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询问自己的事情总是不自觉地说“应该……必须……必定会……”的人自信心极强,为人处世显得理智且冷静。在与人交谈中,自认权威,相信自己能够说服对方,令对方相信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应该”这种词说得过多的时候,反映出有动夷理,希望别人顺从自己。长期作为领导的人容易形成这种口头语。
“听说……据说……听人讲……”这种语言,很明显是在为自己留余地,这在心理上是不自信的表现,一旦出错,可随时为自己开脱。这种人一般见识较广,所以知道的比较多,但是决断力不够,难以对事情作出果断的处理。常用这种口头语的人,为人处事圆滑,懂得保护自己。
说“可能……或许……大概……”这种口头语的人有很强的自我防卫本能,总是害怕受到伤害,不会轻易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他们在待人处事方面很冷静,所以工作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说出这样的话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如果是正确的,他们就会说:“我早知道会这样。”而一旦事情跟他们预料的不一样,他们也会说:“当初我也只是猜测,没想到猜错了。”随口说出这样的话,很明显地将自己的真心隐藏了起来,很多从政的人会有说这类口头语的习惯。
还有一些人喜欢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用“但是……不过……”这类的词语插话。这种人看起来似乎是在委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其实只是将自己的攻击性隐藏在了话语的下面。习惯说“但是”的人比习惯说“不过”的人更具有主动的攻击性。这种人有些任性,在自己的话语中提出一个“但是”,是为自己辩解,而在别人的谈语中,插入一个“但是”,就是在隐晦地反对对方,而且希望将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很多人会觉得这类人性格温和,很好相处,但事实上,这类人很擅长在一片温和下打击别人,所以与之相处需要多留一个心眼。很多从事公共关系的人会常说这样的口头语,因为它表面上带来的委婉意味不会令人有强烈的排斥感,确实是接近人的一个好方法。
FBI也注意到,有些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很明显的口头语,只是习惯性地用“碍…呀……这个……”来表示自己的感情。这是由于常用词汇少,或者是思维缓慢而形成的口头语。因此,常用这种口头语的人,反应有些迟钝,思维较为呆板。也有在特定的场合因为害怕说错话,而故意使用这种口头语来缓冲气氛,寻找间歇来仔细思考的情况。
从对人的称呼看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对人的称呼总是以名字为主,但是在生活中,叫全名的情况却很少。对很多人来说,称呼并不仅仅是引起对方注意力的一个代号,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关系的体现。
FBI根据多年的调查经验总结出: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比如已婚妇女在向别人提起自己的丈夫时,很少会直接称呼名字,大多数时候都会用“我们家那个”、“我先生”、“孩子他爸”等称呼,从这里的称呼就可以看出夫妻间的亲密程度。有人对上司会称为“某某先生”,虽然当面的时候会很正式地叫“先生”、“经理”、“主任”,但是在私底下,可能更多的是取个代号,比如“那个大猩猩氨、“那只大熊猫”之类的,这样一来,从取的代号上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位上司在下属之间的口碑如何。
称呼反映了关系的亲近程度
除了比较固定的称呼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之外,人与人初见时的称呼变化也会体现两个人关系的亲密度,甚至是两个人的心理变化。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一旦熟起来,说话和称呼都会越来越随意,如果称呼从“先生”变成了“斜,就代表着两个人的关系已经更进一步了。在许多商店里,店员称呼初见的顾客为“顾客先生”是一种尊称,而一旦熟悉之后,“顾客”二字就会变成对方的姓氏,甚至是慢慢演变成一种昵称,这种叫法在无形间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人都是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东西的,因为能够更好地掌控事件的发生。而在称呼变化之后,谈话的内容也会从无关紧要的天气,渐变成彼此的近况,甚至他人的八卦,双方的亲近感油然而生。而一旦两个本已经很熟悉的人,已经亲密到用“斜字或者外号来称呼对方的情况下,突然连名带姓地喊另外一个人,就说明这个人在心里已经对另一个人有了想法,可能是误会,也可能是其他,但是不管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赶紧解开彼此间的疙瘩,那么两个人的关系很可能就会越走越远了。
一位FBI探员说,他在进行案件调查的时候,总是很注意对调查对象的称呼。
有一次他需要向一位教授取证,这位教授的为人很正直,但是也有一些固执,一旦自己认定的事情,很难让他改变想法。FBI向他取证的时候,这位教授一直死守着自己的观点,认为以“不知道”来回答是对这种调查的最佳回应。在第一次对话中,他一直称这位教授为先生,尽管说尽了利害,这位教授还是一口咬定不知道。在觉得取证无望的时候,恰好这位教授的一位学生来问问题,这位学生并没有叫教授先生,也没有称其为教授,而是直接叫这位教授的名字,这位教授也很认真地为这位学生解惑,而且在对话中不时以自己的名字来自称。于是探员顿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在这位学生走后就告辞了,然后没隔多久又去找了这位教授,这次他们对这位教授的称呼,就是上次那位学生对这位教授的称呼,教授听到这个称呼显然没有什么意见,而且对探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再一律回以不知道。虽然有些问题教授并没有直面回答,但是探员通过旁敲侧击基本掌握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破案获得了重要的线索。
这位FBI探员后来分析说,这位教授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自我防卫的本能会让他拒绝回答过多的问题,而FBI对他用先生的称呼,正好等于提醒他彼此是陌生人,教授的拒绝也因此显得很强硬。后来FBI改变了称呼,对于教授来说,对方对自己的称呼明显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增添了熟悉感,而有了熟悉感之后,对对方的问题也不再过多回避,而是采取了委婉的拒绝态度,但是在婉转的话语中无意就透露了许多的信息,FBI正是抓住了这些信息,从而找到了破案的线索。
在对调查对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之后,FBI总结了一些关于称呼和彼此间关系的例子:
——称呼对方“先生”、“女士”
这种情况多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当上司和部下一起去喝酒时,上司对下属直呼名字或者直接叫“你”,这种时候大多数就表明两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还是很明显。而如果是同事或同等级职务的两人,也称呼彼此“先生”的话,只能说明他们之间处于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心理距离还相当远。
——称呼“斜或者直接叫外号
这已经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叫法了,女性如果这样去称呼男性,就表明两者的关系已经非常地亲密了。但是如果是男性这样称呼女性的话,很有可能是男性单方面地在向女性示好,而且男性称呼别人为“斜的情况比较普遍。
——直呼其名
亲密关系的表现,但是也有一些人会用全名称呼自己的恋人,从心理上说,这也许是一种有意刻意疏远而故意表现的亲密,有一点欲盖弥彰的味道。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在称呼后面加上“先生”、“女士”等,后来慢慢地改为“斜,再慢慢地发展为全名,最后可能已经脱离名字而称呼其他,所以这种称呼全名的情况,如果不是关系特别恶劣,就是关系已经介于朋友之上,恋人之下了。
——“您”、“你”
这种称呼常出现于表示尊敬和拉开距离上。如果一个人以“您”尊称,就代表自己放低了姿态,在向他人示弱,而且这种称呼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说,都是一种不平等的意味。而称呼为“你”,则更多的是在拉开心理上的距离,与“您”相同的是,这两个称呼都有一种希望双方互不侵犯的意味,属于“你是你,我是我”的状态。
——“那个……”等指示代词称呼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很熟悉的人,比如在家里夫妻双方的称呼。这个时候,“那个”这样的指示代词就有着一种亲密的意味,已经没有了性别的界限,采用相同的称谓,是双方一种默契的表现。但是如果这种称呼出现在刚相识的陌生人中间,或者是双方关系不佳的人身上,则有一种轻视的意味:对方的名字都记不住,更不重视对方那个人。所以,如果不是非常亲近的人,这种称呼要慎用。
称呼并不是唯一的,很多时候,称呼的改变不仅有着客观关系上的改变,也有着主观性格上的原因。许多容易自来熟的人,在跟他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会突发奇想地给对方取外号,或者是跟随对方亲密朋友的叫法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这种情况跟自身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
通过笑声看破对方的性格特征
笑容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能时时展现出迷人笑容的人自然也拥有无穷的魅力。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让人们难以忘记的原因莫过于她神秘的微笑,那永恒的微笑使人看上去总觉得心情舒畅,也自然会对她产生好感。笑的本质应该是愉快的情绪表现,但有些时候,痛苦到极点或感觉无可奈何的人也会用大笑来发泄闷气。可以说,笑是最常见的表情,也是含义最复杂的身体语言。笑虽只有声音,却是最能够表达沟通意图的无声语言。FBI经过揣摩研究后发现,一个人的笑声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有的人在高兴的时候会发出“哈哈哈”的笑声,这大多是所谓的豪爽型的人,因为一般人很难发出这样的笑声,而且这也说明这个人身体状况极佳,才能有这样的笑声。FBI分析说,这种笑声带有威慑感,会震慑他人,容易使人心生警戒。
很多人在没有信心或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会用“呵呵呵”的笑声来掩饰内心的反感。有这种笑声的人一般是比较温和的人,不会给人带来太多的压迫感。另外,人们在心浮气躁或者身体疲倦的时候,也会发出这样的笑声。
笑起来发出“哧哧”声音的人,多半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想象力比较丰富,常常会有一些惊人的举动,却不会让人产生反感的情绪。
笑声尖锐刺耳的人,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为人比较忠诚和可靠。他们的感情比较细腻和丰富,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精力充沛,喜欢旅行。
笑起来声音柔和而又平淡的人,性格沉着而稳重,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他们比较明事理,也善于说理,能够很好地化解矛盾和纠纷。
只是微笑但并不发出声音的多数是内向而且感性的人,他们的性情比较温柔、亲切,能够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属于比较好相处的人。但是他们也比较情绪化,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或者被他人打扰。
此外,通过一个人笑的方式也可以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经常悄悄微笑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害羞,而且相对来说比较传统和保守。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心思都非常缜密,理性思维强,头脑异常冷静,很善于隐藏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又显得有些腼腆。他们对他人的要求往往很高,不会轻易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别人。
平时看起来沉默少语,笑起来却一发而不可收拾的人是最适合做朋友的。他们通常十分看重友情,在陌生人面前比较沉默,显得不够热情,不够亲切,但一旦真正与人交往,成为朋友,他们就会以真诚相待,而且活泼热情。基于这一点,很多人都乐于与这样的人相处,他们自己本身也能够营造出比较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笑起来断断续续,听起来很不舒服的人,性情大多是比较冷淡而漠然的。但是他们的观察力相当敏锐,能准确地观察到他人心里的真实想法,然后投其所好,择机行事。
捧腹大笑的人大多心胸开阔,当别人获得成功的时候,他们会真心祝愿,很少产生嫉妒的心理。这样的人性格多是直率而且很真诚的。他们往往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朋友的缺点,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对他人的需要给予帮助。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行动主义者,一旦想起了要做的事情,或者决定要做某件事情,就会马上付诸行动,非常果断迅速,绝不拖泥带水。在别人犯了错以后,他们会指出来,但是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谅解。他们比较有幽默感,总是能够让周围人感受到他们所带来的快乐,因此他们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的朋友。
龇着牙笑的人一般没有真情实感
龇着牙笑是一种很典型的假笑,这样笑的时候,一般是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如果一个人说着“别为此担心”或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话语时,却流露出这种面部表情,那就表明其实他们真正的想法正好相反。
FBI接到了一个报案,说美国一个知名的投资银行在短短一周内丢失了近200万美元的资产。这个投资银行的行长在仔细地查看了银行间的业务往来之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可是账面上确实少了200万美元。
FBI对该行的业务交易清单进行了调查,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问题,于是,他们怀疑是银行的业务数据遭到了篡改。FBI很快就把负责该行所有管理资产的人都找了出来并一一进行讯问,却一直没有丝毫突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正当FBI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投资银行的行长提供了一条信息:在资金失窃之前,他们曾经让一名银行数据库工程师对该行的数据系统进行了升级和维护。于是FBI很快就找到了这名工程师,经过审问之后,FBI发现这名工程师有许多疑点,而且也具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条件,但是这名工程师却一口否认,而且并不多说一句话。就在FBI打算如果再找不到证据,在3个小时之后就会将他释放时,这名工程师露出了一丝微笑,带有了明显的轻视意味。于是FBI立马针对这名工程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讯问。他们还请来了一名犯罪心理学专家,就在专家到来的时候,这名工程师又龇牙笑了一下,于是FBI断定,这名工程师肯定有问题。最终在犯罪心理学家的协助下,FBI攻破了这名工程师的心理防线,侦破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