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男科名家验案精选
12173900000007

第7章 睾丸及附睾疾病 (5)

第2章 睾丸及附睾疾病 (5)

10月23日,局部肿消,右侧睾丸约2cm×3cm,较正常稍大,压痛不明显,仅重压时有不适感,白细胞总数已恢复正常,服用散结灵、茴香橘核丸(《济生方》)以收功。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4 辛某,男,48岁。1963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20多天前出现左侧睾丸肿硬,阵阵抽痛,随之阴囊逐渐肿大波及两侧,且伴全身不舒。发病2周后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并住院治疗。经西药治疗已10余天,病情未见好转,故前来就诊。患者身无寒热,口干不思饮,阴囊坠痛连及少腹,腰膝酸软无力,行路困难,饮食尚可,大便干结。检查:面色白,表情痛苦,阴囊肿大如两拳大小,向左侧明显偏坠,皮肤渐红,扪之灼热,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压痛,步履艰难,必须双手下托阴囊,白细胞计数176 000/mm3,中性粒细胞81%,淋巴细胞19%。脉沉细稍数,舌苔薄白,舌质淡。证系湿热下注、气血壅滞的子痈,治宜解毒软坚、活血消痈。余投以加味活血消痈汤:夏枯草9g,紫草9g,牡丹皮9g,红花9g,桃仁9g,赤芍12g,白芍12g,泽兰9g,木通6g,三棱9g,莪术9g,小茴香6g。水煎服,每日1剂。并以消肿软膏外用,配合治疗。

11月18日,左侧阴囊肿痛已减轻,局部皮肤转微红。将原方去三棱、莪术,加入党参6g,熟地黄9g,石斛9g以补气养阴。

11月21日,阴囊肿块微痛,皮肤色红,按之局部已变软,有成脓欲溃之势,故又于上方加穿山甲9g,以助其溃脓。

11月28日,左侧阴囊下方已溃脓,疮口约1cm,流出稀脓水较多,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减轻。遂嘱其改服犀黄丸,用药30g,分4日服完,每日3次。服药后局部有痒感,阴囊疮口已无脓水,肿块软化,肿胀渐消,疼痛已止。嘱其继续用上药,数日后病获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该例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热象不明显,气血壅塞,经络阻滞的征象较为突出。所以一开始即以活血消肿、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解毒之品。待其气血通顺,肿痛消减,而见气阴受伤之象,则及时加用党参、熟地黄、石斛补益气阴以扶正。因其正不胜邪,肿热欲溃,此须因势利导,加穿山甲以求速溃。药后破溃脓出,肿势得减,毒随脓出。后期又用犀黄丸,使之毒解痈散,坚消结化,得以完全治愈。

刘贵仁诊治经验

刘氏认为急性睾丸炎以虚寒致瘀者多见,以实热致结者占十之二三,且多本虚标实之候,故治疗应以温阳破结为法。《内经》曰:“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刘仁贵以“温阳消结汤”(干姜、附子各40g,白芍、甘草各30g,大黄、桂枝、路路通、细辛、橘核、当归各10g)为主方。

加减化裁:①若服1周后,肿痛仍然未有全除者,加乌梅、僵蚕各10g;②若肾阳偏虚,兼见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早泄者,加菟丝子、肉桂;③若肝阳偏虚,兼见胁肋及少腹阴痛,呕逆,四肢冰冷,面青者,加乌药、吴茱萸、肉苁蓉;④若腹部坠胀、阴囊收缩,遇寒甚,得热减者,加乌药、吴茱萸、小茴香;⑤若少腹抽痛,胁肋不舒,腹聚癥瘕者,加柴胡、青皮、川楝子;⑥若阴痒,胁肋胀痛,口苦,小便混浊者,附子、干姜各减至3~6g,桂枝、细辛各减至3~4g,大黄加至15g,并加柴胡、龙胆草、黄芩;⑦若因腮腺炎而并发睾丸炎,可去桂枝、细辛、加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将附子、干姜各减至3~6g;⑧若因外伤所致的睾丸炎,可加桃仁、红花,每日1剂,水煎两次,将第3煎药液熏洗患处。

例5 张某,男,29岁。1979年9月26日初诊。

患者淋雨受凉,睾丸肿大已3天。症见:体温38.5℃,白细胞计数11 000/mm3。诊为寒疝,证属寒滞肝脉型。治用温阳消结汤(见刘仁贵诊治睾丸炎经验)加乌药、吴茱萸、小茴香各10g,每日1剂,水煎两遍分早晚服,晚上煎第3遍,将药物熏洗患处。

3日后,睾丸缩小变软,肿痛已减十之七八,体温及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又继续服用原方3剂,病告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例6 郭某,男,40岁。1984年1月6日就诊。

自诉睾丸肿大疼痛已4天,注射青霉素3天无效。症见:左侧睾丸如鸡蛋大,色暗红,触之冰冷,甚痛,且伴下腹抽痛,恶寒汗出,左腿转筋,小溲如冰水,大便溏薄,苔暗淡水滑,脉沉迟。证属肾阳虚衰,寒邪客于下焦,血脉闭阻而成痈肿,治宜温阳通瘀。方用温阳消结汤加肉桂、赤芍、生姜各10g,每日1剂,水煎两遍分早晚服,晚上煎第3遍,将药物熏洗患处。3剂后痛止,肿轻,诸症亦减轻。守原方再加乌梅、僵蚕各10g,1周后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温阳消结汤即为壮阳通瘀之方,方中附子大辛大热,能补命门真火,温阳助运,大黄苦寒清热,入血分,通瘀破结,直引诸药入睾丸,佐干姜、甘草,既增强附子的温补推助之力,又可制约附子的毒性。刘氏认为附黄姜草必须多用重用,否则不能速效。正如吴鞠通说:“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路路通、橘核消肿散结,再合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共奏消瘀除肿之功。若睾丸肿痛消除缓慢者,可于原方中加乌梅、僵蚕。因两药有散结消肿之长,故用之每获良效。

徐福松诊治经验

子痈不论急性期的肝经湿热、阳明积热证,还是慢性期的肝络失和证,多属实热之证,仅个别病例后期可见肝肾不足之虚证。

1. 肝经湿热证,多见于肿疡期。睾丸肿痛明显,痛引少腹胯间,阴囊皮肤潮红,按之灼热剧痛,寒战高热,头痛口渴,小溲黄赤,脉弦数,舌红苔黄腻。治宜清泻湿火、疏泄厥阴。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5g,柴胡5g,黄芩6g,栀子10g,生地黄12g,连翘10g,车前子10g(包),泽泻10g,木通5g。

2. 阳明积热证,多见于脓疡期。除睾丸红肿热痛外,并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口渴溲黄,壮热汗多,脉滑数,舌红苔黄腻。治宜清肠泄热,活血化瘀。方选大黄牡丹汤加减。常用药:大黄6g,桃仁10g,冬瓜子10g,芒硝10g(冲),牡丹皮6g,金铃子、川楝子各10g,黄芩6g,枳实10g,赤芍10g。

3. 肝络失和证,多见于慢性结节期或脓肿吸收期。睾丸隐隐胀痛,皮色不变,亦不灼热,而有下坠之感,附睾头部结节,轻微压痛,引及胯腹之间,脉细而弦,舌苔薄白。治宜疏肝和络,清理余邪。方选枸橘汤加减。常用药:川楝子10g,枸橘10g,小茴香6g,青皮、陈皮各6g,赤芍10g,泽泻10g,甘草5g,车前子10g(包),延胡索10g。

4. 肝肾不足证,多见于子痈后期。一侧或双侧睾丸萎缩,或偏小偏软,偶有隐痛,口干溲黄,腰酸乏力,舌红脉细。治宜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生地黄、熟地黄各10g,山茱萸10g,牡丹皮6g,白芍10g,山药10g,泽泻10g,茯苓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2g,紫河车10g。

局部处理:肿疡期用马氏青敷膏外敷,1日换药1~2次。脓疡期按之应指,应及时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脓水多时用五五丹药捻,脓少改九一丹药捻。脓尽用生肌玉红膏纱布外敷。慢性期或脓肿吸收期形成结节,可用紫金锭膏外敷,均是1日换药1次。

例7 杨某,男,29岁。1997年5月16日初诊。

5月上旬因嫖宿数日后见尿频、尿急、排尿痛,尿道口红肿、刺痒、流脓。在某医院泌尿外科检查后诊断为“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应用氧氟沙星口服治疗后痊愈。但不久后出现右侧睾丸肿胀疼痛,稍活动则痛甚,被诊为“急性睾丸炎”,应用头孢曲松肌注治疗,并采取局部冷敷等措施,未见明显效果。现睾丸疼痛剧烈,潮热口渴喜饮,汗出较多,心中烦躁不安,大便三日未行,小便黄赤。查体为阴囊红肿,右侧睾丸附睾明显肿胀,与左侧睾丸相比,体积增大2倍以上。触摸有热烫感,压痛显著。鞘膜无明显积液。左侧睾丸附睾无明显肿胀及压痛。体温37.3℃,血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3%,单核细胞

2%。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此证属肝胃火盛,大肠热结。治宜清肝泻火,通腑泄热。方用橘核汤合龙胆泻肝汤。

药用:枸橘10g,龙胆草10g,牡丹皮10g,赤芍10g,栀子10g,大黄10g(后下),知母10g,桃仁10g,枳实10g,厚朴10g,石膏30g(打碎先煎)。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取汁150ml,混匀备用。每日上午9时、下午3时各口服150ml。晚间9时,肛门保留灌肠150ml。第1剂口服及灌肠后,3次泻下大量深黑色粪便,臭秽异常。自觉精神好转,睾丸疼痛减轻。

服7剂后,阴囊红肿完全消退,右侧睾丸附睾无肿胀疼痛,大小与左侧睾丸相同。其余口渴、潮热、汗出等症均消失,惟觉肢体乏力,食欲欠佳,大便变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数。此证属脾胃气虚,余邪未清。治宜健脾益气,荡涤余邪。药用:党参15g,薏苡仁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5g,黄柏5g,苍术10g,白芍10g,木香10g,干姜3g,炙甘草5g。连服7剂后,诸症全消,康复。

按:本例为先染淋病,继则右侧睾丸肿胀剧痛,脉弦滑数,此湿热实火蕴结三焦,下注肝经,而成子痈重症。故用龙胆泻肝汤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所虑者,患者身热口渴,心烦汗多,大便秘结三日未解,舌红苔黄燥,证已湿热化火,热灼津伤,阳明热结,腑气不通,故又合入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急下存阴。1剂而腑气得通,7剂而湿热告退,再以健脾益气、清解余邪收功。

隐睾症

隐睾症属于“天宦”“天阉”范畴。隐睾症是睾丸下降不正常的总称。睾丸在胎儿期由腹膜后下降入阴囊,若在下降过程中停留在任何不正当部位,如腰部、腹部、腹股沟管内环、腹股沟管或外环附近则统称为隐睾症,或睾丸未降。睾丸正常下降后,腹膜鞘状突近端闭锁,远端开放,形成睾丸鞘膜,故睾丸下降不全者多伴有先天性腹股沟疝。

隐睾症本身症状不明显,但其并发症却十分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多预后不良。对隐睾症患儿两岁时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病因病机】

1. 中医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天癸不充,致使肾子发育停滞或延迟,不能降入阴囊,形成隐睾。

2. 西医

1从解剖方面考虑

①睾丸系膜太短,不允许睾丸充分下降。

②睾丸系膜与腹膜发生粘连。

③睾丸血管的发育异常或存在皱褶,从上面牵拉而限制睾丸下降。

④精索过短,牵制睾丸下降。

⑤睾丸和附睾的直径大于腹股沟管的直径,以至于无法通过。

⑥睾丸融合而变得太大,无法下降。

⑦睾丸引带异常,不能正常牵引睾丸。

⑧提睾肌发育不良或提睾肌反射亢进。

⑨腹股沟管的发育不良,不能让提睾肌通过。

⑩阴囊发育不良,缺少容纳睾丸的腔隙。

2从内分泌因素来考虑

睾丸下降需要充足量的性激素刺激,尤其是来自母体的促性腺激素,如果其分泌不足,便有可能导致隐睾。

【临床表现】

1. 症状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精不足症状,如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钝,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等症。

2. 体征

一侧或双侧阴囊发育不良,站立时阴囊内空虚无睾丸,在腹股沟处或可见局部隆起,触及较小的活动睾丸,有时可推入阴囊。睾丸若停留在腹膜后侧则很难触及。

【辅助检查】

1. B超检查可确定睾丸位置。

2. CT检查可确定睾丸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