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20)
【经验体会】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只要没有高血压病首选麻黄,用量5~10g。至于附子,《本草汇言》云:“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疾,通关节之猛药也。”《神农本草》指出:“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但应用时,亦当注意“附子救阳固有余,而伤阴亦当虑”(《岳美中医案集》)。麻黄、附子并用,取“寒邪散而阳不亡,精自藏而阴不伤”之意(《名医方论》)。方中全蝎、蜈蚣、地龙、蜂房搜风通络。病深入筋骨,非搜风通络之虫类不足以搜剔筋骨间之邪。蜈蚣、全蝎有熄风止惊、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
【方剂来源】 袁仕烈.自拟麻附三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河北中医,1999,21(4):213
118.温肾蠲痹逐瘀汤
【药物组成】 独活20g,秦艽10g,细辛3g,防风10g,干姜10g,桂枝10g,丹参20g,木瓜10g,川乌6g,乌梢蛇10g,地龙10g,路路通10g,牛膝20g,炙乳香6g,制没药6g,续断20g,杜仲10g,桑寄生10g。
【随症加减】 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肉桂等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气血俱虚者,酌加人参、黄芪、熟地黄,扶正祛邪;瘀血较重者加三七、当归、五灵脂、三棱、莪术以养血、活血、祛瘀止痛。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散寒除湿,祛风通络,蠲痹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4例,痊愈48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治验:患者,女,48岁。全身关节疼痛3个月,加重1个月。患者缘于3个月前因淋雨后致全身关节痛,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1个月前全身关节疼痛加重伴双手指关节疼痛,晨僵,活动不利,遂到某医院门诊检查: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刻诊:面色发白,精神疲惫,右中指、无名指关节肿大变形,晨僵明显,下肢足背疼痛,舌淡,苔薄白,舌淡黯,有齿痕,脉沉涩。此为风寒湿痹证,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宜:益肾健脾、活血通痹。药用上方,水煎服,日1剂。上方根据辨证,小有化裁,共用药42剂,病告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经验体会】 方中独活辛苦微温,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为君药。木瓜、防风、秦艽祛风胜湿;地龙、丹参、桂枝、乌梢蛇、路路通通经活络,增强活血通经之作用;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均为臣药。佐以牛膝、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干姜可祛里之沉寒痼疾;此外,“久痛致瘀”配乳香、没药;川乌则通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更好。诸药相伍,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痹痛得以缓解。
【方剂来源】 李宁波.自拟温肾蠲痹逐瘀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4例.中国社区医师,2006,8(6):50
119.乌威熏洗方
【药物组成】 川乌、草乌、苍术、麻黄、桂枝、花椒、松节油、番木鳖各10g,威灵仙、桑枝各30g,寻骨风15g,细辛5g。
【治疗方法】 用清水浸泡药物40分钟后煎煮,煮沸5~6分钟,然后趁热熏洗患处。待药液温度下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38~45℃),将能暴露的病变部位,如腕关节、手指关节、踝关节等直接浸泡于药液中。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做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对于不便浸泡的关节,用毛巾浸透药液湿敷患处。整个过程约30分钟。熏洗后用干毛巾擦干患处,卧床休息,暂不宜开窗或下冷水淋洗,防外邪趁隙而入,影响疗效。每日1剂,每日熏洗2次,第2次只需加热即可,5~7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8例,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21%。
【经验体会】 风寒湿三邪杂至,闭阻经络、肌肉、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甚至畸形。结合临床特征以风寒湿居多,在治疗上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法。本方中川乌、草乌性味辛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威灵仙可祛风湿,通经络,性较猛急,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为临床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药;寻骨风、桑枝、桂枝、松节油、番木鳖均有为治湿要药;麻黄可发散风寒,同时还含有挥发油,与苍术、细辛、花椒、松节油共用,可使药力直达病所。熏洗具有热疗和药疗的双重作用,热疗可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药物的吸收。皮肤、关节受热力熏蒸后,毛窍开放,腠理疏松,血管扩张,肌肉韧带松弛,药物此时更易渗透而入,直达病所,发挥散寒除湿之功,加速局部气血运行,使其凝固闭阻之筋脉得以疏通而消肿止痛。
【方剂来源】 王晓凤.自拟乌威熏洗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吉林中医药,2006,26(5):31
120.自拟消风通痹汤
【药物组成】 桑枝15g,秦艽12g,海风藤9g,豨莶草12g,白花蛇6g,鸡血藤15g,当归10g,黄芪15g,防己12g,狗脊12g,骨碎补12g,甘草6g。
【随症加减】 上肢病重者加羌活、威灵仙,下肢重者加牛膝、木瓜,血虚者加熟地黄、川芎、赤芍,阳虚者加补骨脂、杜仲,血瘀加乳香、没药,寒甚加制川乌、细辛,湿甚加苍术、薏苡仁,热甚加知母、络石藤。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通络除湿,祛风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8例,近期治愈12例(31.58%),显效14例(36.84%),有效8例(21.05%),无效4例(10.53%),总有效率89.47%。
【经验体会】 消风通痹汤中,桑枝、海风藤、豨莶草、白花蛇祛风散寒除湿;当归、鸡血藤疏通经络气血、消除关节僵硬和肿胀疼痛;秦艽、黄芪、防己补气、通关节、清热利湿、祛除肿痛;狗脊、骨碎补祛风湿、补肾、强筋骨。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补虚泻实,有效缓解临床证候。
【方剂来源】 刘雪梅.自拟消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四川中医,2002,20(7):52
121.自制风湿灵药酒
【药物组成】 羌活20g,独活25g,人参6g,制川乌6g,木瓜20g,牛膝25g,西红花6g,杜仲25g,桑寄生20g,黄芪30g,白术10g。
【治疗方法】 上药入盛有高粱酒3 000ml的坛中,密封浸泡7天即可饮用,口服15ml,每天3次,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舒筋散寒,强筋健骨。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00例,临床治愈108例,基本治愈7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
治验:黄某,男,36岁。双膝冷痛1年余,伸屈不利,活动障碍,喜温恶寒,自觉患处有冷风吹感,曾四处就诊,口服吲哚美辛、吡罗昔康、泼尼松及针灸理疗,泼尼松龙局部封闭等,不见好转。查双膝关节轻度肿胀,关节周围压痛明显,膝关节拍片骨质结构基本正常。舌质淡,苔白润,脉沉弦而紧。四诊合参中医诊断:寒痹。西医:风湿性关节炎。治以温阳祛湿,疏风活血,舒筋止痛。取风湿灵药酒原方1剂病减,2剂渐除,3剂告愈。追访,病未复发。
【经验体会】 风湿灵药酒以人参、黄芪补气养血;西红花、川乌、独活、羌活、木瓜等活血化瘀,舒筋散寒;桑寄生、牛膝、杜仲等补益肝肾强筋骨;白术益脾养胃燥湿,用粮食酒为佐,舒筋通络以助药力直达病所,使正气得复,寒邪得解,湿邪得散,经络通利,气血畅通,筋强骨健,阴阳和调,故风湿病自愈。
【方剂来源】 马力行.自制风湿灵药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0例.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722
122.益肾化痰蠲痹汤
【药物组成】 白芥子10g,莱菔子12g,当归30g,熟地黄(或生地黄)30g,山茱萸15g,补骨脂15g,青风藤10g,海风藤15g,鸡血藤30g,土鳖虫10g,鳖甲25g。
【随症加减】 寒盛加附子、桂枝、淫羊藿、羌活、独活;热重者加青蒿、地骨皮、知母、黄柏;肢体屈曲受限加狗脊、僵蚕、鹿角胶;痛重加草乌、七厘散。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健脾化瘀湿,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8例,显效17例,占44.7%;有效20例,占52.6%;无效1例,占2.7%;总有效率97.3%。
【经验体会】 本病为慢性痼疾,证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表现虚实寒热错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在补益肝肾健脾化痰湿方中,重用白芥子、莱菔子、当归、地黄、山茱萸等药物。选用《韩氏医通》中益肾化痰蠲痹汤的白芥子、莱菔子健脾化痰湿;加入补肝肾、益精血的当归、地黄、山茱萸、补骨脂;辅以通络和血之青风藤、海风藤、鸡血藤、土鳖虫、鳖甲。诸药合用,既可以标本兼顾,又可以化解痰瘀胶结,对关节肿胀渗出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方剂来源】 葛群.自拟益肾化痰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8例.四川中医,2005,23(7):43
123.雷公藤汤
【药物组成】 雷公藤20~40g,当归、乌梢蛇、川芎各12g,蜈蚣2条,全蝎7g,豨莶草、丹参各30g,甘草10~20g。
【随症加减】 上肢偏重的加防风、姜黄;下肢偏重的加独活、川牛膝、木瓜、鸡血藤;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细辛、制川乌;关节畸形者加补骨脂、续断、肉苁蓉、炮穿山甲;寒湿偏甚者加麻黄、苍术、鹿角;热象偏重者加忍冬藤、知母、黄柏、白芍、石膏;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杜仲、菟丝子;体质弱者加红参、炙黄芪。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消炎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4例,治愈26例,显效11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