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大意是说,追求钱财的人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还不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便借之扩大自己的权势。
很多人都在攀爬财利这块绝壁,好像自己都有免疫力似的,真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须知:骑虎难下。怎样才能突破这虚名浮利的大关呢?
洞山禅师即将离开人世,消息传出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洞山禅师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败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一片沉静。
忽然,一个上山不久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向小和尚投去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和尚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却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有多少人为了名利而追逐一生,世上能做到舍弃名利的人又有几个呢?烦恼和羁绊都是由于自己的不能舍弃或是看得太重而引起的,尤其是名利二字,人人都离不开,谁能完全撇开这两个字去为人处事呢?人生于世,君子圣贤雅士也好,小人俗人凡人也好,谁也不能无所谓的舍弃。俗人爱财,君子就不需要么?圣贤若是没了一日三餐,也要去赚钱糊口。只是圣贤并不执著于此,而是懂得舍弃,做到了俗世的淡泊。
有些人可能贪婪于名利、不顾其他;有些人于名利则很淡漠,名利之外还有更高雅的追求。于名利,君子可取之有道,小人则可能不择手段。所以求名利者未必就不淡泊,要看将名利置于人生的何种位置,名利之外还有什么,更要看用什么方法手段去求取名利。名利远去时能淡然处之,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有所收获当然也快乐。既不想贪婪于名利,也不须刻意地强求淡泊,任其自然便罢。
与世俗之人“讨名”、“买名”相反,真正的“名人”却是“逃名”的,他们往往都视浮名为粪土,并且弃之如敝屣。德国哲学家康德非常厌恶沽名钓誉的行径,他幽默地说:“伟人只有在远处才发光,即使是王子或国王,也常会在自己的仆人面前大失颜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心境,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丝温暖,几分快乐;也许正是少了几分对名利的追逐,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分自在,几般快慰。
佛·光·小·语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来,若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
自我约束,时刻省察自己的良心
自我约束是减少错误最有力的道德力量,正直和诚实是一个人心中的审判官。
我近来省察自己,觉得自己越弄越不像了!所以我要常常研究这一类的书: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够改过迁善,做一个好人;又因为我想做一个好人,同时我也希望诸位都做好人!
——弘一大师
只有时刻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能避免你的人生被玷污。
时刻反省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良知与处世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才能减少过失,无愧于心。自我约束是减少错误最有力的道德力量,因为一个人做了违背道德信义的事,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内心的惩罚。而正直和诚实就是一个人的良知,是一个人心中的审判官。
唐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禅师,也是当朝国师。
有一次禅师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时,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大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水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开行,不要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回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父开口求情,只好把船开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船以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走开点,快把座位让给我!难道你没看见本将军上船?”这位蛮横的将军一鞭子下去正好打在梦窗禅师头上,鲜血顺着脸庞流了下来,禅师一言不发地把座位让给了他。
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既害怕将军的蛮横,又为禅师的遭遇感到不平,于是窃窃私语: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还抢禅师的位置并且打了他。将军从大家的议论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心里非常惭愧,但身为将军,却又拉不下脸面,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儿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水边,慢慢地洗掉了脸上的血污。此时,那位将军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上前跪在禅师面前忏悔:“禅师,我……真对不起!”梦窗禅师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良心的惩罚是最痛苦的煎熬,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背负着良心的惩罚会让你苦恼得寝食不安。要做到坦坦荡荡,唯有让自己的心充满正直、诚实。当正直和诚实的阳光照耀着你的心灵时,阴霾就会远离你的世界。
天是心中那片天,神是心中那尊神。心中有原则,做事就不会为得失所迷,心情就不会为得失所累。为人处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让灵魂受审判。
佛·光·小·语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背负着良心的惩罚会让你苦恼得寝食不安。要做到坦坦荡荡,唯有让自己的心充满正直、诚实。当正直和诚实的阳光照耀着你的心灵时,阴霾就会远离你的世界。
谦和之心,谦受益而满招损
只有谦虚,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才会有务实的精神,也就才能不断进步。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学力不足。三年来在闽南虽曾讲过些东西,自心总觉非常惭愧的。这次本寺诸位长者再三地唤我来参加戒期胜会,情不可却,故今天来与诸位谈谈,但因时间匆促,未能预备,参考书又缺少,兼以个人精神衰弱,拟在此共讲三天。
——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虽然一生名誉相随,但他一直都是一个很谦逊的人。怀谦和之心方是真正的大师之道。
只有谦虚的人才会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山不辞石固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方能成其深。科学家牛顿在听到有人称赞自己时,曾说:“在我自己看来,我只不过是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我面前浩瀚的大海,却全然没有发现。”
牛顿定律的确立,万有引力的发现,微积分的创建……牛顿一生成就卓著,却毫不满足。巴西球员贝利每次进球后,别人问他哪个球踢得最漂亮时,他总说:“下一个!”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最纯朴而谦逊的。”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还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年之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识透他的心机,便不再隐瞒什么,他对禅师说:“老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四方云游,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学僧认真回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木盆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
禅师又抓了几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里,石灰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道:“老师,弟子明白了!”
“谦受益,满招损。”不要因为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其实处处都是学问,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九牛一毛、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因此,只有学会谦虚才能得到真经。
一颗谦虚的心正如那盛了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将能盛得下更多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智者的原因之所在,因为只有拥有谦虚的态度,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才会有务实的精神,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真正谦虚的人就正如那流淌着的活水。因为水是万物的根源,充满无限生命的可能。水,不具固定形态,随方就圆,可依任何容器改变它的外形,深谙圆融之道。水,利于万物而不居功,为善而不欲人知。水,能洁净万物,却不与之同流合污,借由三态变化,永远保持纯真本性而不变。水,看似柔弱无比,却是大自然中最强大的力量。水,服从自然法则,哪里卑下,就往哪里去,拥有谦逊美德。
佛·光·小·语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过而改之,迁善改过以作圣
若能正视、承认并改正自己的过错,错误对于我们而言便是一笔财富了。
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弘一大师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是不完美的,总是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
在弘一法师的眼里,人是不怕犯错误的,怕就怕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孔子曾经说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知错能改,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源自《左传》中的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向他进谏。晋灵公当即表示:“我知道错了,一定会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历史上也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也有很多人有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却缺乏改过的决心,知错而不能改过。承认错误只需要几分钟,但改正过错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已经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却因为无法持之以恒,终究难逃重蹈覆辙的错误。要知道,很多伟人也同样是曾经犯过错误的人,而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们知错能改。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民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去,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一直看到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其他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后来,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我虽然羞辱了你,可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由于各个方面的局限,人的一生总是难免会犯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错误,而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我们的过错。首先是知错,若连自己的错误都不承认,就无从说到下一步,其后果也必定会是一错再错。但若能正视并且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能在此基础之上对错误进行改正,那么,错误对于我们而言便是一笔财富了,要知道,犯了错误改得越早,就进步得越快。
古人有句名言: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里跌倒的,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知错能改便是好样的!
佛·光·小·语
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承认错误只需要几分钟,但改正过错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已经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却因为无法持之以恒,终究难逃重蹈覆辙的错误。
§§§第二节 增进德业成大道
经济的发达、文明的进步更应该带来高层次的同情和关怀。自然赋予我们作为人的身份并不是让我们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多地去关怀其他的生命,与其他的生命更加和谐、友好地相处。
珍惜点滴,唯有惜福方有福
越懂得珍惜常人看来不值得珍惜的东西的人,便越懂得珍惜自己、珍惜人生。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的一生可谓时时处处都十分注重对福气的珍惜,他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的俭朴,甚至到了粗劣的程度,他对精美的东西总是极力地排斥。1924年,弘一法师到普陀山居住七天,他每天早上仅仅吃一大碗稀饭,而且连菜都没有。中午也仅仅是一碗饭、一碗大众菜。他每次吃完饭都会用舌头将碗舔一遍,确保将食物吃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开水冲入碗中,再喝下去,唯恐有剩余的饭粒造成浪费。
由此可见,弘一大师是何等地惜福!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相识。”再平常不过的相遇和周围的事物,其实都是很多的过往的因所结出的现在这难得的果。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佛家是在用其唯美的文字告诉世人应该要懂得去珍惜,不仅仅是珍惜自身,更要去珍惜他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事物,即使它现今已变得残旧或者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但依然不要随便丢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