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三部)
12029400000027

第27章 梦想的就是这一天(2)

何长工:“协和医院检查结果,转氨酶高达三百,比常人多四倍,肝硬得像块石头!”

毛泽东大发雷霆:“为什么不早点向我报告?为什么过去没有检查?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一个干部体格检查制度?”

周恩来内疚地说:“这是我的过错。”

毛泽东:“不,怪我没有想到。刘亚楼住哪个医院?”

何长工:“他到基地去了。”

毛泽东震怒了:“什么?他不住医院,还到什么基地!荒唐,荒唐!你们为什么不制止他?不强迫他?不命令他?”

何长工:“他谁的话也不听。他爱人哭着来找我,说亚楼只听毛主席的!”

毛泽东:“好吧,走!我马上去找他!”

聂荣臻:“他在基地。”

毛泽东:“什么?他在基地?荒唐!荒唐!我立刻坐飞机去!”

周恩来:“主席,我马上派专机去基地,以你的名义下命令叫他回来。”

毛泽东:“好吧,好吧!……长工,你亲自去一趟!他要是不服从命令,就派警卫排把他押上飞机来见我!”

香港。山坡上。一幢小别墅。

陆小铃坐在车上,王经理把车开到偏僻的山脚下停住。突然看见山上山下人们在奔跑。

麦瑞和张小姐焦急地坐在沙发上。

张博士匆匆赶来。

张小姐扑向他:“阿爸!”

张博士打开收音机,传出播音员齐越的声音:“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中国在本国的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传来鞭炮声。香港市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

胡少校目瞪口呆地站在人行道上。

王经理等一行到达山坡别墅。王太太按了三下门铃。

张小姐几乎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张博士却瘫坐在沙发上不能动了。

麦瑞飞一般奔向大门,把门打开。

张小姐睁大着眼睛,望着陆小铃。

她们几乎同时伸出双臂奔向前,一对孪生姐妹紧紧拥抱在一起……

台北。士林官邸。

蒋介石闭着眼睛半躺在藤椅上。

蒋经国站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

蒋介石睁开眼睛:“你怎么还没有走?”

蒋经国:“父亲,中共爆炸原子弹,军心不稳,人心惶惶!”

蒋介石:“慌什么嘛!我就不信,他毛泽东能向台湾扔原子弹?那是吓唬外国人的。原子弹我不怕,赫鲁晓夫下台,倒是叫我担心!”

1964年11月7日。莫斯科。

周恩来、贺龙等走进克里姆林宫宴会大厅,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阿尔希波夫和周恩来热烈拥抱。

贺龙拥抱了依万诺夫:“您的身体好吗?”

依万诺夫:“不好。赫鲁晓夫下台了,他们才把我从监狱里放出来。”

贺龙:“你的学生华鹰向您问候!”

依万诺夫:“你们的导弹上了天,原子弹爆炸了,我高兴得又唱又跳,连拐杖也扔了!祝贺你们!”

贺龙:“这里也有你们的心血,中国人民感谢您!”

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端着酒杯走来:“啊,老朋友!听说您是负责原子弹、导弹的,是不是,元帅同志?我们的元帅服被斯大林玷污了,你们的元帅服被毛泽东玷污了!”

贺龙:“胡说!”

马利诺夫斯基:“我们已经把赫鲁晓夫搞掉了,你们也要把毛搞掉!”

贺龙怒吼:“我抗议!”

苏联元帅们纷纷围过来。崔可夫:“他的话不代表我们!”

第二天,周恩来在别墅:“我们表示强烈抗议!”

勃列日涅夫:“我代表苏共中央正式道歉!”

柯西金:“请原谅,他酒喝多了!”

周恩来:“酒后吐真言嘛!”

北京。外交部。陈毅把桌上的文件匆匆放到皮包里。

此时。在三座门。周恩来正在讲话:“苏联领导换汤不换药,我们不要抱幻想。还是那个方针: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技成果。这几年,新的对外渠道打开了,尤其是利用香港公开搜集西方的科技情报,取得了不少成绩。为适应事业发展,中央决定成立导弹工业部,对外叫七机部,由王秉璋同志担任部长,钱学森、刘有光同志担任副部长,原一、二、三、四分院分别调整为一、二、三、四院。‘两弹’结合,二机部负责原子弹头,七机部负责导弹。从今天起,‘二七风暴’要刮起来了!”

全场活跃。周恩来:“学森同志,‘二七风暴’从你这里开始吧!”

钱学森:“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1945年,第一次导弹核试验成功是1958年,也就是说,‘两弹’结合用了十二年多一点。苏联也大致相同。”

传来陈毅的声音:“中国至少也要十年!”

贺龙站起身:“陈老总,这边坐!”

陈毅走到前边,打开皮包,取出文件,一边说:“这是刚收到的外电。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五年内中国不会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因为美国和苏联都花了十二年,所以,中国至少要用十年。’各位,十年这话可不是我陈毅说的呀!”

贺龙:“那你说需要多长时间呢?”

陈毅:“哎呀!贺老总,你别将我的军嘛!我又不是科学家,对导弹、原子弹,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两弹’结合更是神秘莫测哩!”

周恩来:“是的,我们都是外行。在这方面,只有科学家才有发言权。”

贺龙:“王诤同志,你是专家,你说怎么样?”

王诤望着聂荣臻,微微摇头。

看见贺龙要发火,聂荣臻赶快说:“贺老总,你忘了,王诤同志现在是四机部部长。‘两弹’结合到底需要多长时间,还是请钱学森同志说吧。”

钱学森平静地说:“我看三年差不多。”

这句话,像炸弹一样,使会场轰的一声爆炸了。

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行,有人说不行;有人说难,有人说不难;有人说要三五年,有人说要七八年。

周恩来:“大家安静一下,钱学森同志说三年差不多,我相信!但,这是有条件的。我们靠科学家,科学家又靠谁?靠国家,靠大家!”

话音刚落,掌声四起。

1964年11月17日。

台北。蒋介石在于右任大殓仪式上,向于右任遗像低头默哀。

刘司令在哀乐声中低头流泪。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如下画面——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前,于右任等起草《总理遗嘱》;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重庆拜访于右任,于右任副官刘司令在门外警卫;

1962年1月12日夜,于右任对刘司令说:“永远记住: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百年之后,要葬在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

此时,响起于右任悲伤的吟诗声——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在吟诗声中,可以看到在场的将军、官员、学者们,一个个潸然泪下。

张博士也悲痛不已,回想起——

他刚满十六岁,于右任就把他从陕西老家带到广州,上了黄埔军校;又在他十八岁时,亲自到码头送他去美国留学……

正是于右任在卧床不起时提醒他:“你在蒋先生身边,处处要留个心眼。识时务者为俊杰,望你好自为之!”

1964年12月21日。

在全国三届人大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全场掌声雷动。赵九章兴奋地带头站了起来。

夜。赵九章在灯下起草研制人造卫星的建议书。

第二天。人大会议休息时,赵九章穿过人群,找到正在和代表们亲切交谈的周恩来,把建议书交给了他,并说:“人造卫星关系到四个现代化!”

周恩来笑道:“不要假卫星,要真卫星!”代表们用笑声和掌声表示欢迎。

夜。钱学森也在起草研制卫星的建议书。

聂荣臻在他的建议书上批示。电话铃响。聂荣臻拿起电话:“是的,中央决定,氢弹要快,核潜艇要上马,卫星也要上马!”

1965年,国防科委召开可行性座谈会。

张爱萍:“聂帅批示:‘我国导弹必须有步骤地向远程、洲际和人造卫星发展,这点我一直很明确。人造卫星,早就有过考虑,但过去由于弹道式导弹还未搞出来,技术力量安排上有困难,所以一直未提出这个问题。’聂帅说,只要力量有可能,就要积极去搞。今天,请各位专家来,就是要探讨一下,现在搞卫星,有没有可能?”

众:“有!”

张爱萍:“是不是可行?”

众:“可行!”

不等他说完,三十几个人几乎同时举起手来要求发言。

张爱萍、张劲夫、钱学森相互点头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