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妇科病证针灸医案 (1)
一、月经不调
(一)陈作霖医案
周××,女,38岁
初诊:1995年9月。上月经行长达二十余日,淋沥不净,平素经行量中等,夹血块,色深红,经期长而难净,经前伴乳房胀痛。检查:B超示:子宫大小为4.6cm×4.6cm×6.0cm,肌瘤大小为2.5cm×3.5cm。苔薄白,质暗红,脉弦。证属气滞血瘀,
诊断:子宫肌瘤,治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取穴:关元、提托、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蠡沟。腹部穴位温针灸2壮,并佐以内服中药:炒柴胡、广郁金(各)12g,青皮6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12g,红花6g,菝葜30g,石见穿30g,两面针30g,三棱12g,莪术12g,生麦芽12g,白花蛇舌草30g,陈皮6g,水蛭6g。(引自名医风采中医药网)
评析:本案为陈作霖治疗月经不调验案之一。陈作霖生平见不寐。
依上法治疗10次后经行5日已净,血块减少,色泽红,苔脉同前。续治达3个疗程后,经行准时,3~5日即净。苔薄白,质淡红,脉如常。嘱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为4.0cm×4.0cm×4.9cm,宫内回声均匀,提示:子宫内未见明显肿瘤。半年后随访,患者自觉精神状态转佳,感冒现象明显减少,经期准时,经量减少,面色转为红润。
(二)冯润身医案
王某,女,25岁,干部。1982年2月初诊。
主诉:经期不准,经前腹痛已有5年。
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病前曾于经期淋雨趟水,引起腹痛,经水中止,服止痛药后腹痛不作,之后,经期不准,或赶前1周,或错后10余日,并于经前小腹绞痛,月经来潮之后腹痛才能稍减,每次月经都要淋漓5~6日,量虽不多,多夹血块,腥味特甚。经期中,体困倦怠,精神不爽,胸胁如匝,两乳胀痛,饮食减少,睡眠不佳,必待经水干净后诸症才能逐渐消失。婚后2年不孕,经医院做内诊及输卵管造影,均无异常发现,诊为内分泌失调,服药数月不效,经医生建议,前来试用针灸治疗。
检查:面色萎黄不润,目窠微青,舌黯滞,舌苔薄白,舌边压痕明显,舌尖两侧各有瘀斑1块,色呈青紫。右侧肝俞、膈俞压痛明显。右次髎皮下有如蚕豆大硬结,边缘不明显,触之坚韧,压痛明显,左侧三阴交穴也有压痛。腹部坦柔,肝脾未触及,关元穴压痛明显,右小腹部近耻骨处触得如条索状物,微压痛行会阴及股内。脉象细涩无力。
诊断:月经不调,肝郁气滞型。
治疗:疏肝理气,暖宫化瘀。
取穴:肝俞,膈俞,脾俞,肾俞,养老,三明交,次髎。
操作:每日针灸1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平补平泻手法1次。隔2日并于双次髎穴点刺放血少许,拔罐10分钟。嘱其于三阴交穴多作艾条灸。针10次为1疗程,停针1周,复针如前法。
2个疗程后,经前腹痛已除,经水淋漓也有好转,右次髎穴硬结也消散。之后,去膈俞、养老,只于脾俞、肾俞、肝俞、次髎、三阴交加针头灸各6壮,又2个疗程诸症消除而愈。据悉之后5个月怀孕。(引自《当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
评析:本案为冯润身治疗月经不调验案之一。冯润身生平见眩晕。
月事不调仅是多种月经病的总称,其病因也很繁杂,诸如血寒、血热、气虚、血虚、肝郁、气滞、夹瘀、痰湿等都可致发此病,临床上必须辨证论治。该例病机较为明显,故按治法选取所列诸穴,可收疏肝理气,暖宫化瘀之效而使病愈。但值得提出的是,冯老在此案中应用背腰尻骶的触诊法,这在针灸临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尻骶阿是穴的发现,不仅有助于盆腔疾患的确诊,在治疗上也确有实效,在临证中值得推广应用。
(三)田从豁医案
张某,女性,34岁,初诊日期1998年5月18日。
主因“月经提前4~5天5年”前来就诊。患者1993年剖宫产时诊断为“子宫肌瘤”,当时即行“肌瘤切除术”,术后月经常提前4~5天,每次行经量较多,色暗,有时有血块,行经6天左右,有时伴经期少腹胀痛。平素两乳胀痛,经前及经期尤甚。末次月经4月30日。舌红、脉弦。两乳可触及约鸭蛋大小肿块各一个。
诊断:中医月经不调(肝经郁热)
西医子宫肌瘤术后
治则:疏肝解郁,调和冲任。
治疗:毫针刺中极、归来、气海、三阴交、血海、曲池、膻中,乳腺肿块处围刺。每周3次。
疗效:三诊后两乳胀痛减轻,五诊后乳房肿块开始缩小,十诊后两乳胀痛基本缓解,仅经前两乳微胀,十五诊后,月经周期连续两次为28天,经量明显减少,治疗前每次月经需用卫生巾2包多(每包10片),治疗后每次月经用卫生巾约1包。血块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要求患者继续坚持治疗一疗程。(引自《田从豁临床经验》)
评析:本案为田从豁治疗月经不调验案之一。田从豁生平见感冒。
该患者月经提前4~5天,属月经不调中经早范畴。该病例的特点是经量多,色暗,有块,舌红,脉弦,两乳胀痛有肿块。有郁象、热象。肝主疏泄,肝气郁滞,肝失条达,经脉不畅,故病人平素即两乳胀痛。郁久化热,热入血脉,迫血先行则表现经早,经量较多。方中用膻中,乳块围刺以疏肝理气,调理肝经经气。取曲池泻热;选中极、气海、归来、血海调理气血、调和冲任。由于辨证准确,取穴精少,所以该病例疗效满意。
(四)秦亮甫医案
许××,女,30岁。
主诉:产后失于调理,每次月经延期10天左右,量少,色淡,小腹隐隐作痛。舌淡,脉细软。诊断:月经不调。
辨证:肝血肾精不足,冲任脉失和。
治则:调补肝肾,调和冲任。
治疗:内关(双)、公孙(双)、列缺(双)、关元。内关、公孙、列缺用补法,关元温针灸。每次在月经来潮前周开始治疗,隔天针灸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洪钰芳.秦亮甫针灸医案五则.中医文献杂志,2005;(02):35-37]
评析:本案为秦亮甫治疗月经不调验案之一。秦亮甫生平见腹痛。
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中常称为冲任失调。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统帅阴血,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冲脉与肾经较为密切。从经络循行上来看,冲任二脉在胸腹部合并,肾经与肝相连,贯穿于肝,肝主藏血,冲任失调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肝气横逆时亦会影响冲脉统帅阴血的功能。经量少而淡,与产后肝血不足有关。肝血不足也影响肾的精气不足,加上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由于肝、肾、冲精气不足,影响任脉统帅阴脉的功能,致月经不调。在调整冲任时,其实是在调整肝肾二脏。要调补肝肾的阴血,必须调整冲任二脉的功能,使月经正常运行、月经量才能充足。
内关通阴维脉,公孙通冲脉,列缺通任脉,再加关元为元气所藏,为十二经之根本,任脉、足三阴、阳明之会。温针灸关元以益肾气。孙思邈曰:“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金匮要略》论治杂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在治疗方法上,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采用针灸和饮食的调摄。张仲景的针药并用,内外结合的治法,深得秦师的推崇。秦师在临诊治病中,擅长针药并用,认为:针、灸、药,医者缺一不可。《素问·移精变气论》曰:“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针灸与中药虽然有外治与内服之区别,但针药同源,其理相通,都是以调和阴阳气血,扶正祛邪,治愈疾病为目的。秦师在临床上常用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以治病之根,用针灸循经取穴,以治疾病之标。
(五)徐莎莎医案
王某,女,30岁,已婚,出租车司机。患者诉月经已3个月未至,两乳及小腹作胀,经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未经药物治疗,而来本科就诊。患者形体丰腴,面色微黄,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治疗以调补脾胃为主,佐以益肝肾。取双侧三阴交,给予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治疗3次后,患者月经来潮,经血、经量均正常。[徐莎莎.针刺单穴治验.吉林中医药,2003;(09):44]
评析:本案为徐莎莎治疗月经不调验案之一。
凡经期出现异常,统称为月经不调。《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月经后期多为经迟,其病因病机可因素体阳虚,寒邪内生,或行经之际,贪食生冷,淋雨涉水,寒邪搏于冲任,或饮食劳倦,脾胃两虚,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气血衰少。患者为出租车司机,因职业习惯,休憩饮食无定时,劳倦过度而致月经不调,面色微黄乃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足不能濡养面部经脉所致,两乳及小腹作胀乃肝气疏泄失常所致。故治疗取三阴交穴,给予平补平泻。三阴交穴虽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也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此交会之穴,故针一穴可调3条阴经。
二、痛经
(一)王耀斌医案
刘某,女,22岁,未婚。1983年4月7日初诊。
主诉:月经来潮腹痛不已,已1年多。
病史:14岁初潮,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正常。自去年行经期间因生气吃凉饭后,开始小腹隐痛,以后适逢月经和行经期间小腹坠痛,经量时多时少,血色红紫夹有血块,经行不畅,胁痛乳胀,烦躁胸闷。此种症状逐次加重,现在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难忍,经沈阳市妇婴医院多次诊治不见好转,每来潮时肌注度冷丁、安痛定、阿托品,腹坠痛仍不缓解。这次月经来潮2天,持续性剧烈疼痛不止,故前来针灸治疗。现症:头胀、口苦、咽干,胸胁闷满,两乳发胀,小腹坠痛,拒按,经量少,色紫暗黏稠,便秘。
检查:面红目赤,呻吟,满头大汗,捧腹转侧,扶入病室。小腹拒按,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妇科检查:肛诊无异常所见。
诊断:痛经,肝郁气滞型。
治疗:疏肝理气,解郁止痛。
取穴:列缺、公孙。
配穴:中极、太冲。
操作:直刺双公孙穴0.5寸深,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手法1次,1~2分钟。
经10分钟治疗后小腹胀痛霍然消失,感到心情舒畅。下次月经来潮小腹疼痛减轻,上述诸症均已减轻,按上方治疗痛止。第3次来诊,自述腹痛大有好转,但仍有隐痛,改取中极、太冲,诸症消失,痛经即止。后随访1年告愈。(引自《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评析:本案为王耀斌治疗痛经验案之一。王耀斌生平见痿证。
患者因生气系属七情所伤,郁怒则伤肝,致肝气不疏,气机不利,气滞血瘀,阻于胞宫所致。八脉交会穴公孙,通于冲任,可理气活血,调理冲任以达到行瘀止痛功效。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至关重要。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称“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之气作用,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太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因此取八脉交会穴公孙,不但通调冲脉经气正常运行,而且对十二经之气运行都直接或间接发生密切联系,并使“血海”起到溢蓄双向调节作用。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沟通胞宫,上二穴合用为马丹阳“合担用法担”之法。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作用。中极属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可调理冲任,疏通胞脉。太冲、中极配伍应用可调血统经止痛。
(二)陆瘦燕医案
奚某,女,29岁。
经前少腹疼痛,经行紫黑,胸胁刺痛,脉之关尺俱涩,此乃肝失条达,气郁血瘀而致,拟疏肝理气。
处方:期门-,双;归来-,双;急脉-,双;曲骨-;三阴交-,双。
手法:捻转,留针15分钟。曲骨用盘法。
针治一次痛减,三次痊愈。(引自《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评析:本案为陆瘦燕治疗痛经验案之一。陆瘦燕生平见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