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地产首富真相
12016900000016

第16章 冬夏两重天(1)

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任正非《华为的冬天》

(第一节)人脉的力量

许家印的奋斗历程,无论是舞钢公司十年、南下寻梦还是创业初期,都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人脉好。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有难,拔刀相助”,都是形容一个人在奋斗过程中所能借助的外来力量。许家印白手起家,最后创下恒大帝国,很大程度上与他那圆通的人际交际分不开。

许家印成功后,其个人魅力和挥洒自如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得到发扬光大。他喜欢跟不同行业、不同圈子的人打交道。

人与人容易形成圈子,如果你跟圈子里的一个人熟了,那么也就很容易认识这个圈子里的其他人。

许家印喜欢在开盘时邀请明星代言,这是一石二鸟的策略,不但可以为楼盘造势,还可以结交很多伙伴。比如他喜欢到香港的英皇请其旗下的明星代言,由此结识了英皇主席杨受成。

企业的名声有时也需借助一些外力来推动,这其中就包括“明星效应”,越是大牌明星做的广告,越是管用。而英皇公司作为香港影视业中最出名的公司之一,旗下包括容祖儿、TWINS等大牌明星,每年都要为各大企业做广告,为各种产品代言,公司则享受这些广告和代言所带来的利润。因此,英皇老板杨受成自然与许家印这个大客户要好。

许家印跟杨受成成为朋友后,杨受成又将许家印引荐给了郑裕彤。

郑裕彤是广东顺德人,全球华人十大富豪之一,珠宝大王,兼任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及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被誉为香港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

郑裕彤小时候家境也很贫寒,生活的困难使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全家人避难到澳门去谋生。1940年,父亲把郑裕彤送到自己的老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从此开始了他步步辉煌的商业之路。郑裕彤人称“鲨鱼彤”,意识胆大凶猛,做生意风格大气,对朋友讲义气。

许家印凭着自己的交际能力与郑裕彤很快成了朋友。一年后,许家印已和80多岁的郑裕彤形同忘年之交。

有段时间许家印每星期都要和郑裕彤吃上一两次饭,不管多忙,他每个礼拜都要去郑裕彤家,要么跟他打牌,要么跟其子郑家纯斗地主。尽管许家印不太会广东话,但由于在广东生活了许多年,与不会普通话的郑裕彤交流起来毫无困难。两位在牌桌上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直到夜晚11点才收牌局。

有一次许家印去郑裕彤家打牌,到了门口闻到一阵香味。因为已经提前电话联系过,一敲门就立刻有人开门,正是郑裕彤本人。一见许家印,他双目放光,连忙握住他的手笑道:“小许啊,好几天不见,老朽真是度日如年啊。”

许家印哈哈大笑起来,走进厅堂,闻到了炒肉的香味。他素知这位老友会一手特别的炒肉,此刻闻得香味,立刻笑道:“老哥啊,今天炒的什么肉啊,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啊。”

郑裕彤笑道:“也没什么,就是一点腊肉,老哥知道你要来,便特意炒了点儿。来,咱俩边吃肉边打牌。”

当下有仆人把肉端到牌桌上,两人各一双筷子,加点儿茅台、花生米和小菜,就着腊肉谈笑风生,仆人在一旁看得惊讶不已。他们素知郑裕彤和比自己小多岁的许家印要好,但没想到两人的友谊已达到这般境界,似乎超过了年龄的界限。郑裕彤夹了一块腊肉放进嘴里笑道:“小许啊,我这肉炒得如何?”

许家印此时正嚼着,感到一股脆脆的、软软的、腻腻的味儿在嘴里回味,更重要的是这股味儿确实深得“炒”字的含义,不由赞道:“好,好,老兄这手炒活,真不一般。”

郑裕彤听了哈哈笑道:“那好,有小许这话,老哥就没白费心思。”两人这番对话将旁边的仆人逗笑了。

两人吃喝够了,便让仆人端走厨具架好牌局。两人牌瘾都大,这一架开,立刻沉浸其中。两人在牌桌上冲锋陷阵,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如此几个时辰过去了,郑裕彤揉揉眼睛,起身为两人倒了杯茶。许家印咂了一口,舒缓了下身子,又闭目养神了一会儿,起身冲郑裕彤道:“老哥啊,我得走了,今天还有事呢。”郑裕彤有些恋恋不舍道:“时光就在打牌中不知不觉过去了,真让人高兴。”

许家印笑道:“以后机会多得是,只要家印有空,自然会来。”

一听这话,郑裕彤笑道:“一言为定。”

许家印笑道:“一言为定。”

郑裕彤将许家印送到门口,直到他的身影消失,才慢步走进房内。

许家印与老友郑裕彤的友情,可见一斑。俗话说得好,朋友贵在知心,无论年龄、出身、地位,都能够真诚相交。

世界上最伟大的友谊,往往是来自那些真心相交的人之间。许家印能与郑裕彤成莫逆之交,固然是因为双方地位悬殊不大,更是二人能相互知心的缘故。

2008年,郑裕彤对许家印帮助很大。

当时许家印由于上市面临危机,郑裕彤没有对身陷困境的他坐视不理。“鲨鱼彤”联合科威特投资局以及此前已投资恒大的国际投行美林、德意志银行等战略投资者为恒大输血5亿美元。为许家印度过危机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后文将详细讲述。

许家印和恒大地产得到救命钱,走出了深渊。虽然许家印个人的持股比例也被稀释至5636%,但为了“公司能够健康、良性发展,我个人的损失可以接受”,许家印表现出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将风度,令人钦佩。

许家印解除危机后,一家媒体刊登的访谈文章中配了一幅他的图片,手捧香茗、衣着休闲、轻松读报,折射出他化解危机之后的淡定与从容。

在商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与帮助相当重要。想要成功,除了个人素质外还得有良好的朋友圈子。真心对待身边那些能真正成为你朋友的人,说不定哪天,你们就可以相互帮助与支持。

许家印是这么做的,当然,他也是这么获益的。

(第二节)空降的副总裁

恒大对人才的重视一向是被业内所认可的。许家印也多次表示,恒大有高职位、高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是人才,恒大就可以给你任何想要的。

随着恒大越做越大,许家印面临一个急切的问题,由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腾出手来拓展恒大的各项业务。在公司具体事务的打理上,许家印急缺一位职业经理人。

虽然公司人才众多,但像这样可以总揽大局、又能及时决策的人才却找不到合适的。

当务之急,许家印暗中多次在全国各地“求贤”,可惜一直没能如愿。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家印忧心忡忡。

在一个午后,许家印正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这时电话响了,打电话的是自己早年在深圳打拼时的一位老友。这位老友得知他正在为公司人才的事发愁,于是向他推荐了一个人,并且表示,这将会是他所要的。

许家印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到兴奋异常,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放下手上的工作,赴往好友告诉的地点,对这位“人才”进行考察。

好友推荐的人叫夏海钧,目前正在一家颇具规模的房地产公司进行管理和资本运营。

许家印通过关系,顺利拿到夏海钧这些年的工作简历,他隐约觉得,这就是自己多年所要寻找的人才。

在对夏海钧持肯定态度后,许家印曾多次向夏海钧发出邀请,但没想到,夏海钧架子很大,竟然回绝了。

看来只有自己亲自去请了。这天许家印估计好时间,赶到夏海钧所在的公司进行“堵截”,成功堵截后,许家印邀请夏海钧去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餐厅。夏海钧问:“许总今天这么有雅兴,找我来是有什么事吗?”

许家印沉吟半晌后小心说道:“现在公司遇到点儿麻烦,这些天一直希望邀请您过去面谈,但却一直没机会,只好过来。听说您道行很深,希望能指点一二。”

夏海钧听完眉头轻皱,微微一笑:“据我所知,现在恒大发展势态良好,怎么会有问题呢?许总,您没跟我说实话吧。”

于是许家印向夏海钧交了实底:“现在恒大发展是不错,但对未来市场的把握还缺一位引导者,这几个月通过对您的了解,我觉得您非常适合这个职位,所以希望您可以过来帮帮我。”

对于这么明目张胆地挖墙脚,夏海钧还是第一次碰到,不免一时语塞。顿了会儿,他疑惑地问:“许总凭什么就觉得我适合这一职位呢?”

许家印直接说:“其实这几个月我一直在对你进行观察,你这些天在公司所做的资本决策和运营我是清楚的,我很认同你的做法。恒大不会随便启用一个人坐这个位置,之所以找到你,是因为你适合。为了你自身的发展,也为了恒大的展翅高飞,我代表恒大欢迎你的加入。”

许家印这番话说得很真诚。也许是机会来得太突然,夏海钧还没做好准备,点了一根烟开始抽起来。

趁着这工夫,许家印加紧说道:“如果你愿意来恒大,可以先做董事局副主席、常务副总裁。如果你有能力,三个月后,我就把总裁的位置让给你。”

这番话说出来,让夏海钧吃惊不小,这到底是魄力还是冲动呢?夏海钧真的疑惑了。

这顿饭没能说服夏海钧,但许家印清楚,他会来的。

第二天,许家印接到夏海钧的电话:“我什么时候能上班?”他很直接。“随时。”许家印也给了一个直接的回答。那天许家印举办了最隆重的欢迎仪式,仪式结束后,他当即召开了董事局会议,夏海钧就此出任董事局副主席、常务副总裁。

三个月后,许家印真的兑现了诺言。意外还不仅如此。夏海钧第一天上班,就开始被“洗脑”。当天许家印说:“夏总,晚上我们一起开个会。”两人坐在餐桌前,夏海钧看了看表,六点。他心想,吃完饭,再研究半个小时差不多了吧。结果到十一点半这个“晚餐”才结束。

夏海钧想,开会到十一点半,可能只是偶然吧。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错了,十一点多结束开会确实是偶然——因为常态下,恒大的会经常要开到次日凌晨两三点。

夏海钧是个很怕老婆的人,当时他太太在加拿大,以前每天晚上八点半都要给太太打电话汇报一下自己的生活情况。自从加入恒大,这样的电话就少了,不是他不愿意打,主要是怕太晚了耽误太太休息。而远在加拿大的太太心中就有疑问了,不会是有外遇了吧。

带着疑问,夏太太大半夜一个远洋电话拨过来,刚一接通,就急不可耐地问:“这些天你都在干什么啊?一个电话也没有,是不是在外面有了?”这可把夏海钧吓坏了,急忙解释道:“哪有啊,这几天公司事务多,每天都开会。”随后,又把自己加入恒大的事讲给太太。

经过一番合情合理的解释,夏太太才将信将疑地挂了电话。

此后,夏太太隔三差五地打电话,每次夏海钧都以开会的理由回复,这下夏太太就慌了,就算开会也不至于每天这样开会。

无论夏海钧怎么解释,夏太太就是不信。这一次,夏太太极其委屈地挂了电话。“我一定要回去看看他到底在干什么,给他一个突击检查。”夏太太气愤地打算着。第二天,夏太太没给夏海钧任何通知,买好机票,直奔广州来。

这一次,她做好了充分准备,从下午三点就一直在恒大对面的茶庄坐着等夏海钧出来,心想,这回看你拿什么抵赖。但一直等到晚上十点茶庄都快打烊了,还没见夏海钧出来,这下夏太太着急了,这人到底去哪了?难道他真的骗我,他没在恒大?

看着对面恒大的写字楼里灯火通明,夏太太再也坐不住了,径直朝楼里走去。从接待处得知,夏海钧确实在恒大工作,并且他的办公室在三楼。夏太太三步并作两步直奔上楼,当她打开紧闭的办公室大门,她惊呆了,夏海钧真的在开会。

夏海钧没让许家印失望,他2007年6月加盟恒大,此后不久,恒大出现很大的资金缺口,面临变卖土地的危险。夏海钧通过自己十几年在房地产业的丰富经验,为恒大四处奔走,与许家印一起募集了5亿多美金,成功帮助恒大度过了难关。

危险过后,许家印开始谋划恒大上市的方案,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却意外遇到了金融危机等各方面的影响,极速扩张中的恒大上市时竟意外搁浅。在舆论的渲染中,这成了当年地产界最悲壮的一幕。

上市折戟的这段时间,夏海钧理解许家印的心情,他与许家印一起承担各项事务,对外依然谈笑风生,没流露出一点儿压力。危机过后有记者问:“你们在上市折戟时是不是没有压力,我看你们那时都谈笑风生的。”

夏海钧笑了一声答道:“没有压力是假的,许主席其实压力是很大的,我也觉得压力大。”

在重大压力下,夏海钧任重道远,一方面背负着恒大的前程,一方面有许家印对他无比的信任。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夏海钧都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挽救恒大的使命。这一次,夏海钧同样也没让许家印失望,许家印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在四面楚歌中,夏海钧力挽狂澜,恒大再一次从悬崖绝境走向大道。事后,许家印在全体员工表彰会上对夏海钧给予了极大肯定:“这是空降奇才啊!”

(第三节)风暴中心是恒大

“道者,反之动也。”数千年前,先贤老子用一句精辟的话概括了事物的运动规律。任何事情都是潮起潮落,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也一样。一个企业若从未经历过风险,自然不会成熟,能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才是最有实力的企业。恒大成立多年,最终成为地产行业的领头羊,也是通过竞争才生存下来的。而恒大在2008年,便经历了“两个寒冬”。

2007年12月3~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为这一轮宏观调控制订了“双防”政策,从紧的货币新政随之出台。2007年12月底,央行召集四大商业银行和十三家股份制银行的行长、董事长召开信贷窗口指导会议,主要商讨了2008年如何放缓贷款速度的问题。此次会议上,央行核定了2008年的信贷规模和银行各季度的放贷比例,将银行的新增贷款总额限制在36万亿元以内,同时提出要按季度考察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这个被戏称为银行界集体立的“军令状”,传达出央行货币政策从“稳中适度从紧”明确转为“从紧”的信息。

货币收缩的效应很快就表现出来了,全国企业一片悲歌。尤其是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受到的创伤更为严重,轻者资金周转困难,重者资金链断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到2008年,恰逢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不仅将本国的房地产市场打入了冷宫,也把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拖入了黑暗的深渊。

英国3月RICS房价指数跌至30年之最低;西班牙房屋销售量下降了30%,有60多家建筑商和经纪商申请破产保护;日本房地产再度遭遇泡沫崩溃,仅上市的日本房地产商当年已倒闭5家,非上市房地产商中负债总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型倒闭案件也接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