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中医养生小全书
12155100000018

第18章 特殊时期—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4)

人物简史:李时珍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善于向劳动人民学习,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李时珍对祖国的本草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建树。

主要著作:《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第十六节 张景岳

生卒年:1563年~1640年

人物简史:张景岳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自幼聪颖,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年从戎,游历北方。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

主要著作:《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和《景岳全书》。

§§§第十七节 《医学入门》

成书时间:明代

作者:李梃

作者简史:李梃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著成《医学入门》,并于1575年刊行于世。

§§§第十八节 《类修要诀》

成书时间:明代

作者:胡文焕

作者简史:明代医学家胡文焕,他校辑的《类修要诀》一书是《寿养丛书》中的一本,收集了较多前人有关养生的警句、格言,其养生思想为戒情志、常乐观、节食欲、慎起居、少房事、避外邪,以保养气、神、精。在《养心要语》中,他写道:“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还云“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第十九节 《外科启玄》

成书时间:明代

作者:申斗垣

作者简史:明代医学家申斗垣的外科学术思想比较激进。他崇拜华佗,深为其剖腹、刮骨等手术未能传世而惋惜。他对各种外科疾病,多能根据不同情况,在辨证基础上,给予手术或非手术的适时治疗。对筋瘤,他主张“以利刀去之”;对血瘤,强调“以利刀割去,银烙匙烧红,一烙血止”,使不再生,可以说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

§§§第二十节 《理虚元鉴》

成书时间:明代

作者:汪绮石

作者简史:明末医家。他所著的《理虚元鉴》于辨治虚劳病中所论述的脾胃学术理论很有特点:在虚劳病因病机认识上,重视精、气、火(神)的关系,认为阳虚三夺统于脾;在辨治方面,强调了脏腑的整体联系,提出治虚有三本,脾、肺、肾也,而三者之中又特别重视脾土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脾为百骸之母”的重要学术观点。

§§§第二十一节 王肯堂

生卒年:1549年~1613年

人物简史:王肯堂,字宇泰,别号损庵。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曾授翰林院检讨,参与国史编修。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交往密切,对西方数学和自然科学兴趣甚浓。由于朝廷不纳他的抗倭疏议,愤然称病辞职回乡,从此重操少时喜爱的医学。居家期间,他边疗民疾,边撰医书。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

主要著作:《六科证治准绳》、《古今医统正脉全书》、《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

§§§第二十二节 陈修园

生卒年:1753年~1823年

人物简史:陈修园,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

主要著作:《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从众录》、《灵素节要浅注》、《时方妙用》、《女科要旨》等。

§§§第二十三节 《老老恒言》

成书时间:清代

作者:曹庭栋

作者简史:清朝著名的养生家曹庭栋,少年多病,终生不出乡里,寄情村野山水之间,修身力学,工诗画,成文学大家,其著作《四库全书》亦多采用。曹庭栋因在当时的医疗环境,可享九十多岁高寿,而成为养生佳话。而曹庭栋亦将古人的养生心得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写成《养生随笔》,命名为《老老恒言》,老老,即老吾老,有养老、安老之意,享受健康长寿。

§§§第二十四节 《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时间:清代

作者:赵学敏

作者简史:学敏与弟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赵学敏博览群书,凡家藏星历、医术、药学之书,无不潜心研究,每有所得,即汇钞成帙,积稿数千卷。家有“养素园”,为试验种药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济堂”,是诊病疗疾之所,兄弟寝食其间,治疗多效。

§§§第二十五节 《产孕集》

成书时间:清代

作者:张曜孙

书籍概要:书中扼要介绍妊娠及临产前后一些病证的证治。共分辨孕、养孕、孕宜、孕忌、孕疾、辨产、产戒、用药、应变、调摄、怀婴、拯危、去痰十三类。本书后经包兴言增入补遗一卷,名为《重订产孕集》。现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第二十六节 蒲辅周

生卒年:1888年~1975年

人物简史: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蒲辅周18岁便悬壶于乡里。他牢记前人“医乃仁术”之教诲,将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

蒲辅周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基本研读之书,以《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及历代诸家之书为参考之学。

主要著作:《蒲辅周医案》和《蒲辅周医疗经验》等。

§§§第二十七节 王为兰

人物简史: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1913年出生。现任全国、北京两级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1930年从师名医李少轩,1932年考取北平国医医学院,1937年获政府颁发的中医证书和开业执照,从此悬壶京城。1956年北京中医医院成立,王为兰入院从事中医临床门诊和科研教学,1959年调入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任教,文革后返回市中医医院至今。

主要著作:《风湿性关节炎63例病历分析》、《急性风湿类风湿的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治寒腿病方》、《治全身冷痛方》等30余篇著述。

§§§第二十八节 朱南孙

人物简史:著名中医妇科专家。1921出生于中医世家,“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幼得家传,后又经学校培养,师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上海的名医大家。朱南孙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痛经、崩漏、不孕症、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病,尤其在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闭经等疾病方面有显著成果。

主要著作:《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妇科临床经验》等。

§§§第二十九节 金世元

人物简史:著名中药专家、临床药物评价专家,生于1926年。在养生方面,他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在他看来,再好的滋补药也只是辅助,尽量保持简单而规律的生活才是健康的根本。金世元除了强调“食补”的重要性外,还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和肾。此外,金世元认为中老年人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是体虚而是淤,原因就是血液循环不好。在运动养生方面,金世元通过搓脚、搓手、深呼吸、做操等看上去没有系统招式的锻炼方式,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厥”。

主要著作:《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等。

§§§第三十节 洪昭光

人物简史:1939年出生,著名的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冠心病和老年病专家。洪昭光2001年获卫生部“辉瑞杯”高血压健康教育奖,被评为北京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同年获选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并获“中国控烟贡献奖”。近年来致力于大众科学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其健康新观念为主要内容创造了大众健康领域的奇迹。

§§§第三十一节 徐蕴华

人物简史: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临床技术总监、主任医师、教授,生于1935年。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在处理各种高危妊娠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抢救了无数的危重母婴,深受患者的信赖。

§§§第三十二节 杨力

人物简史: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1946年出生。杨力教授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和养生文化,从事研究教学二十多年。她结合《周易》、《黄帝内经》理论,集儒家、道家、佛家等养生思想于一体,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经验进行了升华、提炼,把抗衰老理念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为中华养生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著作:《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周易与中医学》等。

§§§第三十三节 谈勇

人物简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生于1956年。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及生殖医学系主任兼国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曾赴日本研修。

主要著作:《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

§§§第三十四节 徐芾

人物简史:现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擅长妇女保健工作及治疗、咨询,尤其在更年期女性保健及综合征方面有独特见解。

§§§第三十五节 廖秦平

人物简史:生于195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学杂志》特邀编委、《北京妇幼卫生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及其他工作。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后留校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

§§§第三十六节 李大金

人物简史:生于1957年,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生殖医学会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委员,上海市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编委;《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编委。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6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年来发表SCI等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卫生部、教育部、上海市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技进步奖9项。

主要著作:主编学术专著《生殖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