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1
12041900000004

第4章 做人要有高尚气节(3)

当年秋天,夏完淳和岳父等三十多人,在南京刑场同时被处死。年仅17岁的小英雄夏完淳临难时,刽子手喝令他跪下,他仍大义凛然,誓死不屈。

夏完淳风华正茂,不留恋美好时光,毅然选择为国捐躯,“少年英雄”之誉当之无愧。与雄才大略的名臣武将们相比,那些舍生取义、有所作为的少年英雄,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献身精神和责任意识更让人敬佩。

林则徐虎门销烟

清代末叶以来,外国列强渐渐敲开了我国的国门,也开始了他们侵略、欺凌、戕(qiānɡ)害中国人民的历程。

从嘉庆时起,外国商人就开始在广州珠海外的海面上干起了走私鸦片的勾当。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他们开始成千上万箱地向我国输入鸦片,并逐年猛增。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已增至4万多箱。清朝每年出口的大量茶叶、丝绸等特产,都无法抵偿这些鸦片的价值,每年还得流出420万两白银。

鸦片不仅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它还深深地毒害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民被称作“东亚病夫”。

这时,清政府内部针对鸦片的输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林则徐为首的禁烟派,一种是反对禁烟的求和派。林则徐疾呼:“再不禁烟,中国将没有能够抵挡侵略的兵勇,也没有可充作军饷的银两。”道光皇帝被林则徐的慷慨陈词和爱国情感所感动,决定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一到广州,就立即下令对学生进行考试。考场大门在学生进入考场后就被关得严严的,不允许任何人进出。考卷发下来了,学生们大吃一惊,个个都愣住了。考卷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次考试,可以不答试题,但必须把自己知道的贩卖鸦片的人的姓名、住址和活动情况写下来,尤其是官兵受贿走私的内幕,更要写明,不得有丝毫隐瞒。”学生们都年轻活跃,对鸦片走私深恶痛绝,且又来自四面八方,对有关烟贩的情况知道得很多,便全都默默地写了出来。

烟贩们的情况被摸清后,林则徐立即严惩了一批违法官员和烟贩子。随后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商人必须在三天内缴出全部鸦片,并写下永远不再贩运鸦片的保证书。今后如再出售鸦片,货全没收,人皆伏法。

烟贩们得知消息后,立刻慌恐不安,遂交出鸦片共计两万余箱,约2376万斤。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林则徐决定在广州门户——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全部鸦片。销烟开始了,光着膀子的工人和士兵们把鸦片纷纷倒入两大个挖好的卤水销烟池内,再投入生石灰。顿时,池水滚沸,浓烟冲天,周围的人也跟着沸腾了起来。五月十五日,鸦片全被销毁,历时二十多天。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狠杀了外国商人的嚣张气焰,大大显示了国威,捍卫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我们学习林则徐,就要学习他的果敢勇毅,也要做出一番“亲者快,仇者痛”事情来。虽然今天的祖国已不再孱弱,不再有人胆敢依仗坚船利炮来倾销鸦片,但我们应该对各种各样的毒品和“精神鸦片”提高警惕,因为总是有些人不愿我们祖国强大、人民安康。

关天培血溅虎门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虎门销烟,大长国人的志气、大灭敌人的威风。但懦弱的清政府慑于英国人的淫威,撤了林则徐的职,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接替林则徐的职务。琦善到广州后,极力讨好英人,反而使侵略者的气焰更加嚣张。不久,英军进攻虎门,镇守虎门的清军水师将领关天培率众御敌,壮烈牺牲。

关天培自幼习武,为人正直。1834年,关天培担任广东水师提督,成为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的得力助手,并且他为巩固海防、训练水师、攻打英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1841年2月25日,英军向关天培镇守的镇远、威远二炮台发动进攻。在此之前,英军已攻下兵微将寡、缺炮少弹的虎门前横档、永安二炮台,关天培深知这仅存的镇远和威远二炮台,由于钦差大臣琦善卖国求荣、从中捣鬼,同样不堪一击,想守住虎门谈何容易?因此,已经62岁高龄的老英雄关天培与守炮台将士四百多人抱定与虎门共存亡的决心,他对众将士说:“人可死,志不可侮。今日,我们面对强敌,只有决一死战,以报国恩。我在此对天发誓,我在炮台在,决不后退!”将士们也随着齐声高呼:“我等誓与炮台共存亡。”中华儿女的豪迈气魄顿时震天撼地。

出征之前,关天培拟好一封家书,派自己的心腹将士孙长庆送回家中。信中写道:“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敬养老母,又不能教子成材,这一切只能由我妻代劳了。今日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切勿悲哀,望你们多保重,教育子女勿忘国家民族,永不与奸佞同流合污……”捎信诀别亲人后,关天培轻松了许多,随后他召集守炮台的一批官兵,进行新的布防,准备随时应战。

平静的海面泛起阵阵波澜,英军的战舰向镇远、威远驶来,关天培下令备好枪炮,做好准备,节约弹药,等敌人靠近了再打。英军战舰上的指挥官正在为攻破横挡、永安高兴,根本不把镇远、威远放在眼里,总指挥官乔治下令英军从三面包围镇远、威远,同时开炮,一举摧毁关天培的部队。

英军船多人多,弹药充裕,三面围攻,万炮齐发,关天培却毫不畏惧,带领将士们沉着应战,给英军一顿当头痛击,令其畏缩不敢向前。但终究还是弹尽无援,寡不敌众。清兵火力逐渐减弱。英军趁势登上炮台,关天培及将士们于是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清军勇猛地挥舞大刀、长矛,节节逼退英军,可伤亡也越来越惨重,关天培更是多处受伤。眼看自己周围已尽是英军,老英雄最后刺死一个敌人,仰天长叹:“英人可恶,琦善可恨,天培在此殉国了!”接着手起剑落,引颈自刎。

残酷的战斗结束了,关天培与400多名官兵均战死疆场。

清末海军将领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和关天培如出一辙。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作为致远舰总兵,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速度猛撞敌舰吉野,却不幸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其爱国精神、英勇事迹可歌可泣。

面对强敌,关天培、邓世昌和他们的将士们奋勇反抗、视死如归。英雄们奋勇杀敌、保家护国、勇于牺牲的美德让我们无比尊敬;同时,国家落后、贫弱,屡遭强敌欺凌,当权者贪生怕死、卖国求荣,又让人扼腕切齿。

陈化成临危受命

陈化成陈化成是清朝海军将领,历任把总、参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是鸦片战争中的抗英名将。

陈化成在英军大肆侵略中国之时,临危受命调任江南水师提督。他一上任便积极筹备吴淞口的防务。他抓紧演练守军,修台铸炮,沿海塘筑土堡26处。为增强江南水师战斗力,陈化成以所带福建亲兵对其严加训练。

1842年4月,英国侵略军攻陷乍浦,江苏全省震恐。陈化成率军驻守吴淞西炮台,与东炮台、小沙背形成犄角之势。

1842年6月,英国舰队直入长江,进逼吴淞口,足智多谋、沉着稳健的陈化成令人摸不着头脑,英军不敢擅自出兵攻炮台,即以木牌浮书约战。两江总督牛鉴和徐州总兵王志远怯阵惧敌,意欲后退,当即遭陈化成严厉斥责。

6月16日,英舰向吴淞进攻。跟看英军如虎狼般扑向炮台,陈化成首当其冲,亲自指挥炮手狙击敌舰。他让炮手待敌人靠近时大力开火,很快便击沉三艘敌舰。牛鉴看到英军密密麻麻,枪炮堆积如山,恐惧不已,就多次派人找到陈化成,劝说他退兵,以保性命,但每次都被陈化成愤怒地斥退。牛鉴见退兵无望,便弃炮台而逃。这样一来,东炮台和小沙背就落入敌人之手。英军集中全部兵力转而进攻西炮台。参将周世荣也是胆小鼠辈,他畏惧敌人,就劝说陈化成后撤,陈化成拔出腰中佩剑,喝斥他胆敢投降,格杀勿论,周世荣只得趁陈化成不备,仓惶遁逃。

此时的陈化成处境异常艰难,外无援兵,内有降将,而大批将士又死伤惨重,加上牛鉴和周世荣的逃遁,军心动摇,这令他心中焦急。但陈化成依然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在激烈战斗中,他右肋受伤,鲜血染红了衣裤,可仍旧屹立不倒,亲自安装炸药,燃放大炮,令在场将士感动不已,士气大振。不幸的是敌人的炸弹飞来,击中陈化成的胸口,他以身仆地,口喷鲜血不止,殉职疆场,吴淞炮台也随之陷落。

陈化成以年近七十之躯,誓死卫国,可谓真正的军人。在他遗体入殓时,吴淞及上海数万人自发为其送行,人们拥道痛哭,呼天号地,十里可闻。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作为国家的守卫者,陈化成英勇抗敌、不畏牺牲,这种爱国精神感人肺腑,鼓舞并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为了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如抗日战争中的无数热血青年踊跃参军,积极抗击日军,其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同样英勇可嘉。

冯婉贞英勇抗敌

清代咸丰年间,北京北郊圆明园一带出现了一位反抗侵略的少年巾帼英雄,她的名字叫冯婉贞。

冯婉贞从小便跟随父亲冯三保习武,对各种武艺都十分精通。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天津,与圆明园相距仅十里远的谢庄,经常遭到敌人侵扰,因此,谢庄村民推选武艺高强的冯三保为团练首领,率领村民与敌人周旋。

这天,冯三保刚打退了一股敌人,有些沾沾自喜,但婉贞却另有所思,她对爹爹及村民说:“小股敌人撤走了,大股敌人却有可能来到,如果他们用炮轰击,我们村就会变为粉末。”众人都害怕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冯婉贞即提议与敌人展开刀剑搏杀,用自身长处击败敌人。众人都认为这无异于羊入虎口,但冯婉贞却说:“我们村很快就要灭亡了,我一定要全力拯救它。”

于是,冯婉贞集合一班精通武术的青年,对他们说:“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奋起作战。”大家对冯婉贞钦佩不已,个个气势昂扬,一场惊心动魄的谢庄保卫战随即拉开序幕。

冯婉贞和她的伙伴都身穿黑色的衣服,手拿雪亮的大刀,埋伏在离村四里地的小树林中,准备采取游击战术。不一会儿,五六百敌人果然抬着大炮,向谢庄开来。冯婉贞一声令下,率领大家抽出大刀向敌人袭击。敌人没任何思想准备,个个惊慌失措,忙乱中只好把刺刀安在枪上进行还击。一场短兵相接过后,机智灵活、武艺高超的冯婉贞与她的伙伴们将敌人杀得节节后退。敌人眼见大势已去,便准备逃亡,冯婉贞大声喊道:“伙伴们,敌人撤远了就会用枪炮打我们,赶快乘胜追击,别让他们得逞。”这样一来,敌人有枪却派不上用场,干脆丢下枪炮,灰溜溜地四散奔逃。

战斗结束了,谢庄终于保住了,19岁的冯婉贞率领弱小的村民战胜了声势浩大的侵略军,书写了抗击侵略者的光辉一页。

面对国家危难、边关告急等多事之秋,巾帼英雄们总是当仁不让,挺身而出,独当一面,构成了中华民族传奇而独特的风景线。“巾帼不让须眉”,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祖国土地上的这道风景线依然亮丽。

容闳留学教育兴国

1854年,容闳(hónɡ)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成为近代中国在美国读完大学的第一人。他毕业回国后,又积极推动留学教育,成为教育兴国的一代先驱。

容闳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亲身感受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发达,亲眼目睹了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亲自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他觉得,自己的祖国与西方国家比较落后了一大截。为了振兴祖国,就必须将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到中国去,但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

抱着要使更多人都能接受留学教育这个目的,大学毕业后容闳迅速地回到了祖国。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僚正在提倡洋务运动。在友人李善兰的介绍下,容闳在1863年当了曾国藩的幕僚,并被曾国藩任命为“出洋委员”,出国采购机器,筹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事成之后,曾国藩很赏识他,并专门为他向朝廷请赏,授以五品候补同知的官衔。

某天,容闳陪同曾国藩到江南机器制造局视察,趁曾国藩兴趣正浓,容闳提出在机器局附设机器学校的建议。曾国藩听后非常赞同并立即采纳。容闳接着进一步讲述了选派幼童出国留学的好处。因为此事关系重大,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没有立即实施。但容闳没有放弃,他又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直接提出,建议派一批青少年出国留学,直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仍然如泥牛入海,渺无回音。

1870年天津发生传教士风波,朝廷派曾国藩、丁日昌去天津与法国代表进行谈判。容闳作为丁日昌的翻译,也到了天津。容闳抓住机会,力促丁日昌向曾国藩提出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的事情。

不久,曾国藩和总理衙门的大臣同意了此事,容闳就很快拟好了挑选幼童赴美留学的奏折,由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联衔具奏。到年底,同治皇帝批准了此议。接着,容闳又草拟了《挑选幼童赴美肄业章程》,规定每年要挑选30名10~16岁的幼童赴美学习,所需经费从中国海关收入中支付。幼童出国前先在上海学习一年英文;学成归国后由清政府任用。此时,清政府已任命容闳为赴美留学幼童的副监督,具体负责实施赴美留学的计划。

挑选赴美幼童是件很困难的事,容闳真是费尽了心力。因为当时中国人非常保守,许多人都把外国视为“蛮夷之地”,将出国视为“放逐”,所以有钱有势的人家是不让孩子出国的。

1872年8月11日,由容闳具体挑选的30名贫苦人家的孩子在上海登船出洋。他们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生,其中有詹天佑、梁敦彦等。

近代中国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一大批仁人志士奋起探索富国强民之道,在他们的名单中,有容闳、张骞、魏源、薛福成……虽然他们走的路子不同,但殊途同归,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忠心。100多年之后的今天,又一批青年学子出洋留学,许多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们与容闳一样,爱国情怀一脉相承。作为年轻人,无论在哪里学习,我们都应该勤奋钻研,努力创新,在科教兴国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天华沉水殉国

中华民族的近代,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那些爱国英雄凭借其浩荡的襟怀和不屈的信念,在近代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诗篇。陈天华即是这样一个具有献身意识的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学问的爱国者,他的行为展现出一种极端的美。

陈天华一向热心新学,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后来他到日本留学,并积极投入各项爱国运动,号召全体爱国志愿者团结一致,坚决抵制各种帝国主义列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