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文化教育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文化教育活动既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过程。在从事知识生产传播的社会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教育行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资本已取代了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的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和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知识产业将取代工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知识劳动者取代脑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文化教育必将上升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首要位置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一、融入商业中的文化行业
1.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行业
(1)文化行业的分类文化行业按其功能和传播手段,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
①文化艺术行业。指通过文艺创作、演出和文化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文化艺术行业又可细分为:
文化娱乐业,包括各类演出公司、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民间职业剧团以及文化馆、歌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场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对于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文艺表演团体的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如前所述,在这一进程中伴随出现的低俗文化、色情文化乃至反文化的倾向也相当严重,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文化服务业,目前,我国的文化服务业大致有三类:一是文献信息业,主要指利用书刊资料为社会各界读者提供各种文化科技信息的图书馆。
二是博物馆业,博物馆是兼有文化和教育双重功能的事业机构,它通过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向广大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群众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生活。
三是文化艺术商品经营,主要包括经营文物、文物仿(复)制品的商店和经营各类美术品的画廊、画店等。文物是指遗存在社会上和埋在地下、内河以及领海中的历史文化遗物。我国的重要文物不得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的,只是一些不需要由国家收藏的一般性文物。
②媒介文化行业。指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传播信息,从而萌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行业。绪论中谈到的广播电视电影行业和新闻出版行业都属于媒介文化行业,媒介文化行业又可细分为:
广播电视业、电影业、出版业、新闻业等。
(2)文化产品的特点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和双重效益。这是文化产品的最重要的特点。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其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说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因为它同物质商品一样,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当然一切真正的艺术生产虽然在客观上也有着为交换而生产的一面,但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充满激情的个人创造,是艺术家本质力量的生动体现。正像马克思所说:“诗一旦变成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它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然而,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价值形态看,文化产品同其他精神产品一样,无法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使同一门类的不同艺术家之间创造一部作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也难以精确比较。从使用价值形态看,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时,应当起同样的作用,因而所有消费者对它才有同一的衡量标准。商品之间也才能进行平等的竞争;而文化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则与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产品,由于消费者的立场、观念以及文化素质的不同,对其使用价值的衡量和态度也会很不相同。
文化产品的双重效益,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植根于其双重属性。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使它要面对市场,就不能不讲求经济效益,但是,作为社会主义的艺术生产和经营,又必须重视精神产品价值的导向。应当在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最高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两者之间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背离的一面。
(3)文化的经济功能近年来,在国外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文化力”的新概念,它反映的就是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文化的经济功能。目前对文化力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文化力是国力或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经济与文化往往显示出某种不平衡,经济大国不一定是文化大国,反之亦然。狭义的理解,认为文化力是文化所具有的作用力,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挥作用的能力,同一种经济模式之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效果,就是文化力作用的结果。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文化力,其基本点是一致的,即认为现代市场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就是说,现代商品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现代商品生产中,降低资源、能源、财力的有形投入,即“硬投入”,提高科技、文化的无形投入,即“软投入”,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所追求的目标。
从深层次看,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激发力。积极向上的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动机、热情和创造力,调动人们内在的潜能。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巨大的精神能量的释放与创造力的爆发都与某种文化的激发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活动的成功首要的就是要激发起人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积极能动的主体,就不可能建立起具有活力的经济;而没有有效的文化激发力,就不可能造就积极能动的主体。文化激发力的具备及其发挥作用的效率,与经济的活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激发力的丧失,意味着经济活力的枯竭。第二,导向力。文化既然是人化,对人和人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就具有导向作用。它能够引导人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去拼搏,当然,也能够诱使人滑进拜金主义的泥坑,成为金钱的奴隶。第三,感通力。文化的感通力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它使得主体间相互沟通,使得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组织成为可能。同时,感通力还是民族凝聚力的标志,当文化失去感通力时,民族也就失去了凝聚力。一个健康的民族,必定是文化上感通力旺盛的民族。文化上缺乏感通力,经济活动中也就失去了同心同德的基础,最终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崩溃。简言之,在文化的这三种作用力中,激发力赋予经济以活力,导向力赋予经济以价值意义,感通力则赋予经济以组织效能。缺乏其中任何一种功能,或其中任何一方的不适应,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文化企业家的启示:文化就是财富
在我们对“文人”企业家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之后,我们又将目光转向纯粹的“文化企业家”身上。和“儒商”完全不同,“文化企业家”是将自己本身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劳动成果直接实现市场转换。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文化人将文化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道理是一样,这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不可替代性”因素进行经营活动。文化型企业经营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是越来越兴旺的行业,因为文化产业本身带有很强的专业性,绝对不是拍脑袋的事情。
将文化商品化是一种潮流,也是文化人的必然选择。文化和艺术转化为商品,需要一个交易过程,文化和艺术转化为产品,则需要一个物化的过程。比如,作家的价值必须通过出版发行书来实现,由手稿变为出版物,就是一个物化的过程。书既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物质产品,它在实现其价值时,首先是需要通过物质产品的手段来完成的。
经济的发达是双向的,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产品化、商业化是发展的必然手段。比如,迪斯尼公司的卡通片,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狮子王》、《米老鼠和唐老鸭》、《花木兰》等巨片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外,还获得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收益。没有经济基础,艺术很难得到发展。譬如,《花木兰》本来是中国的文化,也不是什么大作,但经过迪斯尼公司的大投入、大制作之后,就成了一部震惊世界的大作。它的支撑点就是巨额的商业化投入。《泰坦尼克号》引起了全球性的轰动,一部片子的发行收益几乎等于中国一个大型企业的总资产。文化产品的商业收益常常是一般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的图书市场素有“一渠道”和“二渠道”之分。“一渠道”指的是国有的新华书店,是一个规范的、计划经济式的图书发行、销售网络;“二渠道”指的是在中国尚不合法的个体书商,他们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炒作”了大量的畅销书,自己也大获其利。“二渠道”早已造就了一批不露声色的千万富翁,由于运作的不合法性,使他们从来不敢真正暴露出自己的家底。但是,“二渠道”书商的出现也导致了盗版的泛滥,造成了中国图书市场的混乱。“童话大王”郑渊洁大量的作品被盗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带领有关部门找到了盗版的黑窝。但后果却出乎意料:盗版者受到了当地主管部门的保护,甚至为盗版者开脱说:都是下岗工人,总得混碗饭吃吧!郑渊洁毫无办法,只得叮咛对方“不要有太多的错别字”了事。之后,这位赫赫有名的童话大王无可奈何地宣布“五年不出书”.
(1)“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中国大部分作家纷纷叫穷的今天,只读过四年级小学的郑渊洁却成为超级富翁。他创办的个人作品专刊《童话大王》每期发行达百万册以上,风行海峡两岸。他以自己作品主人公的名字注册商标,开办各类公司,生意很兴隆。“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与“贝塔”等儿童书目中的大明星就是郑渊洁创造的。
1985年,郑渊洁创办了个人童话作品专刊《童话大王》,立即倾倒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童话大王》很快从双月刊变为月刊,销量从最初的几万册直冲至100万册。1996年,他接到了来自《美国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的信函,表示世界上似乎还没有由一个人独办一本刊物办得如此长久、成功的。
中国的《著作权法》颁布实施,郑渊洁就和书商以刊物销售总码群分成的方式签订协约,结果收益匪浅。中国有3.5亿少年儿童,每年约有2000万左右孩子出生,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呢!
郑渊洁有一个说法:“知识不等于智慧。”人接受的文化灌输太多了,往往会磨灭个人的创造力。郑渊洁虽然受到的正规教育很少,却保留了一双不带成见的眼睛和一颗不受束缚的脑袋。笔者曾考察了一大批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商人,得出了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结论:多数文化商人的文化素质不仅不高,而且是很低!笔者的一位做音像经营的朋友,和郑渊洁一样的学历,也是小学都没有上完。他发现加减乘除口诀不好背,而且很枯燥无味,于是他想,为什么就不能出一套带音乐、带韵律的加减乘除口诀磁带呢?于是他就制作了一盒加减乘除韵律口诀录音磁带推向市场,竟出人意料地红遍全国,在1991年、1992年前后就销售了400多万盒,获益100多万元。于是我们想,如果是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未必能产生这样的创意。
但是郑渊洁最大的愿望就是办教育,他希望有一天能有足够的资金,也有条件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办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他准备在北京合资筹建一个北京国际商务教育中心,自己任校长。
以郑渊洁名字命名的“中外合资郑渊洁少儿用品有限公司”陆续推出了儿童喜欢的系列产品,如牙膏、袜子、文化衫、棒球帽等等。现在,以郑渊洁所创造的文化已经“克隆”了多家公司,实现了文化含量向经济的转化。
在郑渊洁身上,我们最起码可以得到以下启发:知识的价值在于创新,在于启迪智慧;文化必须实现产品化才能转化为价值;文化和经济联手会产生倍增效益。
(2)张贤亮下海张贤亮,著名作家,宁夏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正厅级干部。“张贤亮下海”,曾是中国文坛的特大新闻。如今,张贤亮已经是四个大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被日本人称作“正在出卖西北荒漠”的大作家不仅是新时期文学史上的“黄埔一期”,也是作家下海经商的“黄埔一期”.他在离银川市西北30公里处的镇北堡建立了一座被称作“东方好莱坞”的华夏西部影视城,这个巨大的工程没有要国家一分钱。
张贤亮下海的动机是由于宁夏文联经济拮据、濒临崩溃的边缘,没有经济基础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张贤亮说:“我认为搞市场经济是中国近百年来最深刻的一场革命,只有知识经济建设成功,近百年来中国人向往的富强、平等、民主、自由的共和国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国知识分子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才走到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来。”
文人经商合适吗?文人的素质能够适应商场角逐吗?
张贤亮说:“我试图证明,作家不仅是只会动笔的文弱书生,也可以是乘风破浪、下海远征的强人,只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全面的知识结构、高深的文化层次以及大胆丰富的想像力,他们会比一般商人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奇迹。”
张贤亮认为,文人只有改变“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历史惯性,树立清醒的自立自救意识,倡导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才能成功。
我们也看到,全国许多名人下海,只捐名不掏钱,应该说都是以“无形资产”作为投入的。像谢晋的恒通影视公司成立时,谢晋的名字就值25%的干股。张贤亮办的艺海公司,文联各大协会的会员,最高入股2000元,而张贤亮却拿出8000元。张贤亮在商海中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烦恼事,比如有些人根本没有商业意识和合作意识,尤其不讲商业道德,随心所欲,许下的诺言,转眼就可以不认账等等。
弃文从商实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但在经济环境短时间不能改善的现实情况下,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文人自己搭台自己唱戏的做法会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弃商从文的现象。
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优势与劣势,张贤亮认为,知识分子不要太清高,不要图虚名,不要把经商当做不入流的东西,要敢于从校园里、研究所里、象牙塔里走出来,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做,哪有成功的可能?国外许多企业家都是知识分子,有了智慧的头脑,正直的人品,渊博的学识,才能做成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