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女人抗老防衰从30岁开始
12163100000026

第26章 补气活血抗衰老 (2)

第八章 补气活血抗衰老 (2)

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疲劳过度、失眠及气血津液不足。

用法:每次服10毫升,日服1次,早饭前服用。

(三)怎样补血

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使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虚,不能营养人体,则面色无华,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关节活动不灵,四肢麻木,皮肤干燥,发痒,神志异常,头痛眩晕,惊悸,失眠多梦等,因此,必须重视补血。

1.补血的适应证补血法适用于血虚之人,不是血虚,不能用这种方法。所谓血虚,即血少不够用,常反映为全身性的血液亏损,或血液对人体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临床以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衍期甚至经闭等为主要症状。

2.补血的方法由于血虚又有心血虚和肝血虚之区别,故使用补血药时,又当区别对待。

(1)补心血:心血虚的主要表现是:心慌,健忘,失眠多梦。常用的补心血的药物是:

①牛奶:养生名著《寿亲养老新书》里说:“牛奶最宜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健康、面目光悦、志不急,故为子者常须供之,以为常食。”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活到101岁,其长寿经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喝牛奶。中医养生学认为,牛奶能补虚损、益五脏,凡病后体弱、虚劳瘦、食少、噎嗝反胃,均可做滋补食疗饮用。此外,牛奶久服或入药剂中,有生津利肠、润泽肌肤的功效,可用于治消渴、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现代医学认为,牛奶为富含蛋白质食品,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质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最为丰富,其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都低,每百克仅含13毫克。在东非,有个玛萨伊部族,那里的人们每天饮奶,他们当中没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牛奶还具肴预防胃癌的效能,过去日本胃癌发病率很高,占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而西欧国家则低得多,这与居民食用牛奶及乳制品的数量有关。

②桂圆:又称龙眼肉,其肉质细软,液味浓厚,甘甜如蜜,芳香溢口。清代医家王孟英夸它为“果中神品,老弱宜之”。经试验,龙眼肉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因为,它含有能抑制使人衰老的一种酶的活性,这种酶是近年发现的黄素蛋白酶,其活性升高可加速机体的老化过程。龙眼肉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等,故龙眼肉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补品。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指出:龙眼肉久服“轻身不老”,在我国医药典籍中,还记载了不少龙眼肉抗衰老的药膳,很有实用价值。

③当归:当归调血,为女科之要药,有妇女思夫之意,故名当归。现代研究认为,当归有提高全身代谢的效能,可保护肝组织,调节心率和血压,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过程,调整中枢神经的抑制与兴奋的平衡,且有镇静、镇痛、消炎之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失常、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脑血栓形成等老年常见病,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每日服3~15克,可入汤、丸散剂,又可浸酒、熬膏。但脾湿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用。

(2)补肝血肝血虚的主要表现是:头晕目眩,手足麻木,夜梦纷纭,脉细无力。常用的补肝血药物是:

①何首乌:本药历来被中医视为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相传本药因名叫何首乌的人服用,长寿一百三十岁仍发黑而得名。历来成方如七宝美髯丹、长生不老丹、延年益寿丹、延龄广嗣丸、延寿丹等,均以何首乌为主要药物。现代医学认为,何首乌之所以有延年的作用,是因为它含有卵磷脂的缘故。磷脂与人体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强壮神经,降低血脂,并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老年人常吃首乌粥,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很有帮助。何首乌可以鲜用、生用,还可以炮制而用。

④枸杞子:以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入药,味甘,性平,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为滋补肝肾之佳品,被誉为历代保健良药。如《神农本草经》里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食疗本草》谓之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本品水煎,每剂9~24克;酒浸,二十日后可饮用;能补肝肾,强壮身体,益寿。但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便溏、泄泻者要慎用。

(3)常用的补血中成药

①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剂》

成分:生地、天门冬、麦冬、五味子、朱砂、党参、茯苓、柏子

仁、酸枣仁、当归、丹参、桔梗、玄参、远志。

功效:养心安神,适用于阴亏血少而产生的虚烦心悸,睡

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

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

②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成分: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功效:补肝血,清热除烦,适用于产妇因血虚所致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脉弦或细数。

用法:遵医嘱。

③壮元丹《普济方》

成分:牛膝、肉苁蓉、熟地、川芎、覆盆子、石斛、菟丝子、当归、续断、巴戟、茯苓、山茱萸、枸杞、肉桂、五味子、防风、杜仲。

功效:养血活血,强壮筋骨,增进食欲,乌须发,润肌肤,久服轻身延年。对于肝肾虚损、精血不足、眼昏黑花、迎风流泪、头晕耳鸣、筋骨酸痛、步履无力有较好疗效。

(四)血淤体质的女性怎么办?

此种体质是因产妇血行不畅,血液淤阻所致。常见的表现为: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黯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淤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症状生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此种体质的养生原则是活血祛淤、行气,气行则血行。常用的养生方法如下:

1.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活动全身各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2.精神调养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因为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

3.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淤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常用的活血祛淤食物如下:

(1)山楂:学名红果,既是美味水果,又是一种中药,营养极其丰富,每公斤含维生素C890毫克,在水果中仅次于红枣、猕猴桃,居第三位,比苹果高17倍。山楂野果及其加工食品,均有散淤、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腑、增进食欲等功效,自古以来,各受医家重视。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10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可用山楂片15~30克,开水泡服,代茶饮,每日1次。

(2)桃子:味甘、酸,性温,能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主治伤津口渴,肠燥便秘,淤血作痛,积滞内停等症。鲜食或作脯食。若是妇女滴虫性阴道炎,可用鲜桃叶30克,加水1升,煮沸20分钟,取汤冲洗阴道,每日2次。

4.常用祛淤活血中药

(1)鸡血藤:为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的藤茎,味甘、苦,性温,能补血养血,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证明,有升白细胞之作用,可用于因放射线照射过多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用鸡血藤汁熬制的膏,有大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的功效,老人及妇女体弱者可常服,可治手足麻木、瘫痪、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水煎内服,每剂15~30克;或酒浸,熬膏。

(2)白蒺藜: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目前临床主要用作疏肝明目、祛风行血药使用。但也有不少古籍说它有补益之功,如《本草纲目》说:“白蒺藜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近年的研究发现,刺族蒺藜还含有精神健康活性和抗食欲活性,前者对抗衰防老是有益的,后者则可能会帮助减肥。本品用量一般6~9克,但血虚气弱者及孕妇均慎用。

(3)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活血,祛风,开郁作用,对妇女月经不调、经闭、行经腹痛、难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胸闷诸症均有效,用量3~12克。

(4)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淤血,生新血,凉血,安神,凡因气血淤滞所致诸种疾病,均可应用;用量一般9~15克。

5.常用的活血中成药

①丹七片《经验方》

成分:丹参、三七。

功能:活血、祛淤、止痛,可治疗气滞血淤型心痛。

用法:口服,每次3~5片,每日3次。

②血府逐淤汤《医林改错》

成分: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功效:活血祛淤、行气止痛,主治血淤胸中,气血不畅造成的胸部刺痛,头痛,或呃逆日久,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

用法: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