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可以说是电脑化空间里最吸引人的旅游胜地之一。仅仅在两年以前,杨致远不过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的一名研究生,和好友大卫·费罗(DavidFilo)一起把环球网上人们喜欢访问的地方列成名录以便用户查询。他们当时的构想是,利用环球网搜索引擎(Web─wideSearchEngine)的概念,将每天快速增加的环球网网址作出清楚明确的分类,让大家上网后容易搜索到想要的资料。为此,他们将自己的站点命名为Yahoo!,意思是只要你进站,保证会让你大呼“呀-呼”.
作为第一家实际开创Internet检索市场的公司,Yahoo!现有资料量已达16000项目录,30万个网址。目前,它赢得了风险投资家的支持,机构完善,计划明确,成为这一市场的大哥大。它每天接到3000份申请,申请者无一例外地要求把自己新建立的网址列入该公司的名录中,因为Yahoo!的网络用户名录之于入网者,就好像电话号码簿对于打电话的人一样重要。杨致远常被邀请给外界作报告,他关于网络的美妙描述使那些中小企业主听得张大了嘴,再也合不拢。《人物》(People)和《滚石》(RoldingStone)杂志上都刊登了对他的专访,同时,杨的腰包也日渐突出,正在迅速成为Internet新造就的百万富翁当中的一员。这种情形对杨和费罗来说真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就好像他们在一块草地上摆了一个卖饮料的小摊,一年后却发现自己已被摩天大楼所包围。他们的好运气来自于他们预先占据的好位置;在Internet年到来之际,这种位置的好处实在说不完。
按照埃里克·施密特的说法,Internet由罕为人知的怪物变为民众心目中最“酷”(美国俚语,意为“妙不可言”)的东西的时间大约是在1995年夏天。“原来Internet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东西。突然有那么一天它进到了所有人的脑子里。每一家商业性出版物所刊登的广告都开始写上广告商的网络地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股票市场因为Internet而发了疯。
5.闪电般聚集财富
三年多前,差不多就是盖茨在休假地冥想的同时,22岁的大学生马克·安迪森开始免费散发他设计的Mosaic浏览软件。它将环球网变成了各种新的应用程序和出版方式的计算平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概念,意味着“环球网就是计算机”(TheWebisthecomputer)。
安迪森随后与资深企业家吉姆·克拉克(JimClark)建立了网景公司。1995年8月,这家成立仅16个月、未赢过一分利的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估计每股仅能卖到14美元左右,但开盘的结果使最有名的投资银行家也大吃一惊。
上市那天,原定上午9:30开盘,这也是纽约股票交易所吹哨开市的时间。然而,90分钟以后,手中握有大量卖单的经纪人仍无法把它们中的任何一张卖出去。不是没有人买,而是投资者竞相报出高价,以至连卖出的底盘价都不能确定。每股很快由14美元升至30美元……45美元……55美元,股票一跃进入蓝筹股行列。最后,全美的股票经纪人全部目瞪口呆地坐在那里,两只耳朵都像是被电话咬住了--一边是卖主,一边是买主--在他们不安的期待中,开盘价确定了:每股71美元!随后,整个大厅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声音所淹没:卖!卖!卖!500万股转瞬被抢购一空。
对于克拉克和安迪森来说,这真是一个好日子。夜幕降临时--网景公司的股票终于以一个较为合理的价位收盘,每股卖58.25美元--克拉克的身家已值5.65亿美元,而年仅24岁的安迪森值5800万美元,成为Internet创造的第一批百万富翁。
这个非凡的表现,使这家创始资金只有1700万美元的小公司一夜之间便成为一个20亿美元的新巨人。又一个比尔·盖茨式的发家神话!的确已有人把安迪森称为“Internet时代的盖茨”.安迪森一夕成名,成为青少年的新偶像,并博得了媒体“全美最有结婚价值的单身汉”的封号。在华尔街,网景公司一类的“高技术股票”(Hi-TechStocks)炙手可热。原因是它们与Internet紧密联系在一起,而Internet产业早已被等同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个人计算机产业。硅谷有个传说,每隔15年就会有一次大的变动拽着信息产业的耳朵往前走。Internet生逢其时,已被传媒称为世纪末一个新的神话。
网景公司首次公开发售股(IPO,InitialPublicOffering)上市与同类相比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它带动了高技术股票蓬勃向上的走势。
匹克瑟公司(Pixar)一上市,一天之内,其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的身家增加了11亿还多。在这一年中,与他经历了同样狂喜的还有好几位。迅速发家的故事已经足以令人神往了,而这些人几乎都是闪电般地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富有。
他们中有制作电脑仿真游戏的Maxis公司创始人杰夫·布劳恩(JeffBraun),身家7900万美元;全美最大的Internet服务供应商之一PSINet公司的创始人比尔·施拉德(BillSchrader),身家8600万美元;靠制作网络浏览器起家的Spyglass公司老板道格·科尔贝斯(DougColbeth),身家2200万美元,等等。事实上,如果你想了解他们的情况,可以到Internet上查询“Internet百万富翁”网页,在上面,他们的财产每天都被重新计算好几次。
过去两年,华尔街牛市冲天,首次公开发售股的发行十分繁荣。在股票市场接连拔高、创下记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私营公司,特别是技术公司,决定采取出卖股份给社会大众的办法筹集资金。1995年高技术公司通过这种方式筹得的资金高达84亿美元,超出美国历史上任何一年。若首次公开发售股发行成功,公司中握有这种股票的人便会得益,有时利益之大让人咋舌。
例如,克拉克握有网景公司32%的股票。在公司上市之前,这些股票的价格几乎不可能加以确定。现在网景公司的股票在股市上公开买卖,计算其价值就容易得多了:1996年初的时候网景公司每股价值在65美元左右,以此推算克拉克的股票价值总计超过10亿美元。而在首次公开发售股发行的前一天,他拥有的只不过是一家长期亏损的公司的一大部分而已。
“财富通过市场像今天这样快速聚集,这在过去是没有先例的,”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阿伦·布林斯基说。“当然,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有许多人通过一生的努力由赤贫到巨富,特别是那些在铁路业、钢铁业、石油业和其他当时迅速崛起的工业中创业的大亨们。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今天这样的情况:这些人昨天不过拥有几万美元,当他们把自己的公司抛上股市后,就坐地成为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
6.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15年前,史蒂夫·乔布斯的感觉与今天的安迪森没有什么不同。他与史蒂夫·伍兹尼亚克(SteveWozniak)共同创建的Apple公司1980年上市,那时的乔布斯也只有25岁。但在1985年乔布斯被赶出Apple后,他的前途一度黯淡无光。那一年晚些时候,他成立了未来公司(NeXT),但这家公司的电脑从来没有像麦金托什机那样辉煌过。
可是突然地,乔布斯又杀回来了。1986年他付给电影制片人乔治·卢卡斯(GeorgeLucas)1000万美元,买下了一家专门从事电脑动画的小公司Pixar公司。在接下来的6年中,他从自己的钱包中拿出4000万美元投入到公司中,以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画片。最后完成的《玩具总动员》自从1995年11月发行以来,观者如潮,已赚取了1.77亿美元的票房。Pixar首次公开发售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上市便一举成功,股票交易的头一个小时,其价值就翻了一番还多。现在乔布斯握有的80%的股份价值7.28亿美元。
乔布斯指出,Pixar像其他一夜成功的首次公开发售股一样,都决不是靠一夜就能成功的。“我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耗费多年心血才最后做成。”他和伍兹尼亚克是1976年创办Apple的。“Apple上市之前我们玩命工作了整整6年,而Pixar的起飞花了10年时间。”
乔布斯坚持说他不是为了钱才做事。“不论是在Apple,还是在Pixar,驱使我和我的同伴前进的都是这样一种东西:你看到有一个目标在吸引着你,你不知道怎样到达那里,但你清楚,到一定时候它会很自然地伸手可及。要使这一点成为现实,注入你几年的生命是完全值得的。”
社会上普遍把高技术企业家视作经济增长的催化剂。网景公司总裁安迪森就说过:“小公司和富于创造性的企业家不仅推动着技术,也推动着经济。”Internet这样的高技术造就了这些企业家,反过来,他们的非凡才能又使Internet变得日益完善,从而催生出一个崭新的产业。
随着投资者把任何与“网络”相关的股票的价格都哄抬到天上去,Internet热给华尔街带来了冲击。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如何利用Internet挣到真正的钱,但是很多投资者相信它将是一只“能下金蛋的电子鹅”.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华尔街的科技股上涨了50%,而与Internet相关的股票,涨幅却达500%.这是名副其实的“股疯”.购买摩托罗拉(Motorola)或是英特尔这样的科技股时,人们是在根据股价和公司业绩作出理性的决定,但在投资Internet股时,人们买进的是美梦、希望,还有天花乱坠的广告。
信息技术企业的资产和销售额都非常有限,但却吸引了大量的股市资金。有人担心这会成为最新形式的泡沫经济,但无论如何,对Internet的投资是世纪性潮流,未来几年内,信息产业吸纳的投资将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行业。
自从1981年IBM个人计算机进入市场之后,Internet的普及是计算机世界中的主角。据估计,到本世纪末,Internet及其他互动式媒介的消费市场,从娱乐到电子购物,规模可达10000亿美元。电子银行、电子国际贸易功能也将逐步实现。更重要的是,没有一家公司控制了Internet的技术标准。计算机业的发展道路上头一回没有了阻塞点:没有IBM,没有Intel,没有Microsoft,所有的公司都靠自己的真实本领竞争。
二、网上营销所带来的营销革命
网络营销带给营销者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但这并不是说网络营销会取代传统营销,它是经济信息与科技发展,来创造和重组营销的过程。
1.联机市场调查
上网开店,必须发现消费者的想法,公司可将任务交付专业的公司,或者使用新的软件来完成。
市场调查员发现:网络在确定人们如何看待一件新的消费品或了解雇员对新程序的看法方面会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随着人们越来越不乐意处理他们的电话或购物中心的调查,对于交互式调查方法的兴趣正在高涨。虽然现在花费在联机调查上的确切金额无法知晓,但是位于杰弗逊港的美国调查研究组织委员会发现80%的公司经理期望在将来的五年内进行相同数量或者更多的联机调查。在去年秋天的一项对200家公司大财团的300名经理的调查中,该委员会发现87%的回答者认为网络调查有点用或者非常有用。该委员会的营销与通信委员会的主席尼古拉斯·托特莱勒说11%的经理投票表示他们已经开展自己的网络调查,调查范围从收集有关购买他们产品的消费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到跟踪内部或外部的用户的满意度。
营销与计划部门(22%),市场调查部门(19%)以及信息系统与服务部门(12%)最有可能进行联机调查。在网络上使用的调查方法多种多样,从通过闲谈室进行特定用户,面向特定群体调查到在网络站点上进行交互式调查。“它更为有效、迅速、便宜,而且你能在网上进行更为广泛的用户调查”,位于西部港的Greenfield咨询集团的副总裁保罗·杰克布森说,该公司设有联机市场调查的机构。比如,面向特定群体项目可以在几天内开始实施并完成,相比之下,传统的方法可能需要几个礼拜或向几个月的时间且花费更多。
“当你进行正常的市场调查的时候,你选择的样本的大小是决定你的开支的关键因素,因为打电话、邮寄、以及给参与者以补偿都要花费成本。”托德·约翰森,NPD集团的总经理如实说,该集团位于华盛顿港,是一家大型的市场调查公司。
“在网上花费的这些成本会减少10%到80%,尤其对于大的样本而言。既然在因特网上不存在空间的障碍,则可通过国际间的联网选取预期的参与者。”纽约的NorthStar互联公司的总裁杰克·塞帕说,他是一位专业联机市场调查员且是该领域的最新进入者之一。“但是联机调查也有缺点,”塞帕说,“联机调查不是对任何顾客或产品都适用的”,他说。尽管网络使用者的人数正急剧变化,但现在使用者仍偏重于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相当的收入的男女青中年。“联机调查的样本限于那些能够进入因特网的人,”塞帕说。其他专家也同意联机调查存在局限性。如果你不是消费品的生产商,比如说肥皂,“因特网就不太理想,因为它往往接触不到许多家庭主妇。”位于西雅图的Evaluations公司的总裁汤姆·巴赫热说,他是一名专业联机市场调查员。
“根据公司所定的目标顾客,识别你在同什么样的人接触是很重要的,惟有如此你才能去追踪合适的消息”,BinaryCompassResearch公司的总经理法哈德·默黑特说。该公司是一家市场调查公司,通过提供BizRate向导网络服务替贸易商收集有关消费者满意度的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