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改命
12015300000006

第6章 算命篇(4)

净空法师年少之时曾目击过扶乩。他叙述道:“我念小学的时候,在福建见过扶乩的。在大陆那种扶乩我相信,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而且不是职业的乩童。请神扶乩多半找拉黄包车的、挑水的、卖柴的,都是不识字的,街上随便请来的。扶完之后,包一个红包送给他,是这样的。随便请来的,都是些做粗活不认识字的,两个人扶,在沙盘上写字,那个字写得规规矩矩,写正楷,我们在旁边看,都认得。一次大概是一个小时的样子,能写出三四十个字,不多。因为他们都不识字,随着神的力量在那里动,所以我觉得那是真的,那不是骗人的。”而且,有时候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真实的里面又会有虚假的成分,据说有时候乩仙会假借佛菩萨的名义,并非是佛菩萨降临乩坛。净空法师说:“……但是到台湾来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里头欺骗人的味道很浓厚,他是职业的,换了人就不行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动,而且那个动作太快了!我很注意在那边看,看了很久,一个字也不认识,只看他乱画,嘴里头就是一面念,一面乱画,快得不得了,旁边两三个人记,一个人记不了。不到半个小时,已经写了几千字,我觉得那是骗人的!我非常怀疑,我不相信,所以我就向章嘉大师提出这个问题。他就告诉我,这个不是真的,凡是乩坛上说什么佛菩萨、什么神仙降临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但是,事是真的,鬼神假借佛菩萨神仙的名义,他也来做一点好事。他有灵,小事他知道,说得很准;大事胡说八道,胡造谣言,他不负责任!”

还有一个事例就更离奇了,据说济公成为乩仙,而且会汉英翻译。这件奇事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夏初,陪都重庆成立了国际宗教研究会,发起人组织扶乩,请济公降临乩坛来撰写宣言。曾经出任中国驻印度等国外交使节、信奉基督教的卢春芳先生,亲眼目睹全过程,并记录下“济公”降临乩坛题写的乩文。“济公”诗文完成后,要求在场者译成英文,但无人敢自告奋勇。索性“济公”自己将诗文翻译成英文,并嘱在场者广为传播。“济公”在乩文中,呼吁和平,谴责战争,而且指出基督教、回教、儒释道等宗教乃是一家,希望男女老幼,不分中外,殊途同归,没有薄厚。此诗文翻译精准到位,让人惊叹,不禁奇怪:济公乃宋代高僧,如何会英文呢?

耶回儒释——The five religions are Christianity,

道教异名——Mohammedanism,Confucianism,Buddhism,and Taoism.

初本一家——With no difference from the outset,

未尝径庭——They are the same under God’s kingdom.

民国时期乩坛盛行,有拥护者,也有怀疑者和否定者,其中以陈大齐、许地山、鲁迅为代表人物。陈大齐是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五月,他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辟“灵学”》一文,矛头针对流行于上海滩的扶乩,但是势单力薄,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许地山则搜罗了一百三十个扶乩事例,试图完全否定扶乩,但他的研究、分析和解释难以自圆其说,难免有捉襟见肘之嫌。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像许地山那样试图去解释并否定扶乩,但是他对扶乩不屑一顾,也没有兴趣去接触和研究。他说:“讲扶乩的书,讲婊子的书,也可以翻翻。”显然把扶乩和婊子等同起来。

也有的学者认为不是那么简单。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在研究扶乩之后,认为“扶乩是迄今未能用科学知识进行有效剖析和阐释的中国古代方术之一”,“是一种不太容易解释的现象”。他说:“我母亲七八岁时就常被叫去为大人们扶乩,那么小的娃娃,除非受过专门训练,否则不可能与素不相识的大人通同作弊,然而据她说那乩确实会在沙盘上写出诗文来。”江晓原教授对扶乩的态度,表现出一个专业人士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实事求是,客观理性,不轻易下任何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扶乩偃旗息鼓,甚至被人遗忘,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易经八卦热、气功热、人体特异功能热的出现,民间又开始盛行扶乩,甚至有传闻有些伟人都成为乩仙,降临乩坛,与人交流。

我的个人经验告诉我,扶乩现象的确存在,也的确无法解释。乩仙究竟是何许人也?是民间传说的那些古人?是印光法师说的灵鬼?还是乩仙自称的佛菩萨?众说纷纭,但都没有确凿的实证。这是一个未知领域,正是因为它的神秘莫测,科学无法解释,人们才有了种种臆想和猜测。有一位辩证唯物主义的坚定信仰者,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箩写字的扶乩现象,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能够听懂我们人类语言、写出我们的文字,和对我们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的,只能是比我们现代人类更高级的智慧人类,而根本不是什么鬼神!”这个结论恰恰和美国超自然研究人员的看法不谋而合。西方超自然研究把这种所谓的“鬼神”统称为多维次空间的“高智慧生命体”。他还说:“如果没有与我们人类有共同生活、共同思维的更高级的人存在,如果他们没有更高级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超现代人类的知识和经历,怎么能够遥控箩写出字来?怎么能够随时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呢?”他坚信操纵箩运动的应该是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体,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们却存在着,以特有的方式在和我们交流。他认为,如果这样的生命体存在,那么他们和人类的交流就不应当仅仅局限在一个箩上,由于我们人的认识的局限,箩只是我们知道的一个形式而已。于是他又开始新的试验,放弃传统的箩写字的扶乩形式,而拿起笔直接在纸上写字。果然,有神秘的力量操纵着他的手,使他身不由己地在纸上写下他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无独有偶,这个不由自主的自动写作,在西方一直流行,也被社会广泛认可,英文叫“automatic writing”,我在中文中把它叫做“通灵写手”,书中后面的章节会有介绍。再接下来,他又想,倘若不借助笔,高级生命体是否能直接用心灵感应和语言来和他沟通交流呢?先摆脱了箩,又摆脱了笔,他进入一个更加随心所欲的境界,能够直接用大脑和高级生命体对话——这恰恰就是修佛过程中通过坐禅而修得的神通。这个类似灵修的过程在中国也许鲜有资料记载,但是在美国的超自然研究的书籍中司空见惯。美国的通灵师和超自然研究人士普遍认为,成为一个通灵大师,使用类似通灵板等辅助工具是第一步;然后是通灵写手,即手握笔不由自主自动写作,而到了高级阶段则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因为人完全开发出了各种功能,具有天眼、天耳、他心通等等神通,可以自由和高级生命体交流。

扶乩流传千年,正是因为人类认知的局限,它既被拥护者加以种种迷信成分,渲染得神乎其神,又被反对者戴上莫须有的帽子,草率地驳斥为弄虚作假,自欺欺人。但是我认为,存在千年,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倘若纯属自欺欺人的把戏,也不至于会有如此多的历史记录,也不会招致如此多的文人墨客兴致勃勃投入其间,所以绝对不能简单否定。经过多少探索和思考,最后我们才仿佛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并不孤独,在我们身边恐怕一直还有别的生命体的存在,他们智慧高过我们,生存的空间也不是这个三维世界,正如生活在二维空间里的蚂蚁,它们永远感受不到我们人类生活的三维空间的美妙。

算命DIY

很多人问我是否有办法不求人自己就可以算命。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各种预测术虽然表面形式不同,但是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工具或者不须借助工具进行一种超出我们认知范畴的信息交流。无论是六爻八卦还是塔罗牌,无论是梅花易数还是扶乩,都是天人感应通过一种媒介来沟通宇宙的信息。媒介也许不同,但是只要有正确的操作,感应的信息可以是相同的,这也恰恰能够证明荣格的“共时性”之说,即不同事物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却有着深具意义的巧合,而“共时性”事件与当事人的心境密不可分。不同媒介得到的同样信息,即便不是完全相同,只要不是背道而驰、截然相反,就证明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和客观事件必有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此可见,当事人未必需要求神问卜才可了解自己的命运,如果掌握了简单的技术,一样可以沟通信息。比如说简化版的扶乩就是一种民间较为普及的游戏方式,不过它更被视作青少年的娱乐活动,而没有被严肃对待,那就是高中生熟知的“笔仙”和“碟仙”游戏。由于“笔仙”游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也不需要太复杂的工具,所以在年轻人中更为流行,他们不需要熟记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等,也不需要开发超感官知觉,只要有简单的工具即可操作起来。对于“笔仙”和“碟仙”的原理的争论也许是神秘文化中最有意思的争论,是正反两派最为势均力敌的争论。它牵扯到是否相信有人以外的生命体存在的问题,还是单纯的心理暗示。正如前面描述的,玩“笔仙”需要在一个昏暗、幽静的环境下,最好是午夜,因为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入睡了,外面车辆也少了,没有白天那么大的噪声。房间里最好关上灯,只点蜡烛,这样的氛围并非是为了装神弄鬼,从心理角度看,分散人注意力的因素少了很多,很容易让人进入一种催眠状态,比较容易入静。多数情况下,还要点上香,其作用是减少空气中的氧,更能促使人进入催眠状态。

玩“笔仙”的人会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如下的内容:从0到9的十个阿拉伯数字,朝代的名称,此外还有“是”、“否”、“男”、“女”、“富贵”、“贫寒”、“健康”、“长寿”等简单词汇。两个人右手或左手手背交错,中间竖直夹着一只铅笔,胳膊肘悬空。然后他们会先念上几句所谓的“咒语”,内容不一,大意都是邀请“笔仙”降临,而且会说:“‘笔仙’,‘笔仙’,如果您来了,请在纸上画圈。”因人而异,大约会经过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二人手中紧夹的笔会开始不由自主地移动,并在纸上画圈。这时候就可以问“笔仙”问题了。如果问“笔仙”:“您是男是女?”二人的手会带动铅笔移至“男”或者“女”的字上画圈。如果问“笔仙”:“您是哪个朝代的?”铅笔则会移到朝代名称上画圈。游戏结束时要恭敬地把“笔仙”送走。

据我的调查,绝大多数人玩“笔仙”必定会经历这么两个疑惑的阶段——

首先是初次接触“笔仙”游戏,呼唤“笔仙”降临,但是二人交错的双手迟迟不动,很多人因为不动,失去信心,索性放弃了。但是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只需要耐心等待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会发现手夹铅笔开始不由自主滑动起来。然后就是当二人手夹铅笔不由自主滑动起来,一般人见状都会大惊小怪,甚至互相质问,是不是对方在动,结果是双方都否认是自己在动,而且双方都怀疑是对方在动,从而带动了自己跟随着一起动。

国内有很多电视科普节目试图解释这个现象。有的专家分析说,两人胳膊肘悬空,二手紧夹铅笔,十几分钟过去了,胳膊累了,自然会有松动,从而原先纹丝不动地竖立着的铅笔尖就开始在纸上滑动。这就好比是说,某人单腿直立,另一条腿悬空,看他能坚持多久,那么时间一久,人肯定就站累了,那悬空的腿自然就会接触地面。这样的道理未免太过简单。这只能说明这个专家没有深入调查,就做出了判断。倘若铅笔是毫无规则地滑动,那么这样解释还说得过去,但是铅笔的滑动也是很蹊跷的,因为它能够准确指向某一个特定的数字或字词,并准确地回答问题,甚至预测问题。

有网友对“笔仙”的运动所做的分析就是类似上述的“单腿独立”,过于简单。“一只手平伸出去保持不动,手里握住一支笔,笔尖轻轻点在桌上的一张纸上,注意,不要把整个胳膊的重量都压在笔上,保持几分钟,然后看纸上被笔画出的痕迹。如果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小小的笔尖大的点,那么恭喜了,你不用继续往下读了,直接去申请参加奥运会射击比赛吧,冠军非你莫属。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有办法使自己的身体像一块石头一样保持真正的纹丝不动。因为呼吸、心跳、脉搏、血流等原因,我们的身体随时随地都在轻轻地晃动。关于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少数不同意的,请按我说的去体验一下:自然站立,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使呼吸心跳缓慢下来,十来分钟以后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身体的晃动,好像漂在水里一样,一晃一晃的,但是很轻微。或者大家想一下军训时教官训练我们踢正步时的场景,伸出一条腿不让放下就那么站着,十分钟后个个都东倒西歪的,有的同学那腿还抖啊抖的,是他自己要抖吗,不由自主的呀。”

这个网友把上面的现象命名为“晃动原理”。他将此“晃动原理”套用到对“笔仙”游戏的解释中。他说,比方说有两个人,甲方和乙方,从未玩过“笔仙”,听别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也想跃跃欲试。两人有一点点紧张,一点点疑惑,一点点恐惧,还有一点点期待。二人右手交错,夹住了一只笔,伸出胳膊,悬在纸上,保持这个姿势一动不动。一分钟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五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动静。十五分钟过去了,这时候甲的胳膊有些麻木了,于是轻轻从左往右晃动了一下;而乙误以为“笔仙”降临,于是跟着笔一起晃动。此时甲感觉到了笔的晃动,也误以为“笔仙”驾到,于是索性跟着笔走。结果是二人无意识地作弊,互为“帮凶”,演出了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据说“笔仙”降临会画圈。一个网友对画圈现象是这么解释的:“如果甲和乙的猜想一致,都猜‘笔仙’是要顺时针画圈或逆时针画圈,这很好办,可是如果甲猜想‘笔仙’要顺时针而乙猜想逆时针怎么办?……话说已经从左向右画了较长的一画了,要画圈就该拐弯了,甲在猜想‘笔仙’是要顺时针,可是却在顺时针的方向上感受到了笔的阻力,他当然不知道这是乙在猜想相反方向的结果,于是顺理成章的,甲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啊,原来‘笔仙’不是要顺时针而是要逆时针画圈。这样两人想法一致,于是一个圈就完成了。”这个分析听上去蛮有道理,它代表了很多怀疑派的意见,但是甲乙二人在“笔仙”的作用下,能够写字,他又是如何解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