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9)
①[许俊杰,等.古典清热方对家兔体温的影响.中药通报,1987;(1):51]
许俊杰用徐淑云《药理实验方法学》观察葛根芩连汤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结果实验组给药后6小时体温下降0.8℃,与对照组(生理盐水)6小时下降0.2℃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佟丽用同样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解热作用。
结果:给药2小时后,家兔体温下降0.5℃,与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葛根芩连汤有类似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样解热作用。
②[余林中,等.葛根芩连汤配伍与解热药效关系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63—667]
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灭活细菌悬液造成大鼠发热模型,以6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6)及平均最大体温反应高度(△T)为指标,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药效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降低发热大鼠的TRI6值,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葛根能增强黄芩的作用,黄连与炙甘草则拮抗。降低△T值,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葛根增强黄芩的作用,炙甘草与黄连拮抗黄芩的作用。
结论:在葛根芩连汤的解热药效中,其最佳组合为黄芩、葛根。葛根芩连汤组成的单味药中,黄芩、黄连从20世纪50年代就有文献报道有明确的解热作用,黄芩中黄芩苷是主要解热物质,而葛根的醇提物有解热作用,其水煎液有很弱的解热作用。从实验可知,葛根芩连汤中主要解热作用药物为黄芩,黄连表现为拮抗,此可能与黄连黄芩配伍后相关的有效成分减少有关。葛根则能增强黄芩作用,炙甘草则拮抗。亦有文献报道炙甘草与黄芩配伍能产生沉淀,可能是炙甘草拮抗黄芩作用的原因之一。
(2)抗菌作用[佟 丽,等.葛根芩连汤的解热抗菌作用的研究.中药通报,1987;(6):49]
佟丽采用徐淑云《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液体试管法,观察葛根芩连汤体外抗菌作用。
结果表明,该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对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抑制作用较弱。佟丽用《药理实验方法学》观察葛根芩连汤体内抗菌作用。
结果:该方在体内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生长作用,其中对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弱。
四、桃花汤
【方名】 桃花汤
【来源】 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处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方寸匕,每日3服。若1服愈,余勿服。
【功能】 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 虚寒痢。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方解】
《伤寒论》说:“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下痢便脓血,一般属热者多,今少阴病下痢脓血,乃由少阴阳衰,阴寒之邪在里,寒湿阻滞,肠络受伤,变为脓血,滑利下脱。此时必现一派虚寒之象,如血色黯而不鲜,其气不臭,腹痛喜温喜按等。治宜温中涩肠止痢。方中以赤石脂温涩固脱以止泻痢,《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泻痢,肠澼脓血”,尤妙在以赤石脂一半筛末冲服,令其留着于肠中,则收涩之力更强,故以其为君药。臣以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与赤石脂合用,则有温中涩肠,止血止痢之效。粳米甘平,养胃和中,助石脂、干姜以固肠胃,为佐使药。3药合用,共奏温中涩肠止痢之效。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赤石脂20克,干姜10克,粳米5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应用:本方偏于温中涩肠而止泻痢,对少阴阳虚,久泻滑脱不禁者,虽无脓血,亦可用之;热痢便脓血,里急后重,****灼热者,切忌用之;阳虚阴寒盛者可加人参、附子、炙甘草以补虚散寒;腹痛甚者,可加当归、白芍以养血柔肝止痛。
2.治疗滑泄 [付立春,等.加味桃花汤治疗滑泄.吉林中医药,2001;(3):38]
滑泄多因泄久脾衰,症见泄泻不禁,日夜无度,饮食减少,腹痛肠鸣等,治宜固涩止脱敛肠之剂。付立春常用《伤寒论》桃花汤加味治疗,《伤寒论》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桃花汤之主药为赤石脂,李时珍谓此药“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及脱肛,治冷痢腹痛下白胨如鱼脑”等。用此方加味治疗日久不止之滑泄,取其有收敛固脱之功。
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合方应用[彭国英.半夏泻心汤合桃花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河南中医,2001;21(3):6]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泄泻”、“痢疾”范畴。《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合,皆肾脏所主”。《灵枢·师传》说:“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歹食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说明本病的发生为寒热互结,虚实夹杂,实则寒、热、湿以及气滞血瘀,虚则脾虚致脾胃运化失常,肾虚致温煦无力、开合失度。半夏泻心汤原为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而设,根据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之原则,采用其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合用甘温调中、收涩生肌、敛肠止泻之桃花汤(“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将桃花汤中粳米易薏苡仁,以燥湿健脾,排脓生肌;加用白术、木香健脾理气止痛;煨肉蔻温肾补肠。诸药合用,祛邪而不伤正,涩而不敛邪,使寒去热清湿除,正气得复而病自愈。临证时要注意灵活化裁,方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同时,因此病与饮食、情志密切相关,病人在用药期间及愈后,注意饮食的调理及情志的调节,对其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半夏泻心汤和桃花汤皆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将两方合并加减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58例。
治疗用方药组成:半夏12克,黄芩15克,黄连8克,党参12克,赤石脂30克(其中15克入煎剂,15克研粉冲服),薏苡仁30克(代粳米),干姜6克,大枣5枚,炙甘草10克,白术15克,木香10克,煨豆蔻10克。便血者加地榆炭、赤芍;脾肾阳虚加肉桂、补骨脂;病程较长,久泻滑脱加诃子。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2周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结果:临床治愈18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
(2)配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赵维洪,等.桃花汤配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山西中医,1998;14(5):21]
溃疡性结肠炎既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脾肾阳虚的表现,亦有脾胃运化失司,湿从内生,湿滞化热,气机郁滞,损伤脉络的征象,属本虚标实证。桃花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篇,方中赤石脂排脓血,生肌肉,厚肠胃;干姜温养中阳;粳米、生薏苡仁平补中气,清热化湿;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清热化湿,推陈致新之功。辅以清热化湿,和营化瘀之剂保留****,使药液直达病所,充分发挥清除热毒瘀滞之力。用桃花汤加味配合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疗效满意。
治疗用内服方:赤石脂60克,干姜6克,粳米30克,生薏苡仁30克。腹痛甚者加白芍、炙乳没;腹胀甚者加厚朴、秦皮、木香;便下脓多者加白花蛇舌草、冬瓜子,重用薏苡仁;便下血多者加槐花炭、地榆、炒蒲黄;虚象明显者加芡实、生黄芪、党参。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
****方:槐花15克,地榆15克,黄连6克,马齿苋30克,三七粉6克。上5味加水浓煎至100~200毫升,每晚睡前取右侧卧位,药液保持40℃,以每分钟60滴速度****,保留8小时。10天为1疗程,有效可连续使用3~5个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饮食及乳制品。治疗结果:痊愈18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
【研究进展】
[山丽梅,等.桃花汤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国新医药,2003;2(10):44]
药理学研究与作用研究表明桃花汤中赤石脂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能够吸附细菌毒素及食物中异常发酵产物等消化道有毒物质,并有抑菌、抗原虫感染、保护消化道黏膜、止肠胃出血的作用。干姜温肾助阳,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能对抗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抑制肠管运动,收缩局部末梢血管,减慢机体耗氧速度。粳米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三药合用具有消炎,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止痛,止泻,止血,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
五、白头翁汤
【方名】 白头翁汤
【来源】 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0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组成】 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用法】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本方治证为热毒痢疾。《伤寒论》用以治疗厥阴热利,缘由热毒深陷厥阴血分,气血与热毒相搏,下迫大肠,而见便脓血,赤多白少等症。病虽发于大肠,实乃热在厥阴血分。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俾热毒除,则血痢自止。方中白头翁为君,以其归大肠与肝,味苦性寒,能入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臣以黄连之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泻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以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止痢。秦皮归大肠经,苦寒性涩,主热痢下重。四药相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较强,为热毒血痢之良方。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行气调血并用。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白头翁1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秦皮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应用:本方虽治证为热毒深陷血分之下痢,但临证时只要泄泻病若属热毒偏盛者,均可加减用之;若热毒偏盛者,不可加金银花、丹皮、地榆、穿心连,加强解毒的功效;若发生厥脱,见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而冷汗出,唇指紫暗,尿少,脉微欲绝,加用生脉注散,以益气固脱。
2.治疗急性腹泻 [李国勇,等.“仙鹤加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腹泻35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4):171]
用“仙鹤加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腹泻35例(治疗组),并与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腹泻32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治疗组:急性菌痢23例,慢性菌痢3例,急性肠炎9例。对照组急性菌痢19例,急性肠炎13例。两组病人70%左右经西药治疗后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而采用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