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气场的神奇力量
1215400000032

第32章 气场的故事29

然而,面对买主的一再压价,哈特仍是一言不发,只是报以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使得买主误认为石油商已经找到了新的顾客。于是买主终于按捺不住了,心理上败下阵来,咬着牙说道:“这样吧,我出380万美元,但除此之外,一个子儿也不能多给了。”

380万美元,这个数目显然比哈特原来的估价的要高出许多,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当然就顺利成交了。在这场谈判中,哈特一言未发,反而最终赢取了这样谈判,这就是沉默的力量,是沉默形成的气场给予的强大力量,拥有气场有时也需要善用无声的力量。

《双赢谈判》黎滔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

气场加油站!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人相处也是需要沉默的,而且是一种艺术。众所周知,艺术是要求分寸和火候的,不可滥用无度。诚如黑格尔所言:“一切人世间的事物,皆有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所以,在我们的运用沉默这个无声的力量,也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既不能滥用,也不能不用,最终达到能够善用无声的力量,这样才能起到应该有的气场的作用。

细节054:活用“称谓”让你更得人缘

俗话说,好礼如春风。一个礼貌的称谓,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始终是人际交往中怡情悦性的重要手段。称谓是否恰当、得体,体现对人的尊重、有礼。得体的称谓是最悦耳的声音,是打开对方心扉的一把钥匙。称谓用得好,可以使对方感到很亲切,可以帮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事半功倍,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反之,如果称谓用的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使双方的交流陷入尴尬的境地,导致交流不畅甚至中断,甚至还会伤害别人,也有损自己的礼仪形象,当然不利于一个人气场的形成与凝聚。

怎么称呼别人,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事。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重视社交礼节,当然也包括称谓。中国人的称谓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长辈、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中国人的称谓既反映了人们的等级观念,又透射出一种谦恭的态度。无论任何职业,沟通能力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都是一项基本的素质能力。正由于称呼礼仪是交际礼仪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所以改善和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就一定不能忽视称呼这一环节。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却不得要领,不是让别人产生误解就是惹出笑话。事实上,只要掌握了必要的一些技巧,就能让你在广泛的交际之中彰显魅力,更得人缘,更加有利于你个人气场的凝聚。

合理使用恰当的称号。所谓恰当,是指要根据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场合而使用不同的称呼。长辈对晚辈称呼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辈对长辈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如应该使用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称呼。对于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我国的称谓大多是男性在前,女性在后,而西方,除特殊情况(如称呼主宾)外,则讲究女性称呼在前,男性称呼在后。最常见的是“女士们,先生们!”如果不清楚这些规范,就可能在称呼别人时冒犯对方或引起不快。

运用称谓的时候也应考虑到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不能乱用。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之类的称呼,反而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也是有例外的,倘若是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合理运用称谓时也要注意人的顺序。通常说来,称呼人的顺序为: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疏后亲、先女后男。比如,在进入别人家的时候,如果不从长辈开始叫起,那就是失礼的,因为应该先与最受尊重的人打招呼。而在我们中国又讲究“论资排辈”,又讲“长幼有序”,什么样的人配上什么样的称呼都有板有眼。对于家庭中的最年长的男性,要尊称祖父、大父、太公,对祖母则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如今对祖父、祖母最常见的称呼则是爷爷、奶奶。

气场故事

有一位大一的新生,刚刚开学,对于学校周围的环境不是特别熟悉,她想去餐厅吃饭,却不知道餐厅在那里,正在发愁,这时她看到自己宿舍楼的楼管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就上去问到:“老奶奶,去餐厅怎么走呀?”

她话音一落,这位大妈竟然把头一扭,没有搭理她,这位同学感到很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旁边一位同学过来对她说:“她不喜欢别人叫她老奶奶,你得叫她阿姨,她就对你热情了”。

原来,这位老大妈虽然年纪有点大了,但是心还是年轻的,所以她不愿别人叫她“奶奶”,而喜欢别人叫她“阿姨”。

知道了原委之后,这个同学再次走过去,亲热地叫了一声“阿姨”,果然这位老大妈很热情地转过身来,对她说:“有什么事吗?”当她知道这位同学要去食堂时,就一直领着她找到食堂才回来。

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就收到了超乎寻常的效果。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的一家公司有个门卫,本职工作干久了,生出厌倦和不满的情绪,表现不如刚到岗位时那般认真负责,满腔热忱,而是一味地应付、懈怠,甚至得过且过。不久,公司上级部门派来一位新经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懒散的门卫突然变得勤快、积极,还主动和人打招呼,一如从前上岗时精神焕发。对于门卫判若两人的变化,大家都感到迷惑不解,不知道他怎么会变化如此神速。后来打听到新经理没花一分钱作奖励,只是把门卫的称谓改成“防卫工程师”。

从上面的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称谓的魔力是多么巨大,那么一个善于运用称谓的人的气场,自然也是不可小看的。

气场加油站!

称谓是一门艺术,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称呼也是跨入社交大门的一道“门槛”,称呼得当,会使双方感到融洽,心情愉悦,交际就会变得顺畅,得体的称呼,既是对人的尊重,也会显示自己的礼貌修养。善于运用称谓还可以充分借用称谓的神奇魔力为自己的气场添加风采。

细节055:把握听与说的平衡

正如上面的智者所言,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协调“听”与“说”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都乐于用言语展现个人的影响力和魅力的话,但聆听同样是重要的技能。如果我们不注重聆听,再美妙的演说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因此,一个能够把握好二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不是偏颇任何一个方面,这样的人才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才能做到一个有“气场”的人。

有人说,多听少说才是金。其实不然,少说本身不是金,只是一个炼金的过程。将听来的信息消化吸收,综合分析。得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组织你的语言,这样,你说出的话一定是有质量、有价值的。所以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听”的技巧,而且也要强调“说”的技巧,二者不可偏颇。有效的倾听很重要,但是不能为了倾听就完全否认挺的重要性,其实,听别人说话也是为自己说话做准备,所以说听与说都同样重要,需要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

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说话是社交中传递自己意愿,与人沟通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更容易受到欢迎。这是因为有效的倾听既有对语言信息的反馈,又有对非语言信息的反馈,从这种倾听中,听者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并能全方位地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做出有效地回应,这便是最佳的沟通。否则,只听不说或者只说不听,都不能达到目的。

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听与说其实同等重要。根据人性的特点,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事更感兴趣,对自己的问题更在乎,更喜欢自我表现。善听者,可以掌握他人的心思,促进感情的交流与互动,表现出对他人的欣赏。当然这里所谓的倾听并不是意味仅仅听着,不作出任何反映,而是不仅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每一句话,领悟说话者的意图,还必须做到即时配合说话者,如点头、微笑或说一些简短的附和语,与说者达到共鸣。要达到这样的交流的效果,倾听者还应掌握听人说话的技巧,了解说者的性情,在自己与对方沟通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些话语,保持“倾听”与“说话”之间的平衡,这样还可以缩短与对方的距离,让对方产生好感,从而愿意与你交谈,其实这也是你的吸引力所在,也是一个人有“气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事实上,那些优秀的谈话者也都是优秀的聆听者。因此,在与人交流的过程,要保持听与说的平衡,因为不论你的口才如何了不起,如果不注意倾听,就很难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很难办成事。当然,如果仅仅是在听,无论你是听的多么的投入,不及时和对象进行交流,也会给不了对方心灵上的满足。所以要保持听与说的平衡,在听的同时,也要有视野的参与和目光的注视,最重要的是“心”的投入,用心去交流、理解,做出积极的反应(诸如眼神、表情或巧妙的语言等);在说的时候,也要注意对方的神态与面部表情反应,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准备倾听。

《经济贸易谈判》陈保国苏兰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04月第1版

《怎么成为说话高手让别人喜欢你的说话技巧》周冠中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1

气场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他听说一位智者很博学,就想着去拜访这位智者并向他请教学问。他根据听到的地址,顺利的找到了智者的居所,智者接待了他。

两个人坐下之后,这个人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他从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谈起,之后又谈到自己的事业,一讲就讲了大半天,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智者一直在静静地听着,其中有好几次想插话,都未能成功。面对这种情况,智者沉思了一会儿,并没有打断他,而是站起身来,端来一壶茶水,开始往这个人的杯子里倒茶。很快杯子就盛满了茶水,智者就像是没有看到一样,不理会杯子已经满了,而是在继续往杯子里面加水,很快水就开始往外溢了。这个高谈阔论人觉得智者的行为十分奇怪,终于忍不住问:“你没看见杯子已经满了吗?再倒茶也没有用处啊!”听到这个人发问,智者终于住了手,微笑着说:“你说得对,就像这个杯子一样,你自己的脑子里已经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只想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不愿意倾听。要是你不给我一只空杯子,我怎么给你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