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15)
【治疗方法】 按配方比例配制成剂,用洁净的清水浸泡于陶瓷沙锅中,水面没过药物3cm左右,浸泡40~60分钟后煎煮(不宜现泡现煎),以利药物有效成分浸出,煮沸5~6分钟即可,时间不必过长,防挥发油散发而降低药效。煎好后连渣倒入容器中趁热熏洗患处。容器上缘用干毛巾覆盖,防热量耗散过快。待药液温度下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38~45℃),将能暴露的病变部位,如手腕关节、指关节、踝关节等直接浸泡于药液中。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做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对于不便浸泡的关节,用毛巾浸透药液湿敷患处。整个过程30~40分钟。熏洗后用干毛巾擦干患处,卧床休息,暂不宜开窗或用冷水淋洗,防外邪趁隙而入,影响疗效。熏洗时根据病位,选择患者舒适体位,如坐位、卧位等。5~7天为1个疗程,每日1~2次,每剂可使用2次,第2次只需加热即可。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不可冒雨涉水。年老体弱及皮肤敏感性差的患者,注意药液温度稍低,以防烫伤;关节部位有皮肤损害者,不宜使用本法。熏洗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如伸握拳、下蹲、踢腿及肌肉按摩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8例,显效26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21%。
【经验体会】 风寒湿三邪杂至,闭阻经络、肌肉、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甚至畸形。乌威汤方中川乌、草乌性味辛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威灵仙可祛风湿,通经络,性较猛急,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为临床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药,与川乌、草乌合用,共为君药;寻骨风、桑桂枝、松节、番木鳖均有祛风除湿通络的作用;苍术辛苦温燥,能内化湿浊,外祛风湿,为治湿要药;麻黄可发散风寒,同时还含有挥发油,与苍术、细辛、花椒、松节合用,可使药力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在治疗上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品,并选用含有挥发油的药物,能引药入内,加之蒸汽热力作用助药物离子渗于皮下、关节腔发挥药效。皮肤、关节受热力熏蒸后,毛窍开放,腠理疏松,血管扩张,肌肉韧带松弛,药物此时更易渗透而入,直达病所,发挥散寒除湿之功,加速局部气血运行,使其凝固闭阻之筋脉得以疏通而消肿止痛。
【方剂来源】 王晓凤.乌威汤熏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中医外治杂志,2006,15(2):10
89.乌头加味汤
【药物组成】 制川乌、麻黄、甘草、干姜各10g,芍药30g,黄芪50g,细辛5g,桂枝20g。
【随症加减】 湿邪重,方中重用虫类药物:乌梢蛇、地龙各30g,蜈蚣3条,全蝎10~20g等。搜剔风邪,通络止痛;寒邪盛,可重用附子10~20g,肉桂20g或制川乌、制草乌各15g,亦逐渐减量;补钙药物龙骨、牡蛎各40g,蛰虫15g,煅蛤壳粉、骨碎补各20g;补气血药物黄芪50g,当归25g,龙眼肉20g,大枣10枚,阿胶、龟甲胶、鹿角胶各10g等;补肾药物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鹿角、杜仲、枸杞子、补骨脂等各25~3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用药渣泡洗:口服汤药煎第3遍趁热浸泡手足,每日1~2次。
【功效主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80例,治愈7例;显效77例;有效83例;缓解13例。
【经验体会】 临床属典型风寒湿邪,以寒邪偏盛的痛痹患者因方中有麻黄、乌头等辛热之品,故服药后应出汗,且多汗,每晚汗湿衣被,这样才能使寒湿之邪随汗而去。但注意汗出要避风。随着治疗关节肿胀逐渐消退,周身关节疼痛也逐渐消除,但应根据汗多少逐渐减少麻黄和乌头的用量。病程久(10年以上)接受过激素治疗后的患者重用补肾药物,能增强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利于激素药物的撤减,并能巩固疗效。激素治疗后有身热、多汗,偏于风湿热型的患者,去乌头、附子、麻黄等热性药物,用五味子10~15g,浮小麦、珍珠母各30g,海螵蛸20g,煅牡蛎40g,既能收敛,又能补钙,兼清心火。多汗患者可重用黄芪益气固表,可用麦冬等养阴药物。虫类药物有一定毒性,不宜久用,中病即止;制川乌、制草乌应先煎并配合甘草以缓解其毒性。
【方剂来源】 王平东.乌头加味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0例.中医药学报,1999,(1):26
90.蜈蚣加味散
【药物组成】 蜈蚣(去头足、研末,吞服)3条,黄芪25g,土茯苓15g,蚕沙10g,防己12g,独活15g,当归15g,桑寄生9g,秦艽10g,川芎10g。
【随症加减】 湿热型去黄芪加石膏、知母、蒲公英、忍冬藤;寒湿型加制川乌、桂枝、白芍。上肢疼痛加桑枝、桂枝;下肢疾病加牛膝、木瓜,四肢末梢和远端关节疼痛加海风藤、忍冬藤;背痛加狗脊、杜仲。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以中药煎剂吞服蜈蚣末。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3例,治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
治验:患者男,53岁。双手指、腕、关节疼痛、功能障碍1个月。曾在家自服吲哚美辛、风湿药酒后,症状无明显减轻。查视患者,面色少华,体质一般,上肢手指关节疼痛、变粗,伸展功能障碍,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此乃中医痹证,属寒湿痹,拟上方加制川乌10g,白芍15g,桂枝10g,每日1剂,中药煎剂吞服蜈蚣末(1条)分3次服。治疗1个疗程后,上症有所改善。2个疗程后上症全部解除。查血沉28mm/h,类风湿因子仍为阳性。第3个疗程后,血沉20mm/h,类风湿因子为阴性。为巩固疗效,嘱其继续服上药1月,随诊1年未复发。
【经验体会】 方中蜈蚣为主药。蜈蚣味辛性温有毒、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其性尤善搜风,主要有祛风通络,熄风止痛作用。《丹溪心法·痛风》所说:“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由于风寒湿痹或热痹经久不愈,邪气凝塞、血运不畅,脉络不能,则至关节肿胀、瘀滞,而蜈蚣具有通经络、祛风之功效,分别配以清热散寒利湿、镇痛、活血通络之药物,黄芪、土茯苓、当归、防己补气养血、健脾利湿,独活、蚕沙、桑寄生、川芎等祛一身之邪,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通络止痛之功,适当加入各部引经药,随症加减,使其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不受限,关节得以气血滋养、恢复正常。
【方剂来源】 李江霞.蜈蚣加味散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中原医刊,2003,30(4):13
91.五虫除痹散
【药物组成】 炮穿山甲15g,水蛭6g,蜈蚣6g,蛰虫15g,附子10g,地龙20g,甘草3g。
【治疗方法】 按上述比例备齐药物,晒干或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高压消毒,玻璃瓶密封备用。每次4g,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或****送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疏通气血、活血破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83例,治愈69例,占37.70%;好转98例,占53.55%;无效16例,占8.74%,总有效率达91.26%。
【经验体会】 方中取蛰虫、地龙、炮穿山甲、水蛭、蜈蚣等五虫具有极强的疏通气血、活血破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功用。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些药物有抗炎消肿,抗肉芽组织增生,消散异常增生的组织以及止痛等多种功效,能有效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各种病理改变,故临床对各个不同证型的病变皆能起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以寒凝者为多,故加附子辛散温通,以增强宣通气血、化瘀止痛之效。甘草调和诸药,并有类似激素一样作用,有利病情的好转。临床发现五虫除痹散服用安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方剂来源】 戴义龙.五虫除痹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83例.福建中医药,2004,35(5):34
92.五藤逐瘀汤
【药物组成】 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羌活10g,秦艽10g,地龙10g,制没药10g,川牛膝10g,当归10g,雷公藤10g,青风藤10g,海风藤10g,鸡血藤10g,络石藤10g,姜黄10g,甘草6g。
【随症加减】 有湿热者加茵陈、黄柏、薏苡仁;阴虚有毒者加牡丹皮、地骨皮、生地黄等;寒重者加肉桂、桂枝、川乌等;病久局部僵硬不灵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全蝎、蜈蚣、土鳖虫等虫类药;有肿胀者加苍术、薏苡仁、防己、泽泻、僵蚕等;上肢病重用羌活、秦艽,加威灵仙;下肢病重加续断、桑寄生、独活、狗脊等。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活血除痹,利湿活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3例,痊愈29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
治验:王某,女,39岁。半年前淋雨后出现全身不适,数日后踝关节、足背、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弯曲受限,曾用布洛芬、消络痛、伸筋丹等药治疗,病情曾一度好转,但停药即发。刻诊:患者精神疲惫,双手指关节肿胀压痛,中指为甚,下肢足背肿痛,舌苔薄白,舌淡黯有齿痕,脉沉虚。检验类风湿因子(RF)阳性。证属脾肾两虚,气血阻滞。治宜健脾益肾,益气活血通痹。药用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羌活、秦艽、地龙、制没药各9g,川牛膝20g,姜黄10g,黄芪30g,肉桂10g,白术10g,薏苡仁10g,桑寄生30g,青风藤20g,雷公藤10g,络石藤20g,鸡血藤20g,海风藤20g。水煎服,日1剂。上方略有化裁,共用药90剂,病告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经验体会】 本病治之宜早。五藤逐瘀汤方中五藤、羌活、秦艽除风湿;川芎、桃仁、红花、姜黄、没药、川牛膝活血除痹;地龙更是利湿活络疗痹良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且临证灵活变通,酌情加减用药,故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方剂来源】 薄利民.五藤逐瘀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河北中医,1999,21(5):284
93.五金汤外敷
【药物组成】 铁包金60~90g,青风藤25g,薜荔20g,两面针35g,徐长卿35g,王不留行35g,山慈菇15g,了哥王20g,金银花20g,板蓝根20g,黄芪20g,巴戟天18g,女贞子20g。
【治疗方法】 将上药按常规法煎成500~800ml,用药液浸毛巾后外敷肿痛关节,每次敷0.5~1小时,也可以外洗,水温宜在40~50℃(水温过高易引起局部皮肤红肿),25天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
【功效主治】 消肿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6例,经3~4个疗程治疗后,近期控制10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
【经验体会】 脉络阻塞。五金汤中的铁包金、凉粉藤、两面针、青风藤均有活血消肿散结止痛的功效为君药;山慈菇、王不留行、徐长卿消肿散结止痛,通经络为臣药;金银花、板蓝根、了哥王清热消肿加强君臣药的作用,并防止上药耗损阴血为佐药;女贞子、黄芪、巴戟天补气阴壮肾。方中的铁包金、凉粉藤、两面针、王不留行、山慈菇、徐长卿均属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药物,能有效地消除或减轻滑膜的充血、渗出、细胞浸润;实验证明:两面针、清风藤、徐长卿、王不留行的镇痛作用较可靠;了哥王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的作用;金银花、板蓝根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女贞子有显著调节免疫作用;而黄芪提高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减少B细胞的增殖和自身抗体,调节T细胞亚群,从根本上改善或消除突变的基因。
【方剂来源】 牟科媛.五金汤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广西中医药,2003,26(5):32
94.五藤汤加减
【药物组成】 黄藤15g,鸡血藤15g,络石藤10g,海风藤10g,忍冬藤10g。
【随症加减】 ①风寒湿痹型:加制川乌6g,制草乌6g,木瓜15g,川牛膝10g,淫羊藿10g,桂枝10g,甘草6g。②热化伤阴型:加生地黄10g,芍药10g,知母10g,乌梢蛇10g,地龙10g,土鳖虫10g,当归10g,甘草6g。③痰瘀交阻型:加鹿角胶15g,杜仲10g,紫河车15g,穿山甲10g,乌梢蛇10g,蜈蚣10g,清半夏10g,胆南星10g,甘草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