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一通百通除百病
12062800000026

第26章 居移气,养移体:以心通补(3)

第二天上午,我陪同患者来到了老人家的诊所。老人仔细询问病情,进行了有效的对症治疗。临走时,患者因为家庭实在困难,要求开一些便宜的药。这时,老人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以后这个人来治病要全部免费,直到好了为止。

我在旁边赶忙劝老人不能这样,可老人说了一段让我铭记终生的话。她说:“病人家里都穷成这样了,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能再收她的钱呢?小伙子,你虽然和我孙女是同学,也是学医的,可我并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这样做的。记住奶奶一句话,以后行医的时候,不管病人有钱没钱,都要先看病。咱这做医生的首先是要治病救人,积德行善才对。”老人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因为我觉得也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医。

古人说,“大德必延其寿”,老人家得享105岁的高寿,在睡梦中驾鹤西归。这与老人这一生积功累行是分不开的。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可她那高尚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却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怀念。

“信心”生阳法:心“通”,身体跟着“通”心理暗示可以对治疗起辅助作用。阳气或精气神包括信心,“信”是沟通彼此之间能量的前提条件,当你“信”了,它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阳大法,可使您的血脉畅通,气机顺畅。

信心可激发人体的正能量

我常常惊叹于唐僧是如何历经千难万险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这样的历险即使对现在装备精良的探险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当时只身前往的唐僧呢?后来,随着阅历的丰富,我才逐渐明白了什么叫做奇迹,而“信”在其中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信是一种能量,佛经说:“信为一切功德母。”一个有信仰的人可以不惧艰难、三拜九叩前往心目中的圣地。对于一个自信的人来说,短短的数天即可创造出奇迹。

我身边有不少学西医的朋友,他们告诉我说,如果病人即将上手术台而医生不收他们送来的红包,那他们就会很不安,也不相信你会好好地给他治,所以,病人经常逼着大夫收红包,让他们也很无奈。不过,有良知的医生往往会先把红包收下,做完手术之后再还给病人。

实际上,对于有良知的医生来说,收不收红包都一样,手术都是要做的,而且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是,患者家属还是会有一种错误的心理,认为医生收了就会做得好,不收的话就很难说了。所以说,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治病不仅是身体上的,许多心理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一个人相信西医,相信那一刀可以帮他解决问题,于是做了手术。可是,挨了一刀真的能把病灶消除了吗?很难说。其实,不管是医生告诉患者的一些话,还是一些心理上的暗示,都跟维生素一样,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一个人接受这个东西了,相信它是有用的,它就真的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因此,我反复强调的阳气或精气神包括信心。“信”是沟通彼此之间能量的前提条件,当你“信”了,它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阳大法,可使您的血脉畅通,气机顺畅。

此外,医生一定要有自信心,要懂得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方面的例子:两个人都得了肺病,不过一个是肺炎,一个是肺癌。照完胸片之后,可能护士一个不小心,两个人把片子拿错了,得肺炎的这个病人拿到了肺癌的片子,得肺癌的病人拿到了肺炎的片子。结果,肺炎病人一看片子,精神一下子就垮掉了,两三个月后就死了。而那个肺癌病人以为自己并无大碍,当肺炎治了一段时间,慢慢地,也没出现什么大问题。

可见,动其神就足以给一个人致命的打击。所以,作为一个医生,我还是要强调三阳开泰。你的语、视、行都要往阳的方向去,即便患者有肿瘤了,你也要坚信你能给他治好,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这种信心实际上就是人体的正气。

试想,一个医生如果自身都有病,怎么能给患者把脉、评脉?怎么能够集中精力为患者排忧解难?这就要求我们白天看病,晚上读书,有时候还要去练功,平时也要注意饮食和养生,一定要让身体这个革命的本钱不倒。所以说,想要成为一个大医是很辛苦的。

当一个人能够从根本上明白为何要有慈悲之心,并且真正拥有一颗慈悲心时;当一个人凡事都能够强调三阳开泰,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时;当一个医生能够处患者之境,不仅自己树立信心,也赋予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时,正气就会由内而外地生发出来。

不要让“指标”迷住了双眼

前面谈了很多的通补方法,也不知有多少朋友理解并认可了。或许有些人还是宁可去医院检查,看着一大堆离谱的指标发愁,也不愿意相信中医的真实与传奇。现今这个时代,人们在充分享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它所带来的压力。比如医学上的一纸验单,就不知苦恼了多少人。但是您如果抛弃这些成见,那我相信,您就无意中又向健康长寿迈出了一步。

说起指标,我就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来找我的一个朋友。当时,我这个朋友忧心忡忡地向我倾诉说:“武大夫,这次你可得帮帮我,我都不知道我的肝脏已经损害得这么严重了!”他陆陆续续掏出了一堆验单,我大致地看了看,也就是谷丙、谷草转氨酶超出了正常值许多,另外就是总胆红素也高出不少,其他的虽说也有一些偏差,但是整体来说还算是不错的。我对他做了一番检查之后,发现他身体方面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我又问了他一些基本情况,心中有了底儿:他其实什么问题也没有,不仅经系畅通,身体健康,而且工作如意,事业亨通,只是心里有个结儿,没想通。

于是,我安慰他说:“别着急,从你的验单来看,是有点问题,但是也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你告诉我,体检身体前,你是不是没有休息好,最近的应酬也比较多?”他紧锁着眉头想了想,肯定地回答道:“我这段时间的应酬是有点多,工作的压力也大,所以酒没少喝,睡眠也不怎么好。可是这个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这么大影响吗?”我说:“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你验单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十有八九就是这段不规则的生活所导致的。别担心,这样吧,我给你开个方子调理一下。不过,最重要的是你要改变一下生活习惯,让它规律点,过段时间就会好了。”朋友充满疑惑地看着我:“真的没事?只要我日常生活注意一下就行了?可是,有的医生说我必须吃一些护肝的药呀!”看着他阴云密布的脸,我能充分感受到他那份担心。不过,我轻松地笑了:“我现在不正在给你开方子调理吗?你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别怕,会好的……”又听我说了一些医学上的常识之后,朋友若有所悟地离开了,我却陷入了对现今医学辅助检查技术的思考当中。

不可否认,现代医学在检查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更清楚地明确诊断,也让病人明明白白地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可是,它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小视的。比如说一个肝癌患者,如果他不知道自己是肝癌的话,或许可以活得更久一些。但是,一旦确诊了,他在心理上会形成很大的压力,倘若再关注一下最新的研究成果,说什么肝癌的成活率和生存率是多少多少的话,就更容易在内心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最后真的就如研究成果所说的那样,早早离世。

除此之外,检查结果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不管是国内抑或是国外,研究人员都承认人是有生物节律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等都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假如检查身体的时候,正好处于身体的低潮期,那么一些指标很有可能会很离谱,可过一段时间再检查的话,它就会变好很多。然而,一个人要是想不通的话,就会被它威胁到,看着离谱的指标,敏感的神经一下子绷得紧紧的,自信心全部跑到了爪哇岛,他的精神也因此受到重重的创伤。

当一个人的精神受了伤之后,情绪、体力、智力就会一下子跌到低谷,这个指标极有可能就固定在这个水平上了。即使身体处于高潮期,也很有可能就定格在那里。

还有一些人,可能这段时间身体处于情绪、体力、智力的高潮期,用现代的仪器检查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是,过一段时间就猝死了。如此说来,检查结果给予人们的安全感,也很有可能掩盖一些实质性问题。一个人明明身体很不舒服了,但是看着几乎完美的指标,也只有相信自己真的没事,反而耽误了休整和调理。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大家不要看指标,而是给大家一些建议,不要让指标迷住了双眼,使大脑也变得盲目起来。人要相信自己,相信经过多少万年的进化,这个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有着相当完美的感觉系统的。与此同时,您要给自己充分的休息和帮助,这样身体的自我调控机能就会慢慢地恢复,继续它的工作。

说到这个,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老前辈。1999年春节的时候,也就是2月份的一天,老人还到我家里来吃饭。那个时候的他看上去精神很好,也没有听他说起身上有什么不舒服。后来4月份检查身体的时候,被告知有肝癌,就给我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我当时在天津出差,老人一听我不在家,就什么也没说,同时嘱咐自己的家人不要告诉我,说我这个时候正是忙事业的关口,不要打扰了我。等到6月9号的中午,我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女儿告诉我说,老爷子没了!那一瞬间,我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是一位对我人生、事业发展影响极大的前辈,无论是我的生活还是事业,处处都有他留给我的影响。等回到自己的屋子,想想老人曾经对我的好,我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伤心得一塌糊涂!

其实,老人就是4月底的时候有些感冒,之后发高烧,便去医院做了一下检查,结果查出肝癌,医生决定给老人家做射频消融,没想到这一下也送走了老爷子。其实,他有肝病很多年了,平时注意调理,也没什么大问题。若是那次也按照感冒来治疗,或者说不告诉老人那么多情况,或许老前辈还能活得很久一些。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会心中充满遗憾:你想想,若不是强烈的心理暗示,若不是临床上的错误治疗,老爷子还会走得那么早吗?

所以,有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对于一个真正想保持健康的人来说,脑子就不应该有“不治之症”这个概念,更不要随便怀疑中医。而且,对于中医而言,只有辨因、辨证治疗才能算真的医术。关于指标,我承认有它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迷信那个东西,否则,当您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您的坏命运就可能由此开始。我们治病养生求长寿,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迷信。只有这样,您才能学到中医的精髓,或者体验到它的神奇之处。也只有这样的读者朋友,才能体会并掌握我所说的通补之法。

有人说,自信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