便秘的性质也不同,可见,问清病人发病的病史及生活习性,对于辨治便秘是很重要的。
十九、王肯堂《杂病证治准绳》外治法
《杂病证治准绳·大便不通》:“凡诸秘服药不通,或虚人畏服利药者,用蜜煎导,或盐及皂角末,和入蜜煎中尤捷,盖盐能软坚润燥,皂角能通气疏风故也。冷秘,用酱生姜导,或于蜜煎中,加草乌头末,以化寒消结。热者,猪胆汁导,乌梅汤浸去核,为丸如枣子大,亦可导,酱瓜削如枣,亦可导。”
明代医家王肯堂列举了便秘的多种外治法,在外用药的选用上,也结合了辨证的思想,较之前人是一大进步。
二十、张景岳《景岳全书》的“阴结阳结”
《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秘结一证,在古方书有虚秘,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等说,而东垣又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说,此其立名太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临证之害也,有知此证之当辨者惟二,则曰阴结阳结而尽之矣,盖阳结者邪有余,直攻直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
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五秘之分太繁琐,可简分成“阴结、阳结”“有火者便是阳结,无火者便是阴结”可谓是言简意赅,切中其要。让后学者便于掌握。
二十一、李用粹《证治汇补》治则
《证治汇补·下窍门·秘结》:“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事润之,大抵以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
明代医家李用粹对本病的治则论述得简明扼要,可资临床借鉴应用。
二十二、李中梓《医宗必读》分型论治
《医宗必读·大便不通》:“《内经》之言,则知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则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之分。
胃实而秘者,善饮食,小便赤,麻仁丸、十宣丸之类。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厚朴汤。热秘者,面赤身热,六脉数实,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四顺清凉饮、润肠丸、木香槟榔丸,实者承气汤。冷秘者,面白或黑,六脉沉迟,小便清白,喜热恶冷,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吞半硫丸。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风秘者,风搏肺脏,传于大肠,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加竹沥,吞润肠丸,或活血润肠丸。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误用硝黄利药,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八珍汤加苏子、广橘红、杏仁、肉苁蓉,倍用当归。……每见江湖方士,轻用硝黄者十伤四五,轻用巴豆者十伤七八,不可不谨也,或久而愈结,或变为肺痿吐脓血,或饮食不进而死。”
李中梓把本病分为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6大类,并分别阐述了其证候,病机与治疗,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了更多思路与方法。
二十三、陈士铎《石室秘录》便秘与肺
清代《石室秘录·大便燥结》:“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哉?方用熟地,元参各三两。火麻子一钱,升麻二钱,牛乳一碗。水一盅,煎六分将牛乳同调一碗服之。一剂不解,二剂必大便矣,此方之妙,全在不润大肠,而补肾,尤妙不止补肾,而且补肺,更妙不止补肺,而且升肺,盖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经以润之。从肺经经清之。气既下行,沉于海底,非用升提之法,则水注闭塞而不已,启其上孔,则下孔自然流动,此下病治上法,亦腑病脏治之法也,其余治腑之法,可即以此悟之。”
大肠属兑,得肺金之气,肺气足则大肠气足,故大肠之主在肺。陈士铎之《石室秘录·大便燥结》言:“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清晰地阐述了便秘与肺的关系,是难能可贵的。进而也丰富了治疗本病的方法。同时也强调治病必究其源,值得后人学习。
二十四、张璐《张氏医通》用药宜慎重
《张氏医通·大便不通》:“古人治老人燥结,多用苁蓉,不知胃气虚者,下口即作呕吐,肥人胃中多有痰湿,尤非所宜,惟命门火衰,开阖失职者,方可合剂。”
清代医家张璐此论说明年高便秘不可一概从肾虚而治,也提醒临床医生,医著医论只能予人规矩,不能予人巧也,要在辨证论治而已。在《谢映庐医案》中也有肺腑之语“治大便不通,仅用大黄巴霜之药奚难之有?但攻法颇多,古人有通气之法,有逐血之法,有疏风润燥之法,有流行肺气之法,气虚多法,则有补中益气之法,阴气凝结,则有开冰开冻之法,且有导法,熨法……岂仅大黄巴霜哉。”
二十五、吴谦《医宗金鉴》直肠结
《医宗金鉴·大便燥结总括》:“直肠结,即燥屎巨硬,结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
清代医家吴谦以本病现病在****,故提出直肠结的名称,并主张用导法治之,这与现代医学理论极为相近。
二十六、尤在泾《金匮翼》虚秘
《金匮翼·便秘》:“虚秘有二,一以阴虚,一以阳虚也,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脏干槁。治阳虚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治阴虚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
清代医家尤在泾认为虚秘的原因很多,但以在肾为多,然在肾之虚秘又有阴阳之分,如《辨证录·大便不通门》有载:“人有大便闭结者,其症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头目昏晕,面红烦躁,人以为火盛闭结也,谁知是肾水之涸乎。……人有大便闭结,小腹作痛胸中嗳气,畏寒畏冷,喜饮热汤,人以为火衰闭结也,谁知是肾火之微乎。”可见,两种肾虚便秘之病状病机不一样,治法也不一样:“治阳虚者,但益其火,治阴虚者,但壮其水”,不可不知。
二十七、唐容川《血证论》瘀血便秘
1.《血证论·便闭》:“二便皆脾胃之出路,小便是清道,属气,大肠是浊道,属血,失血家,血虚便,尤其应得,四物汤加麻仁主之,血燥者,加桃仁,川军。”
2.《血证论·便闭》:“此外又有瘀血闭结之证,或失血之后,血未去,或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停积不行,大便闭结,或时通利,仍不多下,所下之粪,又带黑色,腹中时时刺痛,口渴发热,脉带涩象,宜用桃仁承气汤治之,或失笑散加杏仁、桃仁、当归、白芍。”
虽李东垣有血结便秘之说,但后世附之者甚少,独清代医家唐容川特别提出便秘有因于血虚血燥者,也因于瘀血闭结者,治当通腑逐瘀,实乃发前人之所未发也。
二十八、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因机证治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病因不外热、实、冷、寒四个方面,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以通下为原则,但实秘者当以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为治,虚秘者当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为法。”
在前人的基础上规范了便秘一病的病名概念,以及其病因、病位、病机、证治要则,指导着今日之临床。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
一、李时珍辨治便秘经验 [丁秀真,梁新成,辛桂英.《本草纲目》便秘证治举要.时珍国医国药,2004;15(5):302]
1.治便秘妙选经方
李时珍在治疗便秘的选方上,广泛撷取了《金匮要略》、《丹溪心法》、《普济方》、《圣惠方》、《圣济总录》、《肘后方》、《千金方》等数十种前人的经典著作和经验。如“大便艰难,桃花为末,服方寸匕,即通”(卷二十九,引《千金方》)。亦可用“羊蹄根一两,水一大盏,煎六分,温服”(卷十九,引《圣惠方》)。再如“产后虚闷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卷五十,引《和剂局方》)。还有“老人秘塞绵黄芪、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卷十二,引《和剂局方》)。再如治小儿“初生便闭甘草、枳壳煨各一钱,水半盏煎服”(卷十二,引《全幼心鉴》)。
对“痔病秘结,用此宽肠。黄连、枳壳各等份,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卷十三,引《医方大成》)。再如“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肘后方:冬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一升服。不瘥更作。圣惠:用冬葵子末、人乳汁等份,和服立通”(卷十六)。对“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紫花扁竹根,生水边者佳,研汁一盏服,即通”(卷十七,引《普济方》)。再如“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立通(卷二十六,引《寿域神方》)。若“大肠虚闭因汗多,津液耗涸者,沉香一两,肉苁蓉酒浸焙二两,各研末,以麻仁研汁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蜜汤下”(卷三十四,引《济生方》)。《本草纲目》根据便秘有热、有风、有气、有血、有湿、有虚之不同证型,精选前贤的不同治法与方药,使历代有关便秘疗效之精粹得以继承保留,丰富和完善了中医便秘治疗学的理论和方法。
2.导秘结巧施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