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三部)
12029400000022

第22章 为人民献出光和热(2)

史密斯:“总统先生,听说您在阅读毛泽东有关游击战争的著作,是吗?”

肯尼迪:“是的。我认为,毛泽东把军队与人民比作鱼和水的关系,这是多么的巧妙!”

史密斯:“哈哈,美国总统居然也向毛泽东学习!”

肯尼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史密斯:“《孙子兵法》,您也读过了?”

肯尼迪:“不,从毛泽东的书里知道的。这是东方人的智慧,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吗?”

史密斯:“问题在于对谁有用?”

肯尼迪:“当然是对美国了!我时时刻刻都在为美国的利益而战!”

史密斯:“那么好吧,我相信,肯尼迪先生,您还没有忘记竞选总统时对我的许诺。”

肯尼迪:“当然。我公开发表声明支持蒋总统,绝不承认红色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为了美国的利益,我明确表示必要时将首先使用核武器!”

史密斯送上一叠材料:“这是摧毁中国核基地的计划。”

肯尼迪从他手中接过来:“我们将认真地研究。”

史密斯:“并尽快付诸行动!”

东风基地。月夜。

王旗在沙漠上默默地走着,身后留下一长串脚印。

刚刚担任基地代司令员的李福泽迎面而来。他们停下脚步,相对无言。突然传来沙沙的声音,他们四下张望,但很快又万籁俱寂。李福泽手搭着王旗的肩往回走去,默默地、坚定地……

南苑。小学广场上。孩子们在踢足球,其中就有那个在车道沟拾牛粪的小男孩。

梁守槃在边上看着,走着,想着。

华鹰走来:“梁所长,这位小朋友说,五六年在车道沟,他见过你!”

梁守槃停下来,两眼定定地望着他,可好像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他的脑子在想事。

华鹰:“他说:长大了也要跟你一样!”

梁守槃把头点了点,但还是默默望着他。

华鹰:“梁所长,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燃料是找到了,可找不到装燃料的罐子。什么材料都不符合要求,真怪!”

梁守槃又把目光转向踢足球的孩子们。突然,他用脚一踢:“有了!”

华鹰:“什么有了?”

101站。地面全弹试车台正紧张施工。

钱学森、任新民等在工地走着,看着,交谈着。

华鹰捧着足球奔来:“钱院长!任主任!有了!有了!”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

华鹰:“你们看,足球之所以耐磨又有弹性,是由于它里边有一个具有弹性的内套,外面又有一个耐磨的皮革,是不是?”

人们说:“是呀!”“就像自行车的轮胎一样。”“这说明什么?”

姚桐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说下去。”

华鹰:“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一种材料,既耐高温又能抗腐蚀,用来制造火箭燃料的容器。”

姚桐斌:“为了找这种材料,我跑遍了大江南北,伤透了脑筋,结果还是无功而返。”

华鹰:“如果找不到兼有这两种性质的材料,那么能不能像足球一样,采取双层结构呢?”

人们拍手叫好:“有道理!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钱院长,你看怎么样?”

钱学森:“我看可以试试!”

人们又议论纷纷:“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呀!”“小人物,你可要变成大人物了!”

华鹰:“这不是我的发明!”

姚桐斌:“那是谁?”

华鹰:“这是我们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梁守槃同志的小发明!”

姚桐斌:“他在哪儿?”

华鹰:“他到工厂去了。他要我先别说,等试验成功再向大家报喜,可我实在高兴得不行,先来报个信,也听听大家的意见,集体攻关嘛!钱院长,你说是不是?”

钱学森点头微笑。

1962年10月。陕西临潼华清池。

王秉璋一行在参观“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躲藏的小山沟。

张怀忠:“二十六年前,蒋介石穿着裤衩,躲在这条小山沟里吓得发抖!”

姜延斌:“现在到了台湾,恐怕也经常吓得发抖。”

刘瑄:“姜延斌,你是新四军;刘川诗,你是八路军。你们恐怕都没有见过蒋介石吧?”

王秉璋:“我们这些人恐怕都没有见过蒋介石,可从参加革命之日起,一直在和蒋介石打交道,不是在陆地,就是在空中。”

刘川诗:“我们的对手,除了蒋介石,就是美国人。”

王秉璋:“是呀,离开美国人,蒋介石就没法活。据说,美国把‘胜利女神’号导弹给了蒋介石,可就是不把技术教给他。”

刘川诗:“这跟苏联老大哥卡我们不是一模一样么?”

张怀忠:“那可不!还是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英明!”

刘川诗:“我经常想着聂帅说的一句话:尖端科技靠买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己干!”

姜延斌:“问题是,怎么个干法?我这个科技部长,对科技一窍不通。”

王秉璋:“你在空军干了多年,算是半个内行嘛。”

刘川诗:“王院长,我总觉得,外行领导内行,不行!”

王秉璋:“可内行领导内行呢?钱院长是内行,过去他忙于行政领导,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抓科研,这损失有多大?所以,周总理这才下决心,让他摆脱一切行政事务,集中精力抓科研。但是,这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B型导弹试验失败,除了技术上的原因,集中暴露了管理上的混乱。所以,聂帅让我们来,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好好讨论一下:导弹事业,千军万马,如何指挥?”

人们边走边说,不觉早已到了空军疗养院。

姜延斌:“干脆,礼拜天加个班,咱们继续开会吧。”

王秉璋:“好呀,开会!”

一天,钱学森乘飞机到了西安,从机场直奔临潼空军疗养院。他在门外,已经听到会议室传出的激烈的争论声:“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不对!”“政治怎么挂帅?”

钱学森推开门,大家不说话了,纷纷起立表示欢迎:“钱院长,你来得正好!”“我们已经争论了好几天!”

钱学森:“北京也在争论。我看,这很好,百家争鸣嘛!”

王秉璋:“北京争论的焦点是技术,我们这里争论的焦点是政治。”

钱学森:“技术和政治分不开。”

刘瑄:“既分不开,又要分开。”

1962年11月17日。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室。

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周恩来主持会议:“为了加强对核工业的领导,中央决定成立专委会,有七位副总理,七位部长级干部,加上我,一共十五个人,所以叫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会,办公室设在国防工办,由罗瑞卿兼任办公室主任,赵尔陆、张爱萍、刘杰、郑汉涛兼任副主任。今天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心议题是原子弹问题。请大家发言。”

贺龙:“我放头一炮。我们国家处于非常时期。国内,经济到了危机的边缘。国外,美帝总想把我们掐死,否则它是不会甘心的……”

罗瑞卿:“刚刚得到消息,印度打我们,肯尼迪派出美国人驾驶的运输机,支援印度作战。”

贺龙:“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最紧急的就是‘两弹’。导弹看来大有希望,原子弹还得加把劲!”

聂荣臻:“二机部的计划设想,力争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我看可以,报告了中央,毛主席11月3号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关键是‘大力协同’这四个字。没有全国大协作、大会战,原子弹搞不出来,导弹上不了天,卫星更不用说了。”

此时。大洋彼岸。纽约海滨别墅内。几个将军正在秘密策划摧毁中国核基地。

伍尔德将军指着地图说:“‘日冕’侦察卫星拍回的照片和蒋介石提供的情报表明,中国正加紧进行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工程。这是罗布泊原子弹基地,这是内蒙古导弹试验基地……”

史密斯:“还有兰州铀浓缩工厂……”

楼上。史密斯夫人和张博士正在幽会。显然,他们过去是一对情侣,因政治阴谋的需要硬被拆散了。

张博士:“我很痛苦!”

史密斯夫人:“你会得到补偿的。”

张博士:“什么补偿?”

史密斯夫人:“美国正在考虑在台湾部署原子弹。”

张博士:“真的?”

史密斯夫人:“当然。不过,这是绝对秘密。”

北京。核武器研究所。

李觉和几位科学家站在门口,欢迎中央领导人的到来。人们边走边谈。

李觉介绍:“这是副所长彭桓武,在英国留学十年,得了两个博士学位,现在负责理论研究。”

陈毅:“啊,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聂荣臻:“所以,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整个‘596系统工程’的龙头。”

陈毅:“什么叫‘596’?”

刘杰:“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

张爱萍:“1959年6月,苏共中央来信拒绝向我们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陈毅:“好,要永远记住这个日子!谁起的这个代号?王诤,又是你这个密码专家?”

王诤:“不,不是我。”

李觉:“是他,朱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