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偏方治大病。”偏方以其简单易行、使用方便、用之有效、价格低廉而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享有美誉口碑。饮食偏方大多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验证出神奇功效而形成的。随着现代科学理念的导入,饮食偏方已给很多现代人带来了强身健体的欣喜。
1.“粗茶淡饭,吃出铁汉”
“粗茶淡饭”四个字包含着许多层含义,首先它强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搭配、米面混食,辅以各种蔬菜,并且搭配适量动物性食物。同时指出要经常饮用粗茶--即比较粗老的茶叶。《北京晚报》曾经刊载过北京市的一些老人饮用吴裕泰茶庄出售的粗茶“绿珠”,糖尿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的报道。而“淡饭”
的另一层含义则是菜肴口味要清淡,不能“口重”即吃食盐过多。
中医认为糙米味甘、性温,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镇静神经、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所谓“精”指的是精加工的米、面、杂粮,精加工后似乎口感好了,但是把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外皮全都去掉了,从而大大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粗杂粮,老百姓不用多花钱就可以得到比较丰富的营养。主食精与粗的平衡是现代营养学用于指导人们科学安排膳食的最简便易行的办法。
美国通用食品公司调查发现:一天吃三顿全谷物的人最不容易肥胖。每天三顿食用全谷物食品的妇女与每天食用谷物食品少于一顿的妇女相比,BMI指数(体质指数,为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要低得多;男性的趋势也基本相似。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1万名男女进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后发现:食物种类越多,维生素和矿物质就越容易达标。有杂食习惯的人可以从各种食品中摄取营养,因此其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比有偏食习惯的人更加充分。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我国种植萝卜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有冬萝卜、春萝卜、夏秋萝卜等品种,可四季栽培供应,是一种被群众广泛食用的蔬菜,也是四季常菜。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萝卜上市,郎中下乡”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民谚,其中就隐含着说明了萝卜具有防病、治病功效,而近年中国科学家发现细嚼、生吃萝卜可促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扰素。
目前,干扰素诱生剂的抗肿瘤、抗病毒作用已获公认,其有效成分为双链核糖核酸。有数据表明, 一个分子双链核糖核酸进入细胞,即可使这个细胞释放出全部干扰素。但人工合成的双链核糖核酸在吞咽过程中极易被降解,经静脉注射又易产生副作用,故很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内科研机构致力于从蔬菜中寻找干扰素诱生剂,先后在10种蔬菜中发现了此物质,其中以萝卜含量最高。1996年我国科学家宣布,萝卜中含有一种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物质--“干扰素诱生剂”.实验证明,此物质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对人的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子宫颈痛等离体细胞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刺“干扰素诱生剂”可以抑制鼠网状细胞肉瘤的生长,对乙脑病毒感染后的小白鼠也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更可贵的是,萝卜中的双链核糖核酸对口腔中核糖核酸酶的耐受性相当高,在吞咽中不易被降解,且无任何副作用,但萝卜煮熟后其有效成分被破坏,只有生吃细嚼才能使其中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但需注意的是,生吃萝卜半小时内最好不吃其他食物,以防其有效成分被稀释,一般每日或隔日吃100~150克即可。白萝卜、青萝卜等所有十字花科萝卜都含有相同的干扰素诱生剂的有效成分双链核糖核酸,这一重大发现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药食同源”
的伟大真理!
此外,萝卜有消食、降气之功,对气管炎和咳嗽有疗效,所含木质素和辛辣味物质有防癌的功效,且富含维生素C.萝卜能通便,抗菌,防胆石形成,降胆固醇,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萝卜中含萝卜酸,吃生萝卜丝加白糖具有戒除烟瘾的作用。可见,萝卜一物多用,多吃萝卜有益健康。
3.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被称为“大豆之乡”.五千年前大豆即是中华民族五大作物之一。20世纪30年代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达2.2亿亩,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球的90%,位居世界第一。在20世纪40年代产量开始下降,建国后又逐渐上升,1956年产量曾达204亿斤,1957年播种面积恢复到1.9亿亩,但到了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产量第一”的口号下,大豆被贬为“低产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最低降到1亿亩,年产量剧减到140亿斤。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大豆产量却以远较其他粮食作物高的速度猛增。
我国共有食用豆类20多种。大豆含蛋白质40%、脂肪20%左右,被誉为“田园里的肉”和“优质蛋白质的仓库”,是古今公认的食疗佳品。我国民间素有杂食的习惯,大米缺乏赖氨酸,而豆类中赖氨酸丰富,吃豆饭,就比单吃大米饭营养价值高。北京人常将玉米面和黄豆面混合成杂合面,玉米中色氨酸、赖氨酸含量低,而黄豆的蛋白质中赖氨酸、色氨酸含量较高,混合食用,就提高了食物的营养价值。这恐怕就是“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的现代科学解释吧!
现代研究揭示,大豆蛋白能降低人体血胆固醇含量,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营养专家对数十名血胆固醇高的男性进行了试验,将他们通常蛋白质摄入量的一半用大豆蛋白替代,结果发现受试者血胆固醇含量平均下降11.5%.豆制品中含有的大豆蛋白能大大降低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因而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豆中富含一种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异黄酮作为大豆特有的植物雌激素,其化学结构同己烯雌酚近似,是动物雌激素的前体,对女性,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有非常重要的保健功能,而且没有动物雌激素的副作用。如日本人因喜食豆类食物,乳腺癌发病率远低于美国,但移民美国的日本人由于饮食结构“西化”,乳腺癌发病率与美国人不相上下。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FDA)准许宣传大豆的健康效用时指出:大豆异黄酮作为植物雌激素,它刺激乳房、子宫内膜细胞受体的强度,仅为自然产生或人工合成的动物雌激素的千分之一,所以只会作用在特定组织,是非常安全的。大豆异黄酮不像动物雌激素那样,会诱发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大豆的祖国--中国出产的大豆含有相当高的异黄酮成分,常饮富含异黄酮的豆浆至少可以降低三种癌症--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
综上所述,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大豆上体现得最为集中。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委员会也已于近年将大豆列为“已确立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可见天然食物大豆作为“功能食品”出现不仅确有历史的依据,也得到当今西方学术界的公认。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食物的防病保健功能是客观存在的。
豆类及豆制品等是我国传统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并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以及铁、锌等必需微量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青年的正常发育,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应有一半以上为优质蛋白质,为此膳食中应含有充足的豆类食物。中老年人为了防止骨钙丢失,需要摄入充足的钙,因此也应每日摄入一定量豆类食品。含有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豆类食物(包括豆腐等豆制品)应当常吃,为此国家组织实施了“大豆行动计划”.
(1)豆类食物
①黄豆
2000多年前的医学古籍《内经·素问》
中已把黄豆列为五谷之一,称之为“菽”.大豆(黄豆)不但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同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大豆味甘性平,不凉不燥,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宽中下气、健脾生乳,利水消积、润燥消水,排脓消肿、通便定痛等功效,可治胃中积热、水胀肿毒、小便不利等,是治疗虚劳内伤、消渴水肿、温热伤寒等疾病的最佳药品,且不存在任何副作用。只是人们经常食用大豆,所以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其实,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大豆上体现得最为集中。大豆其独特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正在被西方广泛认同,这也是何以近年来大豆食品风靡欧美的原因。
②黑豆黑豆性甘寒,色黑,专功补肾,镇心明目,利大便、利水作用较强,煮食能辅治肾病所致水肿。当梅雨季节或身居潮湿之地时,食之可预防风湿痹痛。黑豆还能除胃热,散结积。《食经》载:黑豆“疗温毒水肿,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延年秘方》载:服食黑豆可使人“长肌肉,益颜色,填骨髓”.《养老书》载:
“李守愚每晨食黑豆27粒,谓五脏谷,到老不衰。”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将黑豆、糯米各等量熬粥食,可养胎保胎。用黑豆炖肉吃,可壮肾填精,预防耳鸣。《得配本草》一书记载:“黑豆,清水煮,盐水下,尤能补肾。”
黑豆含蛋白质36%、脂肪16%,且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吸收率高达95%,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黄素、黑色素及卵磷脂等,其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黑豆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含磷量是同等重量鸡蛋的两倍多。
③绿豆
绿豆又名青小豆,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药食兼用食物。绿豆味甘、性凉、消暑、利水,除百药毒,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热药毒。《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明目降压的功效;绿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谷类高1~3倍,蛋白质功效比是各种食用豆类中最高的,而且氨基酸种类齐全,赖氨酸的含量比一般动物性食品还高。绿豆还可促进机体吞噬细胞数量增加或吞噬功能增强等作用,长期食用可减肥、养颜,增强人体细胞活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亦可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在我国民间,历来就有食用绿豆防病的习惯。
④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赤小豆煎汤,连服数日,可治慢性肾炎水肿。
(2)豆荚类蔬菜
豆荚类蔬菜,包括扁豆、四季豆、豌豆、毛豆、荷兰豆、豇豆、刀豆、蚕豆等。豆荚类蔬菜蛋白质含量较高,所含氨基酸多于谷物,赖氨酸含量与动物性蛋白质近似,钙、磷、铁、维生素B1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
①豌豆
鲜豌豆是富有营养的蔬菜。中医传统文献记载,豌豆味甘、性平,和中下气,通乳消胀,利小便,解疮毒。青豌豆煮熟食,或嫩豆苗捣烂榨汁,每服半杯,一日2次,对糖尿病有食疗的功效。豌豆煎汤服,利小便。豌豆含大量糖分和维生素、矿物质、淀粉,蛋白质含量尤为丰富,为22%~34%,每百克鲜豌豆含硫胺素0.54毫克,是含硫胺素最多的蔬菜。豌豆的嫩苗、嫩豆都可食用。鲜豆还可加工制成罐头。豌豆苗细嫩柔软,做汤最美,具有特殊的香味。豌豆又是豆类粮食,干豌豆磨粉白而细腻,可制成糕饼、细粉丝、凉粉等;着名宫廷小吃豌豆黄就是以豌豆为主料的。
②扁豆扁豆是常见的蔬菜。扁豆味甘、性平,可清热解毒、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如白扁豆50克,炒后研末,每次12克,用温开水送服,治肠胃炎;扁豆50~100克,水煎,分2次服,治小便不利。
③豇豆我国自古栽培豇豆,为夏季重要蔬菜,也是八九月的主要蔬菜之一。豇豆味甘、性平,可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小便频数。如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碎用冷开水泡服,可治食积腹胀。用带壳干豇豆水煎,吃豆喝汤,可防治消渴(糖尿病)。每日煮豇豆,调少许盐食之,补肾气。以豇豆煮汁饮,解鼠蟒毒。
④刀豆鲜刀豆是常见的蔬菜之一。刀豆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次10~15克,开水送服,治气滞呃逆。刀豆子2粒,包干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治肾虚腰痛。刀豆子10粒(打碎),甘草5克,冰糖适量,加水1杯半煎至1杯,去渣服用,治咳嗽。
⑤蚕豆鲜蚕豆也是大众化的蔬菜,适量摄食可作为震颤麻痹(又叫帕金森综合征)的辅助治疗,震颤麻痹是由于人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锥体外系统缺乏一种神经化学传递物质--多巴胺而产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
4.男子不可百日无姜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民间医家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另外还有“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姜同葱、蒜一样,是烹调菜肴不可少的香辛配料。
姜的营养成分大体和葱蒜相似,同样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生姜同样含有植物杀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它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
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时的食疗良药。外出旅游,出发前口嚼生姜服下、贴一片在肚脐上,或放在鼻旁嗅闻,可防晕车晕船。故民谚有“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
5.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红糖)白糖与具有民族特色的红糖不可同日而语。红糖含蔗糖95%左右,颜色呈暗黄色至红棕色,是用我国传统工艺生产的糖,现多产于浙江、广西、云南、贵州一带。
红糖传之于中医古籍,唐《新修本草》中在“甘蔗”条下有如下记述“……取法以为砂糖,甚益人”;公元1596年,李时珍撰着的《本草纲目》中“砂糖”条下记载:
砂糖“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
据资料记载,“一千克红糖含钙九百毫克、铁一百毫克,而钙、铁又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据报道红糖含有十分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有些微量元素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
中医认为妇女产后身体多淤,且八脉空虚,每致腹痛。凡偏淤者,医生常处以生化汤、失笑散或金铃子散,并嘱在药煎好后以红糖调服,目的在于利用红糖”通淤“
或”排恶露“的作用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对无力购药或不及备药者,取适量的中段童尿拌红糖口服,亦可收到异曲同工之效。”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就是红糖。
曾有一个女青年,因长期患病,身体瘦弱,体重不足50千克。她怀孕后思想负担很重,担心自己承受不了,经采用中国传统的食疗方法,设计以温热补虚寒的”对证之食“:给她吃糯米酒酿卧鸡蛋以及加有红糖和芝麻的小米粥等食物,结果不仅产下了健康的婴儿,而且身体比产前还结实健康,她产后坚持哺乳,婴儿也发育良好,活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