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效方精选 (8)
【经验体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膝为筋之府,膝关节是人体负重和屈伸功能活动较多关节之一,所以易受损伤磨损,造成筋络损伤,血瘀气滞,筋络不通,则产生疼痛。另外,现代生活思想观念更新,夏季多穿短裤,空调房间温度偏低,易受寒凉侵袭,风寒湿合而为痹,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方中,生大黄、三棱、莪术、姜黄活血化瘀,破瘀止痛,去瘀生新,改善血液循环;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穿山龙、桂枝祛风湿通痹止痛;鸡血藤、当归、骨碎补有活血养血舒筋作用;川牛膝有活血舒筋、引药下行功效。全方共同起到活血舒筋、祛风湿止痛作用。
【方剂来源】冯国军,等.自拟活血舒筋洗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0例报道.北京中医,2004;23(6):356
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①湿热为主者(关节卒然红肿热痛,口渴,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沉涩),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取上药使用熏蒸机熏蒸患部,每日2次,疗程1周。②痰浊为主者(关节肿胀,酸麻疼痛,舌胖,苔腻,脉缓或滑),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熏蒸方法及疗程同湿热为主者。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除痹通络、消肿止痛。
【经验心得】中医学认为,痛风系由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笔者采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本病,方中苍术、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重用苍术祛湿热,川乌、艾叶、威灵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红花、王不留行活血化瘀,半夏、南星豁痰。中药熏蒸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该法可使血中尿酸降低或恢复正常,可能是药物通过局部吸收之故,或因刺激了治疗部位的诸多穴位所为,尚待进一步研究。
【方剂出处】施财富.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4;25(9):34
加味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药物组成】丁香50g,肉桂50g,甘松50g,红花25g,山柰25g,乳香30g,没药30g。将上药分别烘干,研细,过80目筛,再分别装瓶备用。
【治疗方法】先在患处中心点敷以海浮散0.5g,再在其上敷以加味丁桂散适量(可视红肿范围大小而调整剂量)。再将加热后的布质黑膏药盖上,(贴以双层医用胶布也可)勿令药粉滑散或泄气,应使四周皮肤与膏药紧密黏连。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除痹通络、消肿止痛。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之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抗痛风药物虽然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服用后大都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痛风一般多为体壮肥胖、嗜食少动者,此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我们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甘肥厚味,脾胃损伤,运化失职,内湿蕴积,复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血失畅,瘀血痰浊阻痹关节,而成斯症,故治疗以通为本。方中丁香、肉桂散风湿,通血脉,利关节;红花、山奈、甘松活血散瘀。全方以芳香类药物为主,取其通、散之功能,更配以乳香、没药,大大增强了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的作用。此外治方法简单、疗效可靠、病人容易接受。但在炎症得到控制后,为了防止复发,必须注意节制饮食,并避免受寒及过度劳累等。
治验:宋某,男,52岁,右跖趾关节及右内踝反复红肿热痛5年,被诊断为痛风,一直服药治疗,本次该患处红肿热痛1d,来我院就诊,按上述方法治疗,2d后红肿热痛消失,停药2周后来院复查无异常。
【方剂出处】印山水,等.加味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86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5):17
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药物组成】莪术、五灵脂、川乌、草乌、制马钱子各10g,冰片、生南星各20g,大黄50g,上药研粉过80目筛备用。
【治疗方法】用时将适量蜂蜜与药末调为糊状,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将药摊于油纸或纱布上,一般厚3~5mm,贴于局部,外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要求皮肤无严重破损或感染者方可贴用。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除痹通络、消肿止痛。
【经验心得】本方中马钱子、大黄、莪术、五灵脂等辛开苦泻之品相伍,意在行气血,除痹散瘀滞、消肿胀;川乌、草乌、生南星功在镇痛;再配气味辛香,其性走窜之冰片,既能清热止痛,又能载运方中诸药,走而不守,起到行气活血、除痹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治验:李某,男,84岁,因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40年,再发4h入院,诊见行走困难,左肘内髁处红肿,伸屈受限,双侧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足背红肿,拒按,并有1cm×2cm大小结节,功能明显受限。血尿酸720μmol/L,平素自行长期服用别嘌醇、丙磺舒等药物。即予上述中药外敷,半小时后疼痛开始减轻,可安静入睡,次日红肿基本消失,活动自如。
【方剂出处】易湘林,等.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5):23
栀黄芒硝散外敷治疗痛风
【药物组成】生栀子100g,生黄柏50g,生大黄50g,生黄芩50g,秦艽50g,独活50g,威灵仙30g,汉防己50g。共研细末备用。伴有腕、膝、肘关节疼痛者加茯苓25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5g,川牛膝15g,黄柏15g,苍术15g,土茯苓40g,车前子20g,丝瓜络10g,生甘草5g。冷水煎沸20min后口服。个别疼痛剧烈者加服吲哚美辛25~50mg(餐后服)。
【治疗方法】单个跖趾关节红、肿、痛、热者每次采用上述药粉适量配冰片10g,芒硝50g研末,以陈醋调敷患处,纱布固定,每日1次,1~7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除痹通络、消肿止痛。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现代医学认为是血尿酸、增高而致的代谢性关节病,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量的减少,在肥胖人群中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西药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醇虽有预防治疗作用,但不良反应大,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白细胞减少、秃发等。因此,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特别是中药外治,作用迅速,简、便、廉、验,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易为患者接受。
【方剂出处】苏相国.栀黄芒硝散外敷治疗痛风36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4):22
二、针灸疗法
三伏天火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患者选取最佳姿势,暴露患处。取穴:肩部取肩髎、肩髃、肩贞、肩内陵;膝部取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鹤顶。如肿痛明显,可取肿胀最高点或压痛最明显处。操作方法:进针处用甲紫做标记,先用碘酒消毒1遍,再用75%的乙醇脱碘3遍。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及患者胖瘦,选取1.5~2寸无菌火针,用专用乙醇灯外焰由针身缓慢烧至针尖,至透红为度,将针快速刺入穴位,深度同体针针刺深度,不留针,快速出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去除棉球后用创可贴外贴防止感染,3d内勿近水,并防止受寒湿。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次取2个穴或4个穴;每伏入伏第1天治疗1次,每隔3日针刺1次,即每伏治疗3次,共治疗9次。
【功效主治】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经验体会】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为风、寒、湿阻滞经络、留滞关节所致,寒湿为著,治疗当“寒则热之”。三伏天为至阳,火针更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三伏天以火针治疗为冬病夏治之法,有预防、治疗双重功效,加强扶正祛邪之效。注意本法只适宜风、寒、湿痹,不能用于风湿热痹。
【方剂来源】徐秀芳.三伏天火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5):14
针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穴位组成】近部与循经取穴为主,辅以阿是穴。
【治疗方法】针刺时以病在皮肤、肌肉宜浅刺,病在筋骨宜深刺留针,病在血脉可放血。行痹取风门、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热痹取大椎、曲池。对风、寒、湿痹宜针灸并用,热痹不灸可放血。针灸同时结合XD-远红外线照射,每次3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休息3d行第2个疗程。
【经验心得】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是引起痹证的外因。针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功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行痹为风胜,取膈俞、血海有活血养血之功;着痹是因水湿停留,运脾为治湿之本,故取脾俞、商丘、足三里,以健运脾胃而化湿;痛痹久延,可致阳气衰惫,故取关元、肾俞以益火之原,振奋阳气而驱散寒邪;大椎、曲池能清热解表,故治热痹有速效。
【方剂出处】高扬.针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29
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组成】以患病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华佗夹脊穴。先刺小关节部位,再刺大关节部位,后刺华佗夹脊穴。掌指关节及近端指关节痛者,多取二间、三间、液门、中渚、前谷、后溪、八邪等穴。足趾关节肿痛,多取大都、行间、内庭、束骨、八风等穴。腕关节肿痛者,多取阳溪、阳池、腕骨、大陵等穴。踝关节肿痛,多取解溪、中封、丘墟、商丘、昆仑等穴。华佗夹脊穴,上肢主取颈4至胸3,下肢主取腰1~5,每10d取全部夹脊穴1次。以上诸穴,可依局部穴位之疏密,分2次交替选穴针刺,也可在1个疗程始末选取患部周围全部穴位进行针刺,以起到加强作用。
【随证取穴】证属风寒者常配风池、膈俞、大椎、肾俞、关元、风门等穴;风热者配风池、血海、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风湿者常选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等穴。
【治疗方法】多选用细火针和中火针,手法多用浅而点刺法或深而速刺法。小关节多选细火针,用酒精灯将针烧至通红,迅速刺入已严格消毒的穴位,深度多为0.1~0.5寸,速入疾出,浅而点刺。较大关节、大关节、华佗夹脊穴和随证配穴多用中火针,用酒精灯将针烧至白亮,迅速刺入,角度以所选穴的解剖结构而定,深度多为0.5~2寸,深而速刺,速刺速出。刺毕一针,即以无菌棉球用力按压,可减少疼痛,不可揉搓,以免出血。每周针刺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类风湿关节炎根据其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该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引发肌肉、关节、筋骨的屈伸不利,疼痛、麻木、肿胀、变形等症状。阳气内虚是形成本病的根本原因,而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又可影响阳气的化生及运行,二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痹证逐渐加重,缠绵难愈。根据其病机特点,治疗痹证的根本大法当以温阳为主,佐以通络。而火针疗法集刺法与灸法于一体,具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如《灵枢经·官针》篇谓:“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针刺患处局部经穴、奇穴,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以痛为腧,取阿是穴,可明显改善局部症状;辨证取穴,审证求因,配合夹脊穴,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共同起到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功能,控制风湿活动的作用。
【方剂出处】李文增.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5例.山西中医,2002;18(3):38
针灸关元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方法】以关节周围局部取穴为主,加用艾条灸关元穴2h,早、晚各1h,每日进行,5d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由风寒湿热邪侵入机体,注入经脉,留于关节,痹阻气血,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不通则痛,痹阻日久,经久不愈,伤及正气,影响肝肾心等脏器,且疾病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则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针刺和艾灸均能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关元穴位于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是足三阴与任脉的交会穴,为小肠募穴,为五脏六腑之本也,为元气之根,用灸则温下元,暖胞宫,祛寒邪,培肾固本,补益元气,调和气血,解痉止痛,回阳固脱,而达瘀血消除,经脉疏通之功。
【方剂出处】施静.针灸关元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9;18(6):13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
【穴位组成】主穴取风池、三阴交;配穴取合谷、腕骨、犊鼻、足三里、内关透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