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杜邦与法国人签订了第一项协议,以60%的投资额与法国最大的粘胶人造丝制造商——人造纺织品商行合办杜邦纤维丝公司,并在北美购得专利权。在法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杜邦家族在纽约建立了第一家人造丝厂。人造丝的出现,引起了从发明轧棉机以来纺织工业的最大一次革命,导致了1924年以后棉织业的衰落。杜邦公司立刻又买进法国人的全部产权,以微小的代价,购得了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在1937年列为20世纪六大突出技术成就中的一项,与电话、汽车、飞机、电影和无线电事业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接着,杜邦公司如法炮制,将玻璃纸、摄影胶卷、合成氨的产权买回美国,一个真正的化学帝国建立起来了。
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之际,一年之间,杜邦公司就召集了300个火药专家,将庞大的化学帝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工业基地。
如今看来,杜邦在生产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以及形象上的改变,正是其命运得以保持辉煌的关键所在。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一条路上跑到底”、“头碰南墙不回头”来形容顽固不化的人。这些人有可能一开始方向就是错误的,他们注定不会成大事。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固然不行,方向稍有偏差,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初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不适时调整方向,结果只能失败。
4危急关头分身有术
分身有术意即“金蝉脱壳”,其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兵法上是保持阵地原形,保留完整的既定阵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妄动,在他困惑时转移主力。在商场角逐中,一个明智的企业经理人若能巧妙地运用此计,不仅能摆脱危机,而且还能得到好处。
开国元帅贺龙的得意之作就是最好的例证。
长征中,贺龙率领的红军也受到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一天,正是火热的天气,太阳一露头就晒得人如火烤一般。贺龙命令红军战士戴上草帽遮太阳,加速前进。
不一会儿,敌机就出现在红军头顶上,发现有红五星的草帽就轰炸。贺龙命令:“散开,进树林里隐蔽!”红军战士跑进树林中隐蔽起来,敌机没有了目标,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很快就飞走了。贺龙集合部队继续前进。
不过,谋略多变的贺龙注意到:红军头上的那顶有“红五星”的草帽是敌机判别的明显标志。想到这儿,一条利用草帽骗敌的妙计在贺龙的脑海里形成。
队伍翻过大山,来到了一片平地。贺龙下令:“同志们,摘下草帽,放在路上,继续前进!”战士们很是不理解,但命令是要执行的,战士们很不情愿地摘下头上的草帽,并按贺龙的要求放在路上。贺龙看看天,又看看这些草帽,笑了笑,领着队伍继续前进了。
红军队伍走了没有多久,追赶贺龙的蒋军就赶上来了。蒋军军官催着士兵拼命赶路,士兵们一个个热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正在他们热得难受时,看见满地都是草帽,便争先恐后拾起来,开始用于扇风,继而往头上戴。蒋军军官以为这些草帽是贺龙率领的红军在狼狈逃窜中扔掉的,在制止其部下“别抢”时,自己也抢一顶戴在头上。
蒋军戴着草帽去追赶红军队伍。敌人的飞机又出现在天上。贺龙率领红军大摇大摆地走着,并没有下令散开及隐蔽。敌机在低空盘旋了几圈,大概发现了贺龙这支队伍,但并没有轰炸,因为这支队伍头上没有戴草帽,不是红军,不能随便轰炸。
敌机继续搜索,终于发现了一支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队伍,降低高度一看,不错,正是“红军”。可这支队伍大不以为然,他们知道天上的飞机是自己的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因此非常高兴,有的甚至还摘下头上的草帽挥舞,以示向飞机致敬,仍然大摇大摆地走着。
可是,就在他们高兴之时,几架敌机飞快地俯冲下来,炸弹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下扔。蒋军被炸得惨败,军官更是气急败坏,一边朝天放枪一边跳着骂。贺龙率领的红军战士,知道敌机把炸弹投到他们自己的队伍中,个个拍手称快,大家都佩服贺龙的妙计。
贺龙在危急时刻扔掉草帽,“金蝉脱壳”,死里逃生,大摇大摆脱离虎口,实在是好计。此计用在商场的激烈争斗中,可以佯装放弃竞争,退出或是转移,以实现自己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谋略。放弃竞争或退出,并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
危机谋略3:以弱示强,险中求胜
这一谋略主要是指,竞争中如果自己实力空虚,就不如向对手主动显现出更加虚弱的样子,借以迷惑对手。实践中,在面临敌强我弱的危难局面时,为了挽救自己,运用这种谋略往往会收到惑敌制胜的奇妙效果。
1趋利避害走为上
《三十六计》中,十分强调“走为上计”。是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这是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这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虽退居次位,但免遭灾祸。
应用在如今的商战中,就是强调如果竞争对手力量十分强大,而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由于形势所迫,若投降讲和,必定要委曲求全,接受损害自身利益的一些条件,如果撤退,那么就可以暂避开对手的锋芒,以争取以后取胜的条件和机会。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的危难关头,要有胆有识,看准新的门路,当机立断,实行战略转移,及时转产,调整投资方向,企业才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所以这时采用“走为上计”,应该是最高明的一招。
公元前206年,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西楚霸王项羽听说刘邦想称王,十分恼怒。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在他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
当时,项羽的兵马40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10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40里且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他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势壮,如果不去便会有须臾之祸。
翌日清晨,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入席后,刘邦对项羽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我作战于黄河南,但自己没料到先攻进函谷关,打败秦军。现有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还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望将军三思而后行啊!”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说话,瞬间心软了,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表情诚恳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戴的玉决,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找来项庄舞剑,想伺机刺杀刘邦。项庄进去敬了酒后,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就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授意武将樊哙入帐。樊哙仗剑持盾闯进帐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啊!”樊哙挨着张良身边坐下,继续指责项羽听信流言飞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
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即刻脱身。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量,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奉献给大王和范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灞上了。”
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就这样,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缓和了下来。
由此可见刘邦的机智过人之处。假如他在项羽犹豫不决时,不以上厕所为名借机脱身,性命就很可能不保,楚汉的历史可就是另一个版本了。
“走为上计”在现代中的应用也非常多。特别是一些聪颖的经理人,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这种谋略,避开了对手的锋芒,赢得了后来的机会,进而实现了根本性地转变。
2背水一战脱险境
“背水一战”指背水布阵,最后决一死战。遇到困难时,要使自己没有退路,然后勃发出惊人的士气,人人殊死而战,使弱寡变为强大,人人以一当十,最终以弱制强。
商战中“背水一战”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根本没有退路的地方,只能往前,不能往后,拼死斗争,还有可能胜出,否则就只能束手就擒。
美国企业家梅考科继承了父亲的一笔遗产,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农机公司,专门生产收割机。开始,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很长时间才卖出7台收割机。于是他亏光了父亲的遗产,还欠下了沉重的债务。
梅考科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工作不努力?不是。是不是公司的收割机质量不好?不是。但问题在哪里呢?他觉得是自己的营销策略不得法。据此他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实行“保证赔偿”的新推销方法,并且使之制度化。所谓“保证赔偿”,就是购买公司收割机的用户,在前两年中,如果不是人为的事故,机器出了毛病,公司不仅像其他厂家那样免费修理,而且赔偿由机器损坏而造成耽误谷物收割的损失。
梅考科提出这种“赔偿制度”后,遭到了公司内部高级职员的一致反对。他们说:“收割机坏了,是人为造成的,还是机器质量造成的,很难搞清楚,如果要进行调查,将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梅考科说:“那就不必调查了,就算是机器质量造成的事故,我们按章负责赔偿就是了。”反对的声浪越来越高:“这样的赔偿法,公司如何负担得起?”
“我们应该对自己机器的质量有信心,对顾客也应有信心。难道他们愿意在繁忙的收割季节,无事生非、故意找机器的岔子吗?顾客的损失,也就是我们的损失,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更应该在保证机器的质量上下工夫。”但还是有人担心:“这种做法毕竟太冒险了!”
梅考科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我们逼上了这条路,这条路是冒险,但赔的钱可以用赚的钱来补偿。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把产品质量进一步搞上去。”
公司的前途关系到职工的前途,他们把反对的言辞变成了实干的行动,严格检验质量,把可能产生的问题,解决在产品出厂之前。
由于梅考科对顾客有信心,换来了顾客对公司产品产生信心,都愿意试一试梅考科的收割机。经过试用后,发现这些收割机质量果真上乘。于是,大家纷纷上门订购,梅考科的国际农机公司开始兴隆起来。没几年时间,这家公司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大公司,产品远销许多国家。
作为企业管理的经理人,对工作不仅仅是认真、用功,更重要的是用心,用你的智慧去巧妙地解决面前的问题,笨办法不是不可以用,但是浪费的时间、精力物力太多;想要解决迎刃而上的困难,有时需要你背水一战,用慧心来扭转时局。
3谁说败中不可求胜
“失败是成功之母。”道理是很明白的,在失败中可以总结经验,找到问题根源,从中发现有效的办法,最后转败为胜。这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是常遇到的事情。
作为一个企业的经理人,不能因为失败有害处而回避失败。一来它是回避不了的,有成功则必有失败,只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它。二是失败也不总是坏事,它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清醒。所以,失败固然会使人沮丧,但失败也有其可取之处。
一个人经历了失败之后,应该体会到失败中蕴有成功的因素。只要把握了这些因素,就会转败为胜。这里,人们倡导反败为胜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失败固然不好,公司会因此而进入困境,甚至倒闭。但失败中却隐含了重要的诀窍,如果能掌握这一诀窍,就可以弥补失败所产生的不利因素,甚至获得更多的好处了。
现实工作中,有些企业领导害怕失败,就什么也不愿去试一试。这样的领导可称为怠慢型的领导,也是不称职的领导。如果凡事慢三拍,做事没效率,整个公司没有生气,只能靠老习惯支撑着,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倒闭。这种领导完全没有意愿去学习败中求胜的诀窍,以他们行事的作风,最后的失败只能是整个组织解散。
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在失败之后,总是想方设法掩饰失败,这是最不好的行为。一旦失败了,就要勇于认错,并将失败的全部情形总结出来,从中寻求成功的诀窍。这个道理也可适用于下属。如果下属向领导提出这种失败的报告时,领导也只需问他:“你有没有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成功的诀窍?”而不必对他过分苛责。
所以说,败中求胜可以使人更加坚忍,更加努力,这也是现代经理人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