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严查韦案(2)
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突然失踪,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洛阳市是省政府所在地,并且还有高级军事机关——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在那里。在这样的地方,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不能不使各界人士感到震惊!更不能不引起有关当局的足够重视。
消息传开,轰动全国,舆论大哗!一时之间“韦案“成了朝野注目的一件大事。韦孝儒并不单纯是河南省洛阳地区的行政督察专员,而且他还是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的主任。光凭这个官衔,就足以说明此人是大有来头的。
失踪案件发生后,作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上级机关的河南省政府,和当地驻军最高当局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以及责任有关的省会警察局等机关,异常关注,上下左右,忙得不亦乐乎。这更成为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泰山压顶的头一件大事,他们一方面派出大批特务,四处侦察案情,八方寻找失踪下落,一方面迅速报告他们的上级,中统局首脑机关,并要求彻查此事。
中统局特务头子徐恩曾,闻报韦孝儒失踪一案,直气得两眼冒火,七窍生烟,马上将“韦案”面报蒋介石。
重庆市曾家岩官邸的书房里,蒋介石身着一件细绸长衫,躺在一张竹制凉席上,两腿不住的摇晃着。在蒋介石在面前站着一个人,衣着整齐,态度严肃。此人看样子十分恭谨,但心情显得颇不平静,他双目凝视着蒋介石,正在痛切陈词,此人就是徐恩曾。
“报告总裁:洛阳市是河南省政府的所在地,况且又有第一战区司令部驻在那里,在这样一个机关林立,军警如毛的地方,居然会发生骇人听闻的专员失踪案,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徐恩曾愤愤然地陈述着。
“恩!恩!”蒋介石显然对这一类的问题并不太感兴趣,所以并无强烈的表示。
“报告总裁:对这个问题我倒有个看法。”徐恩曾说道,“根据中统和军统之间的历史关系,我认为韦孝儒等8人失踪一案,必定是戴笠手下的人干的。其他方面的人,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像头脑这种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实在是为亲着痛,仇着快啊!韦孝儒等这样不明不白地牺牲了,并且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于内部的义气之争,也着实令人气愤!”
“恩!恩!”蒋介石的表示依然很平淡。
“让他们像这样胡闹下去,今后就无法工作!”徐恩曾说道“为了维护党内团结,为了严肃法纪;我建议,并且我恳求总裁,务必严令军统局查明真相,惩办凶手,以利一致对敌。”
蒋介石听完了徐恩曾的报告,并不十分着急,依然是平平淡淡“恩!恩!”了两声,然后说道:“你谈的情况,看来有一些道理,但是,现在尚无确凿证据,等查清了事实真相之后再说吧!”
军中二统本来是蒋介石最得力的两个政治打手,他们的矛头自然主要都是指向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但是,在两“统”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其矛盾激烈之程度,往往并不亚于其对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人民。徐恩曾曾含愤告状,虽然并未举出有力证据,但事实表明。八九不离十是戴笠所为。
当然,蒋介石对于中统和军统之间历来的矛盾情况,心里也是有数的。但他并不担心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恰好相反,甚至相反他希望两者存在矛盾,因为他对待下属的一贯方针是制造矛盾,利用矛盾,驾驭矛盾,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个意义上说,中统和军统矛盾得越激烈,对他的统治地位也就越有利。因为双方都要争宠,就必然向他靠得越紧。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当徐恩曾在他面前义愤填膺,慷慨陈词时,既看不到他的明确表态,也听不到他的果决断语。当然,蒋介石盘算的,是静观事态发展,然后再作有利于“我”的定夺。
从蒋介石的言谈和表情上,徐恩曾似乎已经看透了他的心思,所以也不好再说什么,说完了便知趣地及时告退而去。
虽然徐恩曾的御前告状碰了钉子,但他自信自己的估计是绝对正确的,因此,他心里十分憋气。但转而又想:“自己之所以告不响,就是缺乏证据。好!我找出真凭实据再说。”于是,他便派出大批特务进行调查。
调查刚刚展开,他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函,正是施良寄出的那封:据查悉,为河防缉私问题,军统驻洛阳负责人赵理君和我们经常闹矛盾,特别前不久,因捉拿军统内部通敌人员,韦专员先斩后奏,将叛徒与日本特务直接枪毙,激怒了赵理君,韦孝儒失踪一案,必为赵理君恶毒报复之手段!
据此,徐恩曾再次要求蒋介石严令查办。蒋介石也不好再行阻拦。于是,蒋介石手谕戴笠去查办。
戴笠获得蒋介石彻查“韦案”的手谕之后,很费了一犯心思,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在洛阳地区,赵理君和韦孝儒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处于极度紧张状况之中。因此,他料定“韦案”必定是赵理君所为无疑。
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戴笠深深地感到“韦案”很不好办。如果认真办,必定会伤害自己的部下,并且与自己的面子也很不光彩;如果不认真办,又碍于有蒋介石的手谕,实在不好交差。究竟如何是好?
为了这件事儿,戴笠考虑了很久,终于有了万全之策,于是,就将蒋介石的手谕,添头加尾,照抄照转,发了下去。当然,他相信军统局河南省调查室主任岳烛远是完全能够领会他的真正意图的。
因为“韦案”发生在洛阳市,所以戴笠就用自己的化名,亲自给岳烛远下达了彻查“韦案”的命令。
戴笠在给岳烛远下达命令的电文中是这样写的:
洛阳,岳烛远兄:(密)顷奉上谕,“查洛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主任韦孝儒等8人突然失踪,务必在最短期间内彻查破案”等情,务望尽力为之。弟金水已寒印。
岳烛远是一个聪明人,看完戴笠的电令,就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首先根据中统局和军统局之间历来的矛盾关系和戴笠一贯死要面子竭力袒护部下的性格,他判断。这一通彻查“韦案”的命令,只不过掩人耳目的烟幕弹而已。
接着岳烛远又仔细研究了电令的全文,细细体会戴笠电令的语气,于是,对戴笠的真正意图很快就心明肚亮了。
尽管如此,戴笠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又将沈醉找来,密令沈醉前往洛阳,暗中协助调查。戴笠知道沈醉曾跟随赵理君多年,两人情谊甚深,自己派他前去,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古都洛阳的火车站,一列南来的火车轰鸣着开进站台,一个身着长衫的,戴着墨镜与礼帽的年轻人提着一只小皮箱从车上下来,混在人群中向外走着。此人正是奉命前来调查韦案的军统特工沈醉。
接到这项命令后,沈醉的心里一直难以平静。赵理君与沈醉的关系非同寻常,沈醉刚刚出道的时候,就是跟随在赵理君的身边。赵理君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小伙子,处处加以指点,并极力在戴笠面前推荐,才有了沈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两人是半师半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