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12178100000058

第58章 泄泻(6)

泄泻(6)

一、痛泻要方

【方名】 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

【来源】 出自刘草窗方,录自《医学正传》。

【处方】 白术,炒,2两;白芍药,炒,2两;陈皮,炒,1两5钱;防风,1两。

【用法】 上药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

【功能】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主治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弦而缓者。

【方解】

痛泻之症,系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柔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是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芍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白术、白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胜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俱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和,痛泻自止。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炒白术10克,炒白芍20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应用: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以清热;若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者,可加柴胡、枳壳、香附子;若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黄芪、党参、白术、扁豆;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品,如乌梅、诃子、五味子。

2.治疗结肠激惹综合征 [陈德珍,等.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结肠激惹综合征108例.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15(4):924]

陈德珍用痛泻要方加鱼腥草、乌梅治疗结肠激惹综合征108例,效果满意。陈德珍认为此病病机为肝郁脾虚,用痛泻要方泻肝而补脾土,调气机以止痛泻,再加上具有利尿、镇痛、抗菌、抑制浆液分泌的鱼腥草和具有抗菌、抗过敏的乌梅,更增强了疏肝健脾,调整胃肠蠕动,降低肠道对刺激的敏感性,抑制黏液分泌,故而取效。

3.治疗慢性痢疾 [朱中骥.四神丸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慢性肠道疾病举隅.湖南中医杂志,1994;10(7):38]

朱中骥认为此类病人,患病日久,余邪未清,泻下不止,导致脾胃阳虚,运化失司,治疗应守温肾暖脾,扶脾土和抑肝木之病机,用四神丸合痛泻要方加黄连、木香调气止泻止痢而病愈。

4.治疗过敏性腹部紫癜症 [翟光,等.痛泻要方临证举隅,内蒙古中医药,1995;12:30]

翟光用痛泻要方加味(防风15克,赤、白芍各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盐炒黄柏12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葛根12克,陈皮10克,藿香10克,甘草6克)6剂治愈1例过敏性腹部紫癜症,他认为此病人因暑天过劳加之饮用河床不清之水,致脾土损伤,肝木为之相乘发病,故用痛泻要方加银花、连翘、藿香、苍术、黄柏以清解暑湿、抑肝扶脾,故获效。

5.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 [芮以融.痛泻要方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002;18(6):17]

芮以融采用中药痛泻要方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28例。对照组22例予以西药对症处理,根据便秘或腹泻分别予以西沙必利和复方苯己哌啶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多因七情不和,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或饮食不节,寒温不和而伤脾,以致脾失健运,运化失常,则腹痛、腹泻或便秘诸症乃作。其总的病机为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气机阻滞,健运失司。治疗当以调肝补脾,调畅气机,调和肠胃为大法。

6.治疗胃肠神经症 [阳碧发,等.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胃肠神经症40例.广西中医药,2002;25(5):45]

治疗方为痛泻要方加味:白术30克,白芍30克,陈皮20克,防风15克,半夏15克,干姜10克,黄芩15克,合欢花20克,草果30克,酸枣仁10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水煎分6次服,每天服药3次。2天1剂,20剂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2%。胃肠神经症发病机制有三:一是肝气郁结,气机不能条达舒畅,疏泄失司;二是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减退,水谷精微代谢失常,清浊不分,升降失调;三是误治或失治,邪气内陷,损伤中气,寒热互结肠中,阴阳失调。治宜舒肝健脾,辛升苦降,安神解郁,缓急止痛为主。诸药合用,使肝之强者有所制约,脾弱有所培补,辛苦并用以顺其升降,温清并用以解其寒热,养肝血以柔肝,解郁安神以定志,共同促使胃肠神经协调统一,升降相因则清浊分,寒热相济则阴阳调和,胃肠气机调畅则诸症消失。

7.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廉 南,等.加味痛泻要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临床研究附:124例病例报告.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2):1—3]

探寻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有效而低毒的中医药疗法。

方法:选择罹患此病,首次接受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虽曾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但又在1年以后复发的病例为观察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组(简称观察组)和敛溃愈疡汤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对照观察了连续3年使用加味痛泻要方和敛溃愈疡汤防治此病的疗效。

结果: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组在减少此病年均复发次数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其腹痛症状、大便异常程度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敛溃愈疡汤则与治疗前结果相近(P>0.05)。两组病人经连续观察3年,其血清癌胚抗原含量与治疗前含量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两组病人在连续3年的治疗期间,均无癌变倾向。

结论:加味痛泻要方对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有较好治疗作用,虽经长期使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用药加味痛泻要方观察组:陈皮、防风各15克,白芍、薏苡仁各30克,炒白术、姜黄各20克;敛溃愈疡汤对照组:黄芪、菟丝子、乌贼骨各30克,炒白术20克,柴胡10克,白及、广木香各12克,白矾(吞服)1.5克,赤石脂(一半入汤剂,一半研末吞服)24克。将上述药物分别加水浸泡20分钟后,煎煮约50分钟,取汁300毫升左右,每次口服100毫升,每日3次。疗程在3年观察期间,两组病人一旦病情反复,即分别按上述方法服用相应药物,连续治疗期满30天观察记录疗效。在服用上述药物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8.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 [徐玉建.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28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1):58]

治疗组选痛泻要方加减。

基本方:白术10克,白芍10克,防风10克,炒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柴胡6克,甘草6克。

随证加减:伴胸胁胀痛甚者加香附子、木香、川楝子;呕吐者加生姜;大便完谷不化或见脂肪颗粒漂浮水面者加焦楂曲、谷麦芽、炙鸡内金;小便不利者加萆解、泽泻;久泻不止者加诃子、赤石脂等。

徐玉建认为本病因手术所伤,胆腑失其正常疏泄,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其正常输布,聚而生湿,湿滞肠腑,湿胜则濡泄,治疗当抑肝扶脾,方宜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组基本方中炒陈皮、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且与甘草配伍可和里缓急止痛,白术、茯苓、半夏健脾化湿,制苍术、制厚朴燥湿运脾,防风升清止泻,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健脾、除湿止泻之功,用治本病药证合拍,疗效显著。

9.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腹泻 [张党政等.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甲亢性腹泻26例.山东医药,2002;42(1):67]

张党政应用加味痛泻要方:炒白术30克,炒白芍15克,陈皮8克,防风6克,浙贝母、玄参各10克,五味子8克,升麻6克,水煎口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服中药期间均常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片,忌食海产品及辛辣食物。甲亢伴顽固性腹泻中医认为,此类腹泻是甲亢致阴虚肝瘀,肝气瘀结,横逆犯脾,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加味痛泻要方可泻木益脾,滋阴止泻。方中白术健脾补中,白芍泻肝缓中,陈皮理气和中,防风疏肝舒脾,元参、五味子生津滋阴,浙贝母化痰散结,升麻引气复本位,诸药共奏标本兼治,故收到良好疗效。

10.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 [郁星峰.加味痛泻要方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效果观察.河北医学,2000;6(12):1145]

加味痛泻要方,成分: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生木香,按6∶4∶3∶4∶3比例,共研为粗末15克(为8岁病儿药用量,大于或小于8岁者剂量适当调整),加生姜少许水煎去渣,在用红霉素前1小时1次顿服。红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其中腹痛是由于红霉素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上的胃动素受体,最终使平滑肌收缩、痉挛。方中白术、白芍平肝健脾,缓急止痛;配防风助其作用;陈皮行气健脾,和胃止呕;木香行气止痛;生姜止呕。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认为:木香对豚鼠小肠平滑肌有明显解痉作用,陈皮、白芍、防风合用可抑制肠管蠕动,解肠肌痉挛,白芍还有镇静作用。

【研究进展】

1.药理作用 [苗明三.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芍、白术,防风等,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抑菌消炎,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并可抑制大脑皮质,缓解病人的紧张状态。

2.癌变干预作用 [廉南,等.临床研究加味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干预作用的研究附:116例病例报告.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2]

在使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运用临床与实验观察为手段,探讨加味痛泻要方干预其癌变的可能性。

方法:以临床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对象,建立相应对照组,重点对治疗后10年的病人肠道病理改变及癌胚抗原等变化加以对照观察。

结果:反复服用加味痛泻要方10年以上的病人,其肠镜检查结果的加重率和细胞异型增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癌胚抗原均值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是加味痛泻要方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病人肠道既往病理变化,降低肠道细胞的异型增生率,因而对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有一定干预作用。

加味痛泻要方观察组:陈皮、防风各15克,白芍、薏苡仁各30克,炒白术、姜黄各20克;敛溃愈疡汤对照组:黄芪、菟丝子、乌贼骨各30克,炒白术20克,柴胡10克,白及、广木香各12克,白矾(吞)1.5克,赤石脂24克(一半入汤剂,一半研末吞服)。

3.扶正抑瘤作用研究 [廉 南,等.实验研究加味痛泻要方“扶正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30—31]

在运用加味痛泻要方(陈皮、防风、白芍、白术、姜黄、薏苡仁、熟军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加味痛泻要方阻断或抑制机体癌变的可能性。

方法:运用动物实验手段,建立相应对照组,观察该方对实验动物艾氏腹水癌延命率和S180(荷瘤小鼠)肉瘤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免疫低下动物NK(天然杀伤)细胞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多项指标的影响。

结果:加味痛泻要方,能提高艾氏腹水癌动物延命率,抑制S180肉瘤生长,增强实验动物NK细胞活性及TNF含量等。

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对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增强和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