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女人抗老防衰从30岁开始
12163100000017

第17章 养神抗衰老 (1)

第四章 养神抗衰老 (1)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总会逐渐的衰老起来,黑发变白,额头皱起,体力衰弱,精力减退,开始步入老年。尽管衰老是人生旅途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每个人衰老的早晚却很不相同。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今世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里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人的衰老和年龄并不成正比。一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尽管年龄很大,但其精神状态、行为动作上并不显老;而那些日常不注意养生的人,可能还不到衰老的年龄,就表现出衰老的征象。

引起衰老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懂得精神保健是重要的一方面。俗话说:“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的衰老,与其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在精神上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人,就不易衰老;相反,时常忧虑、悲观的人,会使衰老提前到来。传说中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白了头,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身为东吴的大都督,雄姿英发,驰骋疆场,统帅几十万大军,为何能被诸葛亮“气死”呢?原来周瑜刚愎自用,心胸狭窄,自作主张“讨荆州”,由于惨败巴丘,一气之下,口吐鲜血而亡。临死之前,还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可见他的忌嫉之心,至死不悟。

情绪变化对衰老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日益发展的现代医学,非常强调人的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强调人们对环境因素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认为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绪是人体内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因为当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其指挥作用增强,便促进人体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活动,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从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保持精神乐观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他们视乐观的情绪为一种强大的“抗体”。一个人在患病之后,若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就有利于疾病的尽早康复,所以,心理疗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疾病诊治的各个方面,可见良好的情绪是保健良药。

现代医学亦发现,在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长期情绪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怒激昂或情绪紧张的人比精神状态稳定者容易患一些对健康危害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哮喘、慢性胃炎、青光眼、癌症等等,妇女还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甚至闭经。巴甫洛夫曾指出:“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一书中亦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夭亡的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影响人体的健康情况将越来越显著。因此,要抗老防衰,必须注意精神卫生。

那么,怎样进行精神保健呢?关于这一点,传统养生学和现代医学记载了许多的方法和经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原则是“恬儋虚无”、“精神内守”。所谓恬儋虚无,就是心中无杂念,精神要安静,不为外物所扰动;而“精神内守”,即指精神要守持于内,不要耗散于外,只有做到上述两条内容才能如古人所说:“病安从来”。不得病或少得病,以推迟衰老的到来。

(一)学会经常为“心龄”打分

谁都惧怕衰老,在人们的交往中,恭维一个人,送他一句“你真年轻!”永远是让对方受用不尽的美言良句。

老莫大于心衰。判定一个人是否已进入老境,除了生理年龄之外,心理状态如何,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国外心理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设计出让人们自评,有一项计1分,以得分多少来视其心理衰老程度。

(1)经常会发生胆怯和害怕。

(2)他人出错自己也会感到不安。

(3)稍受冒犯就火冒三丈。

(4)他人求助时常感不耐烦。

(5)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6)脾气日益暴躁。

(7)见到陌生人会手足无措。

(8)不能宽容别人(包括亲朋好友)。

(9)感情极易冲动。

(10)有时会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

(11)遇事常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12)身边无熟人。

(13)做事一意孤行,不听旁人劝告。

(14)经常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15)害怕孤独,希望有人与其闲聊。

(16)去客人家吃饭会感到别扭。

(17)遇到紧张时头脑会糊涂。

(18)时常想起已故的亲友。

(19)常感脆弱,时常哭泣。

(20)曾去过精神科门诊。

自测:如得4分以下,基本无衰老;5~8分,稍衰老;9~12分,较衰老;13~16分,很衰老;17分以上,极度衰老。

(二)健康的心态———永葆青春的钥匙

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把具有美貌的人看得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就使得这些上帝的宠儿在生活中具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比如,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许多招聘工作的机会,尽管招聘条文中提到的录用条件,压根儿就没有“美貌”这一条,但当竞选者的应试情况差不多时,就有人可能会因为“美貌”这一潜在优势而被录用。虽然人们常说“不可以貌取人”之类的话,而实际上正是因为人们常常明知故犯而“以貌取人”,大家才这样说,以示对自己、对别人的告诫。即使在日常生活的社交圈子里,美貌的作用也是令人不可忽视的。年轻美貌的姑娘,英俊潇洒的小伙,常是最受欢迎的对象。再如,在青年男女恋爱方面,也很受身材相貌健美与否等条件的影响。虽然我们说“心灵美”是最重要的,但盲目否认身材相貌的健美条件也是不现实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谈及一个人是否“美”,我们切不可忽视心灵美、内在美。美学家蔡仪认为:“人的肉体的美是自然美,他的精神的美便是社会美。人的内在的品质,性格、思想,如果符合于社会美的规律,表现在行为方面,就是一般所谓的善。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美和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美的事物未必都是善的,但善的事物却一般地就是美的事物。”

因此,人体美除表面的东西外,还包括许多内在的东西,如品德、学问、修养、谈吐,举止、能力、才艺、智慧、志趣爱好、风度、格调等,这些内在的东西越丰富,人的外部美才能显示得更充分。

青春期女性具有美妙的形体和丰富的情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原本身材适中、体质健康、姿态优美的男女青年,却由于缺乏内在美,而显得委琐卑俗或憔悴不堪。要知道,青春美的保持,不但同体育锻炼、饮食营养、积极休息和修饰装扮等方面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1.应培养健康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美就无从谈起,情感贫乏的人眼中也不会有更多的美。培养健康情感要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基础,有较丰富的知识,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和积极的参与者,在大自然中领悟和向社会生活学习。

2.培养审美,爱美的情操人的审美感知能力,除其天生的因素外,较多的部分是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去大量地接触美的事物,诸如旅游时体会自然之美,听音乐,看画展,读文学名著等欣赏艺术之美等,自己不断培养捕捉美的感觉。当然,审美绝不是非理性的行为,它与人们的修养有直接关系。对于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有一颗美好心灵的人来说,美是永远存在于他们的世界中的。比如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积极地改善生活环境,用美的心灵净化周围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把自己变成美的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