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名医针灸医案赏析
12177200000060

第60章 骨伤科病证针灸医案 (2)

第九章 骨伤科病证针灸医案 (2)

辨证;此属风寒之邪阻遏太阳与阳明经筋。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取穴:天柱(双)、风池(双)、天井(双)、手三里(双)。

上穴均以泻法施针刺之,每次留针30分钟。手三里、天井穴针尖向上捻转提插,使针感向肩部传导;天柱、风池二穴针尖向下,使针感向下传导为佳。10月8日2诊:自述颈项强直疼痛明显减轻,可左右及前后转动和俯仰,但在活动时左侧颈项仍有牵拉之感,故按上法继续施术治之,又连续施术治疗5次后,诸上症状完全消失,一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引自《临床急症针灸治疗学》)

评析:本案为殷克敬治疗落枕验案之一。殷克敬生平见昏迷。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发于成人,儿童罹患极少,风池穴系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阳维之交会穴,施术可祛风清热、通达脑、目脉络之重要俞穴;天井穴系三焦经之合穴,施术可清热化痰,舒筋利节;手三里穴施术。可清泻阳明、疏风活络。

三、颈椎病

吴建医案

杨××,男,51岁,于1983年1月13日初诊。主诉:近1年以来,感颈部疼痛、僵硬不适、活动不便,右侧肩臂及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受寒冷时症状加重,经理疗无效。检查:右侧颈4~6椎旁压痛,颈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颈椎牵位试验均呈阳性体征。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颈4~6椎体骨质增生。诊为颈椎病。术者在患者两侧肾经之阴谷穴以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取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5分钟捻转1次,捻针时令患者缓慢且大幅度地做颈部左右旋转、左右侧偏、前后屈伸等活动。拔针后,并用拇、示两指拿捏椎旁筋肌数次。共施治5次,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经X线片检查,增生骨质消失。

[吴建.针刺阴谷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89;(01):32-33]

评析:本案为吴建治疗颈椎病验案之一。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肾气旺盛,精髓充足,肾阳不衰,乃骨质坚利,病无所生。当人生步入中老年后,肾的功能活动减退,加之一些患者年轻时对性生活的不节制,造成肾精、肾阳亏损过度。肾气不固,命火亏虚,精髓生化不足,骨质随之失濡变形,而致动作失利。而颈椎位于诸椎之首,在精髓不足以濡骨和阳气亏虚不能温煦时,可使椎体和椎间隙发生病理改变,而呈变形增生状,压迫筋脉,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独取足少阴肾经的阴谷穴施刺,是本首《灵枢·邪客篇》中所说的“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及肾经贯脊主骨之意,以“通郁闭之气”。经气疏通,客于之邪驱除,肾气恢复正常,肾精生化有源,骨得所濡,增生变性之物则可自行逐渐消退,受压之筋脉则得以松解。同时,在颈椎病变相应部位拿捏筋肌,以增强病处血液循环,改善病变部位的缺氧状态,消除致痛物质,使之达到患部的消炎止痛和松解筋肌的紧张痉挛之功效。

四、肩周炎

许帼光医案

胡××,男,66岁。

主诉:左肩关节疼痛,抬举不利2个月。

病史:左肩关节疼痛已2个月,活动受限,抬举不利,余无所苦。

查体:左肩内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压痛(),左肩活动受限,前举100°,外展90°,后伸30°,左手虎口仅达髂后上棘,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筋脉空虚,风寒入络,不通则痛。

治则:活血通络止痛。

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诊断:肩痹

取穴:肩内陵,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配合火罐推拿,隔日一次。

治疗经过:经治疗一次即疼痛缓解,经三次治疗,左上肢可前举180°,外展180°,后伸45°,又巩固3次治愈。

(引自名医风采中医药网)

评析:本案为许帼光治疗肩周炎验案之一。许帼光生平见哮喘。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患者年过六旬,气血不足,经脉空虚,风寒入络,筋脉失养,致气血痹阻不通,采用循经取穴与以痛为腧结合再配合火罐推拿活血通经止痛,取得满意效果。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于书庄医案

薛×,男,58岁,病历号:293。

初诊日期:1981年7月21日。

右腿抽痛三个月。自当年5月左小腿发酸,半月后感左小腿外侧发硬,行路时不能用力。后病情逐渐加重,痛自左腰脊向后外侧下窜至足外踝,疼痛难忍,步履艰难,腰腿怕冷。仰卧及右侧卧则不痛,左侧卧则痛。站立时直腰、向左弯腰时则串至左足。自病后曾经针刺、拔罐、理疗、封闭及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均无效。

检查:腰四左侧夹脊穴,大肠俞、环跳、光明穴均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30°。望其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证系肾虚于内,感受寒湿,痹阻经络所致。

取穴:①中脘、气海、列缺、髀关、足三里。②患侧腰四夹脊、环跳(温针灸)、阳陵(温针灸)、委中、绝骨、昆仑、外关及风府。两组穴交替取用,一周三次。

治疗经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腿痛明显减轻。尤以灸后疼痛减轻更为显著。待寒湿证消失后,再继续治疗则不见效果,经过五十一次治疗,腿痛未愈而停针。在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检查,发现腰骶椎间左侧叩痛,腰椎轻度左突、左腿直腿抬高60°,双侧小腿痛觉正常,双侧跟腱反射减弱,克尼格征(+),滑柱运动试验前90°、后25°、左20°、右20°,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引自《于书庄针灸医集》)

评析:本案为于书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验案之一。于书庄生平见晕厥。

本例治验表明针灸具有补益肾气,温寒化湿的作用,故针灸后剧痛消失,但针灸不能将脱出的椎间盘复位,所以收效有一定限度(消除寒湿为止),患者不可能通过针灸治疗而完全痊愈。此种例证临床上并不鲜见,说明针灸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及其适用范围,并非万病皆治。

六、腱鞘囊肿

刘炳权医案

赵××,女,22岁,工人。1981年5月4日就诊。

主诉:左腕关节背面有一肿物2个月。

现病史:左腕关节肿物如核桃大,无痛,诊断为腱鞘囊肿用拍打法治疗,肿物消失后复发。

检查:肿物有波动感,与皮肤无粘连。舌淡,苔白,脉细。

诊断;腱鞘囊肿。

治疗:肿物正中进1针,深达肿物基底部,旁斜刺4针深至肿物直径2/3。经7次治疗而愈。半年随访,再未复发。

[刘炳权.针灸疗法与实例经验荟萃.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1):200]

评析:本案为刘炳权治疗腱鞘囊肿验案之一。刘炳权生平见肥胖。

局部围针刺法,破坏囊肿组织,囊肿内容物向四周扩散而平复。

七、骨质增生症

于书庄医案

陈××,女,74岁,病历号:607708。

初诊日期:1979年12月25日。

1个月前由于劳累生气而引起左上肢疼痛,继而麻木发胀。持物无力,怕冷,遇热则舒,活动自如,与天气变化无关。曾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故来我科要求针灸。

检查:其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颈椎排列正常,颈椎骨质普遍疏松,颈5、6、7椎前缘轻度骨质增生,前纵韧带钙化,颈5、6、7椎间隙变窄,余(-)。

辨证:诊为颈椎病。证系劳累伤气,感受寒湿所致。

治法:治宜补益正气,祛寒通络。

取穴:①中脘(灸)、合谷、太冲、绝骨、后溪、足三里。合谷、太冲与绝骨、后溪交替取用。②颈椎5、6夹脊(输刺法),大椎、曲池、肩髃。两组穴交替取用,一周三次。

治疗经过:经14次治疗,疼痛消失。20次后麻木消失,继而巩固治疗六次停针。一年后随访,患者情况良好,属临床治愈。

(引自《于书庄针灸医集》)

评析:本案为于书庄治疗骨质增生验案之一。于书庄生平见晕厥。

本患者属器质性病变,但单纯的骨质增生多不能导致疼痛,必须兼感寒湿才能发病。针灸具有驱除寒湿的作用,故可以缓解疼痛,控制病情。

附录A旧制药用容量重量衡量换算

附录B古方中特殊剂量换算法

附录A旧制药用容量重量衡量换算

附录B古方中特殊剂量换算法

1.方寸匕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大小为一士正卜方,形如刀匕,故名。一方寸匕约等于现代的2.74ml,盛金石药末约为2g,草木药末为1g左右。

2.钱匕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之一,即有汉代五铢币量药末至不落者一钱匕。一钱匕约等于1g(一说约等于五他六厘,合2g强)。半钱匕首,即为其1/2;钱五匕者,约为一钱匕的1/4。

3.刀圭其形状如刀圭的圭角,一端是尖形,中部略凹陷。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1/10,即0.1~0.2g。

4.一字约合含量0.3g。

5.特殊计量实测常用如下:

杏仁100粒约40g;枳壳1枚约18g;

桃仁100粒约30g;枳实1枚约为1.5g;

乌梅100粒约90g;生草乌1枚约5g;

栀子10粒约10g;槟榔1枚约7g;

大腹皮1粒约5g;贯众1枚约60g;

僵蚕10粒约5g;水蛭7枚约10g;

郁李仁20粒约1g;豆豉半升约52g;

五味子半升约31g;冬瓜子半升约25g;

麻仁半升约50g;芒硝半升约60g;

生枣仁半升约50g;吴茱萸1升约70g;

生半夏半升(100ml)约50g;

厚朴1尺(以长23cm、宽7cm计)约30g;

石膏如鸡子大1枚60g;

1鸡子黄大等于1弹丸,等于40枚梧酮子,等于80粒大豆、160粒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