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12164800000001

第1章 急性期内服方 (1)

第一章 急性期内服方 (1)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嘌呤是存在于核酸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将导致尿酸在体内的沉积,并引发痛风。痛风发病早期仅有高尿酸血症,无明显临床症状。因饮食过多、感染、劳累、潮湿等因素诱发的急性发作时以急性关节炎大足趾的发作为主。经常是突然起病,夜剧昼缓,疼痛局限于下肢的远端。

痹宁汤

【药物组成】苍术15g,黄柏20g,天南星15g,桂枝15g,防己15g,羌活10g,白芷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神曲15g,威灵仙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祛痰化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治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经验心得】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与古代的“痛风”、“历节风”、“白虎历节”等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临床特征,认为本病应归属于“热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以致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留滞经络;复因饮食劳倦、房事不节、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气血凝滞不行,故发生痛风。本病属本虚标实证,急性期痛风以湿热、痰瘀闭阻经脉,流注关节为主,病急且重,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疗上以祛邪为主,重在清热利湿、祛痰化瘀、通络止痛,佐以疏风之品。

方中苍术、黄柏,取二妙散之义,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偏入下焦,苍术苦温,善能燥湿,《药品化义》:“苍术,味辛升散,性温而燥,燥可祛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二药相伍,共奏清热燥湿之效,使热祛湿除。防己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泄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助苍术、黄柏,祛除湿热之邪;天南星专走经络,燥湿化痰,去经络骨节之痰,祛风止痛;川芎辛温升散,行气活血,为血中之气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三药共用以助化瘀生新;威灵仙善逐诸风,行气血,通行十二经络,祛百节之风湿;桂枝温通经络,能横行手臂,引天南星、苍术诸药至痛处;白芷、羌活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利诸节治肢节痛,一身尽痛非此不能消;神曲下气调中,助药食运化。诸药合用,使腠理之湿热透表而去,又能将血分之湿热清利而消,兼去痰瘀之邪。

【方剂出处】闫翌辉,等痹宁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2006,23(6):20

十花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20g,野菊花、一枝黄花、金莲花、木槿花、凌霄花、山茶花、金雀花、芙蓉花各10g,西红花3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早、晚两次服。7剂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疗法,并嘱患者多饮水和禁食高嘌呤食物及戒酒。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治愈(关节红肿疼痛及局部压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酸、血沉正常)22例;好转(关节红肿疼痛及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改善,实验室检查好转)7例;无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1例。

治验:赵某,男。踝、膝关节间歇性疼痛2年。3d前突发左踝关节剧痛,局部红肿,步行困难,伴发热头痛。曾用萘普生治疗,效果不显。检查:痛苦面容,体温38.2℃,左踝关节红、肿、热、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脉滑数。血尿酸670μmol/L。西医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诊断:热毒痹。治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用上法治疗,7d后关节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舌脉、血象、血沉、血尿酸均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属中医热毒痹证范畴。病因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醇浆之品,导致脏腑积热蕴毒,热毒之气由内攻外,发于四末,致使关节脉络局部气血壅滞不通,为肿为痛。治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十花饮中,金银花、野菊花、一枝黄花、金莲花、木槿花、芙蓉花清热解毒;凌霄花、西红花、山茶花凉血活血;金雀花和血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而有效。

【方剂出处】杨庆华十花饮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湖北中医杂志,2002,24(6):40

八正散加减

【药物组成】川木通10g,车前子15g,滑石30g,栀子10g,萹蓄10g,大黄10g,金钱草50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山慈菇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治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经验心得】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因病机在于素体湿热偏盛,饮食不节,以致湿热内生,故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口苦、小便黄、大便结或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湿热瘀滞的表现,因此,当急性发作时的治疗多以清热化湿浊为主。八正散为治疗热淋常用方,方中川木通、车前子、滑石、萹蓄、土茯苓、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金钱草利水除湿,清热消肿;忍冬藤清热解毒而通络止痛;栀子、虎杖、大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泻下通便;有临床报道,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等物质,可迅速减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方剂出处】黄建乐八正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5,21(2):65

白虎桂枝汤

【药物组成】石膏30g(先煎30min),知母10g,桂枝10g,粳米10g,甘草5g。

【治疗方法】煎2次,分2次凉服,每日1剂,3d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服用秋水仙碱。

【功效主治】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0例。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经验心得】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辨证为“热痹”,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不能屈伸,热伤津液则口干,小便短黄,舌红、脉数均为热盛之象,中医治法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方中石膏为君,辛甘大寒以制阳明内盛之热,知母为臣,一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苦寒润燥以滋阴,甘草、粳米益胃护津,桂枝疏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效。通过观察运用白虎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改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治愈率。

【方剂出处】任小英白虎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0例疗效观察现代医院,2005,5(10):65

白虎加桂枝汤化裁

【药物组成】石膏30g(先煎),知母10g,桂枝10g,苍术10g,黄柏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萆薢15g,秦艽15g,牛膝15g,土茯苓30g,丹参30g,全蝎6g,车前子10g,春根藤30g,白花蛇1条(焙干,研末,分2次冲服)。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d为1个疗程。取六神丸10数粒,用冷开水少许,盛匙中化开敷搽,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6例。治愈28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

【经验心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热痹”范畴。多见于中老年肥胖男性,多因嗜酒,恣食肥甘厚味,使脏腑功能失调,以脾肾两脏最为突出。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则分清泌浊失司,于是痰湿内生,滞留血中。郁闭之邪最易化热,或遇外邪入侵,或劳累太过,或酗酒、纵欲等即可诱发关节红肿、发热、剧痛。西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可迅速控制症状,降低血尿酸,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较为严重。临床遵尤在泾《金匮翼》说:“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于风寒湿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故以透解法,用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治疗取效颇佳。张锡纯谓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

”加桂枝甘能护阴,辛能解肌通络,调和营卫之气,与石膏配伍,并在知母、黄柏牵制下,不致辛热而其调和营卫的功效大助石膏清热透热。湿热之邪,虽盛于下,但其始从脾胃而起,四妙散中之苍术辛苦而温,芳香而燥,直达中州,为燥湿健脾之主药;薏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骨。但病既传于下焦,又非治中可愈,故以黄柏直清下焦之湿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肾不虚,湿热绝不流入筋骨。故以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领药入下焦而祛湿热也。此方标本并治,中下两宣。现代研究认为:车前子、萆薢、土茯苓等有一定的排尿酸作用;而秦艽、威灵仙等可解除尿酸性疼痛,故以上两方合用取得佳效。中药外敷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六神丸(中成药)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组成。其中牛黄、冰片、珍珠、雄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冰片、麝香、蟾酥有消肿止痛作用,可透过皮肤吸收起到解毒止痛功效。总之中药内服配合六神丸外敷共同达到缓解症状,降低血尿酸作用。本治法患者乐于接受。

【方剂出处】苏峥白虎加桂枝汤化裁为主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46例广西中医药,1999,22(3):22

大承气汤配合抗痛风药

【药物组成】大黄6g,芒硝6g,枳实6g,厚朴6g,甘草3g。

【随症加减】年轻体壮者,大黄用10g;热甚烦躁者加石膏、知母;年老体弱者加黄芪、麦冬。

【治疗方法】用法:当病情发作时,出现下肢趾、跖趾、踝关节红、肿、热、痛,伴有脘腹满闷或发热、烦躁、舌红苔黄或黄腻者,即口服秋水仙碱1mg以后每2h给药1mg,再服中药大承气汤1剂。若1剂有腹泻,即停服中药;若2h后无腹泻,再服1剂让其泻下。2剂无腹泻,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功效主治】泻热通便,解毒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6例。均采用上述疗法,结果74人次中服药1剂出现腹泻的56人次,2剂有腹泻的12人次,2剂无腹泻6人次,停用中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74人次中症状在4h内缓解41人次,6h内缓解24人次,9人次在6h以后逐渐缓解,较单纯应用秋水仙碱或其他药物治疗症状缓解时间缩短6h以上。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典型发作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因饱餐、饮酒(啤酒最为常见)、过度疲劳、长途步行,或受冷受湿而发病。在治疗上缺乏病因治疗,不能根治,且病情反复发作。虽然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保泰松、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布洛芬、ACTH等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均有一定效果,但因这些药物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大和对血象有一定影响,而且在急性发作期对症状缓解的时间较长,一般在12~48h才得到控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笔者结合病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临床症状(关节周围软组织红、肿、热、痛,发热、烦躁、脘腹胀闷、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实等)以及根据经络循行规律,其关节疼痛部位大部分属于阳明胃经所经过之处和《伤寒论·阳明篇》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等理论为指导,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与阳明腑实证有许多相似之处,试用大承气汤泻热通便、荡涤胃肠,挫其热势,消除致病之因。并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年轻体壮者可加重大黄用量,以增加其泻下之功;发热、烦躁者加石膏、知母泻阳明实火;年老体弱者加黄芪、麦冬、生地黄以防泻下伤阴耗气。停用中药后,继而用维持量的秋水仙碱0.5mg,每日3次,至症状完全缓解为止。临床治疗74人次未发现有强烈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停用中药后腹泻即止,未发现腹泻后脱水现象。结果证实采用中药大承气汤配合秋水仙碱治疗与单纯采用秋水仙碱治疗相比,前者既减少了不良反应,又可以缩短症状发作的时间,虽不能根治,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供参考。

【方剂出处】何尔扬大承气汤配合抗痛风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6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