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名医针灸医案赏析
12177200000019

第19章 内科病证针灸医案 (8)

第三章 内科病证针灸医案 (8)

历代有关针灸治疗中风的载述,其最主要的部分是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近代临床实践证明,此期应用针灸疗法较其他方法为优。但于治疗的同时病人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不容忽视,若能坚持功能锻炼,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七)葛林宝医案

苏某,47岁。左侧脑栓塞5个月,外院针灸一直沿用阳明经穴位,肢体逐渐出现拘挛,自感肢体僵硬,活动困难,需搀扶才能行走,行走时呈划圈步态,右侧上肢呈贴胸、曲肘、握拳状,下肢呈伸膝,跖伸位(类似于跳芭蕾舞时的下肢)。改用阴经透刺法:极泉(透肩髃,针感达指尖)、尺泽(透小海)、内关(透外关)、大陵(透劳宫)、血海(透梁丘)、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绝骨)、太冲(透涌泉)。肢体的硬感逐渐减轻,关节活动逐渐加大,在治疗15次后,因能独自行走到六楼而不胜自喜。[徐鸣曙.葛林宝教授针灸治疗中风经验.陕西中医,2004;(07):624-625]

评析:本案为葛林宝治疗中风验案之一。葛林宝教授为上海著名针灸医师。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开展针灸及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神经损伤、各类痛证等各类疑难杂证的临床研究。

人体阴精与阳气处在相互消长,相互制约的相对平衡状态。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者因邪气痹阻,阴阳经络功能协调失常,故以调和阴阳法治之,“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灵枢·根结》)。《灵枢·刺节真邪篇》又云:“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葛教授治疗此类病,取穴时以健侧为主,配患侧;阴经为主,配阳经穴,采用阴经透刺方法,补虚泻实,益气养血,平肝潜阳,熄风豁痰,祛瘀通络,使阴阳互济,气血调和,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故能解除患者痉挛,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十三、癫

(一)师怀堂医案

王某,女,12岁,学生。1987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抽风3年。

病史:家人述3年前突然抽风,两眼瞪视,手中持物摔地。家人问话不答。历时约2分钟后恢复常态。过后自己不清楚所发病情,以后为4~5个月发作1次,病情渐见加重。发作时常昏仆在地,口吐白沫,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呼之不应,小便失禁。经山西医学院诊为:癫,服苯妥英钠、维生素B1、维C等,病情未能控制。近来发作间歇缩短,次数增多,发作过后困乏欲寐,精神不振。

检查:神清,发育中等,心肺无异常。舌质淡,苔薄黄,两脉弦细。脑电图提示:大脑轻至中度异常。

诊断:痫证(癫),风痰上蒙心窍型。

治疗:熄风定痫,豁痰开窍。

取穴:风府,鸠尾,丰隆,中脘,照海,大椎,百会。

操作:先以梅花针刺大椎穴,风府使有放电感传至头部或下肢,不留针,用泻法;然后用锋钩针钩割百会、鸠尾、中脘、丰隆、照海,每穴2~3针。以上方法,隔日1次。

初诊:针后自觉头脑思维灵活,浑身轻松,未有抽风发作。二诊:针后第2天发作1次,发作程度较针前减轻。三诊:针后无不良感觉,未发作。

经针治14次,病情控制,再未发作。半年后病儿又因患膝关节痛来我处针灸,问及痫证,再未发作。随访至今情况良好。(引自《当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

评析:本案为师怀堂治疗癫验案之一。师怀堂,1922年生于山西省长子县大堡头村。自幼师承家传,随父行医,博览中医典籍,长于针灸。1951年曾在著名针灸学家朱琏先生主持的北京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所学习。著作有《中国怀堂九针》、《实用针灸学》。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针灸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山西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副理事长,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等职。

该病临床较多见,发作类型可分数种,是一种顽固性难治病证。病因多为风、痰、火闭阻窍络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与脑部的操作,各种脑部感染、脑瘤、脑血管病、变性疾病、脑代谢障碍和中毒等有关。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

针灸治疗该病,只要辨证施治得当,效果较为理想。以上治疗所取主穴为大椎、风府、鸠尾。意在大椎穴位于督脉第7颈椎之下,经气走行可通于脑,其功用为清脑宁神,熄风定痫;风府之功用在于祛风邪,通窍络,清神泻火;鸠尾可宁心豁痰开胸。三穴合用或交替使用均可治疗癫。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可升阳固脱,平肝熄风,开窍宁神;中脘为胃之募穴,可理中和胃,化湿消滞;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功用在化痰湿,宁神志。

梅花针、锋钩针、毫针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则可针穴相应,针到病除。

锋钩针为“新九针”针具之一。锋钩针长约4寸,针体中间较粗,两端渐细,针头勾回,钩尖锋利,三面有刃;针体两端之钩类,大小略异,以备临床根据不同部位及病情选择使用。操作时既可用于刺脉络、放瘀血又可用于割断皮下一些脂肪及肌纤维,疏局部之壅滞。

(二)高玉春医案

张某,男,3岁。1973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家人代诉)癫发作1年半,加重1个月。

病史:患儿自1岁半时,种牛痘后高热,引起抽搐,热退后仍不时发作,近1个月加重1日发作数10次。抽搐时口吐白沫,牙关紧咬,角弓反张。不发作时精神呆钝,萎靡,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睡眠不安,饮食尚可,大便稍干。经各地中西医治疗,症情不减。

检查:精神呆钝,面色萎黄,哭声低微。舌质尖边色红,苔薄白,指纹紫红至气关。

诊断:癫,肝风内动型。

治疗:镇惊、安神。

取穴:后溪、申脉。

操作:采用八法计时取穴。1979年为平年,元日戊辰,7月11日为戊寅日,9时至11时为丁巳时,开后溪为主,配以申脉客穴,用泻法不留针。10天1个疗程,每次按时取穴。

第1次针后,抽搐次数减少,第3疗程抽搐消失。为巩固治疗,改为每周1次,3个月痊愈。(引自《当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

评析:本案为高玉春治疗癫验案之一。高玉春生平见心悸。

癫为病,是以僵仆抽搐,发作有时为主证。其症在有七情失调、先天因素、饮食劳倦和卒受惊恐等引起心肝脾肾的脏气失调,气机逆乱,痰郁火盛等病机变化。

该例之因,缘由高热,致使肝风内动,气机逆乱,上扰清窍,蒙蔽心神而发。故治以镇惊安神为主。取后溪、申脉经醒脑开窍,安神定惊,此二穴均通于督脉,督脉又通于脑。故《通玄指要赋》曰“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指明后溪为治疗癫之有效穴。二穴配伍,相得益彰,疗效甚佳。

(三)肖永俭医案

患者,女,8岁,学生,济南市人,1971年11月28日初诊。其母代诉,抽风发作5年,发现近视3个月。病儿3岁时在街上玩耍,被人用石头打伤了头部,当时曾昏倒,之后即经常有抽风发作,当地几家医院皆诊为:“外伤性癫”。就诊时抽风发作每日1次,失神性小发作每日5~7次。今年入小学后,发现视力不好,眼科检查眼底正常,双侧视力0.4。检查见患儿瘦弱,精神可,智力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诊断为外伤性癫、近视。

治拟镇惊熄风,开窍明目。采用头皮针,取双侧癫区(晕听区)及双侧枕上旁线(视区)。进针后用手捻法,快速捻转,每分钟200~300转,捻5min,停5min,反复捻3次,共历时25分钟起针。连针3天无症状发作,复查视力左眼0.7,右眼0.8。第4日病家治病心切,又请人挑治手指,当夜抽风发作多次。翌日查视力左眼0.3,右眼0.4。再针刺2天症状未再发作,视力左眼0.5、右眼0.7。连续针12次症状消失,双眼视力1.5,停针。3个月后,又有2次抽风发作,双眼视力无异常,又针过6次,症状未发作停针。半年后随访一如正常。[肖永俭.针治疑难病5例.上海针灸杂志,2004;(12):3-4]

评析:本案为肖永俭治疗癫验案之一。肖永俭生平见《心悸》。

本例就诊时癫小发作频繁,诊断无疑,针刺视力迅速恢复,疑为皮层性视力障碍。按头针理论认为,晕听区为皮层颞叶投影,除治疗平衡及听觉疾病外,可治疗颞叶癫,亦称癫区。枕上旁线为枕叶视区的投影,治疗视觉病。标准化头皮针将晕听区改为斜线即率谷透曲鬓称颞后线属胆经,胆经起自目锐眦,故治疗眼病,率谷主治。膀胱经经脉病候中有“狂癫疾”之记载。枕上旁线属膀胱经,近督脉,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治疗眼病。《脉经》记载督脉病,“大人癫疾,小儿风痫疾”,督脉又与“足太阳起于目内眦”,系两目之下中央。督脉治疗癫病,又疗目疾,膀胱经与督脉皆络脑。本例患癫病与目疾,最佳选穴莫过于取胆经、膀胱经和督脉之经穴。

(四)邵经明医案

刘某,女,60岁,农民。1985年6月14日初诊,其女儿代诉:患癫二十余年。初次发病在农田劳动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历时约5分钟苏醒,此后每月发一次。近三年来,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较长。经当地医院脑电图检查,诊为癫,用中西药治疗,终不能控制其发作,故来我室就诊。患者体质瘦弱,呈慢性病容,情志抑郁,表情痴呆,记忆力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治宜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取穴:百会、大椎、风池、肝俞、肾俞,腰奇(针刺时取侧卧屈膝位,用三寸之长针向上沿皮刺入,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分钟起针后,配刺神门、内关、足三里。每日针治一次。经治10次,其精神、饮食都有明显的改善,在休针的五天中,仅小发作一次。守前法治疗,三个月中,前后共针50次,患者精神尚好,记忆力增强,癫未发。随访五年身体健康,病无反复。[邵素菊.邵经明针灸验案举隅.国医论坛,1993;(02):21-22]

评析:本案为邵经明治疗癫验案之一。邵经明,1911年3月生,西华县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周口市人民医院工作。1958年调到河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医疗。历任针灸教研室主任、针灸系名誉主任、针灸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带徒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论文“针灸治疗哮喘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获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参编高等中医院校《针灸学》、《各家针灸学说》教材,任《中国针灸大全》副主编。撰写《针灸锦囊》、《针灸防治哮喘》等专著。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针灸治疗癫,对原发性疗效较好,对继发性疗效较差,但对少数轻度脑外伤所致者,尚可治愈。根据邵氏几十年的临床观察,腰奇穴是治疗癫的必取穴。邵氏取腰奇穴治疗癫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癫持续发作者,患者昏迷抽搐,躁动不安。用中西药治疗无效,便邀针治。初取常规穴位,未能获效,病情越发严重,便取腰奇穴向上沿皮刺入,2分钟左右,抽搐躁动停止,神志恢复正常。从此邵氏对腰奇穴极其重视,认为治疗本病,不论发作与否均必取之。若再伍用百会、风池、大椎,其醒脑开窍、镇静息风之功益彰。因而采用此组穴治疗癫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

(五)留章杰医案

患者,男,16岁。6年前患癫病,常2~3个月发作1次,均在夜间睡眠时,发作时手足抽动,历时约3分钟才停止。西医诊断为原发性癫,给予大仑丁、安定等抗癫药治疗。开始服用时,发作间隔时间可延长。但近半年来,发作愈益频繁,每10天左右即发作1次。请留师诊治,察其苔白微腻,脉弦带紧。留师说:此阴跷脉也。治取照海、交信。配丰隆、足三里;百会、筋缩、太冲。每次取3~4穴,隔日针刺1次。连针1个月,竟未见发作。后又继续针刺1个月后停针。观察3个月疗效巩固。[吴铭耀.留章杰先生针灸验案三则.上海针灸杂志,1998;(06):25]

评析:本案为留章杰治疗癫验案之一。留章杰先生(1911-1990年)是福建省已故名老中医,在闽南一带享有盛誉。其自幼随父习医。1936年,毕业于江苏无锡针灸讲习所第二届,师承我国近代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深得其心传。曾任泉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院长等职务,是福建省第一届针灸学会理事长,泉州市第一、三、四届政协常委。撰有《伤寒方临床阐述》、《针灸十讲》、《针灸学讲义》、《针灸并及手册》等专著。

《难经·一十九难》说:“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所谓缓急即当病者急。不当病者缓。古人有“癫昼发取阳跷,夜发取阴跷”之说。于是取阴跷会穴照海、交信。配丰隆、足三里以化痰。百会、筋缩、太冲以定痫。

十四、狂证

(一)刘冠军医案

王某,男,38岁,工人。于1979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妄言、狂乱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