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读经典学名方
12171100000019

第19章 归脾汤

第十八章 归脾汤

《济生方》

【原文】(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

【译文】归脾汤是治疗思虑过度,过劳损伤心脾两脏,健忘怔忡。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2g,人参9g,木香6g,炙甘草3g,当归9g,远志6g(编者注:后2味药从《内科摘要》中补入)。上药切碎,每次服用12g,用水一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分煎至剩下70%后,去药渣,温服,服药时间不拘。

【按语】本方证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由于心主血、藏神,脾生血、统血、主思。思虑过度,耗伤气血,心脾两虚。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故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脾气亏虚,运化无力,气血不足,故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脾虚统血力弱,血溢脉外,在下为便血,在肌肤为皮下紫癜,妇女则见崩漏下血等。治宜益气健脾助运化,补血养心以安神。方中人参甘温之品,益气生血,养心补脾;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共为君药。黄芪、白术甘温补气,与人参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血养心之效,均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四药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煎加姜、枣意在调和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补益脾气,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脾健则血得统摄,使血有所归,故方名“归脾”。二是气血并补。方中虽有补血之品,但重在补气,益气生血,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因此,张山雷说:“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之专剂。”

【方歌】归脾四君元肉香,枣仁芪远归枣姜。

【趣味速记】大龙草远木术,芪人神酸姜归(想象: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龙眼肉、甘草、远志、木香、白术、黄芪、人参、茯神、酸枣仁、生姜、当归)。

临床应用

(一)不寐(神经衰弱)

【原文】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景岳全书·不寐》)

【译文】血虚就会出现心无所养,心虚就会出现心神不安。

【按语】心神必须以心血为基础,心血充足则心神得养,神志正常;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就会出现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状。归脾汤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标本兼治,对于此种不寐自然疗效较佳。

【病案举例】于某,女,30岁,1995年6月1日初诊。患者有神经衰弱病史5年,近1个月病情加重。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征忡,食少腹胀,神疲乏力,头晕绵痛,胸闷胁胀,时欲叹息。经查心电图、脑CT、肝功能、胸部X线片、血压等多项指标无异常。其面容憔悴、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证属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兼有肝郁。治宜补益气血,健脾养心,安神解郁,以归脾汤加减:

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龙眼肉12g

当归12g酸枣仁(炒)30g远志10g合欢皮30g香附15g

郁金12g木香10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6剂后二诊,睡眠好转,食欲增加,心悸、胸闷感均减。原方去郁金,香附减量为10g续服。又嘱其常找好友谈心,少独自闷在家中,如此调治2个月,诸证消失。[冯怡柱,杨鲜华.归脾汤临床应用实例分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8):49-50]

【中医解析】神经衰弱患者,多有性格孤僻内向、抑郁寡欢、多思多虑等特点。由于“思及于心,而脾应之”,故思虑过度,所思不遂,既可因气滞气结影响脾运而致脾虚,又可因思虑太过,心血暗耗而累及于心。归脾汤补益气血,健脾养心,故可治疗本病。但因本病患者心胸多较狭窄,心理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且常兼肝郁表现,故临证除注意兼顾理气解郁外,还当配合必要的心理治疗,则疗效更佳。

(二)崩漏

【原文】崩漏皆由劳伤血气,损冲任二脉,气血俱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暴下者,或渐成淋沥①者。(《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凡治血证②,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心主血,脾裹血③,肝藏血,归脾汤一方,三经之方也。远志、酸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补心以生脾土,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木香者,香先入脾,总欲使血归于脾,故曰归脾。有郁怒伤脾,思虑伤脾者,尤宜。(明·赵献可《医贯》)

【注释】①淋沥:滴流的样子。②血证: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症,均属本证的范围。本节讨论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斑等血证。③脾裹血:即“脾统血”,意思是血液在血管内正常运行,全赖脾气的固摄作用。“脾裹血”之说,首见于《难经》。《难经·四十二难》曰:“脾……主裹血,温五脏。”裹,《说文》曰:“缠也”,《玉篇》曰:“包也”。《诗·大雅》云:“乃裹糇粮。”裹即包裹,裹撷不散之义。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亦指出:“脾裹血”,即指脾具有包裹血液,使之不散的作用。

【译文】崩漏多是由于过劳耗气伤血,损伤冲任二脉,气血两虚,不能约束其经血,所以或见暴下不止者,或逐渐成为滴流而下者。

赵献可说:凡是治疗出血性疾病,前后调理,需要根据三经用药。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归脾汤一方,是心、脾、肝三经的方剂。远志、酸枣仁补肝以养心,茯神补心以养脾气,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木香这味药,香味入脾,总体都是想使血液归于脾,所以称之为归脾。因为忧郁恼怒伤脾,思虑伤脾的出血证,尤为适宜。

【按语】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而脾气虚则会统血功能下降而出现经血暴下不止者或淋沥不断者。其病机是以气虚为主,故补气健脾乃是治本之法。归脾汤益气健脾,可以恢复脾的统血功能,当然对气虚所致的崩漏有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吴某,女,18岁,高三学生。因阴道出血过多,头晕6小时,晕厥1次,于2004年5月12日11时30分急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周期28~30天,行经4~5天,经量中等,血色淡无块,无痛经史。2003年8月起,月经或提前或推后,但均不超过7天。本次月经延后9天,就诊当日为行经第4天,前3天阴道出血,量与往常月经量大致相等。是日清晨起床,无明显诱因,突然阴道出血量多如注,站立及行走时尤甚,不能坚持上学而在家卧床休息。上午8∶30如厕时发生晕厥,后一直觉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口干欲热饮,纳差,四肢不温,二便尚调,无腰酸和腹痛,无性生活史。刻下:面色苍白,唇淡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75,血红蛋白8g/L。B超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诊为青春期崩漏,证属心脾两虚兼阴虚。予归脾汤合生脉散化裁:

党参30g白术15g黄芪30g茯神15g远志15g

龙眼肉30g酸枣仁15g木香10g五味子15g升麻6g

山茱萸30g海螵蛸15g茜草15g

每日1剂,连服6剂,血止,续服2个月,月经如常,其后予归脾丸合六味地黄丸调理,随访1年无复发。[葛建芬.归脾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江西中医药,2008,39(6):45-46]

【中医解析】崩漏与心脾关系密切,心主血脉,“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所生”。妇人以血为本,但血赖气帅,气血充沛互相协调,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冲任充盛,经、孕、产、乳正常。本例患者系高三学生,功课繁重,高考压力大,导致忧思过度,劳心伤脾,脾气下陷,脾气不统则血不归经,不能摄血固冲,冲脉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发为崩漏。用归脾汤益气养血补益心脾,使脾气健旺,生化之源充足,则脾能统血摄血,血液充盈,心有所主,气血旺盛则“月事以时下”,辅以生脉散益气敛阴。《傅青主女科》云:“经血出诸肾”,故予六味地黄丸调理,以巩固之,而获良效。

(三)脏躁(更年期综合征)

【原文】血虚脏躁,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而实为虚病。(《沈氏女科辑要》)

【译文】血虚脏躁,就会出现虚火内扰而心神不宁,常悲伤欲哭,就像神灵附体一样不能自主,而这些其实是因为血虚之病。

【按语】血虚则会出现虚火内扰,心神不宁。对于这种虚性脏躁的治疗当以养血安神为主,归脾汤不仅可养血安神,而且能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有源,如此则脏躁可除。

【病案举例】段某,女,52岁,2005年7月15日初诊。患者于2年前因家庭琐事,情志不遂,出现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情绪不宁,精神不振等症状,日常生活,稍遇不顺,则悲伤欲哭,就诊之时经水已绝年半有余。多次求助西医诊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科诊断为神经症(焦虑型),予佳乐定、黛力新等抗焦虑药物治疗,服药期间,睡眠略有改善,但整天头昏沉重,少气懒言,停药后症状又出现。近日来,失眠加重,1夜仅有2~3小时睡眠,情绪易于波动,心中烦乱,心悸胆怯,时常悲伤欲哭。身体瘦弱,面色晦暗,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小数。证系心脾两虚,精血亏耗。治以健脾养心,甘润滋补。方用归脾汤加减:

党参20g黄芪15g白术15g当归10g茯神10g

酸枣仁10g远志10g木香10g龙眼肉30g白芍10g

合欢皮10g栀子10g生地黄10g麦冬10g

每日1剂,连服15剂,睡眠改善,情绪稳定,诸症消失,续服半个月,其后予归脾丸合逍遥丸早、晚各服6g调理半年,随访至今无异常。

【中医解析】脏躁系精血津液亏虚,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因血虚引动,上扰心神所致。本例患者年逾五旬,天癸将竭,元阴已乏,复又家务过劳,思虑过度,劳心伤脾,心脾受伤则精血化源不足,精血亏虚,五脏失于濡养,脏阴亏虚,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导致情绪不宁、失眠,烦躁易怒,神不足则哭,其舌脉象均为阴亏血虚之候。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云:“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于脾也……参、术、神、草四君子汤,以健脾胃,佐以木香醒脾气,龙眼肉和脾血,先为调剂中州,复以黄芪走肺固魄,酸枣仁走心敛神,安固鬲上二脏;当归入肝,芳以悦其魂,远志入肾,辛以通其志,通调鬲下二脏。四脏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归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荣养气血矣。”说明归脾汤有调悦情志,养血安神之功。本例以参、芪、术、草、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合欢皮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栀子、生地黄、麦冬等清心经而养阴安神,收到养心与益脾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功效,使精血化源充足,五脏得以濡润,五志之火得以制约,从而宁心安神,诸证均释。

结语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若偏寒之崩漏下血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若偏热之崩漏下血者,可加生地黄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对于阴虚血热而出血者,应慎用本方。

本方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中惟有一药酸枣仁,须经炒过,方是安眠之用。且须捣碎,才利成分溶出。本方的药理研究证实,黄芪、人参、炙甘草均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代谢,并能提高脑的兴奋性;龙眼肉、远志、酸枣仁、当归有滋养强壮作用,并有镇静、催眠作用。白术也能促进消化吸收,还具有镇静效果。木香能促进胃肠蠕动,生姜、大枣调整肠道。全方配合,能够促进全身的代谢和功能,补充止血功能有关的因子,增强平滑肌张力,提高血小板的机能,改善止血。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炎,神经衰弱,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具有心脾两虚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