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恋人的必备素质谈恋爱,无论男女,心中都须有个对恋人的必备素质的起码要求,不可盲目地瞎猫逮死老鼠。所谓必备素质,即几项基本要求。只要这几项基本要求大体差不离(丝毫不差自然更好),就不应浅谈辄止,轻易吹掉。
当然,这几项基本要求,是要认真确定的,否则,太深太浅太高太低太精神太物质,都会自寻苦吃,自找烦恼。
如果对目前深藏于男性青年心中的恋人标准,作一番全方位透视,我们就不难发现,有几条标准或要求,是最清晰而又最突出的:一、相貌。即要求对方长得美丽漂亮楚楚动人。与此相关联的,是身条、曲线、女性美;二、职业。即要求对方有相应的文凭、职业,说起来不失脸面,还要收入较高;三、门第。即要求对方出身高干高知等;四、门路。即要求对方有住房或家境富裕,有路子,办事方便;五、性格气质。即要求对方文雅温柔,善良热情,会体贴丈夫,会处理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会操家过日子(还有种种,恕不罗列)。对那些公主般高傲,冷若冰霜,或者悍泼尖酸好斗等类女性,则绝大多数男青年不感兴趣,无意问津,甚至厌恶嗤之以鼻。
诸多要求中,有求一条者,有求几条者,亦有求全者。恋爱纯属个人私事,爱求几条,根本无条或者另求他条者,都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不过,作为一种善意地劝诫,我认为,不可要求十全十美,完美无瑕,这注定是要失败的。几项要求中,内在的气质、教养、性格、脾气、追求、爱好等,倒是应置于首位,予以重点考虑。其余各项,有则更好,无者也不必在意。找对象,谈恋爱,毕竟人是最重要的。有了情投意合的人,什么事都好办,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反之,人不合适,性格满拧,哪怕是皇帝的女儿,天上的仙女,也断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这样的例子,生活中难道还少吗?
人的本质的东西,很难改变,而那些非本质的外在的东西,有的可以无,无的可以有,不可看成一成不变。况且,有些要求本身,就庸俗,有依赖感,表现出虚荣心。倘若本末倒置,舍主而求次,不但不会有真正的爱情,而且,未来的生活,也大抵不会和谐美好的。
再说,恋爱是相互的,你挑人家;人家还在挑你呢。你条件列了一大排,或者口称无条件(比如说:“谈得来就行”之类),心里更苛刻,似乎自己就是白马王子,世上姑娘任我挑,那就大错特错了。自我感觉良好不是坏事,但好过了头,没了谱,就麻烦了。你挑来挑去,挑花了眼,挑白了头,你也就失去了纯情,失去了优势,到那时,又该作何感想呢?
依据自身的情况,客观地确定出恋人的必备素质(内在的,外在的可有但非首要),诚心诚意地去谈,去了解,去爱,这才是获取爱之回报的最佳通道。
2.重外貌但不唯外貌上文中,我们谈到当今不少男青年在选择恋人时,头一条标准是对方的相貌。相貌姣好迷人的,其它方面都不如意,也兴致勃勃,愿意赴约,最后终于结合。相貌一般或至丑陋的,其它方面再好,也兴味索然,不愿再见。
如果简单地将这一现象归之为“好色”、“浅薄”,我想绝大多数男青年是不会接受的。因为这其中,除了确有“好色”和“浅薄”的因素,恐怕更多的,还应视为一种正常的生理感官需要。比如一位妙龄美丽的少女,就比一位大龄丑陋的姑娘,更能激发起异性感官上的愉悦、亲切和心理上的躁动、联想。爱美是人之天性。美的外貌,美的修饰,美的举止,美的谈吐,任何时候,对异性都会有诱惑力。对一位天生丽质、才貌出众的姑娘,小伙子们没有一个不想多看几眼的,只不过有的人大胆热烈,看起来旁若无人;有的人害羞怯懦,想看而又没有勇气。至于那些心里想看想得火烧火燎而嘴上却又宣称“有什么好看的”道德君子,除了给他一个“虚伪”的桂冠外,别的怕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颇值得玩味的倒是,美作为一个客体,其审美价值和标准,常常因主体的变异而变异。站在不同的审美角度,带着不同的审美目光,对同样一个客体的美的感觉和评价,其结果有时会不尽一致,有时还会大相径庭。漂亮的姑娘,在有的小伙子看来,比仙女还要美;而在另一些小伙子看来,她只不过漂亮一些罢了,并不能激起多么强烈的美感。生活中就常有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位营业员,长相的确不错,五官端正,清秀水灵,一眼看上去,自然地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微妙的惊羡的感受。然而,当她拉长了脸,将商品极不情愿极无礼貌地扔到顾客的面前;当她发疯似地与顾客大吵大嚷、脏话与唾沫齐飞时,也许,在场的旁观者,百分之九十九都会立即不自觉地改变了对她的美的评价。“嘁!呸!这个悍妇,真是糟塌了一副好相貌”.人们会认为,她不但不美,而且丑得让人恶心。有趣的是,情况颠倒过来,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她人长得不美,但因修饰有度,恰到好处,更因她和蔼热情,轻声细语,未曾开口先微笑,这就会程度不同地在顾客心中荡起春风,激起美感。由此可见,美,不仅是一种外部特征,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温馨美妙的交融和感受。二者分离,美可能变成丑;二者结合,美会更美,丑也会迅速地向美靠拢。
承认了爱美是人之天性,是否就等于鼓励小伙子们都去找美人而且非美人即不予理睬呢?这当然是误解。小伙子们找对象时看重相貌,这是可以理解的。有美貌绝伦、温文尔雅的女郎钟情于你,那是你的艳福,我们祝贺你。但不问主客观条件,唯美才谈,不美不谈,那就绝对化了。你想,天下美女终究有限,而天下小伙子毕竟无数,绝不能人人的对象都如花似玉,国色天姿。总要有不少小伙子在相貌上降格所求。况且,小伙子们自己,也该有点自知之明。倘若你自己相貌平平、才能一般,却非要找一位容貌超群的姑娘,那除了幻想之外,还会有什么如愿以偿的可能呢?
更需要毫不客气地指出的是,找对象过程中,唯美是论,其骨子里实质上潜藏着一种虚荣心。比如某甲的好友都先后找对象结了婚,某甲为了不在朋友们面前失脸面,首先在心理上,就自然会对未来的恋人在相貌上定下一个标准--至少不得低于那些朋友们的妻子,最好比她们更漂亮,把她们、他们全给“镇”了。于是,某甲在寻觅恋人时,相貌问题自然就要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真是:踏破铁鞋寻美人,只为满足虚荣心。
等而下之的,是搂着漂亮恋人的腰枝,令路人纷纷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带着美丽媳妇骑着“本田”、“铃木”直驰到院子里,令邻居亲友纷纷发出啧啧赞叹……这更是一种莫大的心灵的快慰和虚荣心的满足。凡此种种,倘赠之以“浅薄”,我觉得不算过份。拿恋人去炫耀,借他人以发光,以博得同类们的艳羡,这无论如何不能不认为是一种浅薄的表现。有思想有深度有血性有自尊的男儿,当不去仿效。
人之相貌,有如流水。其变化之不可抗拒之突然来临(如工伤、车祸等),既是规律,又难以预料。因此,唯相貌是论者,倘时过境迁,人老珠黄,或天灾人祸,毁了容貌,又该如何对待和处置呢?
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俄国名作家托翁道: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在选对象时相貌可以考虑,但切不可唯相貌是论,更不可流于粗俗。一切,以“自我感受”为主,当爱则爱,让别人去说吧!
3.职业、年龄、家庭--不应成为爱情障碍职业。这是青年男性(女性亦如是)在与异性初次见面时,或者向介绍人了解情况时,仅次于相貌而居于第二位的问题。特别是在知识界、艺术界、新闻界的青年中,对方的职业,常常被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予以考虑和筛选。与此密切相关者,是文凭。有一位美学博士生A,年龄三十三岁,未婚。朋友们急于帮他介绍对象,他自己也在不露声色地物色恋人。事情在令人可喜的正常气氛中进行。然而,让人沮丧和为难的是,朋友介绍来的姑娘,别的方面都不错,但就因职业、文凭过不了关,而不能作为恋爱关系先接触接触。比如,某位姑娘,相貌姣好,心灵手巧,会做包括西服在内的所有各种时髦服装,会烹调可口的饭菜,会处理人际关系,会弹吉他、电子琴,会跳迪斯科、探戈,最拿手的好戏,是开小汽车。不曾想,当朋友喜形于色兴致勃勃地将这一切向A介绍时,A不以为然,而是检查官似地板起脸,提出一个他认为是最要害,最重要的问题:她干什么工作?什么学校毕业的?“她是某单位小车司机,高中毕业,现正在读电大中文专业”.“哦……既然这样,还是作罢吧。”你瞧这个A,真是少见的古板君子。他恪守的原则,职业必须是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医生或是记者,文凭下限不得低于大学本科。
A的刻板和苛求,在他看来,也许有其该刻板该苛求的理由,但未免太不开化、不灵活,太作茧自缚了。对职业文凭这般苛求,那无异于极大地缩小了选择范围,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这样一来,既限制了自己选择以及朋友帮忙的视野,又误过了多少不错的姻缘。同时,这种所谓“恋爱原则”其实质,仍然有满足虚荣心的成份。自视甚高,不愿屈尊下娶,这无疑又是一种陈旧观念在作祟。要求某种职业,一定的文化水平,都是情理小事,很易理解。但将这作为一道铁的原则,绝不肯放松,那就不能不被认为是一种迂腐、落后、狭隘的表现了。职业,无非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何苦要将它作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爱情障碍呢?
年龄。这又是颇让不少小伙子为之伤脑筋的问题。尽管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这自然是不可相信的)。但真为之所动,对年龄问题想得开的人,仍是不多。通常的概念似乎是,男比女大,而且最好只大三至五岁。如果大得多了(比如十岁八岁),就觉得不甚合适;如果女比男大,女二十八,男二十四,或者女三十一,男二十五,那么希望就渺茫得很了。头一个顾虑便是:唉唉,这说出去,多难听!
诚然,男性与女性生理上差异较大,女性因生育等原因,过中年后极易显老,性欲也剧减。
但这些仍不能构成爱情的障碍。按照中国文化传统的普遍认识,女比男大,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即女方会更体贴、关心丈夫。
我们主张女比男大亦可喜结伉俪,恩爱幸福,当然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像封建社会中十八岁的大姑娘,“嫁”给一个还在尿炕的孩子,那就既不人道,也有悖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准则了。
笔者认为:第一,女比男大不应成为爱之障碍;第二,女大三、五岁,即使毫无“金砖”可抱,也可考虑建立恋爱关系。那种一听说女方比自己大几岁,便扭头走人的作法,实际上还是受旧观念影响太深之故,具有现代意识和全新恋爱观的青年不应如此。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几乎全国所有的婚姻介绍所储存的卡片中,平均年龄比例构成,都是女大于男,知识结构层次高于男。这种现象说明,男大女小的千年旧习,仍在当代青年的思想深处作怪。有志于获得真正爱情,有志于用自己的实践破一破陈俗的青年,当鼓足勇气,扩大年龄选择范围,上下求索,正负浮动几岁。这样作,绝不会有错。至于人家爱说什么,就让他们去说好了。男子汉做事敢做敢当,难道还在乎那几声叽叽喳喳吗?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人人皆有(极个别人除外)。它之所以能成为爱情生活中列诸头几位的考虑条件,无非是,家庭的社会地位、家庭的人口、经济状况,家庭的住址、家庭的亲戚关系等等,各有不同,千差万别。
人之常情,在选择恋人时,对方的家庭状况不能不关心。一般的人,谁都希望对方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较富裕。区别在于:有的人希望对方家庭人口少,有的人则希望人口多;有的人希望对方家庭住址不是太远,有的人则希望不是太近;有的人希望对方父母健在,有的人则希望对方最好是继承了父母的遗产房屋而连兄弟姐妹都没有;有的人看重对方的家庭和睦;有的人看重对方的家庭殷实……一句话,处在不同的角度和环境,便有不同的希望和要求。
这也很难说哪些合情合理,哪些又是非情非理。人人都有挑选对方家庭的自由和权力,因为人人都明白,一旦成为夫妻,那就立即要作为他或她那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去充当女婿或媳妇的角色,加入到一个全新的乐队,去奏响自己的乐器。因此,没有人希望这一大家庭交响曲,因为自己的加入,而出现不和谐。
虽是人之常情,但亦不可攀高望富。家庭地位是家庭的主要成员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家庭的富裕,亦是那个家庭的成员努力工作的结果。这些,虽可给今后的生活带来莫大方便和实惠,但这些终究不是自己所创造,是坐享其成,并无适足夸耀之处。而且,这与爱情毫无关系。按恩格斯的观点,这些,全不应成为产生或阻碍爱情萌生和发展的因素。纯洁真挚的爱情,除了两颗心水乳交融、相倾相慕外,其余的一切,都不应在考虑之列。当然,限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目前还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我们都还或多或少地有“俗”的一面。但不能止步于此,陶醉于此,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爱情,不蒙一点尘俗,不罩一丝阴影。爱,只是为了爱。别的,让我们通过长期的奋斗、工作去改变,去克服,去争取。
爱,应该是纯洁的,美好的,超凡脱俗的……
四、爱情之花只向勇敢的追求者盛开
1.摈弃怯懦,大胆地去爱爱,是要有胆量的。真正的爱情之花,只向执着的追求者和大胆的求爱者盛开。只是悄悄地爱着,却鼓不起勇气将这种情感变成行动,去试探,去实践,怯怯懦懦,畏畏缩缩,顾虑重重,这种人,这种心理状态,是注定要在爱的门槛前,受尽精神的折磨,注定要错过机缘,悔恨交加的。
生活中的情形难道不是这样吗?张三,大丈夫做事大刀阔斧,敢想敢干。当他久经了解、考虑成熟之后,发现某姑娘值得爱而自己又千真万确地已经爱上了她时,他毫不犹豫、大大方方地上去了。尽管当他们第一次脸对脸那样近地谈话时,他脸也红了,心跳也加快了,但毕竟他迈出了那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姑娘默默地然而却是高兴地接受了他的爱,自此,成双成对,花前月下,在爱的交融中,他和她都感到了爱之美好和幸福。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
而李四,就惨了。虽同为五尺男儿,但胆小怯懦。平时,与陌生人谈话,他都浑身出汗,一到情场,就更甭提他有多窝囊了。她,他爱不爱呢?爱的,早就爱上了。只是,这种爱他深深地藏起来了,除了他自己知道,对任何人都是个谜。他想她,爱她,觉得人生一世,倘若与她作了夫妻,也不枉活一场。可悲的是,他太怯懦了,太没胆子了。他不敢上前,向她说一句“我爱你”.他常常梦想,假如有一天,她主动来到他的面前,含情脉脉地说一声“爱”,那该多好。结果可想而知:她没来。谁也没迈出这一步,而是等他走过了人生这一段美好的路程,抱恨终生。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伙伴。你自己是张三型,还是李四型?或者是先李四后变成了张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