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各根据地中军工生产条件最好的东北,当然有责任支援其他根据地。1947年7月10日,中央军委发出《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的指示中,就明确提出:“东北军事工业应全力接济关内,目前开始的一年内,你们必须用大力建立大规模军事工业。”8月29日,中央军委又电告林彪、罗荣桓:东北应当“将大量山野炮弹及黄色炸药向南线各军输送。他们对此如大旱之望云霓”。为了更好地发展东北的军事工业,东北局于1947年9月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军工会议,在会上宣布了东北局的决定:任命何长工为军工部长,伍修权为政委,韩振纪、王逢源为副部长。在此之前,东北局已经决定由黄克诚以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任后勤部司令员,分管军工和军需工作。军工会议上,对整个东北的军工生产做了全面的研究,确定了今后的生产任务。为了加强对各地军工生产的领导,军工部还在珲春、兴山、鸡西、安东、齐齐哈尔、牡丹江、吉林、哈尔滨、大连等9个有军工企业的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将原来由各地分散进行的军工生产统一领导起来。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东北军工生产在珲春基地之外,又建立了大连基地。当时的大连还在苏联的“租借”之下,是苏联的军事基地,但只要我们在大连的活动不使苏联方面在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上发生麻烦,苏联方面一般不会过问。大连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市内又有我党的很多人员(当时的副市长和公安局长都是中共党员),我党还成立了大连市委。所以,为了利用大连的工业优势,从1947年春,中央陆续从延安和华东派出得力人员来到大连,同苏军交涉之后,接管了一些工厂,以“建新公司”的名义组织军工生产。建新公司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的军工联合企业,由原华东财经委员会主任朱毅任经理,由从延安来的曾长期在苏联从事技术工作的江泽民任副经理。江泽民还被任命为东北军工部的副部长。
经过一年的努力,建新公司有了8个工厂6000名员工,主要生产部队急需的各种炸药、无烟火药、炮弹、引信、收发报机、电话机、药品,原料部分还从朝鲜采购。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东北局和华东局共同向建新公司投资东北币3.5亿元。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笔大型的工业投资。
当大决战开始时,据1948年6月的统计,我东北军区军工部已有军工厂55个,干部2500多人,工人1万多人,不仅能为东北军区提供各种军需物资,而且还能大量支援关内(为了完成好支援关内的重要任务,东北局特派曾经担任过新四军秘书长的李一氓出任旅大地委副书记兼财经委员会主任,专门负责对关内各解放区的物资供应),为整个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底,华东野战军首长陈毅、粟裕曾签发亲笔信件,向旅大地区的党组织和工人群众表示感谢。
四、东北野战军有了一百万
要准备大决战,扩大和整训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特别是大兵团作战的协调能力和大中城市的攻坚能力,当然是东北局工作的重点。
首先是要对部队补充兵源,扩大部队。由于这时根据地的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所以我军扩军的主要方式是动员翻身农民参加地方部队,再由地方部队到主力部队,而不再是刚到东北时那样以改造俘虏兵为主。1946年8月29日,东北局发出了《关于补充主力加紧作战准备的指示》,指示说:
没有强大的主力,并使它得到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就不能有效地、连续地打击和歼灭敌人,因此也就不能巩固地方部队,确保根据地及群众斗争的果实。因此地方党、地方兵团的同志应当自觉当所谓“兵贩子”,认清源源不断地补充主力,正是地方党与地方兵团的责任。
各省委应负责在每个工作区从自己的地方兵团、县大队和独立营中,抽调出2000到2500人的建制部队补充各该工作区的主力部队,以保证每一主力师、旅除充实现有三个团外,另增编一个补充团,充实该师、旅到1万人左右。
当东北局的指示下达并逐步贯彻之后,各地开始向主力部队补充新战士。但由于当时作战任务很重,新战士一参军就可能上战场,不可能有训练的时间。而地方部队和县大队中有一些成员是不脱产不离家的,并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不能适应阵地战的要求。于是,东北局在此基础上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决定,在各地组建二线兵团。其办法是以部分主力部队的干部和老兵为骨干,将自愿参军的农民和工人直接组建为独立团,进行训练。训练要求必须按民主联军总部所颁发的《独立团军事教育计划》进行,待达到要求之后,再补充进主力部队。这一计划从1947年8月开始进行,半年的时间,就组建并训练了88个独立团,共22万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开始组建独立团到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共组建了189个独立团,总人数达42万人,保证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积极从翻身农民中发展兵源的同时,东北民主联军并没有放弃对大量俘虏兵的改造,特别是在出了一八四师叛逃的事件之后。
前面已经谈到,1946年5月在南满的鞍海战役中,当我军进攻海城时,国民党的滇军第六十军的一八四师在潘朔端师长的率领下宣布起义。起义之后,被编为民主同盟军,开到通化地区进行学习整训。由于对这支部队的教育改造工作做得不够,对其中一部分思想顽固的反动分子有些迁就,特别是未能及时派去政治工作干部做政治工作,让一部分思想顽固的反动分子在原副师长杨朝伦的串通下,抱成了一团。当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向我通化地区发起进攻时,杨朝伦等人认为我军不可能打胜,就违反了潘朔端的命令,拉了1000余人叛逃了。
一八四师叛逃事件给东北局和各部队敲响了一次警钟,决定要认真总结这次深刻的教训,重视并改进对俘虏和起义人员的改造教育工作。
当“三下江南”结束之后,就把大批被俘的国民党军官集中起来办了“哈尔滨解放军官教导团”进行集中教育改造。1948年1月,东北野战军政治部还在谭政主任的主持下专门召开了“国军工作座谈会”,重温中央对俘虏工作的指示,研究俘虏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若干有关的政策和方法。自此以后,东北各部队再也未出现过一八四师叛变这样的事件,不少解放战士参加我军并成为很好的革命战士。如1948年9月攻打锦州时,在全班打得只剩一个人的情况下,高举两颗手榴弹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姚尚云,就是1947年被我九纵七十四团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我军专门改造国民党军官的哈尔滨解放军官教导团先后有15533名被俘国民党军官前来学习,其中仅中将就有29人,少将210人,上校397人,中校、少校1484人。经过教育改造,最后只有76人送入抚顺战犯管理所继续改造,其余的陆续走出了教导团,有的回家,有的参加工作,也有的参加了人民军队。还有的出去之后就到国民党军队中做策反工作,让他们放下武器,起义投诚。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我军改造俘虏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1947年底,我军在东北的主力部队人数已经与国民党军持平。到1948年4月,主力部队加上二线兵团总计已经达到98.8万人,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形成了对国民党军的绝对优势,为大决战做好了最重要的准备。
为了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使部队能进行更大规模的作战,从1947年夏天以来,民主联军总部对整个东北的部队编制陆续进行了调整,扩充补足老的部队,组建新的主力纵队。1948年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人民解放军包括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个系列,但是只有一个统一的总部,现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领导干部与截至1948年4月的编制序列简介如下(按:由于当时部队在扩编之中,干部调动比较频繁,所以下列干部名单中有个别重复):
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
第一副司令员高岗。
第一副政治委员罗荣桓。
副司令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
副政治委员陈云、李富春。
参谋长刘亚楼,副参谋长伍修权、曹祥仁。
政治部主任谭政,副主任周桓。
后勤部部长李富春(兼)。
东北军区之下分为十二个军区:
安东军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江华,副司令员沙克。
辽宁军区司令员张学思,政委白坚,副司令员解方、赵杰,副政委刘惠农。
辽南军区司令员陈奇涵,政委张秀山,副司令员边章伍、副政委林一山。
吉林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副政委唐天际。
辽吉军区司令员聂鹤亭,政委陶铸,副司令员高鹏、蔡斯烈,副政委彭嘉庆。
龙江军区司令员叶长庚,政委王鹤寿,副司令员关庆寰。
嫩江军区司令员朱涤新,政委刘锡五,副司令员赵承金。
松江军区司令员陈光,政委张策,副司令员李寿轩。
合江军区政委洛甫(张闻天),副司令员李荆璞、杨梅生,副政委张启龙。
牡丹江军区(1948年7月撤销)政委何伟,副司令员田松。
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云泽(乌兰夫)。
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副司令员李运昌、副政委黄火青。
在冀察热辽军区之下,又有三个军区:
热河、冀热察、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