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12167800000039

第39章 痰病证用方配伍 (1)

第十五章 痰病证用方配伍 (1)

痰证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易于辨证,而无形之痰则难以辨证,易被忽视。辨痰证,其基本证型有6:①痰湿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二陈汤;②痰热蕴肺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清气化痰丸;③燥痰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贝母瓜蒌散;④寒饮郁肺结喉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射干麻黄汤;⑤风痰上扰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半夏白术天麻汤;⑥痰阻胸膈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瓜蒂散。

一、燥湿化痰法

【适应证】痰湿证:咳嗽,痰多色白,易于咳出;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剂】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0g),白茯苓三两(90g),甘草炙,一两半(45g)。

方歌:

二陈橘半茯苓草,生姜乌梅不可少,

治心治肺又治胃,随证加减记心牢,

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

气和四七郁香附,随证加减应酌情。

【用法】上药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配伍技巧】

痰湿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湿痰阻滞;气机滞涩。治疗湿痰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燥湿化痰药痰湿蕴结,阻滞于内,若痰湿在肺则咳嗽痰多色白;在心则心悸头眩;在胃则恶心呕吐;治当燥湿化痰,在选用燥湿化痰药时,最好选用具有醒脾作用,这样可杜绝变生之源。如二陈汤中半夏。

2.合理配伍理气药理气能化痰,气顺则痰消,气机调畅有利于消除痰邪变生。再则,痰邪蕴结,最易壅滞气机,气机阻滞又加剧痰湿内蕴,故必须配伍理气药,并选用具有化痰和胃作用的药。如二陈汤中陈皮。

3.妥善配伍利湿药痰由湿变,其治必当利湿,治湿有助于杜绝痰邪变生,因此要配伍选用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如二陈汤中茯苓。

4.适当配伍益气生津药痰湿为患,治当燥湿化痰,理气化湿,渗利水湿,三者相用,则燥湿化痰利湿作用最为明显,但用之不当,有可能伤阴伤气而化燥,对此应适当配伍益气生津药,以制约燥湿化痰太过,以防伤阴津。如二陈汤中甘草、乌梅。

5.随证加减用药若风痰者,加南星,白附子,以化痰熄风;热痰者,加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祛痰;寒痰者,加干姜,桂枝,细辛,以温阳化饮涤痰;食痰者,加莱菔子,神曲,以消食化痰;气痰者,加香附,枳实,以理气行气化痰;肌肤之痰者,加麻黄,白芥子,以宣达肌肤营卫化痰等。

【用药要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既能入肺燥湿化痰,治已生之痰,又能入脾治痰生之源,更能降逆和胃。橘红理中焦气机,燥脾肺痰湿,与半夏相伍,一升一降,调理气机。白茯苓健脾渗湿,使脾主运化水湿,痰无由生,更使水湿从下而去。生姜既能助半夏、陈皮降逆理气,又能助半夏、陈皮和胃化痰杜绝痰湿变生之源,更能解半夏之毒。乌梅少许,敛阴生津,与燥湿化痰药相伍,燥湿不伤津,祛痰不伤正。甘草益气驱痰湿,并能调和诸药。诸药相伍,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标本兼顾,为祛痰湿的通用方剂。方中半夏、陈皮以陈久者良,故方以“二陈”为名。

本方配伍特点:祛痰药与理气药相伍,气顺则痰消;燥湿药与渗湿药相伍,使痰湿从上下而去;燥湿药与生津药相伍,使痰湿去而阴津生。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适应证: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或癫,苔腻,脉滑。

治法: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瓢,各二两(各60g),橘皮去白,三两(90g),甘草炙,一两(30g),白茯苓一两半(45g)。

方歌:

温胆汤中二陈汤,枳实竹茹能清胆。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2.导痰汤(《济生方》)

适应证: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痛,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黏,坐卧不安,舌苔腻,脉滑。

治法: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四两(120g),天南星炮,去皮、橘皮、枳实去瓢,麸炒、赤茯苓去皮,各一两(30g),甘草炙,半两(15g)。

方歌:

导痰汤中二陈汤,更加南星枳实良。

用法:咀,每服四钱(12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3.涤痰汤(《证治准绳》)

适应证:痰迷心窍证。心悸怔忡,或头晕目眩,舌强不能言,舌淡苔腻,脉滑。

治法:涤痰开窍。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半(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二钱(6g),橘红一钱半(4.5g),石菖蒲、人参各一钱(3g),竹茹七分(2g),甘草半钱(1.5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一服,食后服。

4.茯苓丸(《指迷方》录自《百一选方》)

适应证:痰阻经络证:两臂疼痛,活动不便,或四肢浮肿,舌淡苔薄略腻,脉沉或滑。

治法: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组成:半夏二两(60g),枳壳麸炒,半两(15g),茯苓一两(30g),风化朴硝一分(1g)。

用法:上为末,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9g),生姜汤下。

二、清热化痰法

【适应证】痰热蕴肺证:咳嗽,痰稠色黄,咳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组成】陈皮去皮、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一两(各30g),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45g)。

方歌:

清气化痰星夏芩,橘杏枳苓瓜蒌仁,姜汁为丸治痰热,顺气化痰治法缜。

【用法】姜汁为小丸,每服二至三钱(6~9g),温水送下。

【配伍技巧】

痰热蕴肺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痰热阻结于肺;肺气逆乱于上。治疗痰热蕴肺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清热化痰药邪热侵袭于肺,肺气不得通调水道而留结于肺,邪热与水气相搏而为痰热,证见咳嗽,痰稠色黄,咳之不爽,舌红,苔黄腻。治当清热化痰。如清气化痰丸中胆南星,瓜蒌仁。

2.合理配伍肃降肺气药肺气以降为顺,痰热蕴结于肺而气上逆,证见咳嗽,气喘。其治当肃降肺气。如清气化痰丸中杏仁。

3.妥善配伍理气药肺主呼吸之气,痰热蕴肺,肺气不利,治当调理肺气,在配伍理气药时,最好选用能主升降的药,使肺气升降有序,宣发肃降有常。如清气化痰丸中陈皮,枳实。

4.适当配伍渗湿药肺主通调水道,肺气不利而为痰,治当通利水道,使痰湿从下而去,因此要配伍健脾渗湿药,以杜绝痰邪变生之源。如清气化痰丸中茯苓。

5.随证加减用药若肺热较盛者,加石膏,知母,以清泻肺热;痰多气急者,加鱼腥草,葶苈子,以泻肺行水化痰;热结便秘者,加芒硝,大黄,以泻热通便涤痰等。

【用药要点】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痰热之壅闭。黄芩苦寒,善于清泻肺热。瓜蒌仁长于化痰热。黄芩,瓜蒌仁与胆南星相伍,倍增清热化痰之效。枳实理气宽胸,下气消痰,与胆南星相伍,则气顺痰消。杏仁肃降肺气,化痰止咳。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和胃宽胸理气,亦能燥湿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用茯苓以使脾能运化水湿,治痰以求标本故也。诸药相合,使肺热得清,痰热得化,气机得理,然则诸症自平。

本方配伍特点:化痰药与理气药配伍,气顺则痰消;燥湿药与渗湿药配伍,杜绝痰生之源;肃降药与宽胸药配伍,使气机升降有序。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小陷胸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胃脘痰热证。胃脘痞闷,按之则痛;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浮滑或滑数。

功用:清热涤痰开结。

组成:黄连一两(3g),半夏洗,半升(12g),瓜蒌实大者一枚(30g)。

方歌:

小陷胸汤夏连蒌,清热涤痰开结优,心下痞满按之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2.清金降火汤(《杂病源流犀烛》)

适应证:肺胃痰热证。咳嗽面赤,或肺胀喘急,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

组成:陈皮、杏仁各一钱半(4.5g),赤苓、半夏、桔梗、贝母、前胡、瓜蒌仁、黄芩、石膏各一钱(各3g),枳壳八分(2.4g),甘草三分(1g)。

用法:姜一片,水煎,食后服。

三、润燥化痰法

【适应证】燥痰证:咳嗽痰少,咳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黄而干,脉浮。

【治法】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代表方剂】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2.4g)。

方歌:

贝母瓜蒌花粉研,橘红桔梗茯苓添,燥痰咽干涩难出,润燥化痰病自安。

【用法】水煎服。

【配伍技巧】

燥痰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燥邪伤肺;肺气不能化津而为痰;肺气上逆。治疗燥痰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润燥药燥邪伤肺,肺气不降而上逆,证见咳嗽痰少,咳痰不爽。治当润肺降逆,以使肺气得润,职司清肃。如贝母瓜蒌散中天花粉,瓜蒌。

2.合理配伍降肺化痰药痰邪阻滞气机,气不化津,津失气化而为痰,其治当化痰降肺,化痰易伤肺津,故治疗燥痰证,在配伍化痰药时,最好选用既有化痰作用,又有润燥生津作用的,如贝母瓜蒌散中贝母,瓜蒌。

3.妥善配伍理气宣肺药肺主气,以降为顺,但降中有升,故在降肺的同时,必须配伍理气宣肺药,使肺气既宣又降,气机得以通畅。如贝母瓜蒌散中橘红,桔梗。

4.适当配伍利湿药肺主通调水道,肺气不利,水不能化津而为水气,水气留结于肺则为痰,故治疗痰证,最好要配伍健脾利湿药以通调水道,并杜绝痰生之源。如贝母瓜蒌散中茯苓。

5.随证加减用药若咳嗽明显者,加杏仁,葶苈子,以泻肺止咳;痰邪内盛者,加百部,胆南星,以清热化痰;咽喉干燥明显者,加百合,玄参,以滋阴化痰,等。

【用药要点】方中瓜蒌清肺热,理肺气,润肺燥,化痰邪。贝母润肺清热,化痰止咳,协助瓜蒌清润肺中燥热之邪。天花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与瓜蒌相伍,以增润肺化痰之力。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痰生之源。桔梗宣利肺气,令肺气宣降有权。诸药相伍,肺燥得润,肺热得清,痰邪得化,肺气得平,病证得除。

本方配伍特点:化痰药与生津药相伍,化痰不伤津,生津不助痰;化痰药与理气药相伍,使气以化痰,痰顺气消。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肺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四、温化寒痰法

【适应证】寒饮郁肺结喉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叫声,或喘息时胸间作水鸡之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治法】温肺化饮,下气祛痰。

【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