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12167800000019

第19章 虚证用方配伍 (6)

第六章 虚证用方配伍 (6)

【用药要点】

方中炙甘草益气而生血,和阳而助阴,调和阴阳气血。人参补益心肺,与炙甘草相伍,以增补气。桂枝温阳通脉,与炙甘草相伍,温阳以补阳。生地黄甘寒养血,与炙甘草相伍,使血得气而化。麦冬养阴生津,与炙甘草相伍,使阴得气而生。大枣助参、草益气。生姜协桂、草助阳。阿胶辅地、草补血。麻仁佐麦、草滋阴。清酒辛温而散,功在行气活血,使气血运行于经脉之中,并制约滋药补而不腻。诸药相伍,使心气得复,心阳得振,心血得养,心阴得滋,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终使悸止脉复,故本方又名复脉汤。

本方配伍特点:补气药与温阳通阳药相伍,使阳从气而化生,以达补阳之用;阴阳气血并补,互根互化,以补于心。

【临床扩大应用】肺痿气阴两虚证:咳唾吐涎沫,心中泛泛欲呕,咽燥而渴,舌淡红,脉迟而无力。《外台》云:“治肺痿涎沫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本方可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功能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外收缩,频发性室性早搏,心肌劳损,心功能衰竭,心肌缺血,克山病等;慢性肝炎,萎缩性胃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盂肾炎;更年期综合征,月经过多,胎漏;青光眼,白内障;以及红斑性肢痛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类方】

1.小建中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

(1)心气血虚悸证:心悸不安,心烦,气短,面色不荣,汗出,舌淡,苔薄白,脉虚。

(2)脾气血虚证:脘腹疼痛或拘急,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饮食不香,大便溏薄或不畅,脉虚弱。

(3)气血虚内热证:头晕,乏力,短气,懒言,或汗出,食少便溏,心悸不宁,面色少华,口唇色淡,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四肢酸困,衄血,腹中痛,梦失精,苔少,脉细。

(4)气血虚发黄证:面黄及周身肌肤淡黄,或萎黄无泽,心悸,眩晕,耳鸣,倦怠乏力,或浮肿,小便自利而不黄,舌淡,苔薄白,脉虚或细。

(5)心脾气血俱虚证。

(6)妇人气血虚腹痛证。

治法:温养心脾,调补气血。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胶饴一升(70ml)。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饴糖为主补中气,温养心脾功效可。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

2.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适应证:心阴血虚证:心悸或怔忡,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虚。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

组成:炙甘草六钱(18g),干地黄六钱(18g),生白芍六钱(18g),麦冬不去心,五钱(15g),阿胶三钱(9g),麻仁三钱(9g)。

用法:上药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二、滋补肾阴阳法

【适应证】肾阴阳俱虚腰痛证:腰痛,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阳痿滑泄,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口干欲饮水,舌质淡而胖,苔薄或燥,脉沉弱。

【治法】温补肾阳,滋补肾阴。

【代表方剂】肾气丸(《伤寒杂病论》)

【组成】干地黄八两(24g),薯蓣(即山药)四两(12g),山茱萸四两(12g),泽泻三两(9g),茯苓三两(9g),牡丹皮三两(9g),桂枝一两(3g),附子炮,一两(3g)。

方歌:肾气丸治阴阳虚,地黄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阴阳复。

【用法】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配伍技巧】肾阴阳俱虚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肾阳虚不得温煦;肾阴虚不得滋荣,所以治疗肾阴阳俱虚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滋肾阴药肾阴虚弱,不得滋荣于上,虚热内生则咽干口燥,或渴欲饮水或消渴,治当滋补肾阴。在选用滋补肾阴药时最好既具有滋阴作用,又具有补血作用,使阴得血而生化无穷。如肾气丸中干地黄。

2.针对证机选用温暖肾阳药肾阳虚弱,不能温煦于下,寒气乘阳气虚弱而内生,证见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多,或阳痿滑泄,治当温暖肾阳,使肾阳职司于下。又,肾阳虚弱,治疗不用温补肾阳药而用温热药,以冀药物作用迅速而达到温阳散寒作用。如肾气丸中附子,桂枝。

3.合理配伍补气药气能化生阴血,亦能化生阳气,故滋阴必须配伍补气药,始可达到气能化阴;再则,温阳药必须与补气药配伍即辛甘化阳而补阳,从而达到温补阳气作用。如肾气丸中山药。

4.妥善配伍助阳益精药治疗肾阴阳俱虚证,既要照顾阳虚,又要兼顾阴虚,在配伍时,最好选用既具有助阳作用,又具有益阴作用的药,从而达到协调阴阳,阴阳并补作用。如肾气丸中山茱萸。

5.针对组方酌情配伍用药滋阴药虽可治疗阴虚,但用之不当会因浊腻而壅滞气机;温阳药虽可治疗阳虚,但用之不当则会助热伤阴。因此,在治疗阴阳两虚证时,要根据方药弊端而配伍,以达既能使药发挥治疗作用,又能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如肾气丸中泽泻,茯苓,丹皮。

6.随证加减用药若阳痿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以助壮阳起痿之力;若下肢肿者,加牛膝,车前子,以益肾利水;若口渴明显者,加知母,龟版,以滋阴泻火;若头晕者,加枸杞子,菟丝子,以滋补阴阳之气等。

【用药要点】

方中重用干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使肾中真阴得复,善疗肾阴不足。附子温壮阳气,助阳化气,使肾中真阳得补,善疗肾阳不足,与干地黄相用,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阳生阴化,使肾中阴阳互根互化,以达肾气主持阴阳和合。山药补脾益气,脾生化气血以填补肾精,肾精盈满以化生肾气;与干地黄相伍,使阴得气而化生;与附子相伍,助阳以补阳。桂枝温阳通阳,助附子以壮阳。山茱萸强健筋骨而固精,与干地黄相伍,以补肾阴;与附子相伍,以补肾阳。泽泻泻干地黄之滋腻,以冀补而不壅。茯苓既助山药益气,又渗利山药之壅滞。丹皮既助滋阴药以养阴,又制约温燥药之伤阴。诸药相伍,滋肾阴,补肾阳,相互为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以疗肾阴阳不足证。

本方配伍特点:温阳药与补气药相伍,使阳得气而补即补阳也;补阴药与补阳药相伍,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化互补;滋补药与泻利药相伍,使滋补而不壅滞。

【临床扩大应用】

1.肾阴阳俱虚脚气证:心悸,气喘,呕吐,咽干,少腹拘急,恶寒,或遇寒少腹拘急加重,或下肢浮肿,或下肢冷痛,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弱。

2.肾阴阳俱虚微饮证: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口渴,或口中和,苔薄,脉弱。

3.肾阴阳俱虚消渴证:口渴,饮水多而不解渴,小便多而频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腰膝酸软,或肌肉关节疼痛,或视物模糊,舌淡,苔薄,脉细。

4.肾阴阳俱虚转胞证:脐下急痛,小便不通,胸中烦闷,呼吸急促,但坐不得卧,舌淡或略红,脉沉。

本方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动过缓,高血压,高脂血症,中风后遗症,脑血管病;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膀胱颈部硬变,尿毒症,神经性膀胱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肝硬化失代偿,晚期肝癌等;前列腺肥大,生精功能低下症,精子减少症,性功能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以及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荨麻疹,溃疡性口疮,多发性骨髓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应用。

【类方】

1.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适应证:心肾阴阳两虚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治法:滋心肾阴,补心肾阳,开窍化痰。

组成:熟地黄、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份(各10g)。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2.左归丸(《景岳全书》)

适应证:肝肾阴阳两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滑泄,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滋阴补肾,温阳益精。

组成:大熟地黄八两(240g),山药炒,四两(120g),枸杞子四两(120g),山茱萸四两(120g),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90g),菟丝子制,四两(120g),鹿角胶敲碎,炒珠,四两(120g),龟版胶切碎,炒珠,四两(12g)。(编者注:若用汤剂可用原方剂量的1/10)。

方歌:左归丸中二山地,枸菟鹿牛与龟版。

用法:上先将熟地黄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10g)。

3.龟鹿二仙胶(《医便》)

适应证:阴阳气血虚证:遗精阳痿,全身瘦弱,两目昏花,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壮阳,填精滋阴。

组成:枸杞子三十两(90g),鹿角十斤(5 000g),龟版五斤(2 500g),人参十五两(45g)。

用法:先将鹿角锯截,刮净,水浸,桑柴火熬炼成胶,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每晨酒调服三钱(9g)。

4.七宝美髯丹(《本草纲目》引《积善堂方》)

适应证:肝肾精血虚证:须发早白,牙齿动摇,梦遗滑精,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虚弱。

治法:益精补肾,补血益肝。

组成:何首乌大者,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晒,赤白各一斤(500g),白茯苓乳拌,牛奶拌均,半斤(250g),怀牛膝酒浸,同首乌第七次蒸至九次,半斤(250g),当归酒洗,半斤(250g),枸杞子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半斤(250g),破故纸用黑芝麻拌炒,四两(120g)

方歌:七宝美髯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归,菟丝破故黑芝麻,乌发生发皆有魁。

用法:蜜丸,盐汤或酒下,并忌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